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经孔镜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手术病人俯卧位头部摆放的方法。方法 选择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60例孔镜手术,常规摆放俯卧位,随机平均分为两组,第一组使用传统方法,即将被子叠成豆腐块放在病人头下;第二组使用可调节趴睡枕。观察两组病人在病人满意度、病人颈部疼痛评分和医生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第二组在病人满意度、病人颈部疼痛评分和医生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第一组,P

  • 标签: 可调节趴睡枕 椎间孔镜 腰椎间盘突出 俯卧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孔镜YESS与TESSYS技术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在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期我院接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随机抽选86名作为本课题研讨样本,平均分A组和B组,各43名。A组使用YESS技术治疗,B组使用TESSYS技术治疗。比对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 与治疗之前相比,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对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结果并无较大差异,(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方法:抽取我科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行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全面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对围术期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围术期护理 并发症 满意度 手术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讨孔镜髓核摘除术的手术室护理配合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检查进行孔镜髓核摘除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论:随着脊柱微创技术的发展,由于其相对于传统的开放手术,创伤小,麻醉简便,恢复快,经济负担较轻,所以得到了脊柱领域学者的广泛认可和推广。

  • 标签: []椎间孔镜 髓核摘除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实施后路松解支撑植骨治疗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72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组时间的先后分为两组,即常规组(n=36)与实验组(n=36)。实验组患者接受后路松解支撑植骨治疗,常规组患者接受保守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腰椎功能评估情况、疼痛情况以及侧弯矫正率、腰椎前凸角。结果 与常规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视觉模拟评分的数值水平明显更低(P

  • 标签: 退变性脊柱侧弯 后路松解椎间支撑植骨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应用脊柱孔镜手术的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74例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年龄大小的单双分为两组,即保守组(n=37)与孔镜组(n=37)。保守组接受保守治疗,孔镜组接受脊柱孔镜手术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住院时间以及治疗后1周、3个月的JOA评分。结果 与保守组患者相比,孔镜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住院时间的数值水平均明显更低(P

  • 标签: 脊柱椎间孔镜手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孔镜下 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12月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采用经皮孔镜下TESSYS技术行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观察其治疗效果。患者VAS和 Oswestry评分明显降低,]0A评分明显升高,术后3个月临床疗效 MacNab评定:优65例、良15例、可19例、差1例,优良率90%左右。结论 经皮孔镜下 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微创、患者恢复快,近期疗效确切等优点,熟练的内镜搡作技巧及掌握。

  • 标签: TESSYS技术 椎间孔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孔镜髓核摘除术的手术室护理配合价值。方法:取样分析对象为80例经孔镜髓核摘除术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手术室优质护理应用于观察组,手术室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租手术时间为(82.59±7.80)min,对照组为(80.15±5.55)min,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舒适度评分为(88.42±3.50)分,对照组为(73.20±2.61)分,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于经孔镜髓核摘除术患者,采取手术室优质护理,可提高患者的手术舒适度。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 经椎间孔镜 髓核摘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实施皮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TED)治疗的患者中应用独活寄生汤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从2018年1月至2021年4月择取50例实施PTED治疗患者,将其按照数字奇偶法予以分组,每组25例,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独活寄生汤治疗,对照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析,治疗前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独活寄生汤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恢复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体会对腰椎神经根孔狭窄患者实施经皮孔镜治疗的价值。方法:遵从“平衡序贯法”分组,择我院2018.4-2020.3内83例腰椎神经根孔狭窄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传统经融合术)和观察组(43例,经皮孔镜),观察临床效果及患者下肢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疼痛较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4.6%,明显比对照组22.5%的发生率低。P<0.05。结论:经皮孔镜治疗腰椎神经根孔狭窄效果显著且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提升临床效果并减少患者下肢疼痛。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 腰椎神经根孔狭窄 临床效果 下肢疼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皮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和患者不良反应。方法:研究我院收治的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验时间为2019.04—2021.09,用密封信封法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将传统板开窗手术治疗应用在对照组中,将经皮孔镜技术治疗应用在研究组中,观察和比较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97.14%)相比对照组的(82.86%)要高(P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影像科室应用远程影像教学系统(融合PACS)的效果和价值。方法:此研究借助回顾性方式展开,时段限制在2019.6-2020.7,对象选择我院影像科10名医师,均给予融合PACS的远程影像教学系统,观察教学效果。

  • 标签: 影像科 远程影像教学系统 学习兴趣 阅片能力 医师诊疗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治疗中应用经皮孔镜手术及椎间盘镜手术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17年12月到2020年12月三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作为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将所有病人按照抽签法分为接受椎间盘镜手术治疗的参照组和接受经皮孔镜手术治疗的研究组,每组病人18例,分析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病人手术后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与参照组相比明显更短,差异具有对比价值(P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 椎间盘镜手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皮孔镜技术联合补肾活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经皮孔镜治疗)和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经皮孔镜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口服补肾活血汤)。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腰痛、下肢放射痛、下肢麻木的缓解程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腰痛、下肢放射痛、下肢麻木症状的缓解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皮孔镜技术联合补肾活血汤能明显改善腰痛、下肢放射痛、下肢麻木的症状,提高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比较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经皮孔镜和椎间盘镜进行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对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双盲法将我院2017年6月-2019年8月行手术治疗的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采用经皮孔镜,B组则采用椎间盘镜,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各项围手术期指标和复发率差异。结果:A、B两组经手术治疗后病情均明显改善并顺利出院;其中A组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A组:(68.23±5.32)min、(2.89±0.36)d;B组:(94.78±8.62)min、(5.33±0.57)d],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和复发率均低于B组[A组:(17.68±2.54)ml、(0.84±0.02)cm、0.00%;B组:(38.92±4.33)ml、(1.76±0.53)cm、14.63%],差异有意义,t=16.7830、27.0920、11.1070、23.1747、X2=4.4956,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DSA导向经皮体成形术治疗体转移瘤疗效展开分析。方法:研究期:2018年1月-2020年12月,纳入60名患者,患者表现为体转移瘤,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一组接受DSA导向经皮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n=30),另一组接受常规外科手术治疗(对照组,n=30),对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骨痛程度评分(VAS评分),在治疗后,指标值观察组患者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体高度(16.45±2.38mm)高于对照组患者(15.53±2.22mm),(p<0.05)。结论:以DSA导向经皮体成形术治疗,针对体转移瘤患者,可有效抑制骨痛,改善体高度,促进患者康复,方案值得推荐。

  • 标签: DSA导向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转移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联合应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钩关节部分切除的效果。方法 于我院随机选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限为:2019年8月-2020年8月。按照盲抽法将其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为对照组实施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为观察组实施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钩关节部分切除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术后Cobb角、疼痛评分以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的术后Cobb角相比,数值大小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的数值水平明显更低(P

  • 标签: 钩椎关节部分切除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跨伤固定和经伤固定的临床效果对比观察。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0年11月期,我院收治的7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计算机分组法分为研究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跨伤固定,研究组:经伤固定,观察两组患者VAS评分以及治疗指标情况。结果:治疗前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VAS评分(8.48±1.02)(8.42±1.00)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VAS评分(3.03±0.60)低于对照组(4.27±0.76)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患者时间差异小(P>0.05)。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是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伤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可缓解患者疼痛,利于患者疾病治疗。

  • 标签: 胸腰段脊柱骨折 跨伤椎固定 经伤椎固定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