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小儿尺桡骨骨折经中医整骨法治疗的有效和安全。方法:由专人选取( 2018年 3月至 2019年 6月)我院收治的 尺桡骨骨折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 n=40, 行切开复位治疗)和观察组(n=40, 行中医整骨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愈合时间以及骨折再移位发生情况。结果:完成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50%、 80.00%,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较高( P< 0.05);治治疗后观察组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对照组出现骨折再移位患者 8例,观察组出现骨折再移位患者 2例,差异显著( P< 0.05)。结论:小儿尺桡骨骨折经中医整骨法治疗的效果显著,安全高,促进了患儿病情的恢复。

  • 标签: 中医整骨法 小儿尺桡骨双骨折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管镜碎石联合封堵取石导管治疗崁顿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崁顿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PCNL)50例,观察组(URSLL联合封堵石导管)50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所用的时间,手术中的出血量,术后的并发症(发热,血尿,肾绞疼)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手术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管镜碎石联合封堵取石导管治疗崁顿输尿管上段结石,可以减少对患者的创伤,并发症更少,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尿管镜碎石术 封堵取石导管 崁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患者于血液透析治疗的同时为其提供预防护理对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血栓形成产生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23年1月至2023年10月采取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为研究主体,共计66例,经简单随机化法将其划分为两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和预防护理,比较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以对照组为参照,观察组中心静脉导管感染、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在护理期间应用预防护理具有突出效果,可以降低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率,保证血液透析治疗的安全,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 标签: 预防性护理 血液透析 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 血栓形成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自发性蛛网膜下出血患者预后的相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15年138例首次诊断为自发性蛛网膜下出血的临床资料,随访至发病后3个月,以改良的Rank量表评分(mRS)评价患者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MRS>2)与预后良好(MRS≤2)组进行比较。结果(1)RDW与患者预后情况相关。(2)预后不良(MRS>2)与预后良好(MRS≤2)组相比,RDW值更高。(3)Hunt-hess级别越高,患者预后越差。结论自发性蛛网膜下出血患者升高的RDW与预后不良相关,或可成为预测蛛网膜下出血患者预后情况的因素之一。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红细胞分布宽度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泌尿道结石内手术后尿源脓毒血症的防治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在医院行泌尿道结石内手术的176例患者的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尿脓毒血症将患者分为脓毒血症组和非脓毒血症组,对尿脓毒血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76例患者中发生尿脓毒血症者53例(30.11%)。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术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尿亚硝酸盐和尿培养阳性,留置支架期间行辅助放化疗、发生尿路感染、导尿管脱管困难以及留置支架时间与尿脓毒血症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留置输尿管支架时间(OR=2.306,95%CI为1.036~5.133)、严重贫血(OR=2.663,95%CI为1.082~6.556)、低蛋白血症(OR=2.616,95%CI为1.181~5.793)、尿亚硝酸盐阳性(OR=4.656,95%CI为1.968~11.013)、留置支架期间放化疗(OR=2.419,95%CI为1.087~5.385)及发生症状尿路感染(OR=3.097,95%CI为1.399~6.855)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应严格评估留置支架指征,尽量减少支架留置时间;取出支架前严格评估尿脓毒血症危险因素,积极治疗有症状尿路感染,提高无症状菌尿的筛查意识,围手术期采取抗菌药物分层防治策略。

  • 标签: 泌尿道结石 尿源性脓毒血症 防治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 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相关因素及相关进行研究。方法 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进行分析,并对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和Cys-C(P<0.05),是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相关因素;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病史是其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与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和Cys-C有关。

  • 标签: 2型糖尿病 腔隙性脑梗死 糖尿病病程 高血压病史 冠心病病史
  • 简介:大量事实证明,气管插管患者在术中和术后气道反应是一个明显的问题。拔管时呛咳,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究其原因主要是气管导管对气道的刺激引起的。近年来一些方法用于减少气道反应,如环甲膜穿刺、使用喉麻管、利多卡因凝胶等,但各有利弊。本研究通过临床试验证实,使用声门上下给药型气管导管,可以明显减轻患者拔管时的反应,甚至可以带管呼吸。

  • 标签: 气管导管 给药 声门 气道反应 应用 利多卡因凝胶
  • 简介:目的对导管术后出现的股动脉假性动脉瘤(FAP)进行回顾分析,探讨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发生情况,为临床提供有效的预防手段。方法入选39例导管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患者,与同时期3645例无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导管术后患者进行对照,对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有关的各种因素在两组中的分布行x^2检验。结果女性,高血压病,年龄,动脉鞘管型号≥7F和术中肝素化在两组中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女性,高血压病,年龄,动脉鞘管型号≥7F和术中肝素化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发生有关联。

  • 标签: 动脉瘤 假性 股动脉 导管术后
  • 简介:随着我国老年人群的增长,前列腺增生的病人也逐年增加。前列腺增生最易出现的是梗阻尿潴留,目前缓建这种尿潴留最简便、最安全、最经济实用的方法还是导尿。但是前列腺增生的病人多数是年老、多病、体质弱的病人。普通导尿法多数在操作时会出现剧烈的疼痛,病人不合作,或因疼痛引起其它危险,导

  • 标签: 硬脊膜外麻醉 导尿 尿潴留 前列腺增生 老年人
  • 简介:乳腺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第一位恶性肿瘤。随着筛查的开展、筛检技术的提高及人民健康意识的加强,导管原位癌(DCIS)和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CIS-MI)的检出率显著增加。本文就国内外关于DCIS-MI的辅助检查、分子生物学特点及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乳腺癌 导管原位癌 微浸润 免疫组化 治疗
  • 简介:外周静脉置管与深静脉置管相比较,具有留置安全、创伤小、留置时间长、携带方便等显著优点,已作为护理人员可独立完成的一项侵入操作广泛用于长期输液、肠外营养、静脉化疗患者,而与此相随的并发症也越来越多,导管断裂就是其中严重并发症之一。

  • 标签: 导管治疗 PICC导管 深静脉置管 留置时间 肠外营养 预防处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对乳腺癌从基因水平上加以分型,不仅能够判断肿瘤的预后,还能够预测肿瘤对治疗的反应,为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本文以管型乳腺癌为研究方向,从六个方面论述了管型乳腺癌的认识过程;管型乳腺癌的形态特征;管型乳腺癌的免疫表型;管型乳腺癌的基因表达;管型乳腺癌的分子遗传学;管型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为管型乳腺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综述。

  • 标签: 乳腺癌 管腔型 免疫组化 HER-2
  • 简介:目的探讨严重创伤致体截除患者的成活机制。方法以200,4年我院成功抢救的腰5全骨盆完全离断毁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严重创伤致体截除患者的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变化及各种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血常规:WBC5.30×10^9/L,中性粒细胞3.11×10^9/L,红细胞4.06×10^9/L,Hb122g/L,红细胞压积0.37。血生化检查:钾3.98mmoL/L,钠139.9mmoL/L,氯98.8mmol/L,钙2.56mmol/L。总胆固醇5.5μmol/L,直接胆红素1p.mol/L,间接胆红素4.5I.LmoL/L,总蛋白74g/L,自蛋白45g/L,球蛋白29g/L,ALT16mmol/L,AST31mmoL/L,肌酐35μmol/L,尿酸435μmol/L。该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检查多在正常范围。CT检查结果:侧大脑半球对称,灰白质对比正常,未见局灶密度异常,各脑室、脑池大小、形态均正常,脑沟稍宽,中线结构居中,幕下小脑、脑干无异常。MRI检查结果:右侧基底节区见一小片状异常信号,T2、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及弥散加权成像均呈高信号,T1呈低信号,各脑室、脑池大小、形态均正常,中线结构局中,幕下小脑、脑干无异常。矢状面示垂体大小、形态均正常,未见局灶信号异常。颅脑磁共振血管成像与颅脑磁共振静脉成像显示脑血管位置,形态结构均与正常人相似。结论严重创伤致体截除患者脑功能状态良好,心理基本健康,精神状态佳,有长期存活的基础。

  • 标签: 创伤 半体截除 脑存活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图式康复操在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连续入选2019年6~8月于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行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活动指导,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天开始接受循序渐进的图式康复操活动指导,采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估量表(ADL评分单)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出院前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自我效能。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及术后1天的ADL评分、自我效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前的ADL评分及自我效能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起搏器植入术 图式康复操 生活自理能力 自我效能
  • 简介:摘耍:目的观察75%乙醇湿敷对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伤口修复的影响。方法将160例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试验组加用75%乙醇湿敷,对照组常规外科换药,观察两组局部组织止痛及红肿消退时间。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局部组织止痛及红肿消退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加用75%乙醇湿敷在起搏器植入术后伤口换药的疗效、止痛、愈合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普通常规外科换药,可减轻患者局部肿胀及疼痛,对起搏器术后临床护理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 标签: 75%乙醇湿敷 起搏器植入术 伤口换药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ICU连续血液净化导管相关性感染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98例连续血液净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实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患者的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情况及护理工作质量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低于对照组,护理工作质量评价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在ICU连续血液净化中能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连续性血液净化 综合护理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新生儿PICC导管的护理工作,探究集束化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随机抽选本医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中出生的84例新生儿参与护理实验,将新生儿均分为42例的两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相关血流感染率、抗生素与PICC应用情况。结果:观察组相关血流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但实验数据结果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抗生素以及PICC使用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模式在早产儿PICC导管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预防血流感染,改善输液治疗效率与安全,保障新生儿的健康。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新生儿 PICC导管 血流感染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