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研究了“任何形式的证据中都包含有人的主观因素”的观点,认为有人的主观因素是人的认识,并不是证据。本文也研究了“证明标准的趋势应是理性和主观的融合”,其适用必然“烙上主观性、内在性和易变性的特点”的观点,认为“融合”也好,“特点”也好,都是自由心证的弱点和弊端,无需追求。本文着重论述了创立实质证据观的过程,指出实质证据观最先孕育于苏联,但最终诞生于中国。《证据法学新论》一书确立了实质证据观及其基本内容,划分了证据资料和证据效力,确立了证据排伪法则,这标志着实质证据观在我国正式诞生。《新证据学论纲》建立了物证、书证、人证的基本理论,建立了证据资料、证据效力和证明的基本理论,确立了事实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实事求是七项原则,找到了实质真实标准。这一切是对实质证据观的充实、发展和完善。实质证据观是证据学的根基;实质真实标准是证据制度的根基。这些根基是我国证据法学的基石。

  • 标签: 实质证据观 实质真实标准 证据制度 司法证明 诉讼证明 刑事诉讼
  • 简介:药家鑫案引发了颇多可供讨论的法律问题,比如媒体与司法的关系、司法民主与司法公正的关联等。仅就一审法院在庭审中发放"旁听案件反馈意见表"的行为来说,就可以映射出许多关于当前中国司法改革的样态。究其本质,发放意见表实则难属司法行为或审判行为,其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法院的管理行为。从庭审管理的角度而言,这一行为彰显了在当前集权体制下行政的法院管理模式逐渐难堪的现实,同时也反映了当前法院还算占绝对优势控制的庭审管理环节深受媒体和舆论的压制而艰难前行的无奈,并且还反映了法院在以政治为首要职能的高压下难以实施专业性技能管理的困境。

  • 标签: 药家鑫 庭审管理 旁听案件反馈意见表 法院管理
  • 简介:传播的实质是人类不断的扩大和增强自身对外界的支配和控制能力的过程和方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人类对空间的支配和控制;人类对时间的支配和控制;人类对人类社会自身的控制和支配。这三个层面恰恰构成了人类社会存在的三维立体图。

  • 标签: 传播 实质 时间 空间 人类社会自身 控制与支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所以法官在庭审中的行为是刑事庭审中首要的行为要素,法官在庭审中的行为对于体现形式正义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法官在庭审中不规范的行为而带来的负面影响

  • 标签: 庭审行为 法理思考 行为法理
  • 简介:随着庭审功能的强化,特别是在强调当事人举证,实行按期直接开庭的情况下,庭审中出现许多新情况,对法官驾驭庭审活动能力的要求也更高了,庭审中的法官行为也自然成为亟需剖析的课题。1.庭审中的法官行为的性质。庭审中的法官行为本质上属于法院在庭审阶段的诉讼行为的范畴。根据主体的不同,民事诉讼行为可分为法院诉讼行为、当事人诉讼行为、其他诉讼参与人诉讼行为三大类。民事诉讼过程实际上是三类诉讼行为汇集、连续的过程。虽然诉讼程序的开始与终结同当事人诉讼行为有密切关系,但在诉讼法律关系中,法院始终是居于主导地位,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解决当事人间的民事、经济纠纷,其诉讼行为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依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

  • 标签: 法官行为 民事诉讼行为 诉讼结构 诉讼方式 当事人诉讼 民事诉讼法
  • 简介:当前,司法改革的一个难点即司法公信力下降甚至缺失,而以司法公开促进司法公正、以司法公正树立司法公信则被认为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要途径。庭审公开作为司法公开的核心内容,理应成为提升司法公信力的着力点。然而,当前的庭审公开实践并未达到其应有价值,在具体操作层面还存在着诸多不足,最高人民法院陆续出台了系列关于司法公开的新举措,进一步放大了现阶段庭审公开存在的问题。庭审公开的问题与其缺乏科学合理的程序控制关系重大,需要我们在司法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在庭审公开原则的基础上,明确案件公开审理的范围,并制定相关技术规范,将庭审公开置于程序控制之下,使其制度、规范、标准

  • 标签: 庭审公开 规范设计 程序控制
  • 简介:6月16日,苍梧县检察院检察官与当地律师深入广西经贸高级技工学校开展校园模拟庭审及法制讲座。模拟庭审以典型的学生故意伤害案为蓝本,由11名学生分别扮演法官、公诉人、被告人、辩护人等角色,“旁听”的学生们深有感触:遇事千万别冲动。否则可能违法甚至犯罪。

  • 标签: 苍梧县 庭审 模拟 校园 高级技工学校 故意伤害案
  • 简介:新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法庭的审判活动由原来的纠问式改为控辩式,法官处于主持、引导的地位。法官在庭审过程中,适时地对控、辩双方就被告人是否有罪,罪轻罪重等事实、主张、观点予以归纳,即法庭综述。法庭综述不仅有利于提高审判质量,而且有利于提高庭审的效率。

  • 标签: 刑事庭审 法庭综述 法官 控辩式
  • 简介:量刑程序是实现量刑公正的程序进路,将量刑纳入庭审程序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刑事诉讼法继承了大陆法系传统,将定罪和量刑混合在一起,这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重定罪轻量刑的认识误区。英美法系国家独立的量刑程序对我国量刑庭审程序的建构具有一定借鉴意义,但在我国现有司法资源基础上,构建相对独立的量刑庭审程序才是理性的选择。

  • 标签: 量刑建议 量刑程序 量刑庭审程序 制度构建
  • 简介:公诉人简介:阜新市海州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员张煜、刘军出庭支持公诉的“程宏光故意杀人案”.近日被评选为该地区公诉部门优秀观摩庭。两名公诉人出席法庭的特点是:庭前准替细致充分、语言举止规范大气、临场反应敏捷机智。

  • 标签: 庭审 法官 人民检察院 故意杀人案 公诉人 公诉部门
  • 简介:<正>一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公布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这是我国法制建设的又一重大举措,必将对我国刑事司法活动,特别是人民法院的刑事审判工作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绝不是审判操作程序的简单改变,它涉及到司法价值取向、法官角色转变、民众社会

  • 标签: 对抗制 刑事庭审方式 新刑诉法 法官 职权主义 人民法院
  • 简介:在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中,远程庭审有一定的用武之地。但在重大、复杂、疑难案件的审理中,由于开庭审理对于防范冤假错案有着极其重要的把关作用,因此不能以远程审理替代开庭审理。

  • 标签: 远程庭审 司法体制 开庭审理
  • 简介:5月20日,北京第二中级法院对宋某、王某非法买卖枪支上诉案进行审理。公诉机关指控,2014年4月及5月,宋某先后通过网上交易方式,分别以600元和1400元购买了两支枪状物及BB弹等物,经鉴定,两支枪状物被认定为以压缩气体为动力的枪支。后宋某先后在本市大兴区某地以730元和1000元的价格将两枪支及BB弹等物出售给王某并进行试射。一审法院经审理,以非法买卖枪支罪,分别判处宋某三年有期徒刑、判处王某二年有期徒刑。判决后宋某不服,

  • 标签: 公诉机关 一审法院 试射 压缩气体 交易方式 法庭调查
  • 简介:浅议我国刑事庭审制度改革张如松庭审制度的改革已引起司法界和法学界的高度重视,因为这是法制改革的一项重大课题。目前,关于民事庭审制度的改革,司法界、法学界的观点基本一致,而关于刑事庭审度的改革观点不一,其焦点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1)我国当前实行的是何...

  • 标签: 刑事庭审 职权主义诉讼 庭审制度 刑事诉讼法 辩护律师 起诉书一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