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本研究旨在比较eIF4E在正常人和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水平,了解eIF4E是否在白血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收集10例正常人和76例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细胞标本,76例患者包括39例急性髓系白血病,15例慢性髓系白血病和2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离标本中的白细胞,分别通过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blot检测eIF4E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就eIF4EmRNA绝对表达水平而言,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慢性髓系白血病急变期,其表达增高,与正常对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其表达水平无明显改变,在慢性髓系白血病加速期,其表达水平虽有所上调,但与正常对照无显著性差异。就eIF4EmRNA相对表达水平而言,在慢性髓系白血痛、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除M4、M5之外的急性髓系白血病中,其表达均无显著性变化。eIF4E蛋白质表达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髓系白血病加速期和急变期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与正常对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虽然eIF4EmRNA相对表达水平在大多数白血病中并无显著性改变,但是eIF4EmRNA绝对表达水平及其蛋白质水平在大多数白血病中均显著性上调。因此推测,eIF4E可能对白血病的发生和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以它为靶点治疗白血病,尤其是复发和难治性白血病,可能是一条有希望的途径。

  • 标签: 白血病 eIF4E蛋白 eIF4E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患者PICC置管后有效地止血,避免上肢肿胀,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方法将我科60例PICC置管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30例用3M自粘绷带正面局部加压、患肢制动、24h换药。对照组30例用常规方法PICC穿刺后在穿刺点上方覆盖2层无菌纱布,用10CM×12CM透明贴膜固,患肢制动、24h换药。结果两组比较,实验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置管后穿刺点上方覆盖无菌小方纱,3M自粘绷带局部加压,患肢制动,24h换药能够有效地达到止血的目的,提高患者舒适度。

  • 标签: 3M自粘绷带 PICC 局部加压止血
  • 简介:目的探讨CD147和E—cadherin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CD147和E.cadherin在117例甲状腺病变组织(甲状腺癌82例,良性病变35例)和20例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甲状腺癌CD117和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7.8%,68.3%)显著高于良性病变(分别为14.3%,82.9%)和癌旁正常组织(分别为0.00%,100%),均P〈0.01。甲状腺癌中CD147和E-cadherin在不同的病理类型、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有无转移者中阳性表达程度不同,均P〈0.01。CD147和E—cadherin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604,P〈0.01)。结论CD147和E.cadherin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程度与甲状腺癌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甲状腺癌组织中的CD147和E—cadherin表达情况,可预测甲状腺癌的浸润和转移,对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CD147 E—cadherin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对女童单纯乳房过早发育以及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诊断与鉴别中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以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浓度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取2010年3月~2013年2月期间在院治疗的ICPP女童50例(Ⅰ组)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IGF-I以及IGFBP3血清浓度检测,取同期处于正常发育期的女童45例(Ⅱ组)、未发育女童40例(Ⅲ组)以及单纯性乳房过早发育女童50例(Ⅳ组)作为对比。结果检测结果表明,Ⅰ组女童血清中IGF-I以及IGFBP3两项指标浓度与Ⅲ组、Ⅳ组女童血清中的浓度相比远远要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与Ⅱ组女童相比组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对单纯乳房早发育以及ICPP女童的判断及鉴别中,血清IGF-I以及IGFBP3浓度指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与积极意义。

  • 标签: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单纯乳房早发育 中枢性性早熟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30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硬化组和慢性乙肝组相比,重度慢乙肝与轻中度慢乙肝相比,HBeAg阴性所占比例明显上升,HBeAg阴性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HBeAg阳性的平均年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可比性(p>0.05)。肝癌组与慢性乙肝组相比,HBeAg阴性所占比例明显上升;肝癌组与肝硬化组相比,HBeAg阴性所占比例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差异,有可比性(p<0.05)。结论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更易进展为肝硬化、肝癌以及慢性肝功能衰竭。

  • 标签: 乙型肝炎 病毒E 抗原 阴性 慢性乙型肝炎 基础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T管拔除并发胆汁性腹膜炎临床发生率约1%,本文收集T管拔除后并发胆汁性腹膜炎15例临床资料,就其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进行讨论。1临床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孟鲁司特对学龄前哮喘患儿血T辅助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对44例符合哮喘诊断标准的学龄前患儿给予孟鲁司特治疗4周(1次/d,4mg/次),分别治疗前、治疗结束后进行随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辅助淋巴细胞1(Th1)和Th2的百分率、CD4+、CD3、CD8、NK细胞、B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结果哮喘患儿治疗前外周血Th1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Th2细胞百分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Th1/Th2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NK细胞百分率、B细胞、CD3、CD4、CD8及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孟鲁司特治疗4周后,哮喘患儿外周血Th1细胞百分率明显增高(P〈0.05);Th2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5)。Th1/Th2比值增高。结论孟鲁司特治疗学龄前儿童哮喘可以改善Th1/Th2细胞比例和功能失衡,疗效确切。

  • 标签: 学龄前儿童 哮喘 孟鲁司特 T辅助淋巴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便携式动脉血气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找出临床工作中影响便携式动脉血气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常见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提高便携式动脉血气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结论通过对影响检测结果的常见因素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动脉血气分析检测结果的准确性。1

  • 标签: 动脉血气分析 影响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通过采用稳定过量表达T型钙通道α1H亚单位基因(CACNAIH)的HEK-293(humanembroyonickidney)细胞来研究α1H亚单位基因(CACNAIH)在细胞增殖中的作用。采用标准全细胞膜片钳来记录从mRNA转录水平和T型钙通道蛋白质功能水平来验证α1H亚单位基因的过量表达。通过实验结果表明T型钙通道α1H亚单位基因能够促进细胞的增殖,提高了与细胞周期有关基因的蛋白质表达水平,从而为开发治疗与细胞增殖异常有关的疾病提供有关的理论根据。

  • 标签: T 型钙通道 亚单位基因 细胞增殖 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总结cD4T细胞低于150个·μL-1晚期艾滋病的临床特征,提高对晚期艾滋病患者各种机会性感染及非特异性并发症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30例CD4T细胞低于150个·μL-1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此类艾滋病患者以无业吸毒人员居多,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治疗依从性多数较差。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除了发热、咳嗽、消瘦等常见症状外,还表现为多部位、多种机会感染并存,贫血、肝。肾功能损害、严重营养不良等非特异性并发症普遍存在,达27例。结论CD4叮细胞低于150个·μL-1晚期艾滋病患者病情复杂多样。普遍较危重,治疗困难,预后一般极差。

  • 标签: 艾滋病 晚期 CD4T细胞 临床特征
  • 简介:[目的]探讨正常人海马3TMR双反转恢复成像(doubleinversionrecovery,DIR)测量的稳定性及可重复性.[方法]采用3TMR对20例健康志愿者行斜冠状位海马DIR扫描,由两位放射学医师测量海马头部、体部、尾部及尾状核的信号强度,分别计算并比较观察者之内、观察者之间的海马相对信号强度(relativesignalintensity,RSI)有无差异.[结果]正常人两侧间海马RSI无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海马平均RSI为(1.204±0.041).同一观察者两次测量的海马RSI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内相关系数为81.9%;两名观察者测量的海马RSI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内相关系数为84.6%.Bland-Ahman分析显示海马RSI测量在观察者之内、观察者之间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及可重复性.[结论]海马DIR的RSI测量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以被用于定量评价海马病变的影像学改变.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双反转恢复 海马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自身免疫性肝炎小鼠模型,研究CD137在小鼠脾脏CD4+T细胞上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易感动物C57BL/6小鼠,在第1天和第7天分别以新鲜制备的S-100肝抗原0.5ml与等体积的弗氏完全佐剂充分乳化后予腹腔注射,4周后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CD4+T细胞上CD137的表达,ELISA实验检测T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7的浓度。结果模型组小鼠血清中ALT、AST、球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白蛋白水平降低(P<0.05),血清中可见抗核抗体,肝组织学可见汇管区和肝实质界面的炎症。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活化前后模型组小鼠CD4+T细胞上CD137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ELISA实验结果示活化前后模型组T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7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肝炎小鼠脾脏CD4+T细胞上CD137高表达,且与促炎因子IL-17的产生可能有一定的关联。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炎 CD137 T 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RevoLix2μm激光手术系统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合并输尿管间嵴肥厚与膀胱颈纤维化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2011年2月-2012年5月采用经尿道RevoLix2μm手术系统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合并输尿管间嵴肥厚、膀胱颈纤维化12例。激光功率为40-100W,汽化切除增生的腺体与纤维化的膀胱颈及肥厚的输尿管间嵴,使后尿道与三角区在同一面。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以及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及膀胱残余尿量等指标。结果手术时间(29.2±4.8)min,切除前列腺组织(12.2±2.3)g,出血量(10.1±1.5)ml。10例术前有性功能者,术后均保留性功能;无尿失禁发生。未发生电切综合征。12例术后随访4-16个月,平均9个月,IPSS由术前(18.3±9.6)分降至术后(6.2±3.1)分,Qmax由术前(7.2±4.3)ml/s增加至术后(19.3±2.3)ml/s,残余尿量由术前(80.6±12.7)ml降至术后(14.0±2.1)m1,手术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t=4.123,P=0.000;t=20.059,P=0.000;t=17.901,P=0.000)。结论RevoLix2μm激光手术系统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合并输尿管间嵴肥厚和膀胱颈纤维化是有效和安全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患者排尿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2ΜM激光 输尿管间嵴肥厚 膀胱颈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全麻方式对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患者围麻醉期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2年6月期间于本院接受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的患者80例,按照全麻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接受静脉全麻的患者共28例(A组);接受吸入全麻的患者共25例(B组);接受静吸复合全麻的患者共27例(C组)。检测3组患者围麻醉期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3组患者全麻后均出现显著的CD3+、CD4+和CD8+水平降低,B组的CD4+/CD8+和NK细胞水平均显著降低,C组的CD4+/CD8+显著降低。B组患者T1、T2的各指标均显著低于A组,C组患者T1的CD3+和CD8+水平显著低于A组,T2除NK细胞外其他各指标均显著低于A组,另外C组患者T1的CD8+显著低于B组,NK细胞显著高于B组,T2的CD4+显著高于B组。结论静脉全麻对于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患者围麻醉期T淋巴细胞亚群影响最小,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最为轻微。

  • 标签: 麻醉 腹腔镜 结肠癌 T 淋巴细胞 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