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7 个结果
  • 简介:当下中国的法律论证因为对逻辑或论辩的过分倚重而忽视了论题进路,造成了法律论证的偏颇状态。从思维的层面,论题思维以“个别化的方式”思考和具备实践之知的品格而与法律论证存在契合性。从方法的角度看,论题有助于构建论证,一方面,从形式上规定了论证的逻辑结构;另一方面,从内容上提供论证的前提、帮助寻找论证资料、提供具体的论题和可接受性结论。论题并不构成对法治的破坏。在中国语境下,在规范论证的前提下引入论题进路,可以实现开放体系下的法律论证。

  • 标签: 论题学 法律论证 思维 法治 开放体系
  • 简介:盛行于战国,与儒学针锋相对而成为世之显学。后来墨日趋式微,最终竟至"中绝"。不过,墨并未完全消沉,而是成为法家思想的源头之一,对其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墨家的功利主义哲学、"尚同"的专制论、"尚贤"的人才观、任法赏刑观、物治主义,融汇于法家思想中,为其所继承发展,对秦国乃至后代政治影响颇深。

  • 标签: 墨学 法家 功利主义 专制论 赏刑观
  • 简介:文字的书写过程,其实质是用笔写字的动作完成过程,故笔迹必然反映运笔动作。研究笔迹必然分析运笔,不仅应重视运笔动作本身,还应重视动作实现过程中的相关制约因素,从而力求从运笔的内涵和形成要件、笔迹对运笔动作及其相关制约因素的反映方式和程度两个方面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以此揭示笔迹鉴定的根本属性,即借助对笔迹表象的比对分析,从本质上认定书写习惯体系的同一性。然后探索笔迹鉴定过程中特征认识和判断的依据与标准,力求在笔迹学理论中形成对运笔的系统认识和总结。

  • 标签: 笔迹 运笔动作 构成要素
  • 简介:本文试从解释视角,考察司法过程中的法律解释问题。通过这一考察,笔者试图证明,传统解释与法律解释理论由于未能准确把握法律解释的实质,在实践领域必然遇到各种困难。司法过程中关于法律规则与法律事实的解释,都包含着现代解释的“见”、“问答逻辑”等特征,判例与判例法中则包含着更为复杂的解释问题。当代中国法律实践必须及时更新法律解释观,才能实现法律制度的有效率创新和法律活动的民主化、科学化。

  • 标签: 解释学 法律解释 法律制度 解释对象 解释目标 解释方法
  • 简介:《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中提出“对重大案件,人民检察院驻看守所检察人员应当在侦查终结询问犯罪嫌疑人,核查是否存在刑讯逼供、非法取证情形,并同步录音录像”。此举旨在规范侦查机关取证行为,保证其合法性,对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讯问合法性核查的概述、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对策建议三方面进行简要概述。

  • 标签: 侦查终结 重大案件 合法性 核查 讯问 同步录音录像
  • 简介:在案件事实认定过程中,基于个人经验和知识结构等各种见的差异,法官可能作出不同的认定。受先入为主、司法理念混乱等因素的影响,法官在事实认定过程中可能会被不合理的见遮蔽视阈,产生前见偏差。要减少见偏差,需要法官自身予以反思以及外部制度的督促约束。法官在反省修正自我的见偏差时,首先要把事实认定中潜在的逻辑推理过程呈现出来,然后要对推论前提和推论过程进行反省。在外部制度的设置上,可以通过设置案件事实论证制度和法官事实裁量权制度来防范和控制法官见偏差的产生。

  • 标签: 前见偏差 事实认定 事实论证 事实裁量权
  • 简介:单身女性的生育权和死刑犯父母的人身权问题在狭义生育权的理论框架内不能得到保护。基因遗传权的概念可以涵盖和保护被狭义生育权所遗忘的主体。确认基因遗传权,可以调整因医学辅助生育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存在于新的基因遗传方式中的权利冲突问题,从而完善民事立法、健全民法典中的民事权利保护体系。

  • 标签: 基因遗传权 基本人权 全面保护
  • 简介:<正>没有任何一个学科像犯罪这样特殊:至少到目前为止,它还没有形成完整而统一的理论体系,也还没有形成明确而又被普遍认可的学科意识,甚至在某些最基本的概念和定义上都没有取得普遍的共识,直到今天犯罪学者还在为它所应有的学科地位

  • 标签: 犯罪学研究 中国犯罪学 犯罪现象 犯罪问题 犯罪对策 理论体系
  • 简介:近年来,我省监管场所安全事故多发,在押人员非正常死亡和脱逃等重大突发事件时有发生:私藏、捎带违禁物品等危害监管秩序问题比较突出;监外执行罪犯脱管、漏管及再犯罪等问题仍然存在,严重影响监管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

  • 标签: 检察机关 辽宁省 民心 纪实 民意 重大突发事件
  • 简介:4月14日至15日,全国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预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前,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曹建明对加强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提出要求。最高检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邱强出席会议并讲话。曹建明要求,各级检察机关要牢记参与反腐败斗争的政治责任和法律职责,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依法反腐、用法防腐,更好地履行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职责,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出更大贡献。

  • 标签: 曹建明 party 機關 日至 DISCIPLINES CAMPAIGN
  • 简介:《唐律疏议》是唐朝的一部主要法典,也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内容完整的法典。它与犯罪关系密切,含有关于犯罪行为、犯罪原因、犯罪类型、犯罪对策等理论。与现代犯罪学理论相比,《唐律疏议》又有明显的差异,突出表现在它具有一些现代犯罪中所没有的特权、等级关系、相隐、刑讯等内容。

  • 标签: 《唐律疏议》 犯罪学 古代犯罪学 现代犯罪学
  • 简介:在网络资源极大丰富的今天,获取前沿资料已不再是十分困难的事,此时,相比于对资料的简单重复占有,我们更应该做的是运用一定的方法对所得的经验、数据、文献进行研究,而这种方法正是不同学科所具有的自己的方法论。法律人类作为一门法学与人类的交叉学科,在研究方法上也体现了学科交叉的特色,既要注重人类的田野调查与法律民族志的撰写,又无法脱离法律的环境,通过回顾中西法律人类的研究进程,可以较好地对本学科的研究方法进行梳理,进而为中国当代的法学研究与法治实践提供一种新的理论、方法与问题意识。

  • 标签: 法律 人类学 研究方法
  • 简介:检察作为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初步的理论框架已经构建,独立性日渐突出,但学科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在大力建设的过程中,必将继续得到重视。检察权的研究在检察研究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是检察研究的重点和出发点,法律监督制度也是我国检察理论研究长期关注的重点。随着劳动教养制度改革、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的深入及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建立、死刑复核法律监督程序的规范,如何履行检察机关的职能,发挥检察机关的作用也必将成为检察研究的重要内容。当然,检察改革是检察发展的主旋律,检察机关一直在探索符合检察发展规律的工作机制和体制,相关的理论研究必不可缺。

  • 标签: 检察学 学科建设 检察权研究 法律监督 检察体制改革
  • 简介:文化翻译是一门正在形成的新型交叉学科,虽然对文化翻译的研究方兴未艾,而其理论体系的完善构建则须假以时日。一、基于人们对语言、文化与翻译之间关系的认识,翻译领域理论突破的强烈需求,以及近年来人们对文化和翻译的专题研究,可以认为文化翻译的建立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二、目前文化翻译研究领域面临的五个方面的问题;三、在综合了文化翻译的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翻译构建的看法。

  • 标签: 文化翻译学 文化 语言 构建
  • 简介:<正>埃德蒙斯·霍贝尔(E·AdamsonHoebel1906~)是当代美国著名的法人类学家和社会人类学家。他于1934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哲学博士之后,曾先后任犹他大学人类教授兼系主任、密执安大学人类教授、美国民族学会会长和美国人类协会主席等职。现为明尼苏达大学明尼阿波利斯分校人类学系名誉教授。他著述甚丰,主要有

  • 标签: 贝尔 文明社会 法律规则 原始社会 原始人 法人类学
  • 简介:侦查主体与侦查客体关系问题是侦查的基本问题。这一问题存在的依据在于:侦查主体与侦查客体关系问题贯穿侦查发展过程的始终,标志着侦查的研完对象和侦查学理论的特殊性质,表现着侦查学理论的特有认识方式和侦查活动一般规律的问题;侦查的基本问题被侦查活动历史所证明;侦查主体与侦查客体利益矛盾和冲突是构成侦查基本问题的根本原因;侦查主体与侦查客体关系问题的解决,决定侦查活动其他问题的解决。

  • 标签: 侦查学 侦查主体 侦查客体 基本问题
  • 简介:法学家与经济学家坐在一起,有人提问:5名海盗抢得100枚钻石,每一枚钻石都价值连城。海盗们为瓜分钻石发生了矛盾。经过反复争吵,最后达成协议:以抽签方式决定一个制定并执行规则的人,但规则至少有3人同意才能执行,否则,就把制定规则的人杀掉。如果你是制定规则的人,你会怎样获得至少两人的支持呢?

  • 标签: 法学 经济学 法治目的 法治经济
  • 简介:竞争存在于不同方面、不同阶段.某方面、某阶段的激烈竞争的表象可能掩盖其他方面、其他阶段竞争缺失的事实.经营者将竞争的重心移至前端的销售阶段,从而使得后端的售后服务领域竞争缺失.传统的竞争法理论未能关注到在某方面、某阶段的过度竞争可能会对其他方面、其他阶段的竞争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导致竞争真空的出现,这是竞争失衡的表象,如果不能对此予以纠正,将会严重影响到经营者、消费者和社会利益.政府应当主动介入,采取措施实现竞争的均衡化.

  • 标签: 竞争前移 竞争真空 竞争失衡 竞争均衡
  • 简介:[译注:本文中的披露(discovery)指的是调取证据(或先悉权)。原文中的注释大多涉及案例,故译文中案例的出处标明于正文的括号内。]

  • 标签: 当事人 仲裁员 权力 庭审 传唤 先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