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置换与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患者7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置换)和对照组(全膝关节置换),每组均3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更好,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置换用于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中,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好,术后疼痛较轻。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单髁置换术 骨性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关节置换(UKA)治疗创伤性膝关节炎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3年1月本院80例创伤性膝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关节置换,以住院号双号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药物干预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关节置换(UKA)治疗,对比治疗效果、关节活动度、膝关节恢复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在术前治疗效果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4周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肌力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关节活动度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4周观察组主动、被动关节活动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WOMAC指数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4周观察组WOMAC指数中僵硬、关节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0%,对照组为10.00%,两组均较低,无较大差异,P>0.05。结论:创伤性膝关节炎使用关节置换进行治疗可更好的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 标签: 单髁关节置换术(UKA) 创伤性 膝关节炎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第三代Oxford假体治疗膝关节前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临床步态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80例,且均在2015年6月—2016年12月入院,膝关节前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其中男性14例,女性20例。均采用第三代牛津系统进行治疗。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1年末次随访均采用步态分析中的步长、步幅、步频,足下压力分布,力线内翻行进曲线5方面进行分析,对第三代牛津系统置换后膝关节功能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患者术后均获得全程随访,随访时间1~1.6年,平均为1.2年,术后1个月、3个月、1年末次随访时通过对患者步态分析参数对比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牛津置换手术(UKA)相对于全膝关节置换来说,对于膝关节“修复取代更换”,效果良好。

  • 标签: 牛津单髁系统 膝关节前内侧骨性关节炎 步态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膝关节内侧置换前采用胫骨解剖轴体表定位法确定下肢力线的精确性.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骨科2015年12月—2017年2月采用OxfordⅢ系统进行初次侧膝关节内侧置换(UKA)的26例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分为2组:观察组13例采用胫骨解剖轴体表定位法辅助进行UKA手术.对照组13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UKA手术.术后第3天复查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测量胫骨假体内外翻角(E角)及相对于胫骨轴线的胫骨假体后倾角度(F角).结果26例患者均获随访3~12个月,未发生腓总神经损伤、伤口感染、假体脱位、假体松动等并发症.术后第3天复查膝关节正侧位片测量观察组E角绝对值1.25°±0.52°、F角绝对值1.08°±0.51°,对照组E角绝对值4.02°±0.53°、F角绝对值3.88°±0.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451、13.592,P值均〈0.01).两组力线均良好.结论通过胫骨解剖轴体表定位法辅助进行UKA的患者假体安放更加精确,是一种可靠的方法.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单髁置换 定位标记 胫骨
  • 简介:目的探讨使用牛津第三代系统治疗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的患者术后临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广东省中医院关节科行牛津置换治疗的30例(30膝)明确诊断为膝关节内侧自发性坏死的患者,其中男性10例10膝,女性20例20膝;术后随访。收集统计患者年龄、性别、体重、坏死部位、大小、Koshino分期和坏死部位/比例、坏死面积等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有无置换(UKA)术后并发症出现;同时分别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膝关节最大活动度(ROM)对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再者手术前后均行患侧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及双下肢全长负重位X线片评估下肢力线。采集资料建立数据库、将数据导入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术前术后的数据均值比较均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所有患者均为股骨内骨坏死,Koshino分期Ⅲ期20例,Ⅳ期10例。平均年龄(65.7±3.2)岁;平均体重(64.9±1.3)kg;坏死部位宽度和的比例20%~60%,其中24例〈50%,6例〉50%;病变体积4.3~31.3cm3,小面积坏死22例,中面积坏死6例、大面积坏死2例;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所有患者均无输血、感染、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假体周围骨折等围手术期并发症出现;平均随访(14.8±2.4)个月(3~3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减轻,与术前比较,KSS临床和功能评分(临床t=14.09,功能t=12.62)、HSS评分(t=13.05)、膝关节活动度(t=5.77)、股胫角(t=3.49)等均有明显改善(均为P〈0.01)。结论对于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的患者,利用第三代牛津系统,采用微创技术行手术治疗,术后疗效满意,其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骨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5月,对10例11膝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并膝内翻畸形采用膝关节置换进行治疗。结果10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5个月,关节活动度均有不同程度改善,HS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63分(50~73分)增至术后的平均93分。结论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并膝内翻疗效可靠,是理想的选择,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膝关节 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 单髁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侧置换治疗膝关节外侧间室骨关节炎的手术技巧及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22例行外侧置换治疗的膝外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例(8膝),女性14例(14膝),年龄65.7岁(范围:54~83岁)。患者在术前均行影像学检查并除外关节外畸形。手术采用髌旁外侧入路,胫骨截骨采用髓外定位法,先垂直截骨,再水平截骨;股骨采用摆锯手工切除外残存软骨直至软骨下骨。选择合适假体,中反复确认间隙的松紧度及关节的稳定性。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统计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牛津大学膝关节评分(OK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手术前后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6个月(范围:8~40个月)。术后未发现切口渗出、皮肤坏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截至末次随访时,未见假体松动、垫片过度磨损、脱位及术后感染病例。末次随访时,患者的OKS由术前的(46.5±3.1)分降至(22.4±3.3)分(t=13.4,P=0.00),KSS由术前的(69.5±8.7)分升至(90.2±7.4)分(t=16.9,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侧置换治疗外侧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具有膝关节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及创伤小等优势,近期临床效果满意。长期效果仍有待观察。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骨关节炎 单髁置换 外侧间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制订MAKO机器人辅助膝关节置换中标准护理流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9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骨科34例患者(共完成39例次膝关节置换)MAKO机器人辅助下膝关节置换的手术室护理流程及相关资料。患者术前诊断均为膝关节骨关节炎,均采用MAKO RIO机器人手术系统和RESTORIS MCK膝关节假体进行手术,总结MAKO机器人辅助下膝关节置换中的护理管理要点。结果归纳总结本中心39例MAKO机器人辅助下膝关节置换的护理过程,制订出MAKO机器人辅助下膝关节置换中的标准护理流程。结论本研究完成了MAKO机器人膝关节置换中护理配合标准流程细节的制订,对今后MAKO机器人膝关节置换手术护理管理有指导意义。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手术配合 膝关节置换 机器人辅助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老年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临床治疗问题进行探究,分析患者利用置换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中科学选择我院合适的患者60人,临床治疗中按照研究目的,首先分析患者基本资料,结合患者身体状态给患者进行置换,研究中主要利用多项评分测量表了解患者身体关节恢复情况,针对患者术前状态和手术半年后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患者术前膝关节疼痛评分(6.23±1.27)分、膝关节功能评分(50.41±5.11)分、健康状况评分(71.51±6.53)分、膝关节活动度分别为(115.39±5.83)分,与术后半年各项评分相比第一项降低,患者身体的疼痛感明显减轻,后三项增加,功能恢复,健康状态转好,灵活度增强,差异显著(p

  • 标签: 单髁置换术 老年膝关节 内侧间室骨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状体成形在膝关节内间隙骨性关节炎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从2022年6月到2023年1月,对32例膝关节内侧间的骨性关节炎进行了 UKA的治疗。其中14名男性,18名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68.84±7.42。13个病人在左膝,19个病人在右膝。随访时间平均为8.91±1.76年。应用VAS对膝盖疼痛进行评估,根据美国特殊手术医院(HSS)的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其进行评估,使用SF-36对病人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术后记录患者的运动,并对术后的并发症进行追踪。结果:本组患者中出血79.06±10.66 ml,术后平均住院天数7.84±1.35d,全部病例随访15~48±3~26个月。在术后6个月,膝关节疼痛的 VAS评分比术前降低[(6.13±1.24)分,(2.00±0.36)分, t=18.094, P=0.000], HSS膝关节功能评分、SF-36评分都比术前提高[(50.22±5.03)分,(82.16±4.40)分, t=27.036, P=0.000;(71.59±6.50)分,(108.91±15.69)分, t=12.431, P=0.000],与手术前比较,两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115.22度±5.89度,124.78度±4.34度, t=7.392, P=0.000)。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及假体松动。结论:探讨 UKA对膝关节内间隙性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具有治疗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增加膝关节活动度,提高生存质量等优点,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膝关节 单髁置换术 骨性 治疗 内侧间室 效果 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状体成形在膝关节内间隙骨性关节炎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从2022年6月到2023年1月,对32例膝关节内侧间的骨性关节炎进行了 UKA的治疗。其中14名男性,18名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68.84±7.42。13个病人在左膝,19个病人在右膝。随访时间平均为8.91±1.76年。应用VAS对膝盖疼痛进行评估,根据美国特殊手术医院(HSS)的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其进行评估,使用SF-36对病人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术后记录患者的运动,并对术后的并发症进行追踪。结果:本组患者中出血79.06±10.66 ml,术后平均住院天数7.84±1.35d,全部病例随访15~48±3~26个月。在术后6个月,膝关节疼痛的 VAS评分比术前降低[(6.13±1.24)分,(2.00±0.36)分, t=18.094, P=0.000], HSS膝关节功能评分、SF-36评分都比术前提高[(50.22±5.03)分,(82.16±4.40)分, t=27.036, P=0.000;(71.59±6.50)分,(108.91±15.69)分, t=12.431, P=0.000],与手术前比较,两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115.22度±5.89度,124.78度±4.34度, t=7.392, P=0.000)。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及假体松动。结论:探讨 UKA对膝关节内间隙性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具有治疗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增加膝关节活动度,提高生存质量等优点,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膝关节 单髁置换术 骨性 治疗 内侧间室 效果 关节炎
  • 简介: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和髋膝关节疾病患者增加,膝关节置换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应运而生。然而,手术后感染、疼痛、并发症等问题成为制约患者康复的关键因素,迫切需要在围手术期进行全面护理干预。为此,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深入探讨骨科围手术期全面护理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以优化患者的手术体验和提高手术成功率。通过对术前准备、中护理以及术后护理的详细分析,旨在发现全面护理对手术过程的积极影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康复时间,最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围手术期 全面护理干预 单髁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关节置换和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重度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膝关节内侧间室重度骨关节炎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20例。A组采用关节置换,B组采用全膝关节置换。对比两组围期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胫骨角矫形情况、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屈伸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中出血量少于B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B组(P<0.05);术后7 d及1个月,A组VAS评分、HSS膝关节评分低于B组(P<0.05),屈伸活动度评分高于B组(P<0.05),胫骨角度小于B组(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5.00%,1/20)与B组(15.00%,3/20)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全膝关节置换比较,关节置换应用于膝关节内侧间室重度骨关节炎患者可改善围期情况及膝关节功能,降低胫骨角度数,缓解疼痛感,提高屈伸活动度,并具有安全性。

  • 标签: 单髁关节置换术 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 骨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Meta分析观察机器人辅助置换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翻修率。方法文献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维普等数据库自建库至2021年3月的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收集机器人辅助置换后并发症及翻修率的高质量研究,提取相关数据,使用Stata15.0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6项研究,包括1项随机对照研究,6项病例对照研究,9项队列研究,文献质量非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学评价指标(MINORS)评分有7项为14分,3项为13分,1项为12分,4项为11分,1项为10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机器人辅助置换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95% CI:1%~4%)。3项研究选用NAVIO型机器人,7项研究选用MAKO型机器人,1项NAVIO型和MAKO型并用,1项选用Acrobot型机器人,由于选用Acrobot型机器人仅1项研究,所以仅按MAKO型、NAVIO型机器人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NAVIO型、MAKO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0%(95% CI:-2%~10%)、3%(95% CI:1%~5%)。术后疼痛发生率为0.2%(95% CI:0.1%~0.3%)。术后感染发生率为0.5%(95% CI:0.3%~0.8%)。术后假体松动发生率为0.5%(95% CI:0.3%~0.7%)。翻修率为2%(95% CI:1%~2%),按NAVIO型、MAKO型机器人进行亚组分析,翻修率分别为4%(95% CI:2%~7%)、2%(95% CI:1%~2%)。结论机器人辅助置换后患者症状及假体长期生存率优良,疗效较好。

  • 标签: 机器人 单髁置换 关节炎 并发症 Meta分析 单组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应用膝关节置换和全膝置换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效果。方法:纳入2021.03-2023.03期间我院治疗的膝关节内侧间室关节炎患者展开分析,共40例。掷骰子法均匀分组,20例/组。参比组:应用全膝置换治疗,治疗组:应用膝关节置换治疗。比较不同治疗式的效果。结果:在治疗后,治疗组的手术耗时、住院时长均短于参比组(P<0.05);治疗组的治疗效果高于参比组(P<0.05)。结论:在为膝关节内侧间室关节炎患者治疗时,两种式均可发挥治疗效果,但膝关节置换疗效更佳,可缩短手术耗时,加快康复出院,推荐应用。

  • 标签: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 全膝置换术 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
  • 简介:目的比较置换与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单纯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膝单纯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61例,分为置换组(n=26)与全膝关节置换组(n=35),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HS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但置换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屈曲度和疼痛缓解率显著高于全膝关节置换组(P〈0.05);置换组患者中出血量、术后3d血红蛋白下降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全膝关节置换组(P〈0.05)。结论置换与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单纯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近期疗效相似,但置换治疗的中出血量更少,住院时间更短,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 标签: 膝单纯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 单髁置换术 全膝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随着关节外科"保膝理念"及手术技术的发展,外侧置换(UKA)已成为治疗膝关节外侧间室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外侧间室膝骨关节炎发病率低,其具有与内侧间室不同的解剖和运动学特性,这2个因素增加了外侧UKA手术的挑战性,因此外侧UKA的临床疗效一直存在争议。随着治疗理念、手术技术和假体设计的不断改进和更新,外侧UKA术后临床效果不断优化,假体生存率不断提高。本文旨在总结外侧间室膝骨关节炎的特点、临床疗效、假体选择、翻修原因和未来发展方向及展望,结合近年相关文献,对外侧UKA的当前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综述 外侧单髁置换术 外侧间室膝骨关节炎 固定平台
  • 简介:目的探讨虚拟影像导航辅助下微创膝关节置换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在导航系统下进行小切口微创膝关节置换26例。统计切口大小、手术时间、出血量和48h引流量,进行HISS评分分析,测量下肢力线和关节活动度。结果在导航系统下顺利完成26例小切口微创膝关节置换,手术切口大小为7—8cm,手术时间为70—90min,出血量为100-150mL和48h引流量80—150mL。术前HISS评分72分,术后2周为98分。术前髋膝踝角为5°-10°,术后2周为0°-200术前屈曲挛缩0°-10°膝关节活动度为100°-120°,术后2周屈曲挛缩0°-4°,膝关节活动度为125°-135°。26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8.2个月,无感染、假体位置不良及髌股关节疼痛等并发症。结论计算机导航系统的应用解决了MIS-UKA操作中视野的局限,同时可以实时、动态地观察下肢力线变化、膝关节假体旋转对位和软组织韧带平衡情况,并提供几何学和形态学资料,对膝关节进行生物力学和解剖学的重建,提高了假体放置的精确性,使骨质和假体之间有了最大的贴合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膝关节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显微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对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中按照置换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按照对比手术治疗的形式开展探究,纳入在2021年3月至2022年5月收治患者中的74例为对象,双盲法划分为2组,即对照组(37例,全膝关节置换治疗)和观察组(37例,置换治疗)。分析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 结合对两组术后疼痛程度、关节功能评分以及膝关节自主活动度对比,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

  • 标签: 单髁置换术 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