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水温为16~20℃、盐度28.2±2.1、溶解氧为(7.5±0.7)mg/L、pH为8.0±0.3的条件下,研究了3种规格多棘海盘车(Asteriasamurensis)对4种规格魁蚶(Scapharcabroughtonii)的摄食量、摄食选择性和摄食昼夜差异。研究表明:多棘海盘车对不同规格魁蚶摄食数量均随魁蚶底播密度的增加而上升;不同规格多棘海盘车对同一规格魁蚶摄食数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对不同规格魁蚶摄食数量存在一定差异,对于最小壳长组的摄食数量最大;多棘海盘车对不同规格魁蚶软体部摄食量与魁蚶规格呈成显著正相关;多棘海盘车对不同规格魁蚶摄食数量均存在一定的昼夜差异且夜间的摄食数量大于昼间,魁蚶规格越大,多棘海盘车对魁蚶最大摄食数量时间出现的越晚。结果表明:魁蚶适宜底播密度在30ind/m2左右,底播规格越大越能有效防御敌害。根据多棘海盘车对贝类捕食特点,可采用浅水低值贝类作为诱捕生物对多棘海盘车进行清除。

  • 标签: 多棘海盘车 魁蚶 摄食量 摄食选择性 昼夜差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对转化生长因子1(TGF-β1)诱导的肺癌A549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进程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选取肺癌A459细胞(购自中科院上海细胞生物研究所)为研究对象,使用TGF-β1建立EMT模型,分为正常组、TGF-β1处理组(TGF-β1,10 ng/ml)、PEDF处理组(TGF-β1,10 ng/ml;PEDF,20 nmol/L)和氯化锂(GSK-3β抑制剂,LiCl)处理组(TGF-β1,10 ng/ml;PEDF,20 nmol/L;LiCl,20 mmol/L)。光镜下观察各组A549细胞的形态变化;划痕实验观察细胞的迁移能力;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观察和检测各组钙黏蛋白(E-cadheri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和分布。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TGF-β1促使A549细胞呈狭长纺锤形变化,显著增加其迁移能力;PEDF部分逆转A549形态改变和迁移能力的增加;LiCl消除了PEDF的逆转作用。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结果显示,TGF-β1组α-SMA(0.973±0.081)、p-GSK-3βSer9(0.875±0.065)和snail(0.562±0.049)高于正常组α-SMA(0.594±0.041)、p-GSK-3βSer9(0.267±0.043)、snail(0.222±0.041,t=7.283、13.886、11.634,P值均<0.05),TGF-β1组E-cadherin(0.442±0.066)低于正常组E-cadherin(0.892±0.052,t=10.378,P<0.05);PEDF组α-SMA(0.712±0.063)、p-GSK-3βSer9(0.566±0.067)和snail(0.354±0.056)低于TGF-β1组α-SMA(0.973±0.081)、p-GSK-3βSer9(0.875±0.065)和snail(0.562±0.049,t=4.383、6.256、5.927,P值均<0.05),PEDF组E-cadherin(0.785±0.071)高于TGF-β1组E-cadherin(0.442±0.066,t=6.845,P<0.05);LiCl组α-SMA(1.021±0.083)、p-GSK-3βSer9(0.750±0.050)和snail(0.687±0.032)高于PEDF组α-SMA(0.712±0.063)、p-GSK-3βSer9(0.566±0.067)和snail(0.354±0.056,t=4.868、4.276、9.667,P值均<0.05),LiCl组E-cadherin(0.385±0.056)低于PEDF组E-cadherin(0.785±0.071,t=8.633,P<0.05)。结论PEDF通过调节p-GSK-3βSer9/snail信号通路抑制TGF-β1诱导的A549细胞EMT进程。

  • 标签: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肺癌 上皮-间充质转化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Snail通路
  • 简介: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体外抑制巨噬细胞分泌炎症因子的作用及对MAPK炎症信号通路的影响,以探讨其治疗胃炎的可能机制。方法:取小鼠8只,提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原代培养;用家兔制备半夏泻心汤含药血清和对照血清。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脂多糖(LPS)组、地塞米松组及半夏泻心汤5%含药血清组、10%含药血清组和20%含药血清组,各组分别给予对照血清、LPS、地塞米松和各浓度含药血清。作用6h后收集细胞,用qRT-PCR方法检测细胞内IL-1β、IL-8和TNF-α的mRNA相对表达量;作用24h后,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炎症因子IL-1β、IL-8和TNF-α的蛋白含量。收集20%含药血清作用30min、60min和2h后的细胞,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和P38的磷酸化水平。结果:qRTPCR结果显示,与不含药血清对照组比较,LPS能明显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1β、IL-8和TNF-α的mRNA表达(P<0.01);与LPS组比较,地塞米松能明显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1β、IL-8和TNF-α的mRNA表达(P<0.01);5%含药血清能明显抑制巨噬细胞TNF-α的mRNA表达(P<0.01),10%和20%含药血清均能明显抑制IL-1β、IL-8和TNF-α的mRNA表达(P<0.01)。ELISA结果显示,5%含药血清能明显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1β的分泌(P<0.01),10%、20%含药血清能明显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1β、IL-8和TNF-α的分泌(P<0.05,P<0.01)。Westernblot结果显示,半夏泻心汤含药血清作用30min、60min均能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APK信号通路中P38磷酸化水平(P<0.05、P<0.01);含药血清作用2h能抑制巨噬细胞的ERK和P38的磷酸化水平(P<0.01)。结论:半夏泻心汤可能通过调节巨噬细胞内MAPK炎症信号通路中ERK、P38的磷酸化水平,抑制巨噬细胞分泌炎症因子IL-1β、IL-8和TNF-α而起到治疗胃炎的作用。

  • 标签: 半夏泻心汤 含药血清 腹腔巨噬细胞 MAPK信号通路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友病B合并凝血因子FⅨ抑制物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方法选择2018年2月8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血友病B合并FⅨ抑制物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患儿病史进行收集,并且进行凝血功能常规检查,以及血浆凝血因子、凝血因子抑制物检测等实验室检查,结合基因测序结果进行诊断。患儿接受泼尼松(15 mg/d)联合环孢素(50 mg/次×2次/d),以及泼尼松(15 mg/d)联合雷帕霉素(1.5 mg/d)方案治疗。并且根据患儿的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疗效。随访截至2019年9月30日。回顾性分析本例患儿临床特征、诊断、治疗经过及疗效。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①本例患儿为男性,8岁。因"反复出现关节疼痛、肿胀7年"于2018年2月8日至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2010年5月,患儿于当地医院诊断为重型血友病B,予凝血酶原复合物,以及重组人FⅨ治疗。2012年3、4月测定FⅨ抑制物滴度分别为3.2、6.2 BU/mL。自2014年6月起,患儿关节频繁出血,疼痛程度显著加重。②患儿入院后凝血功能常规检查结果显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为165.4 s,凝血酶原时间(PT)为13.4 s,凝血酶时间(TT)为16.6 s,纤维蛋白原(FIB)为3.48 g/L,FⅨ∶C为0.5%,FⅧ∶C为20%。APTT纠正试验结果显示,立即及2 h后APTT分别为152.7与129.6 s。抗磷脂抗体检测结果呈阴性,狼疮抗凝物检查结果呈阴性。FⅨ抑制物滴度>10 BU/mL。FⅨ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患儿FⅨ基因2号外显子c.7993C>T(p.Arg29X)杂合突变。③该患儿被诊断为重型血友病B合并FⅨ抑制物。选择泼尼松联合环孢素方案对本例患儿进行治疗,治疗3个月后,患儿未获得改善。随后治疗方案改为泼尼松联合雷帕霉素。治疗6个月后,复查患儿FⅨ抑制物滴度下降幅度不明显,但是患儿出血频率较治疗前减少。治疗9个月后,复查患儿FⅨ抑制物滴度降至初诊时的50%,患儿未再发生出血症状。患儿疗效达部分缓解(PR)。截至随访结束,患儿未发生关节肿胀、疼痛,基本恢复正常生活及学习。结论重症血友病B患儿若多次输注FⅨ后出血频率增加,对常规剂量治疗效果不佳等情况时,需警惕FⅨ抑制物产生可能,应及时测定FⅨ抑制物滴度。血友病B合并FⅨ抑制物少见,疗效差且易出现不良反应,正确诊断与适当治疗对改善患者出血症状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该结论仅限于对单一病例的临床分析,尚需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验证。

  • 标签: 血友病B 凝血因子抑制物 因子Ⅸ 出血 诊断 药物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在早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中的价值。方法①动物实验: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及SAP 3、6、12 h组,每组6只。通过逆行胰胆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备SAP大鼠模型,分别于制备后3、6、12 h处死大鼠取肝脏、肾脏、肺脏、胰腺组织及血清标本;Sham组仅翻动胰腺后立即取组织和血清。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镜下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肝脏、肾脏、肺脏、胰腺组织MIF水平。②临床研究:采用观察性研究,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腹部疼痛发作时24 h内(血淀粉酶为正常参考值上限3倍)的72例成人患者,临床诊断符合胰腺炎(AP)标准。抽取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MIF水平;记录24 h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根据修订后亚特兰大(Atlanta)标准将患者分为SAP组(17例)、中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组(25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30例),进行组间比较。结果①动物实验结果显示,SAP组大鼠制模后血清、肝脏、胰腺MIF水平均于6 h达峰值,与Sham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清MIF(ng/L):2 862.79±238.33比1 728.32±197.59,肝脏MIF(ng/L):2 141.39±328.07比1 372.70±163.41,胰腺MIF(ng/L):4 468.00±1 324.31比1 572.06±108.40,均P<0.01〕;制模后12 h血清、肝脏、胰腺MIF水平虽有下降,但仍显著高于Sham组。但SAP大鼠肺脏、肾脏MIF水平在制模后3、6、12 h与Sham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临床观察显示,SAP、MSAP、MAP患者早期血清MIF水平依次降低,分别为(14.83±2.99)、(10.17±2.64)、(7.21±2.47)μg/L;APACHEⅡ评分也依次降低,分别为(10.41±3.74)、(7.60±3.18)、(4.00±2.41)分。相关性分析显示,SAP、MSAP、MAP患者血清MIF水平分别与相应组的APACHEⅡ评分有较好的相关性,表现为MIF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SAP:r=0.51,P=0.03;MSAP:r=0.45,P=0.02;MAP:r=0.45,P=0.01)。结论MIF可预测早期SAP的发生,且与早期AP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 重症急性胰腺炎 大鼠 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背景 糖尿病占当今全球成年人总人口的8.3%,是最常见的几种非传染性疾病之一。近年研究表明,炎症因子参与糖尿病早期胰岛素抵抗的形成,作为免疫炎症代谢及β细胞功能障碍的推手,在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产生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故其炎症标志物可为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诊断与及时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目的 通过抑制炎症因子治疗二型糖尿病,并追踪最新的实验进展。方法 通过相关医学数据库进行引文检索。

  • 标签: 二型糖尿病 并发症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肺纤维化是一种以弥漫性肺泡炎、胞外基质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肺部疾病,其详细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多种内源性因子参与其发生发展过程。本文综述内源性抑制因子的作用及机制,为后续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 标签: 肺纤维化 内源性抑制因子 作用机制
  • 简介:1947年,Thromas和Schneider最初报道血清中存在某种因子能中和组织因子粗制品的活性,之后证实血清中存在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factorpathwayinhibitorTFPI).80年代TFPI才被提纯、克隆,其特点逐渐被了解,TFPI对组织因子(tissuefactorTF)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是体内极为重要的天然抗凝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动物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发现TFPI能抑制白细胞的激活,抑制TNF-a、IL-6、IL-8等炎性介质的合成及表达,具有重要的抗炎作用.本文就目前对TFPI在脓毒血症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脓毒血症 研究进展
  • 简介:基础免疫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使生物制剂治疗一些免疫性皮肤病成为可能。与传统的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相比,生物制剂最大的优点为它们能选择性地抑制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而对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无明显损害,其副作用明显降低,因而具有广阔的临床前景。

  • 标签: 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
  • 简介:目的:抗凝治疗是心房颤动药物治疗的核心,但鉴于目前临床应用的传统抗凝血药存在的局限性,一类起效快速、选择性高、作用直接抑制凝血Xa因子的药物应运而生,为临床抗凝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本文总结凝血Xa因子直接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与临床评价。方法:采用国内、外文献分析方法。结果与结论:相对于华法林而言,凝血Xa因子直接抑制荆可更特异地抑制血栓形成,抗凝作用起效快,无需监测凝血指标和调整剂量,所致出血风险低,使抗凝作用由多靶点向单靶点迈进,成为临床一线重要的抗凝血药。

  • 标签: 凝血Ⅹa直接抑制剂 静脉血栓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房颤动 出血
  • 简介:目的应用短发夹RNA(shorthairpinRNA,shRNA)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型受体(typeIinsulin—likegrowthfactorreceptor,IGF-1R)的表达,探讨IGF~1R对乳腺癌体外增殖和迁移的作用。方法构建携带有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IGF-1RshRNA质粒载体,脂质体介导转染MDAMB-231细胞,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检测转染效率,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体外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细胞增殖实验结果的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多元方差分析,RT—PCR定量结果和迁移实验结果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成功构建IGF-1RshRNA质粒载体,转染效率为55%~60%。IGF-1RshRNA转染MDA—MB-231细胞后,MDA—MB-231细胞IGF-1R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细胞体外增殖和迁移能力受到显著抑制(P均〈O.05)。结论IGF-1RshRNA表达质粒可以有效抑制MDA—MB-231细胞IGF-1R的表达,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的体外增殖和迁移能力。

  • 标签: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型受体 乳腺肿瘤 短发夹RNA RNA干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ERK1/2信号通路之间相关性,为深入研究MIF促进HCC的分子机制建立理论依据。方法2020年2月至2021年8月,收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及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有乙肝肝硬化(HBV-LC)基础的HCC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各52例作为试验组,其中男39例,女13例,年龄35~65岁。选择20例正常肝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检测2组肝组织中MIF、ERK1/2及p-ERK1/2蛋白的表达,采用原位杂交检测2组肝组织中ERK1/2 mRNA表达;选择HepG2肝癌细胞和L-02正常肝细胞与不同浓度rMIF共培养,通过Western 印迹法检测2种肝细胞ERK1/2蛋白的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通过RT-PCR检测2种肝细胞ERK1/2 mRNA的表达水平,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MIF、ERK1/2、p-ERK1/2和ERK1/2 mRNA在HCC和癌旁组织中表达均明显增强(HCC组表达MIF为78.8%,癌旁组表达MIF为75.0%;HCC组表达ERK1/2为80.8%,癌旁组表达ERK1/2为71.8%;HCC组表达p-ERK1/2为75.0%,癌旁组表达p-ERK1/2为46.2%;HCC组表达ERK1/2 mRNA为76.9%,癌旁组表达ERK1/2 mRNA为78.8%),与正常肝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pG2肝癌细胞ERK1/2、p-ERK1/2和ERK1/2 mRNA表达明显升高,且随rMIF浓度的递增而增加,当rMIF浓度为200 ng/ml时升高最明显,与L-02正常肝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F、ERK1/2和p-ERK1/2在HCC组织和HepG2肝癌细胞中高表达,提示MIF可能通过ERK1/2信号通路促进肝细胞癌的发生与发展。

  • 标签: 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 细胞外信号调节MAP激酶类 肝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他克莫司(TAC)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细胞周期的作用及其抑制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周期性增殖的机制。方法5μmol/L的TAC分别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24、48、72h,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测细胞周期,流式细胞仪测细胞凋亡。进一步将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CTL组)、转化生长因子1组(TGF-β1组)、TAC组、TGF-β1+TAC组,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Smad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5μmol/LTAC作用于人肾小球系膜细胞48h,细胞在S期的比例明显下降了(P〈0.05),在G0/G1期的百分比增加(P〈0.05)。与CTL组相比,TGF-β1组Smad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与CTL组相比,TAC组Smad2蛋白质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与TGF-β1组相比,TGF-β1+TAC组Smad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TAC可能通过影响TGF-β1/Smad2信号通路阻断人肾小球系膜细胞由G1期进入S期而抑制其增值。

  • 标签: 肾小球系膜细胞 细胞增殖 他克莫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脂球表皮生长因子8(MFG-E8)抑制大鼠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及对Toll样因子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MFG-E8组,每组30只,Reyers法制备大鼠DVT模型,MFG-E8组大鼠每日给予rhMFG-E8 20 μg/kg尾静脉注射,连续7 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采取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及内容物组织病理学变化;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TLR4/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细胞TLR4、NB-κBp65(p65)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4、IL-10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模型组可见腔静脉内广泛血栓形成,且随时间延长逐渐增高,第3天达到高峰,血栓湿重[(23.6±2.42) mg],干重[(4.32±0.39) mg],而MFG-E8组腔静脉内血栓明显减少,第3天血栓湿重[(14.37±1.85) mg],干重[(3.02±0.27) mg],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82、8.667,P<0.05);模型组TLR4表达术后第3天达高峰(1.39±0.15),MFG-E8组TLR4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0.51±0.03,t=18.192,P<0.05);模型组NF-κBp65表达术后第3天达高峰(1.25±0.13),MFG-E8组NF-κB p65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0.57±0.04,t=15.810,P<0.05);模型组TNF-α表达术后第3天达高峰[(358.1±12.36) pg/ml],MFG-E8组TNF-α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205.12±7.33) pg/ml,t=33.665,P<0.05];模型组IL-1β表达术后第3天为(52.73±5.33) pg/ml,MFG-E8组IL-1β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30.14±2.97) pg/ml,t=11.708,P<0.05];模型组IL-4表达术后第3天达低峰[(28.11±4.34) pg/ml],MFG-E8组IL-4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48.23±4.90) pg/ml,t=9.720,P<0.05];模型组IL-10表达术后第3天达低峰[(13.82±2.53) pg/ml],MFG-E8组IL-10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30.87±3.42) pg/ml,t=12.674,P<0.05]。结论MFG-E8可能通过下调TLR4/NF-κB信号通路,降低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水平,提高抑炎细胞因子IL-10、IL-4水平来抑制大鼠深静脉血栓形成。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 乳脂球表皮生长因子8 Toll样因子受体4 核因子-κB信号通路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1(VASH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6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VASH1和VEGF-A蛋白的表达,分析二者相关性,并明确VASH1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VASH1和VEGF-A蛋白的表达比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高;胃癌组织中VASH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9%,VEGF-A蛋白表达阳性率为82%,二者具有显著正相关性(r=0.77,P<0.01)。VASH1蛋白表达与胃癌TNM分期、浸润深度、大体类型及远处转移均有关(均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转移均无关(均P>0.05)。VASH1蛋白高表达的胃癌患者预后明显差[总生存时间:(24.56±5.05)个月比(57.09±4.83)个月,P<0.01;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22.74±4.55)个月比(56.46±5.02)个月,P<0.01]。结论VASH1高表达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可能是胃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 标签: 胃肿瘤 肿瘤浸润 肿瘤转移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病进展过程中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2 (Ang-2)的表达及HIF-1α调控肝细胞癌(HCC)血管生成因子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住院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患者血清标本,以健康人群为对照;以鼠肝癌发生模型检测肝细胞癌变过程中HIF-1α、VEGF和Ang-2动态表达情况;以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分析肝病患者及鼠血清HIF-1α、VEGF和Ang-2水平。构建HIF-1α特异miRNA表达质粒转染人肝癌HepG2细胞,干预HIF-1α mRNA转录,分析其对人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VEGF和Ang-2表达以及对上皮间充质转换(EMT)的影响。多组样本均数间比较用方差分析,q检验行两两比较;以χ2检验比较样本率。结果慢性肝病患者血清HIF-1α、VEGF和Ang-2表达情况,肝癌组分别为(145.6±32.6) μg/L、(458.9±125.3) μg/L和(42.9±5.1)μg/L,均显著高于(P < 0.001)肝硬化组的(79.5±28.4)μg/L、(206.8±56.8)μg/L和(26.2±6.1)μg/L及慢性肝炎组的(60.1±18.8)μg/L、(178.1±85.4) μg/L和(21.8±6.9)μg/L,且HIF-1α和VEGF (r = 0.937,P < 0.001)、HIF-1α和Ang-2 (r = 0.933,P < 0.001)及VEGF和Ang-2 (r = 0.910,P < 0.001)呈显著正相关。鼠肝细胞癌变模型证实,从正常肝细胞、肝细胞变性、癌前病变至癌变的恶性转化过程中,HIF-1α、VEGF和Ang-2呈进行性增高表达。以HIF-1α miRNA干预质粒转化HepG2细胞,在72 h与空白组比较:HIF-1αmRNA、HIF-1α、VEGF和Ang-2分别下降88.1%、59.8%、54.0%和36.0%;EMT相关蛋白Snail(0.26±0.02与0.67±0.09,q = 6.75, P < 0.003)、波形蛋白(0.27±0.08与0.73±0.04,q = 10.35, P < 0.001)和Twist(0.24±0.07与0.73±0.02,q = 12.08, P < 0.001)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但E-钙黏素(0.76±0.08与0.27±0.09,q = 7.05, P < 0.00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结论HIF-1α介导和调控肝癌相关血管生成因子VEGF和Ang-2的表达,干预HIF-1α转录可显著影响肝癌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和EMT转化。

  • 标签: 肝细胞癌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素-2 转录抑制
  • 简介:电网中的谐波干扰主要通过变频器的供电电源干扰变频器,变频器产生的干扰主要有三种,电网噪声就会通过电网电源电路干扰变频器

  • 标签: 中的干扰 变频器应用 干扰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