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通用型口译教学存在上课时间短,教学任务重,教学资料陈旧,考核方式单一,训练过程枯燥,实战演练严重不足等问题。包含技术、环境、流程三要素的“翻转课堂”教学理念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突破口。可通过自制微课、网络共享课等解决技术问题,通过Classdojo和Kahoot!解决环境问题,通过微信群组、云盘解决流程问题,从而实现有效翻转。

  • 标签: 翻转课堂 口译 教学 Classdojo Kahoot!
  • 简介:摘要口译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活动,在活动参与双方的交流中担当重要角色,因而译员的自身素质及译前的准备对翻译活动的顺利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在北大演讲为例,从辩证唯物主义矛盾观的视角来探讨口译译者在译前需做的准备,以及译员在前期准备中如何分清主次、着手译前准备的重点,以期对口译译者译前准备提供有益的借鉴。

  • 标签: 口译 译前准备 米歇尔 辩证唯物主义矛盾观
  • 简介:本文概览了国内外各种口译程序认知模式,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提出并定义了“口译听辨”概念,概括了口译听辨的显著特征,并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口译听辨模式。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自身的口译实践、口译教学和口译研究实践提出了口译听辨的认知心理模式,分析了各种听辨过程,解释了各听辨过程所需的认知技能,并为相应的技能教学方案提出建议。

  • 标签: 口译听辨 认知心理模式 技能 教学
  • 简介:在技术革新、教育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和口译教师与研究人员协同努力四重因素的作用下,中国的口译教学在过去十多年间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本文以信息通信技术为视角,采用文献归纳、对比和批判性思考等方法,从模型、原则、教材、策略等方面详细阐述了过去十年间中国在信息通信技术辅助口译教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有待改进的方面提出了参考性建议。本文认为,今后相关领域的研究主题应更多从宏观转向微观,研究方法应更多从思辨转向实证,而教学工具的研发与应用也应由通用转向专业。

  • 标签: 中国 口译教学 信息通信技术
  • 简介:该文探讨了跨文化语境下的口译特征及其发展趋势,作者提出口译是跨文化交际中的行为,同时口译也是跨文化交流的高速信息通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口译与文化的关系,并强调译员在真实的口译环境中,译员必须具备敏锐的跨文化意识,不断克服文化障碍,最终促成交际双方信息流的畅通。

  • 标签: 口译 跨文化交流 高速信息通道 跨文化意识
  • 简介:针对目前高职商务口译中出现的教材单一,学习情境类似,缺少实践指导意义等问题,本研究通过教师挂职,学生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等工学结合模式,从实践中积累口译素材,创设符合企业真实口译环境的学习情境,对高职口译课程的学习情境进行优化设计,进而得出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真实水平且具有地域特色的高职商务口译课程整体开发案。使高职的口译教学更具职业导向型,更符合本地商务口译人才培养的要求。

  • 标签: 工学结合 商务口译 情境设置 整体设计
  • 简介:日汉口译研究是翻译学科中一个重要的子学科。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其进行一次更加全面的梳理汇总。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包括欧美、日本、台湾在内的口译研究前沿动态进行了介绍,之后从论文、教材、项目课题等方面总结了自2009年至2015年间国内日汉口译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了纵向与横向的对比。可以说,近五年来,虽然日汉口译研究发展较快,在教材建设、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建设、语料库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进步,但仍然存在对研究热点的关注不够、论文发展的质量失衡以及译学架构十分薄弱的问题,日汉口译研究依然任重而道远。

  • 标签: 日汉口译研究 前沿动态 观察与思考 译学架构
  • 简介:本文是对英语专业高年级口译课测试的一次探索。作者以Bachman和Palmer提出的测试理论为框架,运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口译测评的效度与信度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高校口译评估的效度和信度大体尚可,但也存在改进之处,主要表现在口译测试的真实性有待提高,口译测试的评分信度需加强,口译试题的长度需保证。希望本文的研究对英语专业口译测评的公正性和科学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 标签: 英语专业本科 口译测试 效度 信度
  • 简介:本文从分析口译过程的实质和口译过程教学内容入手,以44名俄语专业四年级学生为对象,研究了巴赫金言语体裁理论在口译过程教学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该理论对口译过程教学具有明显指导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运用巴赫金言语体裁理论解决口译过程教学中的听解、记忆、转换与表达问题的途径。

  • 标签: 巴赫金 言语体裁 口译过程
  • 简介:上海市高级口译资格考试是上海市紧缺人才培训工程的项目之一。实践证明,上海市高级口译资格考试既是对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一种有效测试手段,也充分考查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就2005年上海市高级口译资格考试笔试英译汉部分考后分析所折射出来的跨文化问题,对中国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

  • 标签: 高级口译 英译汉测试 跨文化交际能力
  • 简介:从浩翰的书海中寻觅中国日语教育的进程与日语研究的踪迹,是一项既艰辛又有趣味和价值的工作.据杨守敬的中称,明朝时担任各国来华使节翻译的四夷馆,编撰了,作为培养翻译的教材.十三卷中就有,遗憾的是国内已无藏本.19世纪末,在中国全面效仿日本的热潮中,各地纷纷创办"东文学堂",设置日语课程,开中国日语教育之先河.倏忽之间,时光已过百年.中国的日语教育与研究,在坎坷和风雨中成长进步,经代代同人的不懈努力,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 标签: 《日语口译学论稿》 中国 徐冰 文化内涵
  • 简介:本文主要针对口译教学的特殊性,结合自主学习的理论,从模型构建的设想、支持重点、主要模块以及如何实现技术支持等方面探讨了要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计算机辅助的口译自主学习模型,并论证了该模型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 标签: 自主学习 计算机辅助 译员自主学习模型
  • 简介:口译课是我国英语专业为高年级同学开设的技能型课程,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非语言方面的口译技巧。本文应用任务型教学法对门泽教学计划的设计和教师的角色等进行了探讨,并以新闻发布会这一具体课堂任务为例对任务型口译课堂教学的完整设计进行了阐述和讨论。

  • 标签: 任务 口译 技能
  • 简介:本文对2003-2015年的“两会”记者招待会口译语料进行分析发现,“两会”记者招待会口译过程表现出非常显著的范化倾向。其动因主要表现为汉英语言文化规范的差异对译者的影响,以及由于“两会”记者招待会的特殊性,译者对目的语读者接受程度的关注度较高。

  • 标签: 语料库 总理记者招待会口译 范化 动因
  • 简介:在多数论文中,研究者倾向于讨论交传中笔记使用语言对口译质量的影响,以期决定使用目标语或者目的语更利于口译的流利产出,从而推荐口译实践者进行笔记语言的选择。然而,通过分析,交替传译中笔记的语言并非对着口译产出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即笔记的语言并不是产出质量的原因,两者间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笔记语言仅为潜在产出质量产出的表现,其决定因素正是决定着口译产出的质量的因素,即:语篇内容、语体类型、语速快慢、语音语调等客观因素和信息检索、搜集与分类能力、逻辑思维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语篇内容的熟悉度、语言能力(包括源语的听解以及译入语的快速转换能力)。

  • 标签: 交替传译 笔记语言 产出质量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