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微创脑室滴注灌洗联合终池引流术对提高颅内血肿清除的意义。方法将60例颅内血肿患者分为对照组(26例)和观察组(3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血肿微创脑室滴注灌洗治疗,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终池引流术,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34.6%;观察组总有效率82.4%。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脑室滴注灌洗联合终池引流术可以加速脑室血肿的清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脑出血 脑室内血肿 微创穿刺 持续滴注灌洗 终池引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21例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小脑出血并破入脑室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此方法的可行性。方法21例小脑出血并破入脑室患者(男15例,女6例;平均年龄66.4岁,58~82岁),应用体外引流系统行侧脑室穿刺引流。于术后第3天开始颅脑CT检查,监测脑压变化情况、引流液性状及数量,术后3周内拔引流管。结果3例(14.29%)患者因出血量增多,症状加重,改开颅血肿清除。1例(4.76%)因年龄大并合并冠心病、肺部感染等疾病而死亡。其余17例(80.95%)生活自理;其中2例(9.52%)出现并发症,1例右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另一例出现饮水呛咳。结论小脑出血并破入脑室患者,出血量不大(<10ml),无脑疝、年老体弱不适合开颅手术的,可考虑侧脑室穿刺外引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超声诊断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19年5月到2021年4月间我新生儿科院收治的早产儿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早产儿均接受超声诊断及动态监测,回顾分析早产儿的超声影像学表现,并对其出血程度进行分级。结果:200例接受超声诊断的早产儿中,共检出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患儿119例,检出率为59.50%。其中,Ⅰ度患儿67例(占比56.30%)、Ⅱ度患儿37例(占比31.09%)、Ⅲ度患儿13例(占比10.92%)、Ⅱ度患儿2例(占比16.81%),以Ⅰ度和Ⅱ度患儿占比最多。结论: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进行诊断,不仅可以定位出血位置,而且能够对其颅内出血量的变化进行监测,有利于患儿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早产儿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发性脑室出血予以Ommaya囊置入联合侧脑室外引流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7例自发性脑室出血患者予以随机分组,分别采取单纯侧脑室外引流(对照组)和Ommaya囊置入联合侧脑室外引流(联合组),对比两组恢复情况。结果:①联合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明显高于对照组,血肿清除时间相对更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的并发症率更低,P<0.05;但两组的死亡率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Ommaya囊联合侧脑室外引流治疗自发性脑室出血的效果满意,能促进血肿清除,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预后。

  • 标签: Ommaya囊 侧脑室外引流 自发性脑室出血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术前脑室外引流术对缓解脑肿瘤合并脑积水患者临床症状的效果。方法:从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脑肿瘤合并脑积水患者中抽选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例数为20例,采取术前脑室外引流术干预,对照组患者例数为20例,采取反复腰椎穿刺放液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颅内压、脑脊液SP100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颅内压、脑脊液SP100蛋白水平分别为(142.36±15.68)mmH2O、(0.16±0.06)μg/L,颅内压、脑脊液SP100蛋白水平实验组明显更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术前脑室外引流术 脑肿瘤合并脑积水 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第四脑室肿瘤切除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对预防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总结,以作为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小儿神经外科收治的第四脑室肿瘤患儿共163例,对患儿术前、术中、术后临床诊疗资料进行病例回顾分析。结果 纳入研究的163例患儿共发生术后颅内感染10例,颅内感染比例为6.1%;单因素分析得到,影响儿童第四脑室肿瘤切除手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有:术前住院天数(χ2=5.343,P=0.013)、脑室引流(χ2=3.513,P=0.011)、发生脑脊液漏(χ2=2.548,P=0.015)、手术时间(χ2=6.354,P=0.007)、术后皮下积液(χ2=2.877,P=0.013);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到,术前住院天数>5d、术后皮下积液、脑室外引流、脑脊液漏是儿童第四脑室肿瘤患者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儿童第四脑室肿瘤颅内手术后发生感染可能与术前住院天数、脑室引流、发生脑脊液漏、手术时间、术后皮下积液多种因素相关,临床上应结合这些危险因素进行尽早的干预,预防感染发生。

  • 标签: 第四脑室 肿瘤切除术 颅内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干预
  • 简介:本院自1994年1月至2001年7月,共收治不同原因所致的脑室内出血32例,并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有关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诊断 CT 治疗 脑室出血
  • 简介:摘要脑室外引流是颅脑外伤、脑出血、急性脑积水常用的引流方法,经颅钻孔脑室穿刺,使脑脊液外引流减压将脑脊液颅内出血排除体外,此方法可以降低颅内压、引流血性脑脊液、颅内给药,控制颅内压;操作简单,效果明显,创口小,主要用于脑出血;以往的方法常用硅胶管接引流袋引流,易滑动、时间短、易感染,引流水平不易控制等缺点。方法我科引用威海村医用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颅脑外引流器,通过虹吸原理用于脑室外引流。结论归纳我科使用该引流器,病人的护理经验此种引流器适用于对于人体脑积液、脑出血等导致颅内压增高疾病需进行颅脑外引流的患者,取代的以往的引流装置的不足,及时有效的观察病情,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术后的正确护理,取得更好的疗效。

  • 标签: 脑室外引流
  • 简介:摘要脑室引流是经颅骨钻孔穿刺侧脑室,放置引流管将脑脊液引流至体外。常选用非主要半球额角或枕角进行穿刺。目的讨论脑室引流管观察及护理。方法配合手术治疗进行护理。结论脑室引流早期要特别注意引流速度,切忌引流过速过多;控制脑脊液引流量,每日引流量以不超过500ml为宜;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成角、折叠。

  • 标签: 脑室引流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脑室出血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54例重型脑室出血(Graeb>8)患者行额角单侧或双侧侧脑室引流术,辅以脑室内尿激酶注入溶解血块,拔脑室引流管后行腰大池引流治疗。结果恢复良好13例(24.08%);轻残8例(14.81%);重残11例(20.37%);植物状态7例(12.96%);死亡15例(27.78%)。结论侧脑室外引流配合脑室内注入尿激酶并腰大池引流,能有效改善重型脑室出血患者的预后,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重型脑室出血 侧脑室外引流 尿激酶 腰大池引流
  • 简介:摘要脑室持续引流术是经颅骨钻孔行脑室穿刺后或在开颅手术中,将带有数个侧孔的引流管置于前端脑室内,末端外接一无菌脑室引流瓶,将脑脊液引出体外的一项技术。它是神经外科常用的急救手段,尤其对于颅内压增高的危重患者,实施脑室引流术可以避免或减缓脑疝的发生,挽救其生命。

  • 标签: 脑室引流 护理
  • 简介:摘要神经内科病人大多数起病急、病情重、恢复慢,不论在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其治疗与康复过程中除了需要精湛的医术和精心的护理外,还离不开病人家庭的支持与配合。

  • 标签: 脑室穿刺引流术抢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传统脑室腹腔分流术的的不足及改进方法11例梗阻性脑积水在分流手术中采用顶部穿刺点,半圆形切口,术中采用内窥镜及腹腔镜放置并固定引流管末端,术中电凝烧灼脉络丛(无内窥镜医院可采用膀胱镜替代)。其余与传统分流术无异。结果11例脑积水患者分流术后均痊愈出院,随访半年内无一例复发,复查CT示脑积水都有不同程度缓解。结论内窥镜及腹腔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术可以有效地避免脉络丛及大网膜包裹分流管,手术切口的改变可以避免脑脊液漏及避开脉络丛聚集的部位,操作简单有效。

  • 标签: 脑积水 V-P分流术 内窥镜 腹腔镜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脑室出血的外科治疗手段也得到了不断完善。本文通过对脑室出血的病因、病理机制的深入探讨,结合近年来的临床实践,对外科治疗脑室出血的方法进行了系统综述,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依据,提高脑室出血的诊疗准确率和治疗效果。

  • 标签: 脑室出血 外科治疗 诊断 治疗
  • 简介:本院应用第三脑室穿刺液化引流术辅以侧脑室液化引流术、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危重型脑室出血(均为昏迷患者)53例,6.  2黄玉莹.第三脑室穿刺引流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44例.山东医药,结论应用第三脑室穿刺液化引流术治疗危重型自发性脑室出血能最大限度地清除脑室出血

  • 标签: 危重型 型自发性 引流术治疗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