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前标本质量对凝血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8
/ 2

检验前标本质量对凝血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

陈艳

南漳县中医医院,湖北襄阳, 441500

摘要:目的:分析检验前标本质量对于凝血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1月间于本院进行凝血检验的血液标本共计500份,使用全自动凝血检验仪对血液标本进行检测,统计并分析采血量、溶血情况、空腹与餐后、保存时间以及采血部位对等凝血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血液标本的检测结果准确度与标本的采集量、是否存在溶血、血液标本保存时间、输液的采血部位以及采集标本时患者是否空腹均有较为密切的关系。结论:血液标本的采血量、溶血情况、饮食情况、保存时间以及采血部位等检验前采集环节均会对其检验结果造成明显的影响,要重视血液标本采集的规范性,保证标本质量,提升检验准确度。

关键词:凝血检测;检验前;标本质量

0前言

凝血功能主要指血液由流动状态变成凝胶状态的能力。临床中可通过对于凝血功能的检验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出血、血栓、中风、休克等病症。此外,在抗凝溶栓以及急救等操作中,凝血检验也占据重要地位[1]。因此,保证凝血功能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于患者后续的有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实验室中,标本质量的控制过程主要包括三个环节,即标本检验前、标本检验过程中以及标本检验后。研究证明,检验前血液标本的质量与凝血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本研究主要探究了检验前标本质量对于凝血检测结果造成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1月间于本院进行凝血检验的血液标本共计500份。供血患者共包括213例男性,287例女性,年龄最小为19.5岁,最大为76.3岁,平均(41.5±1.6)岁。纳入标准:①血液标本均来自于在我院就诊的患者;②患者均进行凝血指标检验;③患者年龄≥18周岁;④血液标本提供者均未在半年内出现脑血管类疾病或者严重创伤。排除标准:①患者存在凝血系统功能疾病;②患者近期服用过抗凝血的药物;③恶性肿瘤患者;④合并有免疫系统类疾病。所有患者均知情本研究,且自愿签署同意书。

1.2方法

将所有血液标本按照对照组、血量组、溶血组、保存组、输液组以及餐后组的分组方式进行分组。将血液标本进行离心处理(3500r/s,15min),使用全自动凝血仪进行相关指标检测,检验人员要严格遵守检验的操作流程进行检验,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并详细记录结果,将所有结果与对照组进行对比。

1.3观察指标

检测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原水平(FIB)、凝血酶时间(PT)以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三项,统计并分析采血量、输液时采血部位、溶血情况、空腹与餐后以及保存时间等对于凝血检测结果的影响。FIB正常范围是2~4 g/L,PT的正常范围是12~16 s; APTT正常范围是24~36 s [2]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采用n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62c79f73957c4_html_e650e1f908969261.gif ±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若P<0.05,则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标本血量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与标准采集量检验结果相比,采集血量过多或不足均会使PT、APTT增加(P<0.05);但采集血量的多少对FIB的检测结果无明显影响(P0.05)。

表1 标本血量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62c79f73957c4_html_e650e1f908969261.gif ±s)

组别

量不足

过量

标准血量

FIB(s)

1.45±0.61

1.26±0.76

1.81±0.26

PT (s)

16.42±2.34

15.33±2.47

13.73±1.68

APTT(g/L)

33.37±5.52

30.27±4.14

25.27±3.67

2.2输液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输液对侧血与未输液的检验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输液同侧血可使PT、APTT升高(P<0.05);对FIB无明显影响(P0.05)。

表2 输液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62c79f73957c4_html_e650e1f908969261.gif ±s)

组别

输液对侧

输液同侧

无输液

FIB(s)

2.12±0.65

1.89±0.81

1.88±0.92

PT (s)

11.42±2.32

16.33±2.10

12.70±2.31

APTT(g/L)

23.31±4.35

27.15±5.09

24.24±4.62

2.3溶血情况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若存在溶血,则会使PT增加(P0.05);而对APTT、FIB均无明显影响(P0.05)。

表3 溶血情况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62c79f73957c4_html_e650e1f908969261.gif ±s)

组别

无溶血

溶血

FIB(s)

1.89±0.74

1.81±0.85

PT (s)

13.41±2.43

17.33±3.42

APTT(g/L)

24.11±4.27

23.53±3.34

2.4饮食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就餐后会使FIB的检验结果升高(P0.05),对PT和APTT均无明显影响(P0.05)。

表4 饮食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62c79f73957c4_html_e650e1f908969261.gif ±s)

组别

空腹

餐后2h

FIB(s)

2.01±0.52

1.65±0.49

PT (s)

12.31±1.32

11.63±1.55

APTT(g/L)

27.10±3.34

26.73±4.37

2.5保存时间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血液标本的保存时间对于凝血检验结果造成影响。保存时间越长,PT、APTT越大(P<0.05);对FIB的检测结果无明显影响(P>0.05)。

表5 保存时间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62c79f73957c4_html_e650e1f908969261.gif ±s)

组别

0.5h

1.5h

3h

4.5h

FIB(s)

1.97±0.36

2.15±0.46

2.49±0.54

2.05±0.58

PT (s)

13.31±1.21

15.24±1.47

16.58±2.04

16.93±1.94

APTT(g/L)

26.14±2.72

28.32±3.52

33.41±3.46

34.25±4.25

3讨论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凝血功能检验已经成为临床中最为常见的检验手段之一。由于凝血检验涉及到的血液标本量大,病人的病种繁多,且在检验前的采集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导致血液标本出现血量不标准、保存时间过长等不利因素,进而使检验结果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3]。本研究中,采集血量过多或不足均会使PT、APTT增加,但血量对FIB的检测结果影响不大;输液同侧血也可使PT、APTT升高,但对FIB无明显影响;溶血会使PT增加,但对APTT、FIB均无显著影响;就餐后会使血液的FIB升高,但对PT和APTT均无明显影响;血液标本保存时间越长,PT、APTT越大,但对FIB的检测结果无明显影响。综上所述,血液标本的采血量、溶血情况、饮食情况、保存时间以及输液时的采血部位等均会对凝血检验结果造成较为明显的影响,因此在采血过程中要对这些环节予以重视,保证血液标本的质量,为检验准确提供基本条件。

参考文献

[1] 王宇.血液标本质量对血凝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2):139-140.

[2] 郭吉,李嘉.全自动血凝仪定量检测D-二聚体两种试剂的对比探讨 [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8):30-31.

[3] 陈亚,余娟春.检验前标本质量对凝血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8):2760-2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