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单胺氧化酶A基因相关多态区域(MAOA-uVNTR)基因多态与青少年重抑郁障碍(majordepressivedisorder,MDD)有无关联,以及其与应激性生活事件(stressfullifeevents,SLEs)之间交互作用与MDD之间有无关联。方法394名研究对象(MDD患者187人,正常对照207人)采用SNaP-shot系统进行基因分型,评估受试者近1年内SLEs,采用统计学软件比较各配对组别MAOA-uVNTR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建立基因×环境(GXE)交互作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AOA-uVNTR基因型与SLEs交互作用与青少年MDD患病关联。结果MAOA-uVNTR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与青少年MDD是否发生、抑郁严重程度、是否共病焦虑、是否出现自杀观念/行为/企图均无直接相关;男性及女性MAOA-uVNTR基因型与SLEs均不存在和青少年MDD患病相关交互作用。结论尚不能认为MAOA-uVNTR与青少年MDD相关;MAOA-uVNTR与SLEs间不存在与青少年MDD相关联基因-环境交互作用。

  • 标签: 单胺氧化酶A基因相关多态区域 重性抑郁障碍 关联分析 青少年
  • 简介:宝宝在妈妈子宫里时候,浮在羊水中,妈妈起卧走动等体位变化,都是一种摇晃刺激,这种刺激不断地被胎儿所感知,并向脑干前庭系统发出强烈信号,并因此而促进大脑发育。当胎儿出世后,接受摇晃刺激信号突然消失,自然就会产生再次被摇晃需求,比如被妈妈抱起,或翻身等体位改变等。

  • 标签: 刺激信号 体位改变 前庭系统 胎儿
  • 简介:病例摘要患儿,女,21个月,因“间歇腹痛伴便血9月余”于11月入院。患儿自1岁起出现间歇腹痛,呈发作,表现为手抓腹部,哭吵,持续数分钟至半小时不等.可白行缓解,腹痛后常伴有便血,为暗红色大便或果酱样大便。有时腹痛后不伴有血便。平均每月发作3~4次,不伴呕吐、腹泻、发热、出冷汗等.

  • 标签: 间歇性腹痛 便血 果酱样大便 病例摘要 发作性 出冷汗
  • 简介:目的分析家族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FFSGS)3个家系临床表型,并通过连锁分析方法进行已知基因排除定位研究。方法对3个家系中所有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应用等位基因共享分析和两点连锁分析方法,在已知FFSGS相关基因NPHS1、NPHS2、ACTN4、TRPC6、CD2AP和WT1所在染色体区域,选取14个微卫星遗传标记(STR)进行连锁分析研究。结果FFSGS3个家系遗传方式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54名家系成员中有16例患者,其临床表型不同,2个家系(家系A和家系B)起病年龄相对较大,在青少年期发病,家系A中有3例患者发病年龄偏小,最小者1岁发病,家系A中其他患者都是25岁以后发病。3个家系中有4例因尿毒症死亡,另2例尿毒症行肾移植治疗,还有2例出现肾功能不全。家系A先证者14岁即出现了Cr增高。应用D19S191、D19S220、D19S224、D1S215、D1S416、D1S466、D11S1391、D11S1986和D11S2000等STR对家系A进行NPHS1、NPHS2、ACTN4和TRPC6基因两点连锁分析,测得各个标记位点在重组率θ=0时,最大LOD值为0.18(D11S1391);在θ=0.1时,最大LOD值为0.18(D11S1986);在θ=0.2时,得到本组最大LOD值为0.47(D19S220),均不支持连锁。提示家系A与所检测9个DNASTR位点无共分离。用上述STR以及ACTN4基因内STRD19S422、CD2AP基因所在位点STRD6S936、D6S1566、D6S1651和WT1基因所在位点STRD11S2370对家系A进行等位基因共享分析,结果提示该家系致病基因与ACTN4、NPHS1、NPHS2、TRPC6、CD2AP和WT1等基因所在位点不连锁。应用D19S191、D19S220、D19S224、D19S422、D1S215、D1S416、D1S466、D11S1391、D11S1986、D11S2000、D6S936和D6S1566等STR对家系B和C进行等位基因共享分析,结果这2个家系致病基因与ACTN4、NPHS1、NPHS2、TRPC6和CD2AP等基因所在位点均不连锁。结论3个中国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FFSGS家系,�

  • 标签: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基因 突变 连锁分析 微卫星遗传标记
  • 简介:目的研究细菌血流感染患儿入院48h内发热程度与预后关系。方法回顾统计了2008年9月至2016年9月间入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所有诊断为脓毒症病例资料,筛选出符合细菌血流感染病例,根据其入院48h内最高体温将其分为5组:〈36.5℃组,36.5℃-组(正常对照),37.5℃-组,38.5℃-组和39.5℃-组,比较5组病死率有无差异。结果符合细菌血流感染病例共213例,其中〈36.5℃组5例,36.5℃-组44例,37.5℃-组73例,38.5℃-组69例,39.5℃-组22例。213例患儿中,死亡48例。5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36.5℃组及39.5℃-组病死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两组(37.5℃-组和38.5℃-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细菌血流感染患儿入院48h内最高体温低于36.5℃或高于39.5℃者病死率会明显升高。

  • 标签: 发热 血流感染 病死率 儿童
  • 简介:目的分析胎膜早破与早产儿肺部疾病发生关系。方法对胎龄28~37周88例早产儿依据产妇是否有胎膜早破分为胎膜早破组37例与对照组51例。比较两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肺炎发生率及白细胞计数情况。结果胎膜早破组患儿新生儿肺炎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呼吸窘迫综合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膜早破组患儿血白细胞计数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白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所占百分比低于对照组,淋巴细胞所占百分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能降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却增加早产儿肺炎发生。

  • 标签: 胎膜早破 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疾病 肺炎 婴儿 早产
  • 简介:目的观察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小儿哮喘支气管炎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中医证治特点。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患儿77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予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结合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西药常规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7d,对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进行积分评定,记录咳喘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临床痊愈率、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喘、止咳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结合西药治疗小儿哮喘支气管炎临床疗效优于单用西药治疗。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能更好改善咳喘等临床症状。

  • 标签: 支气管炎 哮喘 医学 中国传统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应用 阳虚痰阻
  • 简介:目的探讨功能构音障碍(FAD)患儿中枢听觉加工特点及儿童FAD可能病因。方法选择符合FAD诊断标准27例患儿作为病例组,年龄匹配正常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个人语言发育史阳性病史率,检测二组儿童事件相关电位,比较其失匹配负波(MMN)形态学、潜伏期及峰振幅。结果病例组个人语言发育史中阳性病史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0%VS8%,P〈0.01);其MMN峰潜伏期较对照组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9±31ms175±32ms,P〈0.01);其峰振幅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枢听觉加工时间延长可能是儿童FAD发病原因之一。

  • 标签: 失匹配负波 功能性构音障碍 事件相关电位 中枢听觉加工 儿童
  • 简介:窒息胸廓发育不良(asphyximingthoracicdystrophy,ATD),又称Jeune综合征为一种罕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表现为特征骨发育异常,常伴有肺、肝、肾、胰腺或视网膜等多系统发育与功能异常。大多数患儿因胸廓发育不良导致呼吸困难和反复呼吸道感染,严重者生后数周内死亡。国内、外文献报道病例多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以肾病为首要表现病例在国内尚未见报道。由于国内儿科对该病仍缺乏认识,误诊及漏诊率较高。我院收治了以肾病为主要表现Jeune综合征患儿1例,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窒息性胸廓发育不良 主要表现 肾病 Jeune综合征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 反复呼吸道感染
  • 简介:肠道外营养(PN)是危重新生儿救治重要支持、治疗手段,肠道外营养相关胆汁淤积(PNAC)是其常见合并症。该文从非PN营养成分及PN营养成分相关角度综述新生儿PNAC危险因素。PNAC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早产、小于胎龄、延长PN、疾病(主要是新生儿败血症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延迟喂养或低肠道内营养比例、持续PN输注,以及氨基酸、脂肪乳种类/用量、能量供给量及部分微量元素含量等。

  • 标签: 肠道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 危险因素 新生儿
  • 简介:过敏紫癜为儿科常见病、多发病,过敏原检测在过敏紫癜病因诊断中有重要意义。能诱发过敏紫癜过敏原主要包括吸入过敏原和食物性过敏原,过敏原检测方法概括为体内实验及体外实验两类。为提高过敏原检测特异性及敏感性,需结合患儿年龄、季节、气候、地域、生活环境等特点,选择适当过敏原种类及方法。

  • 标签: 紫癜 过敏性/预防与控制 过敏原/致病力 紫癜 过敏性/尿 过敏原检测 儿童
  • 简介:目的分析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测试(FMFM)量表单维、内在信度和外在信度。方法共纳入696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男481例(69.1%),女215例(30.9%);年龄2-183个月,平均(30.0±25.9)个月,0-3岁496例(71.3%),〉3岁200例(28.7%);其中痉挛型四肢瘫239例(34.3%)、痉挛型双瘫212例(30.4%)、痉挛型偏瘫185例(包括2例单瘫)(26.6%)、徐动型30例(4.3%),肌张力障碍型21例(3.0%),共济失调型9例(1.3%)。由86项测试项目组成FMFM取样量表,所有研究样本均接受过至少1次FMFM取样量表测试。采用Rasch分析中局部评分模型(PCM)对696例样本和86项取样量表进行分析,以项目不适合标准(FITI)中均方来确定量表单维,同时确定FMFM量表最终入选项目,然后分析由这些项目组成FMFM量表测试独立和样本独立,通过选取研究样本中最初23例进行重测信度研究(间隔1-7d),同样选取最初49例进行评分者间信度研究。结果经过Rasch分析3轮筛选,从86项取样量表项目中筛除25项,剩余61项中仅有3项属于不适合项目,占总项目的4.9%(3/61),表明其中绝大多数项目具有良好单维,由此形成正式FMFM量表。通过分析不同项目状态下样本能力分值之间相关,显示FMFM量表具有很好测试独立;通过在分析了不同样本状态下项目难度值相关后,确定FMFM量表具有很好样本独立。FMFM量表还具有良好重测信度(ICC=0.9893,95%CI:0.9753-0.9954)和测试者间信度(ICC=0.9961,95%CI:0.9932-0.9978)。结论脑瘫患儿FMFM量表具有良好单维、内在信度和外在信度,为将来使用FMFM量表评价奠定了良好基础,FMFM量表效度和反应度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精细运动 功能 评估 单维性 信度
  • 简介:目的:探讨核因子-kB(NF-kB)及其抑制蛋白(IkB)在百日菌液所致大鼠感染脑水肿模型中变化及黄芩甙对感染脑水种保护作用是否与抑制NF-kB活化和IkB降解有关,方法:健康SD大鼠45只随机分成三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百日咳菌感染脑水肿模型组(PB组),黄芩甙治疗组(BC组),BC组动物从注菌后1h起每4h腹腔注射黄芩注射黄芩甙一次,用电泳迁移率改变法(EMSA)检测各组动物脑组织NF-kB与靶基因NDA结合活性,用Western印迹分析法检测各组动物脑组织IkBa表达。结果:在NS组,BP1h组NF-kB活性较弱,BP2h组活性最强;PB2h组IkBa表达开始减少,24h和到最低,BC2h,4h,8h,24h组NF-kB活性低于相应PB组,黄芩甙组IkBa表达比相应PB组增多。

  • 标签: 核因子-KB 抑制因子 KB 脑水肿 黄芩甙
  • 简介:目的探讨痉挛麻痹手功能重建方法。方法痉挛麻痹患儿44例,手部掌指、指间关节屈曲畸形,行屈指浅肌腱(远端)、屈指深肌腱(近端)切断交叉吻合术。结果随访38例,随访时间8个月至6年,平均5年,优8例,良26例,差4例,总有效率89%。结论采用指浅、深肌腱切断。交叉吻合并根据手部、前臂伴随其他畸形而采用相应术式并配合康复疗法治疗痉挛麻痹手,方法简单,解剖合理,效果良好。

  • 标签: 脑性瘫痪 手畸形 后天性/治疗 麻痹/治疗 康复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肝脏局灶结节状增生(FNH)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5—2011年经手术切除及病理检查证实9例FNH患儿临床资料。结果9例中,8例甲胎蛋白阴性,1例甲胎蛋白升高,无一例肝炎病毒感染,1例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变、门静脉高压及脾大。均行手术切除,无一例手术死亡或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FNH在临床及影像学上有一定特征,对符合影像学标准、AFP阴性患儿术前能明确诊断,对于无症状的确诊病例,可暂不手术,密切随访。有症状、生长迅速、合并其他肝脏疾病、诊断不明确者应积极手术。

  • 标签: 局限性结节状增生/诊断 局限性结节状增生/治疗 儿童
  • 简介:小儿便秘是小儿排便时间延长,便次减少,或排出困难一种消化系病证。近5年推拿治疗本病临床研究主要有单纯推拿法、推拿联合口服药、推拿联合穴位贴敷及推拿联合针灸等,且大部分研究集中在联合疗法功效研究和优势探索方面。本文就对近5年推拿治疗小儿功能便秘临床研究文献做一综述,以求探究近年来推拿治疗本病最新研究内容与方向,为今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推拿;小儿功能性便秘;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有关过敏紫癜(HSP)肾脏受累情况国内外尚无统一实验室指标及判断标准,现临床常用指标阳性率很低,往往延误诊断及治疗.为了探讨HSP肾损害早期诊断和长期随诊敏感指标而进行了此项研究.方法检测尿5项蛋白[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和免疫球蛋白G(IgG)]、尿常规、血尿素氮(BUN)和肌酐(Scr)、肾脏彩色多谱勒超声,综合临床症状和体征,分析HSP肾损害情况并评价上述指标的临床价值.结果HSP患儿α1-MG22.4±10.5、β2-MG4.7±2.1、Alb81.3±37.2、TRF4.9±3.0和IgG36.6±12.3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依次为6.8±4.2,1.1±0.7,10.9±5.1,1.2±0.5,2.9±1.7;均P<0.01,各项指标的阳性率为:BUN和Scr5.6%,肾脏彩色多普勒超声6.7%,临床症状和体征12.2%,尿常规40.0%,尿5项蛋白80.0%,尿5项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4项指标的阳性率(均P<0.01).尿5项蛋白异常72例中有38例尿常规正常,而尿5项蛋白正常18例中,只有2例尿常规异常,两者差异有显著(P<0.05).结论尿5项蛋白能敏感反映HSP肾损害情况,可作为其早期诊断和长期随诊敏感指标.

  • 标签: 紫癜 过敏性 肾炎 诊断
  • 简介:目的观察上肢评估训练系统(E-LINK)对脑瘫痪(简称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影响。方法将40例脑瘫患儿按类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作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E-LINK进行训练。两组康复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训练前后应用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FM)进行评定。结果训练3个月后,两组患儿精细运动能力均有所改善,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E-LlNK对脑瘫患儿进行训练能有效提高其精细运动水平。

  • 标签: 上肢评估训练系统/治疗应用 脑性瘫痪 精细运动 作业治疗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