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病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缺氧缺血新生儿患者共200例,按照新生儿出生的先后顺序,随机将其均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自100例新生儿,其中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的临床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的临床治疗基础上加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加人性化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预后有效率和新生儿行为神经发育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儿,且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组间护理效果具有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提高了新生患儿的预后有效率和存活率,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神经细胞逐渐恢复,因此,在临床上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人性化护理干预。

  • 标签: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人性化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氧缺血病患儿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抽选我院患儿66例,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试验组(循证护理),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患儿治疗有效31例(93.9%),家长满意30例(90.9%);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25例(75.8%),家长护理满意13例(69.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应用在缺氧缺血病患儿中具有积极的意义,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护理服务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缺氧缺血性脑病 循证护理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神经节苷脂对于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自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新生儿病患儿92例,按照入院顺序将92例患儿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对两组患儿行以不同的治疗方法。对观察组患儿行以神经节苷脂治疗措施,对参照组患儿行以胞二磷胆碱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结果经过对比发现,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参照组,两组之间的对比结果具有差异(P<0.05)。结论由研究可知,在缺氧缺血治疗中使用神经节苷脂,能够有效提升患儿的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的疾病症状,因此值得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神经节苷脂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新生儿缺血缺氧病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后获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2年10月~2015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缺血缺氧病患者106例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临床研究过程中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A1组(观察组53例)以及A2组(对照组53例)患儿的随机分组。临床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A2组患儿进行干预;临床采用全面护理干预对A1组患儿进行干预;观察对比SOD活性、MDA水平以及护理总有效率。结果观察对比SOD活性以及MDA水平发现,A1组明显优于A2组缺血缺氧病患儿(P<0.05);观察对比护理总有效率发现,A1组明显高于A2组缺血缺氧病患儿(P<0.05)。结论对新生儿缺血缺氧病患儿,临床采用全面护理干预,在改善SOD活性以及MDA水平方面效果显著,最终显著提高新生儿缺血缺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新生儿 缺血缺氧性脑病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缺血脑血管药物预处理是指在严重缺血之前给予一定的护性措施。根据缺血预处理机制,通过药物激发及模拟机体内源性物质可对脑缺血发挥保护作用。这种方法为神经保护的新途径,为脑缺血损伤的预防提供了一个新理念。本文对此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药物预处理 缺血性脑血管病 神经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心通治疗缺血脑血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缺血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脑心通,观察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脂、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程度及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血脂、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均明显改善。结论脑心通治疗脑梗死效果好,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可明显改善血脂、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等指标。

  • 标签: 脑心通 缺血性脑血管病
  • 简介:摘要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是较好的生化标志物,在缺血脑卒中表达升高。本文就近年来IMA在缺血脑卒中领域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缺血修饰白蛋白 缺血性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缺血卒中合并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由此提高该病的认识度。方法将我院104年9月~2015年9收治的缺血卒中合并颈动脉患者43例(研究组)和通气收治的单纯脑梗死患者27例(对照组)为本次研究活动的对象。研究分析所有活动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血脂、临床神经功能评分、认知功能评分、影像学特点以及纤维蛋白等各方面。结果对比发现,研究组患者血压变化呈现出多样性,同时血糖异常患者数量较多,与此同时卒中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概率较高,合并颅内主干血管下载较多,观察患者影像学资料,可发现分水岭梗死与多发性梗死的概率较大,容易发展成为脑梗死,与此同时该组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评分相对较差,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缺血卒中患者,应当排除合并颈动脉狭窄,针对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实行个体化治疗模式,调节并控制患者血压和血糖水平,控制斑块,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狭窄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压氧治疗急性缺血脑卒中的最佳治疗剂量。方法急性缺血脑卒中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高压氧不同剂量下及不同治疗时期NIHSS评分与血中自由基代谢物质含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0d评分NIHS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30dNIHSS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10d后血中自由基代谢物质含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30d后两组患者血浆LPO、红细胞GSHPx活性与红细胞GSH含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红细胞SOD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单人纯氧舱治疗急性缺血脑卒中的理想剂量为0.22MPa,治疗次数以30次为宜。

  • 标签: 高压氧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最佳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辛伐他汀治疗缺血脑血管疾病患者时对其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将住院部收治的40例缺血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辛伐他汀治疗,根据剂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行小剂量治疗,观察组行大剂量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变化。结果两组患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χ2=15.6078,脑血管储备能力比较t=6.2610,屏气指数比较t=5.670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辛伐他汀对缺血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疗效理想,值得在临床开展使用。

  • 标签: 辛伐他汀 缺血性脑血管 脑血管储备能力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缺血脑卒中患者给予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老年缺血脑卒中患者60例作为实验的研究对象。研究中的分组通过随机数表法展开。临床采用超早期康复护理的方法对观察组(30例)老年缺血脑卒中患者进行干预;临床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对照组(30例)老年缺血脑卒中患者进行干预;治疗疗程为4周,在出院后的6个月对患者实施Barthel指数评定以及实施简易Fegl-Mevyer积分,观察对比最终结果。结果观察对比Barthel指数以及简易Fegl-Mevyer积分发现,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老年缺血脑卒中患者(P<0.05)。结论对于老年缺血脑卒中患者,临床选择超早期康复护理的方法进行干预,可以将老年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 标签: 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入院后6h平均空腹血糖(FBG)水平与脑梗死体积的相关性。方法急性缺血脑梗死患者86例,入院后每1次/2h测量空腹血糖,3次测量值平均后作为入院后6h平均空腹血糖值,同时入院后24h内给予患者行颅脑MRI检查,计算脑梗死面积(cm2)。依据MRI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大梗死组、中梗死组、小梗死组。依据患者平均血糖值分为正常血糖组与高血糖组。分析不同卒中患者血糖值以及脑梗死面积差别。S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入院后血糖值与脑梗死面积相关性。结果入院后正常血糖组与高血糖组脑梗死面积为(12.48±3.74)cm2比(24.91±4.69)cm2,t=3.0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中、小梗死组入院后6h平均空腹血糖值(23.94±3.69)mmol/L比(17.31±4.85)mmol/L比(7.56±2.85)mmol/L,F=3.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入院后6h空腹平均血糖值与脑梗死体积呈直线相关(r=0.859,P<0.05)。结论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入院后6h平均空腹血糖(FBG)水平与脑梗死面积关系密切。

  • 标签: 空腹血糖 脑梗死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天麻素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血塞通对后循环缺血眩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自2015年1月~9月在我院进行后循环缺血眩晕治疗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的先后顺序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接受天麻素注射液和注射用血塞通联合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注射用血塞通治疗,比较其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92%,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7.55%,经χ2检验知其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6.437,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天麻素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血塞通对后循环缺血眩晕的治疗效果显著,可作为临床用药的选择依据。

  • 标签: 天麻素注射液 注射用血塞通 缺血性眩晕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髓芯减压加钽棒植入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方法分析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临床资料,采用临床随机分组,护理A组30例和护理B组50例。结果护理B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疼痛、下肢肿胀发生率均低于护理A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明显降低股骨头缺血坏死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的治疗中服用心宁胶囊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在我院随机选取的69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34例患者,仅采用单纯西药治疗;试验组35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心宁胶囊。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电图改善情况以及其他临床症状的缓解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率要比对照组更显著,试验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77.14%,对照组为41.18%.两治疗组之间差异显著。另外,试验组的临床症状缓解率也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有统计学价值。结论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在单纯服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再服用心宁胶囊有助于患者症状改善,提高患者的治愈效果,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脑宁胶囊 心肌缺血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纳洛酮辅助治疗肺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肺性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组病人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纳洛酮治疗,3d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病人的意识状态、动脉血气结果;结果治疗组病人的意识障碍得到了明显改善,动脉血气结果多数恢复正常,有效率(9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73.3%),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纳洛酮可有效改善肺通气,促进病人苏醒,疗效确切、安全。

  • 标签: 纳洛酮 肺性脑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络酮治疗肺性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54例肺性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7例,给予氧疗、抗感染、袪痰、解痉平喘及可拉明、洛贝林呼吸兴奋剂。治疗组27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络酮。治疗前后分别记录病人的神志和血气分析结果。结果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1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2.81%。治疗组显效8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5.19%。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盐酸纳络酮能促进肺性病患者神志的恢复,改善肺通气,降低PaCO2,提高PaO2和PH值。缩短患者的清醒时间,无明显副作用,是治疗肺性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肺性脑病 纳络酮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和钠肽对判断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价值。方法选取近几年我院诊断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定义为研究组,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轻度组(Ⅰ~Ⅱ级)和重度组(Ⅲ级和Ⅳ级)。对比(1)两组肌钙蛋白I和钠肽水平。(2)两组患者出院后12月内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1)两组肌钙蛋白I和钠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钙蛋白I和钠肽联合检测有助于判定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评测患者预后及心功能恶化的一个常有效的指标。

  • 标签: 肌钙蛋白I 脑钠肽 充血性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74例囊虫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措施,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内科于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74例囊虫病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囊虫病患者主要以癫痫、肢体运动障碍,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放射检查显示囊虫病灶,吡喹酮和/或抗癫痫治疗有效。结论囊虫致癫痫男性多于女性,临床特点突出,结合实验室检查可以得到早期诊断和处理;加强健康宣教,提高对囊虫的认识,改变不良卫生饮食习惯,积极治疗,对降低其发病率及伤残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脑囊虫病 临床表现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阻肺、肺心病以及肺患者循环动力学(CAV)的变化以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慢阻肺、肺心病、肺例患者,将其设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进CAV血气分析、血液流变学以及纤维蛋白原的检测。选取同期体检正常人员60例,将其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观察指标。结果其观察组患者的CAV存在异常变化,其异常变化伴随病情的加深而加重,并伴随病情的缓解而出现好转。结论采用CVA对慢阻肺、肺心病、肺例患者进行检查,有助于对治疗效果以及预后的评价。

  • 标签: 慢阻肺 肺心病 肺性脑病 循环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