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720例流产患者的病因学及流行学,以及社会现象分析。方法搜集2009年上半年我院门诊流产患者病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20例流产患者外来人员与本地人员比有统计学意义;年龄组与学历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人流组与药流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大学学历组与非大学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户籍所在地、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均属影响未婚早孕者选择流产方式的因素,选择药物流产的最常见理由是惧怕人工流产术。对未婚女青年应加强性健康知识的宣教,减少或避免婚前性行为,对已妊娠者应了解其心理社会因素,正确引导其选择适合自身的流产方式,以尽可能减少非意愿妊娠所造成的伤害。720例流产患者以年轻人且25岁以下无学历打工者居多,她们生活条件差,对自身卫生及保健知识了解甚少,造成了越来越多的年轻化的流产队伍,对社会安定,妇女自身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加强对这些外来人员的性知识培训及产前教育变得尤为重要及迫切,对提高妇女健康及社会安定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流产患者 现象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肥胖型2型糖尿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将80例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干预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一般性护理,干预组在饮食、运动、药物、心理社会行为进行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在半年随访时血糖血脂控制情况与护理前有显著差异(P<0.05血糖血脂水平优于常规组。结论对肥胖型2型糖尿进行系统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血脂。

  • 标签: 肥胖型2型糖尿病 护理干预 血糖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家长对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在2009年5月1~30日在本院的住院患儿家长共280人,分别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对干预组开展因人施教、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调查显示,大多数儿童家长能知晓手足口的一般知识,但对手足口的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常见症状,治疗等知识缺乏。对目前致病的病原体、主要传染源、手足口的多发季节、手足口传播途径、手足口的常见症状、目前对手足口无特殊的治疗方法这6个问题正确率分别是36.43%、32.14%、55.71%、54.29%、57.86%、25%;健康教育后这六个问题回答正确率分别是78.57%、77.86%、87.14%、86.43%、84.29%、72.86%。对手足口不恐惧的人数、饭前便后以及处理尿片或其它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应洗净双手、形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空气流通加强锻炼有助于预防手足口、近期少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健康教育前分别为52.14%、58.57%、57.14%、54.29%;干预后分别为92.14%、85%、97.14%、90%,两者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过健康教育能提高儿童家长手足口的有关防治知识水平,能使患儿家长的心理、态度及行为明显改善,有利于控制手足口的传播,降低手足口的发病率。

  • 标签: 手足口病 儿童家长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体富血小板凝胶(APG)治疗糖尿足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广泛查阅文献,采用APG对20例糖尿足患者进行治疗,并给予精心的护理和细致的观察。结果患者下肢疼痛麻木症状改善,皮肤色素沉着减退,远端肢体皮温回升至正常,感觉功能恢复,足背搏动触及,溃疡基本愈合。结论APG用于治疗糖尿足是一种新方法,在临床上的疗效已得到证实,在治疗过程中,护理虽然只是治疗的一部分,但积极做好准备、严密观察、完善护理、加强健康教育,才能使治疗效果达到事半功背的效果。

  • 标签: 糖尿病足 自体富血小板凝胶 护理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糖尿足(DF)创面换药的疗效。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41例DF的护理资料,总结DF创面换药的护理体会。结果采用美宝湿润烧伤膏(MEBO)对其治疗,大部分创面生产迅速,病程缩短平均12天。结论用MEMO治疗DF是创口迅速愈合的关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糖尿病足 换药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负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糖尿足溃疡的护理要点。方法对收入我科的22例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糖尿足溃疡的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结果22例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糖尿足的患者,创面肉芽生长良好,二期植皮全部成活,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后患者维持在适应的体位,持续恒定的负压吸引,密切的护理观察和引流管的管理是护理的关键环节。

  • 标签: 负封闭引流技术 糖尿病足 植皮
  • 简介:摘要目的对糖尿性神经(DPN)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比较符合WHO诊断标准的8例Ⅰ型糖尿、41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的临床表现、与病程的关系、血糖的高低、电生理检测的异常。结果41例糖尿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只肢体疼痛、麻木为主,发病率与病程的延长呈正比关系,神经电生理检测运动传导速度(MCV)和感觉传导速度(SCV)减慢,SCV比MCV异常率更高。经治疗后病情痊愈17例(40.5%),好转25例(59.5%)结论DPN的发病机理较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化,神经电生理检测中SCV比MCV更敏感,治疗应是包括隆糖、降脂为主的多途径治疗。

  • 标签: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情景教学法结合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PBL)在口腔龋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将学生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法,观察组采用PBL结合情景教学法,比较两组的成绩。结果观察组的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情景教学法结合PBL能够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促进实践能力和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

  • 标签: PBL 教学 方法 龋病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糖尿(DM)患者不同临床分期血清胱抑素C(ScysC)、血肌酐(SCr)浓度及尿微量白蛋白(UMA)的含量比较,探讨ScysC在DN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依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120名2型糖尿(T2DM)患者分为A(正常蛋白尿)、B(微量蛋白尿)和C(大量蛋白尿)3组,直接测得或计算出各组ScysC、UMA、SCr的浓度,并进行分析。结果随着UAER增加,ScysC、UMA、SCr的含量逐渐增高,在A组和正常对照组的比较中,ScysC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SCr、UM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ScysC、UMA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SC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A组比较,ScysC、UMA、SCr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糖尿肾病患者血清ScysC升高,ScysC可能可作为其早期诊断的一个指标。

  • 标签: 血清胱抑素C 糖尿病肾病
  • 简介:摘要糖尿性便秘临床较多见,目前西医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中医根据其便秘的基本理论提出了许多有效治法和方药。我们在以往的糖尿性便秘的证型研究中,发现了一定的规律,其以气阴两虚型为主,据此立法选方,制定了益气养阴、润肠通便的治法,并通过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筛选出了有效方药,并加工制成水丸,在我院治疗糖尿性便秘取得较好疗效,现将临床体会简介如下。

  • 标签: 益气养阴 润肠通便 糖尿病性便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应用于移植物抗宿主(GVHD)皮损患者的换药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我科20例行PICC的移植物抗宿主(GVHD)皮损患者行改良后换药方法。结果本组20例患者经改良后换药方法无一例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脱出,导管堵塞。住院治疗时间为31~56天,均好转出院。结论改良后的PICC换药方法更适合移植物抗宿主皮肤损伤患者。

  • 标签: PICC 移植物抗宿主病 换药方法 护理体会
  • 作者: 周伟荣
  • 学科: 医药卫生 > 整形外科
  • 创建时间:2010-02-12
  • 出处:《中国美容医学》 2010年第2期
  • 机构: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治疗的研究热点,目前国内外多采用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方案[1,2]或多次皮下注射进行糖尿病强化治疗[1],其目的在于迅速有效控制高血糖状态,解除高血糖对B细胞的抑制,使胰岛B细胞功能有所恢复。但因前者治疗费用昂贵而难以推广,后者多次皮下注射使病人依从性较差,因此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目前备受关注。本次研究旨在寻找一种简便可靠适合广大患者的强化治疗方法,因此我们选择了较重的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给予诺和锐3O早晚餐前皮下注射强化治疗,观察其疗效、安全性及对胰岛B细胞功能的改变,现报告如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5例重症婴幼儿手足口行高压氧辅助治疗和精心的护理,4例治愈,一例好转,提出用高压氧辅助治疗可使患儿受损神经细胞的功能得以恢复,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高压氧 手足口病重症 脑干脑炎 脑神经受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吡格列酮治疗阿尔茨海默的疗效观察。方法治疗组30例用吡格列酮、双氢麦角碱治疗持续24周,对照组30例用双氢麦角碱、吡拉西坦治疗持续24周,分别于治疗后6周、12周、24周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吡格列酮、双氢麦角硷治疗24周后,用MMSE评分比治疗前有显著意义的提高,且远期评分更有意义,和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吡格列酮可改善阿尔茨海默的临床症状,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

  • 标签: 吡格列酮 胰岛素抵抗 阿尔茨海默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