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革兰氏阳性的耐药性变迁,为合理选择抗生素做参考。方法收集2010~2013年微生物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用WHONET5.5进行统计病原构成及耐药率。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VA)、利奈唑胺(LZD)的敏感率为100%,对青霉素、红霉素等耐药率均>70%。EFM对四环素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升高。结论细菌检出率和耐药率呈地域性差异,部分抗菌药物耐药率有降低,临床需按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 标签: 革兰氏阳性菌 耐药性 抗菌药物
  • 简介:革兰氏阳性(gram-positive,G+)球菌是医院和社区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特别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出现,使得对于原来用于治疗该类细菌的抗生素耐药,在临床已受到广泛关注。

  • 标签: 革兰氏阳性球菌 三态论治 中医证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利奈唑胺治疗革兰阳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革兰氏阳性感染的VAP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万古霉素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利奈唑胺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10d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细菌清除率、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1.40%,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6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细菌清除率为81.4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5.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0%,与对照组的6.9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利奈唑胺治疗革兰氏阳性感染的VAP可以有效的清楚患者体内的细菌,减少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安全性比较好,治疗效果比较显著,具有广泛推广应用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利奈唑胺 革兰阳性菌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利奈唑胺治疗革兰阳性(G﹢)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4例G﹢感染VAP病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两组分别给予利奈唑胺注射液和万古霉素注射液,10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细菌清除率为7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奈唑胺治疗G﹢的VAP的临床效果比较理想,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运用。

  • 标签: 利奈唑胺 革兰阳性菌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肺部感染的特点与治疗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儿内科收治的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肺部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随机分成两组,每组9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一联抗生素治疗;观察组给予两联抗生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与特点。结果观察组89例患儿,经两联抗生素治疗后,痊愈79例,有效1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两组有效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肺部感染患儿采取两联抗生素治疗效果较令人满意,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多重耐药 革兰阴性菌 肺部感染 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下呼吸道感染标本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病原分离鉴定及其药敏结果的分析,以了解基层医院下呼吸道感染革兰氏阴性杆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呼吸道疾病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取合格标本进行分离接种以及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分离出致病菌429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332株,占77.4%,革兰氏阴性杆菌中分离率前五位的是,大肠埃希菌株(48.5%),肺炎克雷伯菌株(25.9%),铜绿假单胞菌株(8.7%),阴沟肠杆菌(5.1%),奇异变形杆菌(4.8%),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杆菌占41.4%,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占23.4%。结论上呼吸道感染分离出的细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其中多重耐药的比例也较高,检验科应定期发布本院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有力的依据。

  • 标签: 下呼吸道感染 革兰氏阴性杆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切口感染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切口感染标本分离的菌株。结果549例切口感染病原革兰氏阳性211例占38.4%,主要以金黄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为主,革兰氏阴性338例占61.6%,主要以大肠埃希、铜绿色假胞和饱馒不动杆菌为主。结论分析切口感染病原的分布情况有利于及时监测细菌耐药性,能够准确掌握细菌耐药动向和耐药性的变迁,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切口感染 细菌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福建省福清医院常见革兰氏阴性杆菌分布和耐药情况,为本院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将2014年间本院临床标本分离的2195株革兰氏阴性杆菌,用纸片扩散法或生物梅里埃仪器法进行12种抗菌药物的药敏感试验。结果2014年分离到的革兰氏杆菌中,肺炎克雷伯、大肠埃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肠杆菌、嗜麦芽寡养假单、变形杆菌占分离前7位,非发酵和多重耐药感染率增速较快。结论2014年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感染率呈上升趋势,多重耐药感染较往年略有上升。

  • 标签: 革兰氏阴性杆菌 细菌耐药性
  • 简介: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对生物被膜(BF)阳性铜绿假单胞(PA)Ⅰ类整合酶基因(intI1)mRNA表达量的影响。方法对某院临床分离的10株PA进行intI1基因检测,选择其中1株BF+intI1基因阳性的PA进行培养,并设空白对照组和阿奇霉素处理组(按阿奇霉素浓度不同分为3个浓度组,分别为16、32、64mg/L组),重复试验5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其intI1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16mg/L阿奇霉素组、32mg/L阿奇霉素组、64mg/L阿奇霉素组和对照组intI1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15±0.04)、(12.47±3.10)、(19.71±0.78)和(1.00±0.00),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3.82,P〈0.001);组间两两比较,除低浓度阿奇霉素组(16m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奇霉素组intI1mRNA表达量随培养液中阿奇霉素浓度升高而升高。结论在阿奇霉素压力下BF阳性的PA,intI1表达有所上调,可提高耐药基因的捕获概率,促进耐药基因重组。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生物被膜 Ⅰ类整合酶 阿奇霉素 抗药性 微生物 抗菌药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雷贝拉唑传统10天三联疗法、雷贝拉唑10天序贯疗法、雷贝拉唑和铋剂10天四联疗法根除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并进行药物经济学分析评价。方法选取150例门诊病人,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给予传统10天三联疗法,B组给予10天序贯疗法,C组给予雷贝拉唑和铋剂10天四联疗法。结果A、B、C三组根除率依次为77.55%,86.00%,88.24%;临床有效率依次为75.51%,90.00%,90.20%;敏感度分析结果依次为;三组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成本依次为764.47元,736.25元,810.41元。结论B组即雷贝拉唑10天序贯疗法是用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HP)根治的最佳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雷贝拉唑 不同疗法 幽门螺旋菌(HP) 消化性溃疡 最小成本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老年梅毒患者的临床以及血清学特点,探讨老年患者梅毒假阳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鸡西矿业集团总医院从2014年1月到12月的60岁以上梅毒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ELISA法检测阳性)性别比为男性22例,女性18例,再进行TRUST和TPPA检测,结果,通过ELISA方法检出梅毒抗体阳性为40例,使用TRUST进行复检检出阳性30例,经综合判断以及TPPA确证试验阳性患者37例。结论梅毒血清学检查是诊断梅毒的重要依据,对此类病患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三种血清学试验,及临床症状及传染途径的排查,发现与一般人群相比,老年患者的梅毒血清学检测具有独特的特点,梅毒在老年人中比率比较高,同时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因此对老年患者梅毒的诊断除了血清学试验,同时还需要了解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及对患者病史生活史和接触史等综合分析判断,提高诊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 标签: 老年梅毒 假阳性
  • 简介:目的建立基于TaqMan探针三重荧光PCR检测沙门(salmonella,Sa)、肠炎沙门(salmonellaenteritidis,SE)和鼠伤寒沙门(salmonellatyphimurium,ST)的方法。方法根据沙门aceA基因、肠炎沙门特异序列(GenBank:AF370707.1)、鼠伤寒沙门的STM4599序列(GenBank:AERV01000023.1),分别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在探针的5′端分别标记FAM、VIC、cy5,建立基于TaqMan探针三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沙门的方法。结果29种不同血清型沙门均扩增出aceA基因,肠炎沙门和鼠伤寒沙门的引物和探针分别特异性地扩增出15株肠炎沙门和11株鼠伤寒沙门,而其他血清型沙门和17株非沙门扩增结果阴性。aceA、肠炎沙门、鼠伤寒沙门的三重荧光PCR扩增效率分别为89%、87%、90%,最低检测浓度分别达到280cfu/ml、260cfu/ml、300cfu/ml。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可用于食品中沙门、肠炎沙门和鼠伤寒沙门的特异性检测。

  • 标签: 三重荧光PCR TAQMAN探针 沙门菌 肠炎沙门菌 鼠伤寒沙门菌
  • 简介: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克氏库克(Kocuriakristinae)、粪肠球菌(Streptococcusfaecalis)、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鼠伤寒沙门氏(Salmonellatyphimurium)、阪崎肠杆菌(Enterobactersakazakii)和绿脓假单胞(Pesudomonaspyocyaneum)为受试,采用滤纸片法检测桦褐孔(Inonotusobliquus)发酵浸膏各极性部位的抑活性。利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确定了桦褐孔石油醚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乙酸乙酯层抑单体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桦褐孔发酵浸膏的乙酸乙酯层抑活性较强,通过分离纯化,从该层分离得到了苯甲酸,并确定为主要抑活性成分。

  • 标签: 桦褐孔菌 发酵浸膏 抑菌活性 苯甲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材料:肋排、茶树菇、鸡枞菇、竹荪.黑木耳、葱姜蒜,花椒大料、盐。做法:肋排切块洗净,用水掉一下;放下高压锅中,加适量水,葱姜蒜花椒大料,大火烧开后小水压10-15分钟。

  • 标签: 茶树菇 黑木耳 高压锅 花椒 竹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