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下尺脱位合并桡骨头脱位的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本文报道的2个典型病例,一例是下尺背侧脱位同时合并桡骨头后脱位,另一例是下尺掌侧脱位合并桡骨头前脱位,均不合并尺桡骨干的骨折。用单纯桡骨头脱位或下尺脱位的机制不能很好地解释。对于急性损伤,应先在麻醉下试行闭合复位,如不成功可考虑切开复位。结果根据目前研究,“绞锁损伤”的机制能比较好得解释这种损伤,骨间膜在前臂两骨之间起到一个“枢轴”的作用。早期诊断和治疗能达到良好的效果。结论早期诊断和早期复位固定非常重要,需要和孟氏骨折、盖氏骨折或Essex—Lopresti损伤等相鉴别。

  • 标签: 骨间膜 前臂 脱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大鱼际侧筋膜蒂皮瓣修复拇指指尖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3月至2019年1月,共收治外伤引起的拇指指尖缺损患者15例,其中左侧6例,右侧9例,创面均存在指骨外露,部分患者合并有骨质缺损,创面大小1.0 cm×2.0 cm~1.5 cm×3.0 cm。均采用大鱼际侧筋膜蒂皮瓣修复创面,皮瓣面积1.2 cm×2.5 cm~1.8 cm×4.0 cm,供区创面直接闭合。术后通过门诊复查、电话及微信等方式进行随访,观察皮瓣成活质量及供区伤口愈合情况,并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术后皮瓣均顺利成活,供区伤口I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10.5个月。门诊末次复查皮瓣外形无臃肿,色泽自然,质地柔韧、耐磨性好,皮瓣感觉均有不同程度恢复,TPD为6~12 mm,皮瓣供区周围皮肤感觉接近正常,拇指功能活动恢复良好,按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法评定:优12例,良3例。结论采用大鱼际侧筋膜蒂皮瓣修复拇指指尖缺损,皮瓣质地接近受区,供区创伤小,临床效果良好。

  • 标签: 拇指指尖缺损 筋膜蒂皮瓣 修复 大鱼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袢钢板弹性悬吊下尺关节(DRUJ)治疗DRUJ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确诊为DRUJ脱位的患者15例,随访时间6~18个月,对比其术前术后腕关节评分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术后患侧及健侧腕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术后两侧关节功能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随访期间所选患者无切口感染、脱位复发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复查X线片示关节脱位得到有效复位且合并患侧尺桡骨远端骨折者骨折均已良好愈合,末次随访时根据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评价腕关节功能:优10分,良4分,可1分。术后腕关节主动活动度健侧与患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屈伸活动度为,(109.33±15.91)°比(106.40±16.20)°,t=1.596,P>0.05;尺偏活动度为,(61.33±6.67)°比(59.87±7.69)°,t=1.703,P>0.05;旋前旋后活动度为,(111.67±11.44)°比(109.13±13.64)°,t=1.557,P>0.05]。结论带袢钢板弹性悬吊治疗DRUJ脱位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随访疗效满意。

  • 标签: 下尺桡关节 脱位 骨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筋肌复生胶囊促进神经损伤术后再生修复的疗效及临床研究。方法自2010—2012年,作者采用中药筋肌复生胶囊口服治疗神经损伤术后病人18例,其中神经完全离断者3例(均伴有骨折和血管损伤,其中左侧1例,右侧2例),神经卡压撕脱者11例(伴骨折,其中左侧6例,右侧5例),神经牵拉者4例(其中左侧2例,右侧2例);视神经损伤情况分别采用神经外膜显微缝合、神经移植显微缝合及神经松解手术治疗。术后对症治疗,患者当天均应用中药筋肌复生胶囊口服治疗。结果术后神经损伤病人18例,均行神经肌电图检查和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学会神经损伤恢复的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优6例,良9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约为83.3%。结论对神经损伤病人应确诊后及时治疗,尽快采用神经外膜显微缝合、神经移植显微缝合及神经松解等手术治疗,尽早应用中药筋肌复生胶囊口服治疗,是促进神经损伤所致伤残程度行之有效的新途径。

  • 标签: 桡神经损伤 治疗 中药口服 显微外科手术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吻合血管的腓骨小头移植重建腕关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期间接收的20例桡骨巨细胞瘤以及挠骨外伤性缺损患者,随机性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10例患者采用常规的保守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吻合血管的腓骨小头移植重建腕关节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没有肿瘤复发,同时腕关节活动功能明显改善。腕关节活动度较差,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存在差异。结论对于先天性桡骨远端缺损患者,采用吻合血管的腓骨小头移植重建腕关节效果显著。

  • 标签: 吻合血管 腓骨小头移植 重建桡腕关节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修复前臂侧皮瓣修复口腔缺损经验。方法对我科与口腔颌面外科联合修复12例高龄患者口腔缺损的病例回顾性分析。结果前臂侧皮瓣在修复高龄患者口腔缺损具有较多优点。结论前臂侧皮瓣作为一种成熟皮瓣,在修复高龄患者口腔缺损中有较多优势。

  • 标签: 前臂桡侧皮瓣 口腔缺损 游离皮瓣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伤方配合手法整复治疗尺骨双骨折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8月到2018年8月来我院诊治的60例尺骨双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各30例。予以对照组患者手法整复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结合骨伤方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4%高于对照组的66.67%;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尺骨双骨折的治疗中采取骨伤方配合手法整复可取得更高的治疗效果,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病痛,加快肿胀消除,值得推广并应用。

  • 标签: 桡尺骨双骨折 手法整复 骨伤方 临床研究
  • 简介:对30例肱骨骨折伴神经损伤患者运用外固定支架治疗,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肱骨骨折伴神经损伤,术中可见神经挫伤18例

  • 标签: 伴桡 例报告 单臂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报告陈旧性神经损伤后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我院2005年9月至2010年7月,对16例陈旧性神经损伤患者,经显微外科技术行神经端端外膜间断吻合术后的疗效观察。结果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10例,良4例,一般2例,优良率为87.5%。结论采用适宜的显微外科手术方法修复神经损伤可以获得较好的功能恢复。

  • 标签: 桡神经 损伤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CT影像检查,探讨判断下尺关节脱位的诊断方法。方法通过38例尺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的患者,均采用X线、CT扫描检查,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术中探查下尺关节。固定两名高年资医师,通过影像学资料,评估下尺关节损伤情况,各自与术中探查的情况相比较,通过相应的评价指标值,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通过X线检查确定下尺关节脱位的情况如下真阳性16例,真阴性8例,假阳性5例,假阴性9例,灵敏度(64.01±2.53)%,特异度(38.50±4.84)%;CT扫描判断下尺关节脱位情况如下真阳性23例,真阴性8例,假阳性4例,假阴性3例,灵敏度88.57±2.53)%,特异度(33.29±5.05)%。术中探查确定下尺关节损伤情况26例诊断有下尺关节脱位,12例诊断下尺关节无脱位。X线和CT扫描在诊断下尺关节损伤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X线平片诊断下尺关节脱位可信性低,CT扫描诊断下尺关节脱位可信性高,所以CT检查能为作为诊断下尺关节脱位的一种重要手段。

  • 标签: X线片 CT扫描 下尺桡关节脱位
  • 简介:目的探讨通过腕关节侧切口植入双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方法。方法自2013年2月至2015年5月对21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男8例,女13例;年龄26~71岁,平均47.2岁。按AO骨折分型,C1型4例,C2型10例,C3型7例。所有患者均通过腕关节侧入路行骨折复位,于桡骨远端掌侧植入两块2.4mm支撑钢板固定。结果21例患者均在术后3个月复查X线片获得骨性愈合影像学表现,未出现局部感染,桡动脉损伤,正中神经损伤等重大并发症。末次随访时Gartland-Werley评分平均3.2分(1~14分),优12例,良8例,中1例,优良率95.2%。结论腕关节侧入路双钢板技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较好,软组织损伤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桡侧入路 双钢板 桡骨远端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单一掌侧入路掌侧与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伴有侧柱不稳的AO-C3型桡骨远端骨折(distal radius fractures,DRFs)的疗效。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我们采用掌侧与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侧柱不稳的AO-C3型DRFs患者29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手术相关指标,随访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测量影像学参数(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腕关节活动范围,并采用DASH评分和Mayo评分评定患肢功能。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手术时间平均(58±13)min,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2~42个月,平均(18.3±7.9)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9~16周,平均(13.5±3.1)周,无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掌倾角(9.2±4.9)°,尺偏角(18.3±8.2)°,桡骨高度(13.0±4.4)mm;腕关节活动范围,掌屈(55.3±5.8)°,背伸(56.9±7.2)°,尺偏(23.8±4.1)°,偏(18.6±3.7)°。平均DASH功能评分(10.3±8.0)分;腕关节功能依据Mayo评分标准评定:优15例,良12例,可2例。结论对单一掌侧钢板内固定后存在侧柱不稳的AO-C3型DRFs,经同一切口置入侧钢板,可有效固定侧柱,避免术后再移位,可获得良好的腕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桡骨骨折 治疗结果 锁定接骨板 内固定术 桡侧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肱骨干骨折合并神经高位损伤的准确性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4年8月至2020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的19例肱骨干骨折合并神经高位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2例;年龄16~55岁 [(38.1 ± 12.7)岁]。左侧11例,右侧8例。患者均于外院接受过手术,其中17例行内固定术,1例行外固定术,1例行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置入术。19例患者均于我院手外科接受神经探查手术,其中行高位神经松解手术8例,行高位神经缝合或移植修复手术11例。患者均于术前接受高频超声检查,观察并记录神经的神经外膜连续性、神经横截面内部的巢状结构、神经纵轴的神经瘤样结构、神经外部的骨痂或瘢痕或金属固定物卡压情况等4项神经损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将神经损伤分型:Ⅰ型神经形态正常,Ⅱ型神经水肿,Ⅲa型神经小段卡压,Ⅲb型神经瘤样结构,Ⅳ型神经断裂,并判断其神经连续性是否存在。以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数据,计算高频超声诊断高位神经损伤的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根据超声声像图特征,将神经高位损伤分为4型5类。经手术证实,Ⅰ型0例,Ⅱ型1例,Ⅲa型4例,Ⅲb型1例,Ⅳ型13例,神经高位损伤的高频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9%。Ⅱ型、Ⅲa型、Ⅲb型、Ⅳ型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100%、100%、85%。高频超声诊断高位神经连续性的灵敏度为75%,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85%。结论高频超声诊断肱骨干骨折合并神经高位损伤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以为临床诊疗提供较为准确的形态学信息。

  • 标签: 桡神经 肱骨骨折 高频超声
  • 简介:远侧尺关节损伤的病人并不少见.一部分合并有腕部或前臂骨折损伤,例如Colls,Smich、Galeszzi骨折等,这部分比较容易诊断,即使没有明确诊断出远侧尺关节损伤,在处理骨折整复过程中也使尺关节得到了整复和固定,所以漏诊漏治的较少.

  • 标签: 单纯性远侧桡尺关节损伤 漏诊 原因分析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通过MRI技术探讨腕关节在不同运动模式下的在体运动特点和规律。方法健康志愿者12名,行右腕投掷平面(背伸25°、50°,掌尺屈10°、20°)、屈伸平面(屈曲0°、25°、50°、75°,背伸20°、40°、60°)和尺偏(偏10°、20°,尺偏20°、40°)平面运动模式下共15个体位的MRI检查。MRI图像数据输入自行研发的腕关节运动学测量平台软件,分析舟骨、月骨和三角骨分别相对于桡骨在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的运动规律。结果在投掷平面运动模式中,当腕关节从背伸偏位向掌屈尺偏位运动时,舟骨、月骨、三角骨相对于桡骨的旋后分别为11°、11°、19°,掌屈21°、-2°、6°,偏3°、3°、11°。在屈伸平面运动模式中,当腕关节从背伸位向掌屈位运动时,舟骨、月骨、三角骨相对于桡骨的旋后分别为9°、7°、9°,掌屈44°、-4°、11°,偏7°、22°、25°。在尺偏平面运动模式中,当腕关节从偏向尺偏运动时,舟骨、月骨、三角骨相对于桡骨的旋后分别为8°、15°、20°,掌屈-9°、6°、2°,尺偏8°、14°、6°。结论腕关节的运动是在空间中的三维复合运动,以矢状面的运动最为显著。舟骨在矢状面上运动幅度明显大于月骨和三角骨,近排腕骨间存在显著的适应性运动。

  • 标签: 腕关节 磁共振成像 成像 三维 关节 运动
  • 简介:随着电动工具的广泛使用,伴有骨质外露的严重手外伤越来越多,其中拇指的处理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参考文献完成带筋膜蒂逆行大鱼际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端侧缺损1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 标签: 岛状皮瓣修复 大鱼际 拇指 缺损 指端 电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