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活血化浊通窍汤在缺血头晕头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缺血头晕头痛患者38例,将其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9例,其中前者口服氟桂利嗪治疗,后者则在前者基础上加用活血化浊通窍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流速度的改变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流速加快者显著多于对照组,而流速缓慢者则表现为前者少于后者;且观察组临床有效率(84.21%)显著高于对照组(63.16%),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浊通窍汤可以有效缓解缺血头晕头痛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血液粘度,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缺血性脑病 头晕 活血化浊通窍汤 氟桂利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神经科缺血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4月,经我院神经内科确诊的缺血脑卒中患者166例为研究对象,2016年3月以前的85例为对照组,按照急诊科传统急诊救治护理程序进行护理,2016年3月以后的81例为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绿色通道救治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绿色通道救治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绿色通道救治时间、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和运动能力FM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内科缺血脑卒中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以降低救治时间和患者住院时间,进一步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缺血性脑卒中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某县部分农村缺血胸痛院前急救与转运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急救的78例农村缺血胸痛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将35例经过正确院前急救和转运、入院后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将43例未开展院前急救和转运、入院后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转入上级医院后均给予相同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67.44%,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农村缺血胸痛患者实施正确的院前急救和转运可以为接下来的治疗赢取宝贵的时间,减少死亡率,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缺血性胸痛 院前 急救与转运 预后 影响
  • 简介:摘要脑卒中是临床对人类健康具有严重危害的常见、多发病,在临床诊疗技术不断发展过程中,早期治疗及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者的临床恢复。本文则结合相关参考文献对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超早期康复的临床护理展开研究。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超早期康复 临床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2017年8月收治的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34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17例,治愈5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8.2%;对照组17例,治愈3例,显效5例,有效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9.8±2.1)分,对照组为(13.5±3.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脑卒中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阿司匹林 缺血性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M3受体激动剂胆碱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大鼠急性心肌缺血,观察大鼠心电图表现,并做Mest积分评测。结果预先给予胆碱可以使大鼠心电图缺血改变(J点下移)减轻,可明显延迟心律失常发生时间、减少室速和室颤发生时间,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著性(P<0.01)。结论M3受体激动剂胆碱可以预防心律失常发生,对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M3受体 胆碱 缺血性心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缺血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早期规范化康复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1月至12月期间收治的96例缺血脑卒中患者为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作药物组与康复组,药物组患者单纯接受药物治疗,康复组患者则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接受早期规范化康复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对比。结果康复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明显好于药物组患者,两组对象的相关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缺血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中,早期康复治疗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康复治疗 药物治疗 早期 规范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缺血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120例,采用脑卒中患者护理观察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定,分析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结果30%急性缺血脑卒中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有糖尿病史,发病期间高血糖,住院期间患者升高等。结论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可引起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并给予早期护理干预,为医疗决策提供依据,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危险因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在急性缺血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264例急性脑缺血脑卒中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都给予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血脂水平、临床疗效、NIHSS评分、BI指数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血脂水平更低,而临床总有效率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NIHSS评分和复发率都更低,而BI指数则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和神经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生活自理能力,在急性缺血脑卒中治疗中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后缺血脑损伤采用尼莫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脑出血后缺血脑损伤患者,病例选择时间范围为2015年9月-2016年9月,共纳入病例数为88例。88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均采用回顾性分析法进行调查,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按照11比例,将88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尼莫地平)与对照组(依达拉奉)。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7%(43/44)、86.4%(38/44),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BI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BI评分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脑出血后缺血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尼莫地平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出血 缺血性脑损伤 尼莫地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在老年急性缺血脑血管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4月——2018年2月收治的50例急性缺血脑出血并老年患者影像学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将其作为观察组,选择50例同期于我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完成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组差异。结果观察组心电图表现异常率、超声心动图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联合诊断老年急性缺血脑血管具有可观诊断准确率,通过及时发现患者心功能与新肌电生理改变明确病情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 老年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银杏蜜环口服溶液对缺血病患者血细胞,血脂,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给予210例缺血病患者银杏蜜环口服溶液口服,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服药前后血细胞〔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神经系统症状〔中枢神经症状(反应迟钝、健忘、行动迟缓、睡眠障碍、焦虑),周围神经系统症状(麻木、疼痛),植物神经系统症状(腹胀、饮食差、腹泻或便秘)〕,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自由基〔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等变化。结果患者服用银杏蜜环口服溶液1个疗程后RBC、HGB、PLT水平明显下降,反应迟钝、健忘、行动迟缓、睡眠障碍、焦虑、麻木、疼痛、腹胀、饮食差、腹泻或便秘等症状显著改善,自由基SOD、MDA水平明显下降。结论银杏蜜环口服溶液可调节机体神经-内分泌功能,降低血液粘稠度,抗血小板聚集,清除自由基,显著改善患者神经系统症状。

  • 标签: 缺血性脑病 银杏蜜环口服溶液 血细胞 血脂 自由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中风恢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缺血中风恢复期患者6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则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NIHSS评分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ADL评分上升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3.55%,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7.42%,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中风恢复期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推广。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治疗 缺血性中风 恢复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辛伐他汀治疗缺血脑血管疾病患者时对其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将住院部收治的40例缺血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辛伐他汀治疗,根据剂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行小剂量治疗,观察组行大剂量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变化。结果两组患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χ2=15.6078,脑血管储备能力比较t=6.2610,屏气指数比较t=5.670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辛伐他汀对缺血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疗效理想,值得在临床开展使用。

  • 标签: 辛伐他汀 缺血性脑血管 脑血管储备能力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在缩短缺血脑卒中患者绿色通道时间的应用效果。方法使用PDCA循环管理的方法通过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四个阶段规范缩短缺血脑卒中患者绿色通道的管理,观察并比较使用前后缺血脑卒中患者绿色通道时间上的差异性。结果采用PDCA循环模式使缺血脑卒中患者绿色通道中入院至CT判读时间由72分钟下降至43分钟。结论开展PDCA可以缩短缺血脑卒中患者绿色通道时间。

  • 标签: PDCA 缺血性脑卒中 绿色通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电图ST-T缺血改变和冠状动脉病变间的关系。方法在医院2015年4月到2016年1月期间诊治的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抽取340例作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与心电图检查结果等,采取国际常规心电图ST-T缺血改变诊断标准判定ST-T缺血改变,采取国际上Judkins冠脉造影诊断标准判定其冠状动脉造影,评估心电图检测的特异度与灵敏度。结果①心电图ST-T缺血改变中女性比率高于男性,其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冠状动脉造影缺血改变中男性、女性比率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本组患者心电图ST-T缺血改变诊断结果如下特异度是55.1%,灵敏度是84.7%;男性心电图诊断特异度是70.1%,女性心电图诊断灵敏度是75.0%;女性心电图诊断特异度是是70.1%,男性心电图诊断灵敏度是77.4%。结论心电图ST-T缺血改变和冠状动脉病变间的关系密切,心电图ST-T缺血改变对于冠状动脉病变临床诊断有显著价值,而心电图对于心肌缺血的灵敏度女性高于男性,而在特异度上男性较女性高。

  • 标签: 心电图ST-T缺血性改变 冠状动脉病变 特异度 灵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情志护理结合临床路径干预对缺血中风急性期患者进行护理所取得的效果,以方便能够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方法本文选择的研究时间为2017年2月到2018年6月,所有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缺血中风急性期患者,本研究选择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方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联合护理组,平均每组患者均为54例。对本研究常规护理组落实常规护理,而联合护理组则配合采用情志护理方案,结合临床路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的效果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对于两组患者的康复护理依从性、治疗效果、负性情绪进行评价,联合护理组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缺血中风急性期患者在进行干预的过程中,为患者选择情志护理联合临床路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提升康复护理的依从性,改善治疗效果,同时也能够帮助患者缓解负性情绪,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情志护理 临床路径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
  • 简介:摘要目的对长春西汀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的疗放及安全性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本次的研究对象是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门诊治疗的40例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动态随机化分法,分为研究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丹参治疗,一组患者给予长春西汀治疗(研究组),观察对比两组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D-二聚体定量及纤维蛋白原情况。结果结果得知,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D-二聚体定量、纤维蛋白原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长春西汀对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其血液流变学,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 标签: 长春西汀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丹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缺血脑卒中患者给予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老年缺血脑卒中患者60例作为实验的研究对象。研究中的分组通过随机数表法展开。临床采用超早期康复护理的方法对观察组(30例)老年缺血脑卒中患者进行干预;临床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对照组(30例)老年缺血脑卒中患者进行干预;治疗疗程为4周,在出院后的6个月对患者实施Barthel指数评定以及实施简易Fegl-Mevyer积分,观察对比最终结果。结果观察对比Barthel指数以及简易Fegl-Mevyer积分发现,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老年缺血脑卒中患者(P<0.05)。结论对于老年缺血脑卒中患者,临床选择超早期康复护理的方法进行干预,可以将老年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 标签: 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