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检测胰腺癌患者粪便Alu序列表达量,探讨其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1例胰腺癌、27例慢性胰腺炎及23例健康者的粪便样本,采用酚一氯仿方法抽提粪便中基因组DNA,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Alu重复序列的表达量。结果胰腺癌、慢性胰腺炎、正常健康者粪便Alu重复序列表达量分别为(5.17±0.99)、(3.79±0.94)、(0.28±0.35)ng/g,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通过接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胰腺癌的曲线下面积为74.8%,95%可信度为0.661~0.835,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为75.6%,特异性为67.1%。结论胰腺癌患者粪便Alu序列表达量显著增加,对胰腺癌的诊断可能有一定价值。

  • 标签: 胰腺肿瘤 Alu序列 诊断 实时定量PCR 粪便
  • 简介:目的建立以分子生物学技术为基础的华支睾吸虫与扇棘单睾吸虫的ITS-2序列分析鉴别方法。方法在华支睾吸虫流行区采集华支睾吸虫和扇棘单睾吸虫成虫,从成虫虫体分离并收集虫卵。以蛔虫、鞭虫、钩虫、蛲虫做对照虫种,按不同虫种和虫卵数分成5个实验组,各组分别提取DNA,并扩增ITS-2序列,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并作同源性分析以确保为目标片段,根据PCR扩增产物电泳获得的条带判定虫种。结果以华支睾吸虫和扇棘单睾吸虫虫卵DNA为模板的PCR产物电泳图谱分别在400bp、500bp左右各显示一条明显条带;在以两种虫卵DNA混合液为模板的PCR产物中,电泳图谱在400bp左右和500bp左右各显示明显条带。将测序得到的两种核苷酸序列进行Blast比对后,显示与GenBank中相应的华支睾吸虫和扇棘单睾吸虫序列高度同源。混入四种肠道线虫虫卵DNA的PCR产物中,除目的条带外,无其他条带。结论该方法可以对华支睾吸虫及扇棘单睾吸虫虫卵进行鉴别,且结果不受常见四种肠道线虫虫卵干扰,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可作为两虫种的鉴别检测方法。

  • 标签: 华支睾吸虫 扇棘单睾吸虫 ITS-2 鉴别方法
  • 简介:目的研究自然人群中老年男性雄激素受体(AR)基因CAG重复序列多态.方法使用DNA测序方法对319例老年男性AR基因外显子1NH2端转录调节区内CAG重复序列长度进行测定.结果男性雄激素受体基因CAG重复数最短为8,最长为35.CAG重复数平均值为(22.70±3.66).CAG重复数分布频率最多的为21(13.8%),22(15.7%),23(13.5%)和24(10.3%),共占53.3%.结论自然人群中老年男性雄激素受体基因CAG重复序列呈现多态性,多数集中在21~24,为进一步研究AR基因变异与疾病的关系提供依据.

  • 标签: 雄激素受体基因 CAG重复序列多态 男性
  • 简介:目的:筛选与癌性锚蛋白重复序列(Gankyrin)相互作用的蛋白。方法:构建诱饵(Bait)质粒pGB-Psmd10-1,采用β-半乳糖苷酶滤膜分析检测其自身转录活性,以Bait质粒筛选人Hela细胞MATCHMAKERcDNA文库,共转染重复验证阳性克隆,并测序鉴定。结果:成功构建Bait质粒,经验证对报告基因LacZ无自激活作用。以Bait质粒筛选人Hela细胞cDNA文库,获得83个克隆,其中5个克隆经重复验证确定为阳性克隆,测序结果显示其cDNA为Psmc4的3段不同剪接体(NM_006503.2,NM_153001.1)。结论:在人Hela细胞中,Psmc4为与Cankyrin相互作用的蛋白。

  • 标签: 癌性锚蛋白重复序列 酵母双杂交 Psmc4 HELA细胞
  • 简介:糖尿病是以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抵抗为特征的一组代谢性疾病.其中2型糖尿病占90%左右。近年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增长.尽管已受到普遍关注.但仍未显示出任何减缓的趋势。1980年至2010年,我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病率从1%增至9.7%。国际糖尿病联盟估计.2003年全球有1.94亿人患有糖尿病.预计到2025年将有3.33亿人口患病。

  • 标签: 睡眠时间减少 2型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
  • 简介:目的了解血清学标志阴性急性病毒性肝炎中的戊型肝炎病毒核酸(HEVRNA)检出率和部分核苷酸序列。方法采用异硫氰酸胍一步法提取HEVRNA,然后进行逆转录套式聚合链反应(RT-nPCR)扩增。并用直接测序法对部分HEVRNA逆转录PCR产物进行孩苷酸序列测定。结果18例血清学标志阴性的急性肝炎病人血清中,HEVRNA阳性7例,为38.9%(7/18),序列测定85.7%(6/7)为典型中国株,并检出1例变异株。结论在血清学标志阴性病毒性肝炎中,还应进行RNA检测,以排除已知病毒,发现变异株。

  • 标签: 急性肝炎 血清学标志阴性 戊型肝炎病毒核酸 核酸序列分析 RNA检测 病毒核酸
  • 简介:1目的通过检测间歇低氧刺激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凋亡率、炎性因子及氧化应激因子的水平.探讨不同间歇低氧暴露时间对HUVECs损伤的影响。方法:分别给予HUVECs间歇低氧刺激(1%0,5min;21%0,10min)及常氧(对照组)处理。在不同的间歇低氧暴露时间点应用膜联蛋白(annexin)V-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碘化丙啶(PI)检测细胞凋亡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自介素(IL)-6和IL-8水平,分光光度法检测上清液中丙二醛(MDA)水平。结果:间歇低氧处理12、16、20和24h的细胞凋亡率逐渐增高,且均高于对照组(P〈0.01),间歇低氧处理的细胞上清液中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4、8、12、16h各时间点逐渐升高,并于16h达到高峰[(251.40±49.45)ng/L]。间歇低氧处理8、12、16、20和24h的细胞上清液内的IL-8和MD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分别于20h和16h达到峰值[IL-8:(737.70±31.08)ng/L;MDA:(2.55±0.04)/μmol/L]。结论:间歇低氧刺激可导致HUVECs凋亡增加.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水平升高,在间歇低氧刺激一定时间后达到高峰。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间歇低氧 暴露时间 炎症 氧化应激
  • 简介:目的了解全国的结核病疫情动态,评价防治措施的效果,为制定2001~2010年结核病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等比例随机抽样,全国调查点257个。对0~14岁儿童进行结核茵素试验,≥15岁人群和结核茵素反应≥10mm的儿童进行胸透,对胸透异常和咳嗽咳痰症状≥3周者进行摄片、痰涂片和培养检查,培养阳性进行抗结核药物敏感试验,对活动性肺结核病人进行社会经济调查。对59个点进行全人口感染率调查。对1999年死亡情况进行回顾调查。结果实检人口为365097人,占应检人口的受检率达95%以上。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367/10万、菌阳肺结核患病率为160/10万、涂阳肺结核患病率为122/10万,经标准化的患病率与1979年相比活动性肺结核年递降率为4.5%,涂阳患病率为3.8%,与1990年比年递降率分别为5.4%和3.2%;1990—2000年间涂阳患病率卫V项目地区下降幅度为44.4%,而非项目地区下降12.3%,西部地区疫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结论全国的结核病疫情仍很严重,各地不平衡,下降缓慢。

  • 标签: 结核病 疫情分析 流行病学 防治措施 中国
  • 简介:目的了解全国的结核病疫情动态,评价防治措施的效果,为制定2001-2010年结核病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等比例随机抽样,全国调查点257个。对0-14岁儿童进行结核菌素试验,≥15岁人群和结核菌素反应≥10mm的儿童进行胸透,对胸透异常和咳嗽咳痰症状≥3周者进行摄片、痰涂片和培养检查,培养阳性进行抗结核药物敏感试验,对活动性肺结核病人进行社会经济调查。对59个点进行全人口感染率调查。对1999年死亡情况进行回顾调查。结果实检人口为365097人,占应检人口的受检率达95%以上,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367/10万、菌阳肺结核患病率为160/10万、涂阳肺结核患病率为122/10万,经标准化的患病率与1979年相比活动性肺结核年递降率为4.5%,涂阳患病率为3.8%,与1990年比年递降率分别为5.4%和3.2%;1990-2000年间涂阳患病率卫V项目地区下降幅度为44.4%,而非项目地区下降12.3%,西部地区疫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结论全国的结核病疫情仍很严重,各地不平衡,下降缓慢。

  • 标签: 结核病 流行病学 抽样调查 中国 传染病预防
  • 简介:<正>40例患者分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化疗结束24h后即开始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2~3μg·kg-1·d-1(一般100~150μg/d),连续3d;对照组在化疗结束后第1~5天复查血象,白细胞低于4.0×109/L,即每日皮下注射G-CSF2~3μg·kg-1·d-1,连续3d或至白细胞≥4.1×109L。结果:G-CSF可有效防止白细胞过度下降,并可使其

  • 标签: 恶性肿瘤化疗 复查血象 集落刺激因子 粒细胞
  • 简介:上海地区恶性肿瘤新发病例中,超过40%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1],其中以胃癌和结直肠癌最为常见。胃癌是中国人群第2位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恶性肿瘤发病数的12.67%[2]。过去40年来,与世界多数国家一样,我国主要肿瘤登记点的胃癌年龄标化发病率都呈下降趋势[3],而结直肠癌已成为我国第3位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发病数的10.30%,

  • 标签: 胃肠肿瘤 预防 流行病学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时间胃管给予清胰汤及生大黄灌肠对SAP的治疗效果,探讨其早期应用的重要性。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SAP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成12h治疗组(n=34)和72h治疗组(n=27),两组分别于发病后12h和72h后给予生大黄灌肠和清胰汤胃管注入。比较两组血清TNF-α、CR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腹痛缓解所需天数、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结果12h治疗组发病72h后血清TNF-α、CRP水平分别为(265±66)U/ml、(32.1±7.1)mg/L,APACHEⅡ评分为6.3±2.0,腹痛缓解需(4±2)d,平均住院(18±5)d,费用(4.2±1.8)万元;而72h治疗组分别为(491±81)U/ml、(43.5±11.0)mg/L、9.1±1.8、(8±3)d、(34±8)d、(7.1±2.6)万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清胰汤胃管注入及生大黄灌肠治疗SAP效果更好。

  • 标签: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大黄 灌肠 清胰汤
  • 简介:目的探讨BALB/c小鼠心肌梗死(MI)后弹性模量与心肌结构和心功能的相关变化。方法分别于小鼠MI后1小时、24小时、7天、14天和28天,行心脏功能和左心室腔内压力检测;应用原子力显微镜检测梗死心肌弹性模量;梗死心脏组织制成石蜡切片行苏木素-伊红染色和Mallary纤维染色。结果(1)梗死后心肌弹性模量呈现先降低后逐渐增高的时间依赖性变化。(2)组织病理染色显示,心脏结构与心肌弹性的变化在时间上呈对应关系。(3)心肌梗死后心脏功能和左心室腔内压力的改变表现出与上述理化参数相似的变化趋势。结论小鼠心肌梗死后弹性模量、心肌结构和功能均表现出时间依赖性相关变化且相互之间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 标签: 心肌梗死 弹性模量 心脏功能 组织病理学
  • 简介:<正>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这一古老的疾病在全世界范围卷土重来,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我国自1979年以来,先后组织进行了全国性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旨在了解全国结核病流行及其趋势,评价结核病防治措施的施行及其效果,为制定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提供依据。

  • 标签: 结核病 流行趋势 防治工作 疫情分析 端木宏谨
  • 简介:背景急性心肌梗死(AMI)在我国发病率及死亡率居高不下,阿司匹林早期使用可明确降低死亡风险,指南推荐无禁忌症患者尽早服用。评价农村地区AMI患者早期阿司匹林的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将有利于改善医疗质量。目的评价2001-2011年东部农村AMI患者入院24小时内阿司匹林使用率及变化趋势,并分析可能影响其早期使用的因素。方法采用两阶段随机抽样设计获取2001、2006和2011三个特定年份的AMI病历,提取病历信息。分析阿司匹林在入院24小时内的三个年度的加权使用率及各医院的变化趋势,并通过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其使用的影响因素。结果抽取东部农村32家医院参加研究,随机抽样获得2001、2006和2011年无阿司匹林禁忌症的AMI住院病历共2785份。2001、2006及2011年的加权使用率分别为79.1%,78.3%和86.4%(趋势P〈0.001)。医院间使用差异逐渐缩小。住在教学医院,或有高血压病史、有胸部不适症状、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阿司匹林服用比例相对高;反之,高龄或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较少接受早期阿司匹林治疗。结论东部农村地区AMI住院患者早期阿司匹林使用率2001-2011年呈上升趋势,医院间差异缩小,改善明显。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阿司匹林 东部农村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窗降压治疗急性脑梗死(卒中,ACI)患者的效果以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66例,于发病后1~3d开始启动降压治疗;B组患者69例,在发病后4~7d开始启动降压治疗。比较卒中发生后30d、90d和180d时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无事件生存率及不良事件(并发症、脑梗复发、病死)发生率;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A组、B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5.51%和68.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B组患者无事件生存率(81.16%)显著高于A组(6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18.84%)显著低于A组(3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结果显示,病灶直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降压时间是影响ACI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降压治疗时间是影响ACI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在ACI发病后4~7d对患者进行降压治疗,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高血压 降压治疗 时间窗 神经功能 预后
  • 简介:目的评价2001-2011年间我国中部农村地区医院心肌标志物检测的应用情况,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检测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采用两阶段随机抽样获得2001、2006和2011年具有中部农村代表性的AMI患者样本,通过收集相应病历及对协作医院开展问卷调查,分别获取AMI患者的住院临床资料及医院特征信息,描述各医院肌钙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的开展情况,AMI患者中心肌标志物检测率及变化趋势,以及有检测能力的医院中心肌标志物的应用率。结果来自中部农村地区35家医院的1694份AMI病历被纳入研究。2001年、2006年、2011年开展肌钙蛋白或CK-MB检测的医院比例分别为20.0%、72.9%和91.6%(趋势P值〈0.001),开展肌钙蛋白检测的医院比例分别为2.9%、31.5%和67.0%(趋势P值〈0.001)。十年间AMI患者中肌钙蛋白或CK-MB的检测率明显增长,分别为15.0%、54.9%和89.8%(趋势P值〈0.001),其中肌钙蛋白的检测率2001年为0.77%,2011年升至39.8%(趋势P值〈0.001)。在具备肌钙蛋白检测能力的医院中,各医院检测率有明显的差异且十年间无明显变化,2011年仍有40.9%的医院检测率不足50%。结论2001年至2011的十年间,中部农村地区医院心肌标志物的检测已逐渐普及,但肌钙蛋白检测的开展及应用情况仍存在较大改善空间,应提高肌钙蛋白检测能力,着力推广肌钙蛋白检测,提高AMI诊断的敏感性。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标记物 肌钙蛋白
  • 简介:目的评估2001-2011年间中国中部农村医院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住院期间他汀应用的变化趋势,并探讨其使用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两阶段随机抽样设计,抽取中部农村AMI患者代表性样本。第一阶段,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协作医院。第二阶段,选取2001、2006和2011三个特定年份,在协作医院中采用系统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研究病历,提取临床信息,计算院内他汀使用率。采用广义估计方程的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他汀使用的因素。结果共计35家医院1895份AMI病历纳入研究。2001-2011年,AMI患者院内他汀的加权使用率从2001年的11.0%增加到2006年的56.1%,和2011年的78.5%(趋势P值〈0.001)。在三个研究年份中,整体而言,院内他汀的使用率随LDL-C水平的升高而增加,未测量LDL-C的患者他汀的使用率最低。多因素模型分析中,入院时有胸痛(OR=2.03;95%CI1.03-4.02,P=0.041)、既往有冠心病史(OR=2.06;95%CI1.21-4.53,P=0.008)的患者接受他汀治疗的比例更高。然而即使在各个年份当中,不同医院的他汀使用情况差异也非常显著。结论过去的十年间,我国中部农村AMI住院患者的他汀使用率大幅增长,指南对于他汀的推荐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快速普及。但是,他汀应用仍然存在改善空间。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他汀 血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