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约占全世界每年新发恶性肿瘤的10%。近年来,大量研究结果显示:肠道群及其代谢产物在结直肠癌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不同的致病模型可解释不同肠道群致病方式。笔者就肠道群在结直肠癌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肠道菌群 发生机制 作用 关系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牙龈卟啉单胞(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P.gingivalis)菌体表面菌毛素(fimbrillin, FimA)在P.gingivalis促进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进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野生型P.gingivalis与fimA基因缺失型P.gingivalis(fimA-/-P.gingivalis)经形态学和PCR鉴定后感染ESCC细胞,免疫荧光、CCK-8、Transwell小室检测fimA-/-对P.gingivalis侵入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影响,Western blot检测pSmad2/3变化,裸鼠皮下成瘤检测荷瘤生长。结果fimA-/-P.gingivalis与野生型P.gingivalis比较,FimA缺失可能降低菌体间黏附,fimA-/-P.gingivalis侵入NE6-T细胞内细菌数目减少,刺激NE6-T和KYSE30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降低,pSmad2/3激活降低,fimA-/-P.gingivalis感染的KYSE30在裸鼠皮下生长较野生型P.gingivalis明显降低。结论FimA介导了P.gingivalis促进ESCC演进的作用,是阻断P.gingivalis促肿瘤作用的潜在靶点分子。

  • 标签: 牙龈卟啉单胞菌 菌毛素 食管鳞癌 pSmad2/3 增殖 迁移 侵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督查在落实多重耐药医院感染预防与隔离防护措施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多重耐药隔离防护措施进行督查,找出在多重耐药防控中的薄弱环节,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以落实多重耐药的防控。结果对多重耐药隔离防护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后,多重耐药防控措施落实率由19.42%提升到55.47%,多重耐药院内感染发生率由49.51%下降到26.56%。结论督查落实了多重耐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规范了医护人员的各项诊疗活动的防控技术,从而降低多重耐药的院内感染。

  • 标签:
  • 简介:摘要多重耐药属于临床一直所关注问题。在其类菌种的作用下,将促使临床抗感染治疗的难度进一步增加,影响到患者恢复。故此,在实际医疗工作中,更需要采取合理措施,针对多重耐药感染进行有效预防。本文就侧重针对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多重耐药感染中的研究情况加以摸索。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多重耐药菌感染 医院感染
  • 简介:白念珠感染机体后,机体首先通过固有免疫系统来发挥抗真菌作用,模式识别受体是固有免疫细胞用于识别PAMPs的分子,其中Toll样受体和C型凝集素家族是识别白念珠的主要PRR。这两类受体被激活后,会通过信号通路启动机体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系统,诱导相关细胞因子的产生,募集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吞噬细胞来杀灭白念珠,同时,还可传递相关信号诱导,11111、Th2、Thl7和Treg等适应性免疫细胞的活化,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来发挥抗真菌作用,对模式识别受体与白念珠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对临床真菌病的免疫调节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白念珠菌 模式识别受体 TOLL样受体 C型凝集素家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布拉酵母治疗成人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成人感染性腹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意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布拉酵母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45%vs79.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日排便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止泻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布拉酵母辅助治疗成人感染性腹泻缩短止泻时间,提高临床疗效,且几乎无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布拉酵母菌 成人 感染性腹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 要】目的:采用中西药联合作用的方法,对耐药菌体外抑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择一种耐药性病菌,本次选择的病菌为鼠伤寒沙门,并且采用中西药联合治疗的方式,其中药物使用纸片扩散法。结果:经过一系列的实验以后,选择了 95号、 J9号及 P10号菌株,第一个菌株对先锋 V耐药,后两个菌株对吡哌酸耐药。对 95号菌株进行中西药处理后发现,中药处理后的抑制环为 12mm,而西药处理后的抑制环为 8mm,在使用中西药联合处理以后,抑环出现大幅度扩展,具体为 19mm。 J9和 P10号菌株也采取了同样的实验方式,同样出现了抑环扩大的现象,分别扩展到 15mm和 14mm。结论:中西药联合使用,对耐药菌体外抑效果良好,本次研究选择对先锋 V及吡哌酸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与中药联合使用后,药品的抑效果大幅度增加,可以进行合理的推广和实行。

  • 标签: 中西药结合 耐药菌 抑菌效果 药敏试验
  • 简介:高血脂具有高致病性。本文通过比较中药发酵前后降血脂变化来探讨6味中药功效的变化。6味中药采用白腐灵芝发酵,分成不同动物实验组,采用洛伐他汀为阳性对照药。小鼠在连续用药15天后,腹腔注射Triton3393,然后检测血清总胆固醇和总甘油三酯,并对部分中药发酵前后的HPLC指纹图谱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益母草发酵前,桑枝和藤金银花发酵后,苦参发酵前后均能降低甘油三酯,而桑枝和益母草发酵前可以降低胆固醇含量。同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发现一些新成分在发酵后产生。因此,白腐发酵提高了部分中药降血脂功效,并产生一些新的物质,表明中药通过一些药用真菌发酵提高或改变功效的方法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白腐发酵中药功效变化研究值得进一步探索。

  • 标签: 降血脂 白腐真菌 发酵 中药
  • 简介:桦褐孔水提物对小鼠的急性经口毒性作用,采用霍恩氏法,记录小鼠死亡情况,并分析体重变化、脏器比重、谷丙转氨酶活性(ALT)、谷草转氨酶活性(AST)、尿素氮(BUN)、肌酐(CRE)含量,进而对桦褐孔水提物的安全性作出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桦褐孔水提物对小鼠的经口毒性LD_(50)&gt;10.00g/kg·BW,存活小鼠活动正常,体重、脏器比、ALT、AST、BUN、CRE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因此桦褐孔水提物属实际无毒级物质,且具有一定食用安全性。

  • 标签: 桦褐孔菌 霍恩氏法 急性毒性 LD50
  • 简介:低聚异麦芽糖是功能性低聚糖之一,也称作益生元。本文主要综述了低聚异麦芽糖对肠道群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其作用机理和主要影响因素,并对该作用在食品中的应用及相关新品开发方向提出一定的建议。

  • 标签: 低聚异麦芽糖 肠道菌群 调节作用 作用机理
  • 简介:目的:评估臭氧化油对牙龈卟琳单胞(P.gingivalis)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通过琼脂扩散法评估臭氧化油对P.gingivalis的抑制作用;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检测臭氧化油对P.gingivalis的最小抑浓度(MIC)及最小杀菌浓度(MBC);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和扫描电镜(SEM)观察臭氧化油处理后对细菌活力、生物膜结构以及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臭氧化油明显抑制了P.gingivalis的生长,抑圈直径为68.13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臭氧化油对P.gingivalis的MIC和MBC均为0.04mg/mL;CLSM和SEM图像证实了臭氧化油处理P.gingivalis后未见生物膜结构的形成,细菌活力明显降低,细菌总量显著减少,细胞完整的形态被破坏,细胞皱缩和裂解。结论:臭氧化油对P.gingivalis及其生物膜的形成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 标签: 臭氧化油 牙龈卟琳单胞菌 抗菌活性 生物膜
  • 简介:目的研究猴头浸膏胃黏附片对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修复和细胞活性调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无水乙醇灌胃制备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检测胃黏膜损伤指数、免疫器官脏器指数以及大鼠血清中SOD、MDA和IL-2的含量。结果给予猴头浸膏胃黏附片治疗后,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显著性降低,胃脏器指数显著性升高,血清中SOD、IL-2含量显著性升高,MDA含量显著性降低。结论猴头浸膏胃黏附片对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有很好的预防及修复作用,其机制可能为对抗自由基的损伤作用,并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从而保护和修复胃黏膜。

  • 标签: 猴头菌浸膏 胃肠道生物黏附片 急性胃黏膜损伤 保护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在布氏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选取82例布氏患者,根据所接受的健康教育形式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在给予全程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布氏病的发生率和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布氏病的发病率为4.88%与对照组的26.83%相比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率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好,两组数据统计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布氏杆菌病的预防要人们从思想上重视,实行健康教育后人们更加详细地了解布氏杆菌的发生原因,因此可以积极预防,有效减少了疾病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健康教育 布氏菌病 防治
  • 简介:通过田间试验及摇瓶实验研究了硅酸盐剂的解钾作用以及对作物的增高增产效应。结果表明:田间试验中,硅酸盐剂使大豆产量比对照增产16.85%。在摇瓶培养条件下,硅酸盐细菌能通过破坏钾长石的晶格结构,使矿物中的钾释放出来,其含量比对照增加23%左右。

  • 标签: 硅酸盐菌剂 钾长石 释放
  • 简介:为了实现所筛选的对虾养殖环境生物修复作用的产业化生产,本文选择三株具有高效降解有机污染物能力的菌株为代表,对作用的发酵生产和菌体收集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作用的最适发酵培养基配方(g/L)为蛋白胨25,酵母粉5,磷酸铁0.2,灭菌前培养基的pH可先调为8.0,搅拌方式为搅拌1h间隔1h,出罐时间以20h为宜.菌体收集以等电点沉降法效率最高、成本最低,其中菌株Lt7222的最适沉降pH为3.67、Gy7018为4.02、Lt7511为3.40.菌体回收率可达90%,回收后菌体的存活能力几乎不受影响.

  • 标签: 养殖环境 生物修复 作用菌 发酵工艺 菌体收集
  • 简介:目的应用转录组技术,对UVA照射后的白念珠菌丝及生物膜进行基因表达分析.方法体外构建白念珠(ATCC90028)生物膜,采用UVA-LED抗菌设备(复旦大学光电所制,波长365nm,强度13mW/cm2,频率100Hz),照射白念珠生物膜5min、10min、15min,对照组不光照.用转录组技术分析UVA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GO、KEGG遗传差异富集分析.结果UVA光照组相对于对照组有大量差异表达基因,核糖体合成RIO2基因、氨基糖和核苷糖代谢相关基因MCR1、CBR1、内质网蛋白加工途径相关基因SHP1显著上调;RNA降解途径相关基因MPP6和细胞内吞作用相关基因CHMP6显著下调.结论UVA直接或间接调节白念珠菌丝及生物膜相关生理代谢途径,参与诱发细胞凋亡过程.

  • 标签: 白念珠菌 UVA RNA-seq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乳腺杆菌活性制剂对阴道炎的治疗作用。方法本研究中纳入我院妇科在时间段2015年8月~2016年1月区间收治阴道炎患者共7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编号奇偶性方法进行分组,分别将3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观察组中。对照组患者确诊为阴道炎后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确诊为阴道炎后用乳酸杆菌活性制剂治疗。以临床疗效为评价指标,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经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7.14%(34/35),显著高于对照组77.14%(27/34),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方面意义(P<0.05)。结论应用乳腺杆菌活性制剂治疗阴道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西医用药疗效,可通过恢复患者阴道微生态平衡的方式取得满意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阴道炎 乳酸杆菌活菌制剂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针对教材中探究酵母的呼吸作用的实验由于步骤繁琐,实验反应过长和现象不明显等教学现状出发,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改进,并通过传感器一类的数字化设备进行新的实验探究,增加了本实验的可操作性。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思维和生命观念,提高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 标签: 酵母菌 细胞呼吸 传感器 核心素养
  • 简介:摘要:机体微生物群直接影响着人类健康多方面,科学家认为,肠道群对人类免疫系统的健康非常关键。通过研究可知,肠道群构成状态和血液中多类型免疫细胞浓度的改变存在直接联系,也就是肠道群可以对人类机体免疫系统构成进行直接塑造。所以,研究人员可以追踪接受抗肿瘤药物治疗的患者的微生物群变化。文章论述了肠道群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研究,旨在可以为行业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更好的促进行业发展。

  • 标签: 肠道菌群 肿瘤 免疫治疗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部门合作在多重耐药医院感染防控中的作用。方法:择取2021年1月-12月我院医务人员30名为研究对象,依据多部门合作管理实施前(2021年1月-6月)、实施后(2021年7月-12月)进行统计,比较两组手卫生依从率、接触隔离执行率、抗菌药物标本送检率、合理使用率。结果:实施后手卫生依从率、接触隔离执行率86.67%、93.33%高于实施前53.33%、36.67%(P<0.05)。实施后抗菌药物标本送检率、合理使用率96.67%、96.67%高于实施前63.33%、70.00%(P<0.05)。结论:多部门合作在多重耐药医院感染防控中具有积极意义,有效提升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接触隔离执行率、抗菌药物标本送检率、合理使用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多部门合作 多重耐药菌 手卫生依从率 抗菌药物标本送检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