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胆道结石术后T管引流的护理措施。方法2015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我院共收治30例胆道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术后T管引流、护理干预,观察30例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情况。结果30例胆道结石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护理满意度为93.33%。结论胆道结石术后T管引流中,实行护理干预,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存在临床应用的价值。

  • 标签: 胆道结石 术后T管引流 护理措施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心电图 T波改变的诊断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10月 -2018年 10月这一段期间内接收诊治的心电图 T波改变患者 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观察心电图 T波改变的临床特点,总结发生心电图 T波改变的原因,并采用 12导联常规心电图和三通道动态心电图,开展心肌酶谱和病毒学相关检查,观察分析患者的心肌酶谱特点。结果: 80例患者中,引起心电图 T波改变的原因为呼吸道感染的有 12例,占比 15.0%;原因为中毒的有 4例,占比 5.0%;原因为呼气频繁的有 8例,占比 10.0%;原因为心脏功能紊乱的有 32例,占比 40.0%;原因为受体功能兴奋的有 8例,占比 10.0%;原因为心肌炎的有 16例,占比 20.0%。 80例患者中,出现心脏早搏的共有 54例,占比 67.5%。经心肌酶谱检测示, 80例患者中表现为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升高的有 56例,占比 70.0%;表现为谷草转氨酶的有 16例,占比 20.0%;表现为 LDH-L升高的有 24例,占比 30.0%;表现为 CK-MB升高的有 12例,占比 15.0%;表现为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升高的占比显著高于其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引起心电图 T波改变的原因较多,常见的有呼吸道感染、中毒、呼气频繁、心脏功能紊乱、受体功能兴奋以及心肌炎等原因,患者多表现为心脏早搏,临床针对心电图 T波改变患者应及时给予心肌酶谱检测,从而及早确诊,及早治疗。

  • 标签: 心电图 T波改变 诊断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心电图T波改变的诊断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这一段期间内接收诊治的心电图T波改变患者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观察心电图T波改变的临床特点,总结发生心电图T波改变的原因,并采用12导联常规心电图和三通道动态心电图,开展心肌酶谱和病毒学相关检查,观察分析患者的心肌酶谱特点。结果80例患者中,引起心电图T波改变的原因为呼吸道感染的有12例,占比15.0%;原因为中毒的有4例,占比5.0%;原因为呼气频繁的有8例,占比10.0%;原因为心脏功能紊乱的有32例,占比40.0%;原因为受体功能兴奋的有8例,占比10.0%;原因为心肌炎的有16例,占比20.0%。80例患者中,出现心脏早搏的共有54例,占比67.5%。经心肌酶谱检测示,80例患者中表现为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升高的有56例,占比70.0%;表现为谷草转氨酶的有16例,占比20.0%;表现为LDH-L升高的有24例,占比30.0%;表现为CK-MB升高的有12例,占比15.0%;表现为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升高的占比显著高于其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起心电图T波改变的原因较多,常见的有呼吸道感染、中毒、呼气频繁、心脏功能紊乱、受体功能兴奋以及心肌炎等原因,患者多表现为心脏早搏,临床针对心电图T波改变患者应及时给予心肌酶谱检测,从而及早确诊,及早治疗。

  • 标签: 心电图T波改变 诊断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前在肝胆外科的手术中,最常见的是手术后的病人放置引流管,这对手术有很重要的意义,它对于保证手术效果、防止胆管狭窄、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尤为重要。放置合适的引流管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甚至避免再次手术,因此术后各种引流管的护理是肝胆外科病人能否顺利康复出院的重要因素1。

  • 标签: 肝胆外科 T管引流 护理
  • 简介:经典的免疫学理论认为,B淋巴细胞对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dependentantigen,TD)的应答必须要有Th细胞的辅助。在B淋巴细胞的活化及分化过程中,Th细胞通过提供第二信号及分泌细胞因子来参与B细胞的免疫应答,在体液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辅助性T细胞 B淋巴细胞 滤泡 分泌细胞因子 TH细胞 免疫应答
  • 简介:摘要滤泡辅助性T细胞(follicularhelperTcells,Tfh)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新的CD4+T细胞亚群,其主要功能是辅助B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当Tfh细胞功能或数量发生紊乱时,可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与肿瘤的发生或发展。由于Tfh细胞独特的表面标志、定位及功能,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故本文将对滤泡辅助性T细胞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滤泡辅助性T细胞 分子标记物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雷尼替丁配合维生素E治疗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9日至2016年6月8日我院口腔科接收的口腔溃疡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知情同意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30例。参照组予以常规维生素C配合复方维生素B片治疗,观察组予以雷尼替丁配合维生素E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参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0%,对比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复发率为6.7%,参照组患者治疗后复发率为26.7%,对比P<0.05。结论雷尼替丁联合维生素E治疗口腔溃疡起效快、安全可靠、明显降低口腔溃疡复发率,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 标签: 雷尼替丁 维生素E 口腔溃疡
  • 简介: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E-钙黏附素(E-cadherin)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对我科2003年12月至2004年4月30例胃癌手术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胃癌组织中MMP-2和E-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结果70%(21/30)的胃癌组织中MMP-2表达阳性。MMP-2表达阳性与浸润深度(P=0.022)、淋巴结转移(P=0.030)和肿瘤分化程度(P=0.043)密切相关,但与性别、年龄、肿瘤位置和直径、Lauren分型及淋巴管侵袭无关(P〉0.05)。46.7%(14/30)的胃癌组织中E-cadherin表达阴性。E-cadherin表达阴性与Lauren分型(P=0.026)、肿瘤分化程度(P=0.011)、淋巴结转移(P=0.038)和淋巴管侵袭(P:0.001)密切相关。结论胃癌组织中MMP-2表达上调和E-cadherin表达下移可能参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发生。

  • 标签: 胃肿瘤 基质金属蛋白酶-2 E-钙黏附素
  • 简介:摘要维生素E是脂溶性维生素,属油剂,无刺激,能滋润皮肤,隔水,维生素e能经皮肤吸收,维持酶的活性,增加线粒体和生物膜的功能,促进细胞再生,维持组织正常新陈代谢,促进臀红创面迅速修复。

  • 标签: 维生素E胶丸 婴幼儿 臀红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HBV-DNA与e系统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9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结果对照患者e系统的模式,发现HBeAg(+)、抗-HBe(-)者HBV-DNA阳性率为92.9%,HBeAg(-)、抗-HBe(+)者HBV-DNA阳性率为71.4%,HBeAg(-)、抗-HBe(-)者HBV-DNA阳性率为27.3%。结论PCR法较e系统更能准确反映HBV的复制情况。

  • 标签: HBV-DNA E系统 聚合酶链反应(PCR)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HBEAG(+) HBV的复制
  • 简介:摘要:miR-320e为miR-320家族中的成员,研究表明其在前列腺癌、胰腺癌、结肠癌等恶性肿瘤组织及相应细胞系中存在异常表达,同时还与恶性肿瘤的增殖具有密切联系,表明其可能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本文简要回顾miR-320e在恶性肿瘤领域的研究进展,旨在探讨miR-320e的潜在临床价值。

  • 标签: miRNA miR-320e 恶性肿瘤 靶基因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维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结果显示:维生素E能够降低小鼠血清中MDA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能够提高小鼠肝组织中SOD酶活力、GSH-PX活力和GSH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实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功能。

  • 标签: 维生素E 抗氧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别经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以及经皮加压钢板(PCCP)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PFNA组(n=50)和PCCP组(n=50)。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CCP组的手术时间短于PFNA组,出血量少于PFN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以及PCCP均为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式,但在对老年性骨质疏松合并多类慢性疾病的患者进行治疗时,PCCP的效果更为突出。

  • 标签: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 经皮加压钢板 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清除剩余甲状腺及治疗甲癌转移灶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2015年间57例行甲癌术后患者,清除剂量131I3.70GBq,间隔5个月后伴有淋巴结、骨和肺转移的患者再予以131I3.70~9.25GBq,3个月后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57例患者中成功清除40例,清除率达70.18%,在剩余的17例患者中,癌转移灶治愈8例(47.06%),有效6例(35.29%),无效3例(17.65%)。结论在进行分型化甲状腺癌手术后131I治疗可以有效的清除甲状腺组织,降低甲状腺癌的复发率,同时也可有效治疗甲状腺癌转移灶,毒副作用小。

  • 标签: 甲状腺癌 碘放射性同位素 甲癌转移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