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微创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30例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入选患者均选择微创人工膝关节置换进行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30例患者均手术时间为(51.2±2.6)min,手术出血量均为(81.3±6.3)ml,均住院时间为(10.3±0.8)d,并未产生骨折、深静脉血栓以及感染等并发症,20例患者为优,7例患者为良,3例患者为中;患者膝关节活动为95-135°。结论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才采用微创人工膝关节置换进行治疗疗效确切,有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微创人工膝关节单髁置换术 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通过全膝关节置换前、术后影像学测量及患者膝关节功能评估,初步总结中老年膝骨关节炎(KOA)人群股骨前厚度(ACO)的影像学参数,并探讨在全膝关节置换中ACO对术后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因KOA行全膝关节置换患者69例(82膝),男16例(20膝),女53例(62膝);年龄45~78岁,平均63岁。测量患者术前及术后12周侧位X线片上股骨前的厚度、关节活动度及HS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性患者ACO平均值为(7.3±1.7)mm,女性为(7.3±1.4)mm,不同性别之间AC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ACO为(7.3±1.5)mm,术后为(6.4±1.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关节活动度及HSS评分术前与术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老年KOA人群ACO无性别差异;膝关节置换后股骨前较术前变小,与股骨假体的设计及中股骨截骨有关;膝关节股骨假体截骨时,可以适当前移截骨模块或增大股骨假体型号,在4mm范围内不会引起髌股关节的填塞。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膝关节 截骨术 放射学
  • 简介:目的对使用活动平台和固定平台膝关节内侧假体置换的疗效差异进行Meta分析。方法检索OvidMedline和Pubmed(1966年至2013年3月)、Embase(1980年至2013年3月)、CochraneCentralRegisterofControlledtrials(2013年)和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1990年至2013年),检索全部有关活动平台与固定平台膝关节内侧假体置换后的疗效对比的随机或非随机对照研究,采用Revman5.2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3篇,回顾性对照研究4篇。因数据不足无法对术后临床结果,影像学及运动学评估进行Meta分析。两种假体术后聚乙烯衬垫磨损发生率(风险差0.11,95%可信区间[0.02,0.61],P〈0.05)和衬垫脱位发生率(风险差7.10,95%可信区间[1.51,33.43],P〈0.05)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翻修率(风险差1.05,95%可信区间[0.67,1.64],P〉0.05)及其它翻修原因两种假体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影像学评估发现活动平台假体术后下肢力线通过中央区的例数明显高于固定平台假体(P〈0.05),非正常的力线分布两种假体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本Meta分析发现活动平台与固定平台内侧假体置换后的临床结果和手术翻修率均无差异。两种假体术后聚乙烯衬垫磨损和衬垫脱位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活动平台假体在恢复下肢正常力线方面更有优势。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单间室 活动平台 固定平台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膝关节置换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集束化干预策略。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8年6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进行膝关节置换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行预防下肢静脉血栓(DVT)的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集束化干预策略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DVT基础知识评分、DVT健康信念评分以及DVT预防效果。结果干预组DVT基础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信念评分中,干预组疾病易感性和严重性、健康行为的益处以及自我效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血流瘀滞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1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集束化干预策略对行膝关节置换的患者进行护理有利于加强患者对DVT的了解,提高其健康信念和预防意识,从而减少DVT的发生。

  • 标签: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 下肢 静脉血栓 下肢静脉血栓
  • 简介: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后膝关节与骨关节炎病变膝关节及正常膝关节在正常平地行走中的三维运动学差异。方法在瑞金医院骨科2011年3月至2012年5月间进行的7例膝关节置换手术病例和10位健康人对照组进行步态分析比较。7例病例中,男1例,女6例,平均年龄65.3岁(53~73岁),步态分析时间距手术后平均7个月(4~12个月),所有膝关节置换均使用Oxford(BiometLtd)活动平台内侧膝关节假体,手术病例对侧膝关节也存在内侧间隙骨关节炎并等待进行手术。10例健康人中,男5例,女5例,平均年龄56.8岁(53~6l岁),所有健康人对照组均无髋膝关节疼痛和髋膝关节活动功能障碍病史。本研究采用红外运动捕捉系统(MX.F40,Vicon,OxfordUK),对多点体表标记点进行步态数据记录,计算股骨相对于胫骨的旋转和移动运动学数据,比较膝关节置换后膝关节在上述三维运动中与对侧病变膝关节和正常膝关节的差异。结果在步态周期内,膝关节置换后膝关节三维运动学表现与对侧病变膝关节及正常对照组膝关节均存在不同的差异。其中,在矢状面屈伸运动、水平面的内外旋运动、冠状面内外翻运动以及前后方向平移运动中,置换后膝关节运动曲线都与正常膝关节更为接近。结论膝关节置换后,膝关节运动学表现上比对侧病变膝关节在旋转运动和平移运动中,更接近与正常膝关节的运动学特性。

  • 标签: 关节成形术,单间室,膝 膝关节 运动活动 运动分析
  • 简介:背景:置换是治疗膝关节单间室病变的常用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功能恢复快以及保留更多骨量等优点,而且中长期随访疗效良好,但随着手术数量增多,下肢力线异常、假体松动、脱位及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屡有报道,需要深入分析原因并总结经验。目的:探讨置换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中短期疗效并分析髌骨弹响及膝外翻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内侧间室置换手术的膝骨关节炎患者76例(82膝),记录术后伤口引流量,分析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膝关节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疼痛评分、关节活动度及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forspecialsurgerykneescore,HSS),术前及随访时拍摄负重下肢全长正位X线片并测量胫股角,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后48h引流量为10-580ml,平均(120.6±86.2)ml。76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78个月,平均(36.4±21.1)个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VAS疼痛评分由术前(7.05±0.89)分降至(1.16±0.88)分,关节活动度由术前(118.05°±8.85°)升至(124.70°±5.57°),HSS评分由术前(64.35±5.40)分升至(88.71±3.33)分,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3例患者术后膝外翻畸形,其中1例行翻修手术,2例患者术后出现髌骨弹响,末次随访时均自愈。结论:置换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中短期疗效满意,但须者熟练掌握置换技术避免手术并发症。

  • 标签: 单髁置换 骨关节炎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侧固定平台置换治疗膝关节前内侧骨关节炎或自发性骨坏死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关节外科收治的62例膝关节前内侧骨关节炎或自发性骨坏死患者资料。男27例,女35例;年龄为58~85岁,平均69.8岁。内侧间室骨关节炎58例,自发性骨坏死4例。病程为2~10年,平均5.1年。所有患者均采用SLED固定平台假体行膝关节内侧置换。记录患者术后2 d患肢髋-膝-踝角、末次随访时牛津大学膝关节评分、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62例患者术后获9~21个月(平均15.6个月)随访。术后1例患者发生胫骨平台骨折,经治疗后获骨性愈合;1例患者出现切口愈合不良,行清创术后愈合良好;1例患者出现髌前疼痛,经保守治疗后好转。62例患者术后2 d患者髋-膝-踝角为177.79°±1.32°,较术前(172.27°±1.61°)显著改善;末次随访时牛津大学膝关节评分为(19.8±2.7)分,较术前[(50.2±3.1)分]显著降低;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为(89.7±2.6)分,较术前[(49.6±5.2)分]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关节内感染及假体松动并发症。结论内侧固定平台置换治疗膝关节前内侧骨关节炎或自发性骨坏死可以获得较好的近期临床疗效。

  • 标签: 骨关节炎 膝关节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骨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目前,高脂血症患者越来越多了解到口服降脂药物的副作用,因此许多人都在寻求一种安全的、副作用小的降脂方法,本人采用血浆置换对10例高脂血症的患者进行治疗并进行分析。方法采用自身对照试验,对2015年11月14日至2015年12月20日经我院门诊化验,确定为高脂血症的患者10人,采用血细胞分离机对该10名患者进行了血浆置换治疗,以降低血浆中TG、TC及脂蛋白成分。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的下降情况。严密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后这几个指标都有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总胆固醇(P<0.001,下降率37.34%)、甘油三酯(P<0.05,下降率47.93%)、低密度脂蛋白(P<0.01,下降率33.52%)、高密度脂蛋白(P<0.005,下降率15.38%)。结论血浆置换对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确有清除作用,但随之一起清除的还有“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等有益物质也被排出体外。

  • 标签: 高胆固醇血症 血浆置换术 血清总胆固醇 甘油三酯 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
  • 简介:摘要牛津膝关节置换(OUKA)治疗侧室膝骨关节炎已成熟地应用于临床中,其手术疗效令人满意。但聚乙烯垫片脱位是常见的并发症,易导致术后翻修,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本文旨在阐述引起单置换聚乙烯垫片脱位的机制、常见原因、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为关节科医师更新相关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为广大膝骨关节炎患者探索更优的手术方案和临床预后。

  • 标签: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 聚乙烯垫片 脱位 原因 防治措施
  • 简介:目的总结对膝关节置换的手术配合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手术科对39例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护理配合情况。结果39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康复良好,未发现并发症。结论术前精心准备和熟练的手术配合是置换手术配合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外科手术 护理过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中多维度术前患教在置换后快速康复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本院于2022年8月-2023年8月收治的80例置换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比较常规健康教育与预见性护理中多维度术前患教的效果。结果:术后12小时、术后第1日、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的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2周、术后6周、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HSS评分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多维度术前患教 单髁置换术 康复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膝关节置换(UKA)手术前后胫骨后倾角(PTS)的改变与中关节屈伸末端间隙压力以及术后膝关节活动范围的关系。方法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中日友好医院收治的38例(46膝)UKA患者的临床资料。中应用自行设计的压力传感器测量不同屈膝角度时内侧膝关节间隙的压力,分析手术前后PTS变化(∆PTS)与中屈伸末端膝关节间隙压力及术后关节屈伸活动度的关系。结果共纳入38例患者46膝,男14例,女24例,年龄(69.1±7.4)岁,随访(11.2±3.7)个月。经计算,间隙压力为(88.3±40.6)N;调整后的伸直末端间隙压力为81.7%±33.8%,屈曲末端间隙压力为55.6%±31.0%。术后随访时固定屈曲畸形[M(Q1,Q3)]为0°(0°,3°),较术前0°(0°,5°)减少(P<0.05),术后最大屈曲度为115.9°±16.4°,较术前的112.0°±16.8°增加(P<0.05),术后PTS为8.3°±2.7°,与术前的8.6°±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发现,∆PTS与伸直末端压力及固定屈曲畸形间均呈正相关(r=0.334、0.317,均P<0.05);伸直末端压力与固定屈曲畸形呈正相关(r=0.472,P<0.05)。而∆PTS与屈曲末端压力呈负相关(r=-0.397,P<0.05),但此两者与最大屈曲度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UKA中减少PTS会减小伸直末端间隙压力并减小术后膝关节固定屈曲畸形,同时会增加屈曲末端间隙压力,但并不会因此减少术后最大屈曲度。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 胫骨后倾角 传感器 膝关节间隙压力 病例系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置换(UKA)与全膝置换(TKA)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的早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同一组医师诊治的197例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86例,女性111例,年龄(67.7±10.5)岁(范围:46~92岁)。UKA组101例,TKA组96例。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UKA和TKA患者进行匹配,共41对患者匹配成功。采用t检验、χ2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和短期随访结果。结果匹配后UKA组与TKA组相比,围手术期指标方面,UKA组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更少[(15.3±6.4)g/L比(20.1±7.5)g/L,t=-3.117,P<0.01],阿片类药物使用剂量更少[(160.5±29.3)mg比(186.1±46.8)mg,t=-2.969,P<0.01],术后住院时间更短[(7.0±2.0)d比(10.0±2.5)d,t=-6.000,P<0.01];关节功能方面,术后1年随访时,UKA组术后关节遗忘感评分更高[(65.1±7.6)分比(58.3±13.9)分,t=2.732,P<0.01],膝前弹响发生更少(P=0.03)。两组患者的中止血带时间、关节活动度、美国膝关节学会临床评分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均未发生手术部位感染、假体松动、脱位等并发症。结论UKA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早期效果与TKA相似,且在膝前弹响、关节遗忘感评分、失血量、术后疼痛程度和住院天数等方面优于TKA。

  • 标签: 骨关节炎,膝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 全膝置换术
  • 简介:随着人工关节外科的不断发展和手术操作技术的日臻完善,髋、膝关节置换已成为目前临床上一项非常成熟的手术。文献中有关多关节同期置换的报道较少,我院2004年7月为l例多关节滑膜软骨瘤病患者行双膝髋关节同期置换,随访1年,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关节置换术 功能训练 康复护理
  • 简介:随着血浆分离技术的提高,血浆置换已成为治疗某些“不治之症“的新的治疗手段.我科自1992年至今.利用双腔(或三腔)针技术,采用空心纤维膜血浆滤过进行血装分离取得一定疗效,尤其是对肝功能衰竭的患者更为明显,作者着重介绍利用双腔针技术行血浆置换的方法及护理要点,

  • 标签: 单针 血浆置换术 ICU 护理要点 不治之症 治疗手段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探讨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分别采用全膝关节置换以及置换的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于我院接受诊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主体,随机的将其分成全膝关节置换组(T组)和置换组(U组),分别各60例,并对其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案进行治疗。T组的患者采用全膝关节置换进行治疗;U组的患者采用置换进行治疗。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的手术方案之下临床的治疗效果、手术的时间、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以及住院的时间。结果经过对比可知,两组的患者在临床的治疗效果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别(P>0.05);但是在手术的时间、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以及住院的时间等方面置换组的患者相较于全膝关节置换组均明显要好(P<0.05)。结论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置换和全膝关节置换在临床的治疗效果方面没有太大的差别,其疗效相当,但是置换对于患者的创伤较小,手术所需时间较短,出血量较少,患者的耐受性较好,对于促进患者早日恢复有较大的帮助,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荐使用。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单踝置换术 对比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微创小切口固定平台置换在膝关节前内侧骨关节炎疾病治疗中的早期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自2021年5月到2022年4月所接诊的实施微创小切口固定平台置换的42例膝关节前内侧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疾病治疗的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的手术皆获得成功,手术平均时间为(82.19±11.07)min,中平均失血量为(96.11±16.52)ml,切口平均引流量为(155.21±29.54)ml。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未发现假肢松动等症状,未出现感染等并发症。最后一次随访时的KSS、ROM均高于治疗前,而VAS、WOMAC低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膝关节前内侧骨关节炎患者实施微创小切口固定平台踝骨置换治疗,疗效甚佳,能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改善,可在临床上广泛推行。

  • 标签: 膝关节前内侧骨关节炎 微创小切口固定平台单踝置换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行膝关节置换患者实施持续性护理干预对其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于2019年1月~2020年3月在本院选取60例行膝关节置换患者,使用抽签法分为两组,各30例,给予常规护理为参照组,给予持续性护理干预为持续护理组,对护理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护理前两组Lysholm膝关节、NRS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与参照组相比,持续护理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更高,NRS评分更低(P<0.05)。结论:对行膝关节置换患者给予持续性护理干预,可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改善膝关节功能,值得借鉴。

  • 标签: 持续性护理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 常规护理 膝关节功能
  • 简介:背景:当前,膝关节置换再次引起人们的兴趣。本篇报道阐述了一种目前仍在应用的置换假体的10年以上的随访结果。方法:对连续的51例患者的62侧组配式骨水泥型Miller—Galante置换假体进行临床和影像学研究。所有患者均有孤立的疾患,而无髌股关节症状尤失随访病例。13例(13膝)在10年随访期内死亡,余38例(49膝)随访至少10年,平均随访期为12年。结果:末次随访时,专门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从术前的平均55分提高到平均92分。38膝(80%)为优,6膝(12%)为良,4膝(8%)为可。39膝(80%)屈曲至少可达120。。2例患者(2膝)虽假体固定良好,但由于髌股关节炎进展,分别在术后第7年和第11年进行全膝置换翻修。末次随访时影像学检查.所有假体无松动也无假体周围骨溶解的迹象。在影像学上观察9膝(18%)到对侧问隔有进行性关节间隙狭窄,有7膝(14%)为髌股关节间隙进行性狭窄。Kaplan—Meier分析发现,以翻修或放射学松动为终点,假体的10年生存率为98.0%±2%,13年生存率为97.5%±4.3%。以无菌性松动为终点,13年生存率为100%。结论:经过10年以上随访,这种骨水泥型组配式假体具有良好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虽然假体10年存留率良好,但影像学上可见其他间隔的进行性骨关节炎症状有缓慢进展。掌握好适应证和手术技术.这种假体具有良好的结果,并开始第二个十年应用.

  • 标签: 膝关节单髁置换 随访结果 关节间隙狭窄 影像学研究 进行性狭窄 无菌性松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置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4月收治的12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全膝关节置换进行治疗,实验组采取置换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患者术前和术后的HSS评分以及ROM关节活动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实验组患者术后的HSS评分以及ROM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置换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进行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中出血量少,患者住院时间短、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在临床中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单髁置换 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