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培养阳性标本病原的分布以及耐药性。方法抽取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6年5月中的361份血培养阳性标本,并对这361份血标本的病原分布以及耐药性进行研究。结果本次血培养研究中,革兰阴性杆菌215份,占59.6%,革兰阳性球菌146份,占40.4%,经过本次对361份血培养阳性标本的耐药性研究中发现,革兰阴性杆菌中的大肠埃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抗生素药物的敏感度高达100%,显著高于其他抗生素药物的敏感度;革兰阳性球菌中的凝血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抗生素药物的敏感度高达100%,显著高于其他抗生素药物的敏感度。结论在对患者血液疾病抗生素药物选择的过程中,应充分根据血培养阳性标本的基本情况,了解该病原体对哪种抗生素药物的敏感度高,也就说明对该种抗生素药物耐药性较低,选取该抗生素药物,更有助于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血培养 阳性标本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对生物被膜(BF)阳性铜绿假单胞(PA)Ⅰ类整合酶基因(intI1)mRNA表达量的影响。方法对某院临床分离的10株PA进行intI1基因检测,选择其中1株BF+intI1基因阳性的PA进行培养,并设空白对照组和阿奇霉素处理组(按阿奇霉素浓度不同分为3个浓度组,分别为16、32、64mg/L组),重复试验5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其intI1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16mg/L阿奇霉素组、32mg/L阿奇霉素组、64mg/L阿奇霉素组和对照组intI1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15±0.04)、(12.47±3.10)、(19.71±0.78)和(1.00±0.00),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3.82,P〈0.001);组间两两比较,除低浓度阿奇霉素组(16m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奇霉素组intI1mRNA表达量随培养液中阿奇霉素浓度升高而升高。结论在阿奇霉素压力下BF阳性的PA,intI1表达有所上调,可提高耐药基因的捕获概率,促进耐药基因重组。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生物被膜 Ⅰ类整合酶 阿奇霉素 抗药性 微生物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我院痰培养铜绿假单胞阳性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20年69例痰培养铜绿假单胞阳性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铜绿假单胞的病区分布情况、耐药情况、抗感染治疗方案和临床疗效。结果:铜绿假单胞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最高,为100%,其他敏感率较高的抗菌药物依次为多粘菌素(98.55%)、庆大霉素(88.41%)、亚胺培南(86.96%)、美罗培南(86.96%);其他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在63.77%-81.16%。检出多重耐药菌株20株,检出率28.99%。初始治疗选择最多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1.74%)、其次为头孢他啶(18.84%)、头孢哌酮舒巴坦(17.39%)、头孢噻肟(17.39%)。单联用药29例(42.03%),联合用药40例(57.97%),主要联用药物为依替米星(65.0%),其次为莫西沙星(12.5%)、左氧氟沙星(7.5%)。治疗后共治愈20例,好转25例,无效24例,总体治疗有效率65.22%。结论: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仍处于较高水平,临床治疗可根据患者的基础疾病情况经验性用药,并在开始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先留取有关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以尽早明确病原,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并结合患者病史和临床表现选用或调整抗菌药物,提高感染治疗的有效性。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铜绿假单胞菌 抗菌药物
  • 简介:医院获得性肺炎NP是院内感染的常见并发症,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各种侵入性操作和器官移植的推广,尤其是抗菌素的广泛应用和病原的变迁,革兰氏阴性杆菌已占院内肺炎病原的50%~80%[1],且病情危重,死亡率高,治疗困难.现将我科2001~2003年院内获得性革兰氏阴性杆菌肺炎104例NP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报道如下:

  • 标签: 例医院 医院获得性 杆菌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女性阴道分泌物革兰氏染色镜检结果。方法对到本院行妇科检查的280例女性的阴道分泌物进行革兰氏染色,采用显微镜检测阴道分泌物中WBC数量,观察霉菌、滴虫以及线索细胞的情况。结果霉菌、滴虫、线索细胞在育龄期妇女阴道分泌物中检出率较高;WBC2+、WBC3+中霉菌检出率较高,WBC3+、WBC4+中滴虫的检出率较高,WBC<10/HP时线索细胞的检出率较高。结论霉菌、滴虫以及线索细胞在女性阴道分泌中的检出率与女性年龄及阴道炎症反应相关,应引起临床妇科疾病诊断及治疗的重视。

  • 标签: 阴道分泌物 WBC 霉菌 滴虫 线索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混合涂片革兰氏染色法鉴别化妆品微生物的形态与革兰氏阳性;方法:制作铜绿假单胞与大肠杆菌混合涂片NE1、铜绿假单胞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涂片PS1,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大肠杆菌混合涂片NE2,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涂片PS2,分别进行革兰氏染色,油镜镜检;结果:PS1、NE2、PS2等三片混合涂片外侧区仅见一种,内侧区域可见两种,且内外两侧界限分明。结论:混合涂片革兰氏染色法适用于化妆品微生物学指标中三种致病菌的形态与革兰氏阳性的鉴别,识别度好,准确性高,质量可控。

  • 标签: 混合涂片 革兰氏染色 化妆品微生物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阴性、抗γ干扰素(IFN-γ)自身抗体阳性马尔尼菲篮状病(TSM)患者的临床和胸部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9年9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54例抗IFN-γ自身抗体阳性TSM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胸部CT表现(肺内征象、支气管改变、胸膜改变及肺外改变)。对肺部受累程度进行CT评分,比较肺部不同区域受累程度的差异。结果54例患者中,46例有发热,43例有咳嗽、咳痰,28例有皮肤病变,19例有关节疼痛。实验室检查显示29例CD4/CD8值降低,32例血小板计数升高。54例患者中仅1例胸部CT无异常表现。其余患者胸部CT征象以纤维条索灶(87.0%,47/54)、淋巴结肿大(75.9%,41/54)、散发结节(74.1%,40/54)、片状实变灶(72.2%,39/54)和胸腔积液(59.2%,32/54)最多见,实变病灶多伴有空气支气管征(63.0%,34/54);病灶多呈双侧分布(77.8%,46/54),38例(70.4%,38/54)同时累及周边和中央区域。CT评分提示肺部不同区域受累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抗IFN-γ自身抗体阳性、HIV阴性的TSM患者临床及胸部CT表现多样,但具有一定特征性。多数抗IFN-γ抗体阳性的TSM患者有发热、咳嗽、咳痰、皮损、骨关节疼痛症状。胸部CT以条索灶、结节、实变及胸腔积液为主,淋巴结肿大常与上述征象并存,病灶多呈双侧分布。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马尔尼菲篮状菌病 抗γ干扰素自身抗体 临床表现
  • 简介:为了确保血液质量和输血安全,检测过程从监控到结果的判读和报告的发放均应严格按标准化操作,并在工作中不断持续改进,从而保证血液质量和输血安全。

  • 标签: 血液质量 输血安全 抗-HIV初筛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应用显微扫描仪检测临床样本中抗酸的假阳性与假阴性情况,以优化仪器检测参数,并不断提高检测准确度。方法研究时间为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资料来源于广州市胸科医院。采用试验研究方法对痰、纤维支气管镜冲洗液、胸腔积液、脑脊液、关节腔积液等临床样本在仪器配套的玻片上按要求进行直接涂片,对干燥涂片行金胺O荧光染色,对所有仪器报告阳性涂片、约15%的仪器报告阴性涂片(随机抽取)进行人工复检。采用分类资料统计描述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对假阴性者,应用显微镜玻片夹坐标尺标注人工复检到的抗酸在涂片中所在位置,估计其在仪器扫描区域内外的情况。结果在5 284张涂片中,仪器报告阳性1 290例,人工复检报告阳性850例,假阳性率为34.11%(440/1 290);随机抽查仪器报告阴性涂片665张,人工复报告阳性100例,假阴性率为15.04%,假阴性结果包括38例±、50例1+、6例2+、4例3+、2例4+;在假阴性涂片中,人工复检查见抗酸在仪器扫描区域内者42例、区域之外者58例,两类假阴性率分别为6.32%(42/665)和8.72%(58/665)。结论显微扫描仪检测临床样本中抗酸存在较高程度的假阳性与一定程度的假阴性,应不断改进和优化仪器扫描参数,并强化实验室人工复检程序。

  • 标签: 抗酸菌 金胺O荧光染色 涂片检查 显微扫描
  • 简介:目的:探讨呼吸道标本白色念珠培养阳性时,定植与感染的判断手段及抗真菌治疗的合理使用。方法:结合1例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呼吸道标本中白色念珠阳性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病例,通过文献检索与复习,为合理的抗真菌治疗寻找证据。结果与结论:尽管该患者呼吸道标本中白色念珠阳性,但通过临床预测规则及念珠定植指数判断其定植可能性大,停用抗真菌治疗并未对其疾病转归产生影响。对于呼吸道标本白色念珠阳性的患者,基于证据、利用多种手段及时判断其为定植或感染,不仅能避免过度治疗,也能保证抢先治疗的及时开展,促进抗真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 标签: 白色念珠菌 抗真菌治疗 定植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院革兰氏阴性杆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药敏试验,测定2011年某院临床常见革兰氏阴性杆菌的药物敏感性,对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相对最低仅为0%~5.59%;由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加入,头孢哌酮/舒巴坦相对其他两种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耐药率低;头孢唑啉耐药率为头孢菌素类药物中最高者;肺炎克雷伯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为4.85%~6.55%,仅次于碳青霉烯类的0%~5.59%,较其他类药物耐药率低。结论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了解该院的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革兰氏阴性杆菌 药敏试验 耐药性
  • 简介:目的研究革兰氏阴性细菌(GIb)的耐药情况,以探讨抗菌素的合理使用。方法提取本院1^+年的细菌标本检验结果,对G^-b的构成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1048份送检标本中共检出328株病菌,其中G^-b192株,占58.5%。构成前4位的是大肠埃希氏、铜绿假单胞、产酸克雷伯、普通变形杆菌。该类细菌对17种抗菌素的平均耐药率48.3%。结论G^-b感染在临床占首位。大多为条件致病菌,耐药率较高,应合理用药。

  • 标签: 革兰氏阴性细菌 耐药性 抗菌素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革兰氏染色经典的四步法与改良的两步法在临床微生物检测上的实验效率与性能结果。方法对标准菌株质控品为(G-和G+)、血培养分级报告阳性标本、痰标本的总计120例样本采用革兰氏染色经典的四步法与改良的两步法进行实验比对,其中血培养阳性标本通过两种革兰氏染色方法一致符合,有28个革兰氏阳性细菌和32个革兰氏阴性细菌。其中痰直接涂片标本通过两种革兰氏染色方法结果有两株细菌在两步法染色判读结果为革兰氏阴性细菌而在四步法染色中结果为革兰氏阳性细菌。结论经统计学分析差异,P>0.05,表明两种血培养瓶的阳性检出率和阴性检出率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由此得出结论,革兰染色二步法完全可以替代四步法,操作简易、染色快、效果好,大大缩短了标本处理的时间。

  • 标签: 革兰氏染色 四步法 两步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肠移植后肠道抗感染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Wistar大鼠建立全小肠动物实验模型,分为对照组和肠道抗感染组,移植后9天处死大鼠并获取回肠、盲肠和肠系膜淋巴结,行细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肠道抗感染组回肠、盲肠及肠系膜淋巴结中革兰氏阴性细菌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而两组中革兰氏阳性细菌和厌氧菌数量无明显差异。结论小肠移植后应用肠道抗感染治疗可通过减少革兰氏阴性细菌来降低细菌移位的机率。

  • 标签: 小肠移植 肠道抗感染 细菌移位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 护理干预对无痰肺结核患者引痰成功率及痰阳性率的影响。 方法:以本院诊治的 无痰 肺结核 患者 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其诊疗时间为 2017 年 7 月 -2020 年 2 月,根据住院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 50 例 。 结果:治疗三个月后,实验组引痰成功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观察革兰染色法对妇科阴道分泌物真菌检验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本院检验的阴道分泌物 160例,随机分为 2组即对照组 80例采用盐水湿片法,观察组 80例采用革兰氏染色法进行真菌培养,对检验结果和价值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检出率为 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51.25%,两组差异明显,两种方法的阴道清洁度检验结果对比无明显差异。结论:革兰染色法在阴道分泌物真菌检验中可快速、全面地对妇科炎性反应,可做为临床初步判断,是可靠病原体初筛手段,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 标签: 阴道分泌物 革兰氏染色法 真菌检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疗程双歧杆菌四联活片治疗方案在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中具备的不同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消化内科自2020年1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8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遵医嘱采用四联疗法,同时依据其双歧杆菌四联活片服用疗程的不同划分为不同的组别,分别为对照组(四联疗法+14d双歧杆菌四联活片治疗)与试验组(四联疗法+7d双歧杆菌四联活片治疗),疗程结束后,统计两组患者的HP根除情况、溃疡愈合情况及症状缓解情况三项数据。结果 通过分析与比较后得知,试验组的HP根除率、溃疡愈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上述各项数据的组间比较呈现了显著的差异,并被赋予了统计学意义。结论 为了改善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其幽门螺杆菌的清除率,需在常规四联疗法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片治疗,并将其疗程缩短为7d,以提升其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 标签: 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 不同疗程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疗程双歧杆菌四联活片辅助铋剂四联疗法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胃溃疡患者初次根除治疗中对根除率、溃疡愈合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于开滦总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患者219例进行前瞻性研究,均为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且从未进行Hp根除治疗的胃溃疡患者,利用Excel随机分组方法分为A、B、C组,A组为对照组(73例)给予14 d铋剂四联方案(艾普拉唑+果胶铋+阿莫西林+呋喃唑酮);B组(73例)在A组方案治疗第2周开始同时服用7 d双歧杆菌四联活片;C组(73例)在A组方案基础上同时服用14 d双歧杆菌四联活片。所有治疗结束后复查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及胃镜,比较3组在Hp根除、溃疡愈合及不良反应发生方面的差异。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及分割χ2检验。结果3组根除率分别为90.8%(59/65)、91.2%(62/68)和91.0%(6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997);3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3.8%(61/65)、94.1%(64/68)和95.5%(64/67),B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C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6);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1.4%(15/70)、7.1%(5/70)和7.0%(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1,P=0.010),且B组、C组显著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A组比较:χ2=5.83,P=0.016;C组与A组比较:χ2=5.99,P=0.014)。结论14 d及后半疗程7 d双歧杆菌四联活片辅助铋剂四联疗法在Hp阳性胃溃疡患者初次根除治疗中可以显著降低不良反应,但双歧杆菌四联活片并不能显著提高Hp根除率,且对胃溃疡愈合无促进作用。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铋剂四联疗法 根除率 双歧杆菌 胃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9例HIV阴性伴Sweet综合征的马尔尼菲篮状病(TSM),及其与抗γ干扰素自身抗体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2018年确诊的HIV阴性伴Sweet综合征TSM患者的临床资料。以19例HIV阳性TSM患者及107例健康人为对照,检测外周血抗γ干扰素自身抗体。结果9例中男5例,女4例,TSM发病年龄38 ~ 60岁。患者均呈播散性感染,临床表现为长期不规则发热、多部位淋巴结肿大、咳嗽、消瘦、贫血。9例均符合经典型Sweet综合征的诊断标准,Sweet综合征皮疹微生物学检查阴性。除马尔尼菲篮状感染之外,还合并非结核分支杆菌(6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4例)、沙门氏(2例)感染。患者组9例外周血抗γ干扰素自身抗体检测结果均阳性,而107例健康人及19例HIV阳性TSM患者均阴性。结论抗γ干扰素自身抗体阳性可能与HIV阴性伴Sweet综合征的TSM相关。

  • 标签: Sweet综合征 干扰素γ HIV 真菌病 马尔尼菲篮状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