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妊娠期贫血孕妇的血常规检验结果。 方法: 选取本院于 2017 年 01 月~ 2019 年 01 月就诊的 100 例妊娠期贫血孕妇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参加健康体检的 100 例孕妇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经血常规检验。分析两组孕妇的贫血类型。 结果: 贫血组孕妇中孕晚期罹患大细胞贫血症的发生率高于孕早期与孕中期; 观察组血液各指标水平相较于对照组均具明显差异 (P < 0.05) 。 结论: 妊娠期孕妇积极开展血常规检验有助于及早发现贫血及时治疗,可减少对母婴安全及妊娠结局的不良影响。

  • 标签: 妊娠期 贫血孕妇 血常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细菌检验及药物敏感检验结果,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将2019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149例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入组对象均开展尿细菌检验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检验结果并开展针对性治疗。结果:本次入组复发性尿路感染病例共计149例,其中55例患者尿细菌检验提示为阳性结果,40例为大肠埃希菌感染,占比72.7%;12例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占比21.8%;3例为粪肠球菌感染,占比5.5%。本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144/149),其中细菌培养阴性结果患者与阳性结果患者治疗期、巩固期以及维持期所用时间相近,组间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用药期间2例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临床在治疗复发性尿路感染病例时应结合细菌检验结果明确细菌感染病原菌种类,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开具高敏感药物,确保抑菌效果,同时用药期间应注意对耐药菌株以及抗生素应用情况展开监测,防止药物滥用,在确保治疗效果的基础上提高用药安全性。

  • 标签: 复发性尿路感染 细菌检测 药物敏感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即时检验血糖仪与静脉全血检验血糖结果的对比价值。方法:选取我院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9月收治的 75例 糖尿病患者,分别采用即时检验血糖仪和静脉全血检验,比较两种检验结果结果:对患者连续进行3天血糖检测,两种检查患者血糖结果互比,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静脉全血检验与即时检验血糖仪均有一定临床价值,可将患者血糖指标情况检测出来,为医师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从而调整治疗方案,进一步稳控血糖,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即时检验血糖仪 静脉全血检验 血糖结果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在分析过程中的对结果检验准确性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20183月—20199月期间在我院临床血液生化检验500例标本,对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进行分析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共有37例不合格的检验标本,检验准确率为92.6%,主要的影响因素有采集与检验时间不当、血液采集量不足、标本处理不正确、抗凝剂使用不当、受检者个人因素,数据间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结论:影响血液检验标本检验准确性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检验的操作问题以及患者的个人因素,因此在检验中严格执行生化检验的标准,指导患者严格遵守检验要求,对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血液生化检验 标本分析 检验结果 准确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在检验过程中对检验结果准确性产生影响的因素 。 方法 回顾性分析,选取 本院 2019 年 5 月 ~2020 年 5 月的 102 例临床血液生化标本,分析出对血液生化标本检验结果准确性产生影响的因素。 结果 选取的 102 例血液生化标本当中有 15 例标本不合格,经过分析发现对检验结果准确性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有:采集方式不正确、没有合理的保存方式、采血量和抗凝剂没有合理的比例。 结论 影响血液生化检验标本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较多,采集方式不正确、没有合理的保存方式、采血量和抗凝剂没有合理的比例均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所以在检验过程中应该将这些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 标签: 血液生化检验标本 检验结果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血液检测所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检验科 2019 年 2 月至 2020 年 2 月检验的 86 份 不合格血液检测标本产生的原因。结果:经分析原因,采取规范采血操作流程,选择正确的采血时间及体位,严格掌握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加强检验科与护理部沟通,按照要求及时送检等措施。结论:临床血液检测标本采集时要严格按照检验分析前操作流程和检验要求,运送要及时、准确,有助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基层医院 血液标本 检验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品检验结果偏离的原因及质量控制。方法:从检验中心选取 2018年 10-2019年 10月的药品样本一共 200份作为研究对象,为了分析偏差出现的原因,分别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的测定,并制定出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结果: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对 200份药品样本进行检验后的结果差异不明显, 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使用其中的一种方法对药品样本的质量控制前后进行分析可以知道,质控后的药品检验结果偏差率明显低于质控前的偏差率,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造成药品检验结果出现偏差的原因主要有设备检验、管理安排和检验人员,要对药品检验的整个过程进行质量控制,有针对性的改进出现偏差的因素,不断提高药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药品检验 结果偏离 原因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血常规的检验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一项重要辅助检查,其结果的准确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干扰因素、严格执行标本采集程序、提高检验人员的操作能力、完善相关流程和制度,减少出现不合格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可为临床的准确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和依据。

  • 标签: 血常规 检验结果 影响因素 改进措施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溶血对于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性与相关建议。方法:就诊时间介于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共计生化检验受检者128例。单双号法为基准,A组63例行溶血检测,B组65例行常规检测。对比内容是生化检验结果结果:以上组别经生化检验结果对比后差异极为显著,示为P<0.05。结论:溶血现象会直接影响生化检验结果,导致结果有所偏差,进而影响疾病诊治工作,需要给予相关建议,保证生化检验的精准性。

  • 标签: 溶血 生化检验 影响 相关建议
  • 简介:【摘 要】目的:在临床血液生化检验过程中存在多种因素影响血液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梳理影响因素,探究改进措施。方法:以 800份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调研方式对影响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 800份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检验结果准确率为 94.38%,约有 755份;检验结果错误率为 5.62%,约有 45份。结论:经过调查了解到,影响血液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主要分为保存、患者自身、抗凝剂以及血液采集等方面,针对影响因素提出改进措施,旨在提升血液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

  • 标签: 血液生化检验结果 影响因素 改进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溶血标本对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从而为在临床上应用溶血标本提供有效依据。方法:我们选取正常的血清标本,对其相关的生化项目进行检验,通过不同力度的搅拌使得所选标本产生不同的溶血变化,从而将溶血标本血清分离出来,再对其进行同之前相同的临床生化项目。对没有发生溶血的和发生了不同程度溶血的血清标本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对于有轻度溶血现象的标本我们发现,这些标本对CK-MB、HBDH、GLU、CRE、UA、LDH、ALT、AST、TP、AMY、ALP、LDH、CK、K、Na、Cl检验结果有非常明显的影响;有重度溶血现象的标本除了对以上检验结果有显著影响之外,还对ALB、Ca、HDL-C、APOA1等有非常显著的影响。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溶血标本对常规的生化检验结果有非常明显的影响。

  • 标签: 溶血标本 常规生化检验 影响
  • 简介:摘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不仅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而且事关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和良好秩序。食品安全问题贯穿于食品供应的整个过程,微生物污染、农药和兽药超标,产地环境污染,生产方式落后,加工水平不高等等,都会导致食品出现安全问题。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应该做好食品的检验检测工作,以科学的方法控制和管理食品安全问题。但是在食品检验检测过程中,样品的采集和制备,检验试剂和仪器设备的精准度,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检测环境等因素都会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产生一定影响。为了保证食品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应该制定完善的规范标准,严格检验检测,加强对检验检测人员的培训,确保整个过程都严格按照规范标准执行,确保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食品安全管理和控制奠定坚实的基础。

  • 标签: 影响 检验检测结果 准确性 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疾病治疗过程中药品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可以认知药品将是决定着医疗的效果的一大关键要素。而现如今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以不断提高,也会有着越来越强烈的健康需求。那么作为促进机体恢复健康的重要要素之一的药物,其药品的质量安全,成为了人们着重关注的点。由此本着提高药品质量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分析,就我国现阶段的药品监管法律法规探究,对其在药品质检过程中存在着部分不合理的药品质检情况,提出能够保障临床药品质检合理的检验思路以及对策,由此来严格控制药品的质量。

  • 标签: 药品质量 检验结果 可靠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实验室生化检验结果自动审核系统地建立、规则制定以及应用效果。方法:设计生化检验结果自动化审核流程,编写为LIS自动审核程序,通过审核参数的判定,完成自动审核范围、历史结果对比、项目关联性等方面的比较,统计检验项目中自动审核通过率数据,对未通过项目的原因进行分析,汇总相关问题,根据汇总结果修改程序与评估参数,由主管以上工作人员评价生化检验自动审核检验结果,以自动审核结果与人工审核结果一致后将自动审核程序用于日常工作,对比检验项目的自动审核通过率、使用前后样本周转耗时等相关数据。结果:在实施生化检验结果自动审核以后,生化检验项目的审核通过率达到70%-75%,进行程序改进、规则推理机逻辑优化、系统优化后上浮至79%-80%,且生化检验样本周转时间也由120.35±1.51min下降至85.35±1.42min、样本审核量由1215.65±25.35份上升至1845.78±42.35份,实验室审核人员由5名降至1-2名。讨论:生化检验结果自动审核程序的制定需要周密的流程设计、合理的参数评价、全面的评估验证以及高效的信息传输,在实验室引入生化检验结果自动审核程序能够有效地提升实验室生化检验效率,缩短样本周转消耗时间。

  • 标签: 生化检验结果 自动审核规则 制定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药品检验过程中结果发生偏离的原因予以深入分析,并把握质量控制的实际状况。 方法:本案例选择的是某医药企业 2019 年 5 月到 2020 年 4 月期间 的 140 份药物标本,其中中成药的数量为 90 份,化学药的数量为 50 份。采用的检测方法有两种,分别 是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及紫外分光光度法。 结果:通过对两种方法展开全面对比能够发现,整体差距相对偏小( P > 0.05 ) 结论:之所以导致检验工作中出现了结果偏离的问题,主要因素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人员问题、设备问题以及物料问题。结合这些问题,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促使所有检验人员都能具备更高的工作水平,同时还要加强质量监控,确保报告内容足够规范,不断优化各个环节,进而使得最终结果更具精确性。

  • 标签: 结果偏离 药品检验 原因 质量控制 探究工作
  • 简介:摘要:在我国经济实力逐渐壮大,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今天, 植棉成本的提高造成国内棉花种植面积持续减少,导致国内棉花总产量持续下降。针对国内棉花种植的现状,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科学有效的措施,提高棉花质量检验工作的效率,从而保证国内棉花的整体质量。

  • 标签: 棉花杂质 检验结果 准确性
  • 简介:摘要:本文对 12 台 3000m³ 丙烯球罐的首次开罐检验进行首次开罐检验情况 , 通过对检验方案、过程以及检验结果的分析,特别是缺陷分布情况及特点的统计和思考,得出制造安装和运行工艺对球罐安全状态的影响程度,大型丙烯球罐在选材时应选择具有较好断裂韧性的高强钢,在安装时采取合适的工艺以确保球罐在运行中保持较好的几何形状。

  • 标签: 丙烯球罐 开罐检验 缺陷统计 返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