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康复护理模式干预对小儿缺氧缺血康复效果的影响价值,为缺氧缺血小儿康复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7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住院治疗的70例缺氧缺血小儿,进行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5例小儿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小儿加行康复护理,对比2组小儿患儿智力、运动发育评分变化情况以及后遗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小儿干预后智力、运动发育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脑瘫、智力低下、癫痫等后遗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护理配合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缺氧缺血小儿智力、运动、智商发育情况,提高小儿安全性。

  • 标签: 康复护理干预 缺氧缺血性脑病 小儿 后遗症 护理效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分析在缺氧缺血新生儿( HIE )护理中行循证护理的价值。 方法: 以我院儿科 2017 年 7 月 10 日 -2018 年 7 月 10 日收治的 92 例 HIE 患儿为例展开研究,依据患儿入院单双号将其均分为参照组( 46 例)以及观察组( 46 例)。参照组采取一般护理,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分析应用价值。 结果: 观察组家长护理满意率高于参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采用CT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HIE患儿60例,对其CT表现及预防进行评估分析。结果CT检查脑水肿密度区的大小、形态、范围对新生儿缺氧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为预后评估提供了参考依据。结论CT影像学在新生儿缺血缺氧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临床CT在诊断HIE时,需行综合全面的分析,其预后应依据个体差异进行评估。可为治疗和预后提供有力保障。

  • 标签: CT检查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新生儿缺氧缺血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改善血流及促进神经细胞代谢,积极对症处理,早期进行干预和康复训练。

  • 标签: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窒息是新生儿的常见,由此产生的低氧血症及酸中毒常导致较多器官损害,其中最重要的是新生儿缺氧缺血(HIE),它可引起缺氧缺血损害,病死率高,后遗症多.我们于2001年3月至2003年11月对112例新生儿窒息并HIE的足月儿作血清钙测定,并进行分析比较,以观察窒息并HIE时血钙的变化.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缺氧缺血性脑病 血钙 并发症 HIE 低钙血症
  • 简介: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ly,HIE)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综合治疗,而观察组患儿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56,P〈0.05);治疗后3d、7d对两组患者的NBNA评分比较发现,观察组的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21,3.88,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纳洛酮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7.06到2019.06时间段内诊治的64例缺氧缺血新生儿,划分为甲组32例、乙组32例。其中甲组采用传统护理干预,乙组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对比患儿预后效果。结果护理3个月时,患儿智力和运动发育状况相似(P>0.05);护理12个月时,乙组智力和运动发育状况较优于甲组,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甲组DQ状况较差于乙组,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缺氧缺血新生儿,早期护理干预措施,不仅可促进患儿智力和运动发育,还可改善DQ状况,应加大推广力度。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预后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预后的影响。 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 2017.06 到 2019.06 时间段内诊治的 64 例缺氧缺血新生儿,划分为甲组 32 例、乙组 32 例。其中甲组采用传统护理干预,乙组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对比患儿预后效果。 结果: 护理 3 个月时,患儿智力和运动发育状况相似( P > 0.05 );护理 12 个月时,乙组智力和运动发育状况较优于甲组,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甲组 DQ 状况较差于乙组,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针对缺氧缺血新生儿,早期护理干预措施,不仅可促进患儿智力和运动发育,还可改善 DQ 状况,应加大推广力度。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预后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HIE)的疗效,探讨纳洛酮治疗HIE的有效性。方法89例HIE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0.1mg/kg,1次/d,连用10d。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治疗。结果纳洛酮治疗轻、中、差、HIE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治疗中,重度HIE的有效率出现明显增加趋势。而且重度HIE治疗组10dNBNA评分≥35分,病人数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HIE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可使临床一般症状和神经系统症状改善,尤其对中、重度HIE效果更明显。

  • 标签: 纳洛酮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压氧(HBO)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114例缺氧缺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高压氧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结果并做对比性分析。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有效率为71.9%,高压氧组有效率为96.5%;所有患儿均获随访,观察组致残率15.8%,高压氧组致残率为5.3%,高压氧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可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对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因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高压氧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护理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136例缺氧缺血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结果:观察两组护理效果,观察组患儿护理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循证护理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护理效果
  • 简介:新生儿缺氧缺血(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目前仍是新生儿主要致死致残原因之一。近3年来我们在采用规范细致综合疗法的基础上,加用脑活素和复方丹参治疗新生儿HIE58例,获得满意的近期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以1992年10月至1998年9月收入本院的133例新生儿HIE患儿为观察对象。人院时患儿有窒息史、神经系统异常症状和体征、头颅CT示广泛低密度影、常伴颅内出血。全部病例均按杭州会议修订的HIE临床诊断依据和分度标准进行诊断分度川。1995年Ic月以前为对照组,IM年10月以后为观察组。两组间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

  • 标签: 复方丹参 脑活素 疗效观察 新生儿缺氧 辅佐治疗 缺血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针对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研究时间为201401到201510。研究方法从我院产科的新生儿中选出75例缺氧缺血的患者,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38例,对照组患者37例。对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并发症、住院时间及家长满意度、入院时间及1年后智能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等进行记录和观察。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而且家长的满意程度较高,两组进行比较时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MDI及P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随访,观察组死亡1例(2.63%),对照组死亡2例(5.41%),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观察组MDI及PDI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我们在治疗过程中对缺氧缺血新生儿采用循证护理的方式,可以增强新生儿的生存质量,其对远期治疗具有明显的效果。

  • 标签: 循证护理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获得委员会批准和患者及其亲属同意后,本院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40例缺氧缺血新生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20例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20例患儿,采用循证护理干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儿的病情得到更快的改善,出院时间更早,临床总有效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新生儿护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对患儿治疗效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对缺氧缺血新生儿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32例缺氧缺血病患儿随机分为循证组和常规组各66例,两组均采用同样的治疗方式。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循证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用循证护理干预。第6个月、12个月评价患儿的智力发育,第12个月评价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和家属相关知识掌握度。结果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循证组的MDI、PDI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组护理满意度为96.97%(64/66),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0.30%(53/66),两组比较χ2=9.101,p<0.05;循证组家长知识掌握率为98.48%(65/66),对照缁为78.79(52/66),两组比较χ2=12.711,p<0.05。结论循证护理也可提高缺氧缺血新生儿的治疗效果,增加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高压氧方法来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研究并且观测疗效。方法取在2010年7月至2011年11月入住本院并且进行缺氧缺血治疗的48例新生儿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病患分为对照组以及实验组,每组24例,对照组病患行常规的脑水肿等基础治疗,实验组在进行对照组病患基础治疗的前提下,行高压氧方式的治疗,对比实验组以及对照组随访一年后遗症发生率、病死率、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后神经系统情况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病患随访一年后遗症发生率为0%,对照组为8.33%,实验组病死率为4.17%,对照组病死率为8.33%,实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9.17%,实验组治疗后神经症状消失的时间比对照组要短,并且两组之间后遗症发生率、病死率、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后神经系统情况等指标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应用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临床效果优良,后遗症作用小,维护了病患健康,治疗方法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高压氧 缺氧缺血性脑病 神经系统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抚触早期干预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在对症支持治疗及营养脑细胞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婴儿抚触,对照组40例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及营养脑细胞治疗。结果两组患儿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及患儿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的量表测定发育商数值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抚触早期干预对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有较好的辅助作用,能促进HIE患儿神经行为康复,可减少或避免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

  • 标签: 抚触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早期干预对于患有新生儿缺氧缺血病患者的治疗与护理疗效,提高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性选取我科50例患有新生儿缺氧缺血的新生儿,按干预方法不同分为早期干预组(即实验组)和常规护理组(即对照组)。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显效人数明显高出于对照组。结论在新生儿缺氧缺血的治疗过程中进行早期干预是有显著预后效果的,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早期干预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