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经皮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护理效果。方法我们对2014年8月-2015年8月期来我院进行就诊治疗的70例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这些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并保持这两组患者的数量一致。我们对常规组患者在术后进行常规的护理,对实验组患者进行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之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相应指标、术后疼痛状况以及患者自身的并发症情况。结果经过研究,我们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下床活动的时间均明显少于常规组患者,二者相比具有很明显的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状况明显要好于另外一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数量明显要比常规组患者要少,二者相比具有很明显的差异性(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经皮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的患者来讲,通过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我国是人口大国,同时也是老年化程度较重的国家之一。据报道75%以上的老年人群患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与此同时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升高。目前,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大多采取非手术保守治疗,保守治疗虽然对缓解疼痛有一定效果,但是具有治疗时间长、并发症较多等劣势。而部分老年患者无法耐受开放手术,且手术创伤大,多数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差。因此,介于保守治疗与开放手术之间的体成形术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新型介入疗法,其在临床治疗中具有创伤小、效果好等优势。在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的治疗中具有诸多优势,因此就有必要对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质疏松性体压缩性骨折使用体成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根据我院接收的48例经皮穿刺体成型术治疗患者来分析研究,共对60节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进行了治疗,使用C臂机引导经皮穿刺进入体注入骨水泥,观察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结果为52节体使用了单侧椎弓根入路的体成型术,为8节体使用双侧椎弓根入路的体成型术,全部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使用的骨水泥为3至5ml,术后患者疼痛情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体压缩性骨折使用经皮穿刺体成型术的效果比较好,临床中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椎体成型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质疏松性体骨折在治疗中应用体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调查时间在2022年3月至2023年9月,调查者是在本院诊断为骨质疏松性体骨折的36例患者,将其以随机方式分组,对照组是保守治疗,观察组是体成形术治疗,对其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较低,治疗有效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和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质疏松性体骨折在临床上进行体成形术治疗可改善其病症,疗效显著。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CT引导单侧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进行回顾性研究,选择2019-2020年我院收治的20例老年骨质疏松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例患者均接受CT引导单侧体成形术。术后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随访显示,20例患者的疼痛感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功能恢复良好(P<0.05)。 结论  受人口老龄化影响,老年骨质疏松体压缩性骨折发生率不断上升。老年骨质疏松体压缩性骨折可导致患者出现多方面的功能障碍,并引起疼痛,影响患者生活。对老年患者采用CT引导单侧体成形术,可以恢复体高度和稳定性,缓解患者的疼痛。此手术方案安全性高,疗效显著。

  • 标签: 老年患者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CT引导单侧椎体成形术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快速康复理念用于经皮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围手术护理中对患者疼痛程度及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研究中纳入患者100例,均为本院收入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时间在2022年1月—2023年6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均实施经皮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同时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护理。结果:观察组术后1d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的JOA评分及ODI评分对比,P>0.05。两组术后3个月的JOA评分高于术前,ODI评分低于术前,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理念用于经皮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围手术护理中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缩短住院时间,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 标签: []快速康复理念 经皮椎间孔镜 腰椎间盘切除术 围手术护理 疼痛程度 住院时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对44例骨质疏松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应用体成形术治疗的护理要点进行讨论。方法 回顾本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期44例骨质疏松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保证人数相等,采用不同护理措施,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和疼痛评分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负性情绪评分和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应用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应重视对患者的综合护理,以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减少患者疼痛感,提高患者康复质量。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综合护理 负性情绪 疼痛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跨伤固定和经伤固定的临床效果对比观察。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0年11月期,我院收治的7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计算机分组法分为研究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跨伤固定,研究组:经伤固定,观察两组患者VAS评分以及治疗指标情况。结果:治疗前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VAS评分(8.48±1.02)(8.42±1.00)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VAS评分(3.03±0.60)低于对照组(4.27±0.76)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患者时间差异小(P>0.05)。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是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伤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可缓解患者疼痛,利于患者疾病治疗。

  • 标签: 胸腰段脊柱骨折 跨伤椎固定 经伤椎固定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体压缩性骨折采取经皮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采用经皮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体压缩性骨折4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术前及术后3个月VAS 、ODI 评分,体前柱高度等指标。结果:患者VAS 评分由术前的(8.43±1.07)分降低至(2.67 ±0.47)分,ODI 评分由术前的(34.81±1.23)分降低至(15.25±1.34)分,伤前柱高度百分比由术前的(57.07±7.64)%改善为(78.51±4.17)%,Cobb角由术前的(21.5±2.78)°改善为(9.67±1.89)°。 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体压缩性骨折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皮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到2020年3月就诊的骨质疏松性体压缩性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经皮体成形术,实验组采取经皮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内VAS疼痛评分均较优,组间数据对比显示(P﹤0.05),说明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实验组Cobb角测量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数据对比发现具备统计学差异。结论:骨质疏松性体压缩性骨折使用经皮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效果比较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纠正后凸畸形,具备推广和使用价值。

  • 标签: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经皮孔入路脊柱内镜下采用骨凿技术减压治疗老年单侧腰椎侧隐窝狭窄疾病的治疗安全性。方法:现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3月到2021年8月期收治的老年单侧腰椎侧隐窝狭窄疾病患者共20例作为样本,针对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年的VAS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的患者中,术后半年的下肢痛VAS评分及腰痛VAS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结论:经皮孔入路脊柱内镜下采用骨凿技术减压术在老年单侧腰椎侧隐窝狭窄疾病治疗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临床效果比较显著。

  • 标签: 经皮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下 骨凿技术 腰椎侧隐窝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