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2 个结果
  • 简介:泛影葡胺作为静脉肾盂造影时常用的造影剂,所产生的副反应一直为人们所重视,其常见的副反应轻者为全身发热,恶心、呕吐、荨麻疹等,重者为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本文通过临床实践观察,发现不同推注速度对泛影葡胺副作用的发生率有一定的关系,现总结如下。

  • 标签: 泛影葡胺 副反应 常见 喉头水肿 静脉肾盂造影 过敏性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睡眠时长、入睡时间与社区人群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 baPWV)关系。方法本研究以社区人群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样检验、臂踝脉搏波速度检查。最后将资料完整者3 912例观察对象纳入研究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评估睡眠时长、入睡时间与baPWV的关系。结果在调整了年龄、性别、糖尿病患病率、睡眠情况、体质量指数、血糖、血压、血脂异常、踝臂指数等混杂因素后,发现睡眠时长、入睡时间与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 PWV)相关。与睡眠时长为6~8 h组相比,睡眠时长≥8 h组PWV异常率的患病风险升高(OR=1.155, 95%CI 0.995~1.367, P=0.037)。与入睡时间~23:00组相比,00:00以后组PWV异常率患病风险升高(OR=1.482, 95%CI 1.008~2.179, P=0.045)。结论睡眠时长过长(≥8 h)和入睡时间过晚(00:00以后)可能与动脉硬化患病风险升高相关。

  • 标签: 睡眠时长 入睡时间 社区人群 脉搏波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在青春期少年人群中的分布特点。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选自北京市海淀区5所中学的12~17岁青春期少年1 607例。其中男782例,女825例。测量其血压、体质量、身高后,计算体质量指数(BMI),采用动脉硬化检测仪测量BaPWV。多组计量资料差异性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其中2组间的差异性比较采用LSD法。2组计量资料的差异性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12~17岁青春期少年的BaPWV中位数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由12岁BaPWV中位数982.50 cm/s,呈逐渐上升趋势,至17岁时达到最高值1 113.50 cm/s,12~17岁青少年的BaPWV与年龄呈正相关(r=0.936,P=0.006)。在区分了性别的人群研究中,12岁男性和女性的BaPWV中位数分别为962.25 cm/s和997.50 cm/s,均随年龄递增呈逐渐上升趋势,至17岁时男性和女性的BaPWV中位数分别达到1 122.50 cm/s和1 096.00 cm/s,男性和女性的BaPWV均与年龄呈正相关(r=0.903,P=0.014;r=0.945,P=0.004)。男性BaPWV与收缩压、舒张压、年龄、体质量、身高、BMI均呈正相关(r=0.308,P<0.001;r=0.289,P<0.001;r=0.478,P<0.001;r=0.190,P<0.001;r=0.315,P<0.001;r=0.109,P=0.002)。女性BaPWV也与收缩压、舒张压、年龄、体质量、身高、BMI均呈正相关(r=0.340,P<0.001;r=0.285,P<0.001;r=0.379,P<0.001;r=0.115,P=0.001;r=0.170,P=0.001;r=0.097,P=0.014)。整体人群中肥胖组与正常组之间的BaPW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8,P=0.001)。在性别方面的比较显示:12~13岁组的男女之间BaPW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23,P=0.902),但在14~15岁组和16~17岁组中,男女之间BaPW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15,P=0.021;t=2.152,P=0.032),均表现为女性平均BaPWV水平低于同组男性。结论12~17岁青春期少年的BaPWV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逐渐增高趋势。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BMI、年龄、身高均与BaPWV呈正相关。肥胖可增加其血管僵硬度。不同性别的青春期发育对血管僵硬度有不同影响。

  • 标签: 青春期 臂-踝脉搏波速度 动脉硬化 年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NCV)表现。方法用VikingSelect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对300例2糖尿病患者行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检测,正中神经、尺神经、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检测。结果300例糖尿病患者的SCV异常率64.2%,MCV异常率49.8%,SCV和MCV异常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上肢共检测神经2400条,1240条异常,异常率51.7%;下肢检测神经1800条,1142条异常,异常率63.4%;上下肢传导速度异常率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NCV是早期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手段。

  • 标签: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 神经传导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将控制胎头娩出速度法应用于阴道分娩产妇的接生中,探讨对助产质量的影响作用。方法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拟经阴道分娩的产妇400例看作实验研究的目标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平均分组后研究,1组归入200例产妇,会阴保护法予以对照组产妇,控制胎头娩出速度法予以观察组产妇,关注2组相关指标。结果2组会阴侧切总计率、会阴裂伤总计率、产后48小时活动(阳性)总计率、纯母乳喂养总计率、第二产程用时、产后出血量对比有显著数据差异,2组新生儿窒息总计率对比无显著数据差异。结论在阴道分娩产妇的接生中采取控制胎头娩出速度法能够改善助产质量。

  • 标签: 控制胎头娩出速度法 接生 助产质量
  • 简介:目的:研究血清尿酸(SUA)水平及肱踝脉搏波速度(baPWV)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住院的121例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59例)和正常对照组(62例),再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冠心病组分为单支(30例)、双支(14例)、多支病变组(15例),比较各组SUA及baPWV,并分析其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SUA浓度随着冠脉病变血管支数的增加而逐渐升高,正常、单支、双支、多支病变组分别为(349.26±96.58)μmol/L、(400.37±70.96)μmol/L、(517.57±85.26)μmol/L、(602.60±77.03)μmol/L(P<0.05或<0.01);baPWV亦随着冠脉病变血管支数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支组、双支组和多支组baPWV显著升高[(1499.04±193.82)cm/s比(1885.32±319.73)cm/s、(2036.00±406.40)cm/s、(2171.03±348.53)cm/s],且双支病变组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UA、baPWV是冠心病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011,14.008,P=0.000)结论:血尿酸水平及脉搏波速度对预测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尿酸 脉搏 冠状动脉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中年体检者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10例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脉搏波传导速度检测的中年体检者,随机均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对常规组患者施加常规护理干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对干预组患者施加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体检者干预前后脉搏波传导速度。结果干预后,两组体检者脉搏波传导速度均有所下降,干预组体检者脉搏波传导速度为(1471.33±111.66)cm/s,显著低于常规体检者(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中年体检者脉搏波传导速度具有积极的影响,能有效降低脉搏波传导速度异常的体检者的脉搏波传导速度,对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脉搏波传导速度 中年体检者
  • 简介:目的:探讨增龄对健康人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某医院体检且结果为正常的80例人群为研究对象,依据年龄划分为Ⅰ组(39岁以内)26例,Ⅱ组(40~60岁)25例,Ⅲ组(大于60岁)29例,对增龄与所选人群臂踝脉搏波速度影响进行研究。结果:Ⅰ组baPWV为(1414.19±136.87)cm/s,Ⅱ组baPWV为(1587.63±110.13)cm/s,Ⅲ组baPWV为(1997.76±203.45)cm/s。经分析baPWV与年龄呈强且为正的直线相关(r=0.700,P=0.000)。结论:年龄增高,脉搏波速加快,表明年龄与脉搏波速呈正相关性。

  • 标签: 增龄 健康人 臂踝脉搏波速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我们先对函数曲线进行多项式拟合,再选择参考点进行测量,并同时选择四个零点作为参考点,得出每个零点的SOS后求其平均值,进一步减小了误差。该方法较传统的直接法精确度上有了提高,且操作简单。

  • 标签: 超声 声速 骨密度 多项式拟合 过零点
  • 简介:摘要通过测量19-22岁男、女生右正中神经传导速度的正常值,得出34份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形图。整理出志愿者的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在51.17-72.98m/s之间,平均为58.74m/s。从而得出结论神经传导速度(NCV)测定是一种简便、客观、敏感的无创伤性神经电生理检测方法,具有重复性好和精确性高等优点,检测的图形清晰明了,得出的数据准确可靠,为以后临床诊断和法医鉴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正常男 女生 正中神经 速度测量
  • 简介:本文重点介绍了抗感染药物静脉滴注速度过快所致的不良反应,并就其不良反应发生机制及防治方法进行探讨。旨在引起临床重视给药速度对患者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抗感染药物 静滴速度 不良反应 速度过快 药物静滴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阿奇霉素静脉滴注速度所致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4例行阿奇霉素治疗的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研究,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并分析其特点。结果本组74例患者中共8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不良反应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其中过敏反应发生率最高,其次为消化系统,然后为泌尿系统与循环系统、血液系统。结论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临床上必须要加以重视,加强对阿奇霉素不良反应的监测,合理控制滴注速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阿奇霉素 静脉滴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血管老化指血管结构和功能退行性改变。速度向量成像根据斑点追踪技术,通过对血管精确定位,立体评估不同方向的速度、应变及应变率,能全面评估血管老化过程中力学特点、管壁功能,在血管老化相关疾病的早期检查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现简述该技术在评估血管老化过程及相关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及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应用。

  • 标签: 速度向量成像 血管 衰老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骨折患者饮酒习惯对其功能康复状况及愈合时间的影响,寻找骨折病区饮酒患者的护理限制依据。 方法 抽取某院 2015年 3月 -2016年 3月 20-40岁接受的四肢长骨骨折治疗的男性病人,控制其在治疗期间的饮酒量,同时进行跟踪监测恢复情况,讨论饮酒习惯对于骨折愈合以及康复效果的的影响,分析制定相关防范措施。 结果 患者是否喝酒以及喝酒量对其 BMI值( F=6.104, P=0.00)、骨钙素( F=2.71, P=0.04)影响差异显著;对于愈合时间( F=4.66, P=0.00)、 14周骨痂愈合情况( X²=26.00, P=0.00)、康复治疗效果( X²=19.35, P=0.02)影响颇深。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患者饮酒习惯严重影响其长骨恢复情况,骨折患者在恢复时期需控制饮酒。

  • 标签: 中文饮酒习惯 骨折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补液速度的选择。方法随机将112例创伤性休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补液速度进行补液,观察组按照休克指数公式所得速度进行补液,急救完成后比较观察两组复苏情况和补液准确率。结果实验组补液准确率为92.73%,明显优于对照组(76.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休克指数公式所得速度进行补液,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创伤性休克 补液 急救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的补液速度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创伤性休克患者均给予积极的急救护理,对照组的补液速度是依据患者入院时休克情况设定的补液速度,之后不予更改;观察组则按照休克指数公式计算出的不同补液速度,随时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补液速度进行调整;比较两组休克患者采用不同补液速度护理后的抗休克情况及补液速度准确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抗休克良好51例,复苏失败4例,其补液速度准确率达到92.7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例,13例,76.3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其补液速度依据休克指数的变化进行调整,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抗休克情况及补液速度准确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创伤性休克 护理 补液速度 休克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