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关于1909年袁世凯开缺回籍问题,学界深入探讨了其缘由,但对袁世凯遭罢黜之前的史实梳理尚显薄弱,特别是对袁世凯五十大寿及其影响重视不够。在清末统治岌岌可危的情况下,袁世凯五十大寿的排场、造势之大,刺中了清廷上层年轻贵胄们的心。因此,慈禧、光绪过世之后,这些年轻贵胄就肆无忌惮地把矛头对准袁世凯。其次,对袁世凯开缺之后的社会舆论反应亦注意不够,报刊舆论对袁世凯开缺的认识与同情,正好为袁世凯赚足了社会声望。最出乎清廷意料的是外国媒体所表现的惋惜与遗憾,而此正为之后历史发展埋下深刻的伏笔。放逐袁世凯加重了清末以来本已缓和的满汉畛域,导致满汉官僚矛盾激化,是清朝快速走向灭亡的重要原因。

  • 标签: 袁世凯 清廷 满汉畛域
  • 简介:高句丽遗迹出土的青瓷器分别见于集安和平壤两地,其中集安地区出土较多,器形包括盘口壶、青瓷罐、提梁器、狮形烛台、器盖等,青瓷器的时代为西晋或东晋时期。出土青瓷器的高句丽遗迹或为高等级墓葬、或为重要遗址,说明当时使用青瓷器的高句丽人具有较高的等级。联系到高句丽的地理位置和当时的历史情况等,我们认为高句丽遗迹发现的这些青瓷器的产地应是长江以南地区、窑口以越窑为主、是高句丽与六朝交往的结果。

  • 标签: 高句丽 青瓷器 六朝
  • 简介: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的墓葬中共出土了铜灯20件,本文从造型、铭文、工艺等方面对其进行了逐一探讨介绍,并就其功能、结构、造型及装饰艺术等分析了这批灯具的主要特色与突出成就。

  • 标签: 满城汉墓 灯具 铭文 造型
  • 简介:天龙山石窟始凿于东魏武定三年(545年),历经北齐、隋、唐及五代时期,现存窟龛25个.天龙山隋代石窟,即天龙山第8窟,位于东峰陡峭的南坡山腰间,开凿于隋开皇四年(584年),是天龙山众多造像中唯一具有中心塔柱的石窟.本文试图针对天龙山第8窟的地质分析、病害产生的原因进行研究,探索突破石窟保护、修复等方面的技术难题,逐步解决第8窟渗漏、风化、崩塌等病害问题,制定相应的保护、修复方案,使天龙山石窟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得到科学保护.

  • 标签: 天龙山 石窟 第8窟 渗漏 风化 崩塌
  • 简介:本文是日本著名学者池田温先生于2000年初,以《RecentJapaneseResearchonTun-huangandTurfan》为题,专门介绍70年代以来日本学者研究敦煌吐鲁番的成果。文章发表在《ACTAASIATICA》78号敦煌吐鲁番专号上。

  • 标签: 吐鲁番 敦煌 年代 学者 成果 文章
  • 简介:<正>史前宗教是史前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了解前者便不能完整地把握后者。在史前宗教中,葬俗尤其受到学者们的青睐。事实上,有关葬俗的研究,前人已经做过不少工作,他们的研究成果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不过,对于居室葬(即在居住面地下埋葬死者,使生者与死者同“居”一处)的研究文章还不多见。考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在我国很少发现居室葬;另一方面是我国古代绝少这种野蛮的葬俗,从而造成了我们对它的忽视。假如对居室葬进行历史的考察,我们将发现它是人类最古老葬俗的一种,并曾广

  • 标签: 居室葬 死者 赤铁矿粉 史前人类 葬俗 史前文化
  • 简介:据史志及1995年清理洞池时出土的碑文记载:“鹅池百丈下通泉.城古池开不记年”。唐代庆州知事李克新首次扩建修葺,宋代庆历七年、熙宁元年、明代正德九年、嘉庆二十年和清代乾隆、光绪等年间均加以重修。历代官吏和文人骚客沓至而来,留下了不少清词丽句,兼以佛、道、儒各教徒在庙宇顶礼膜拜。本文就鹅池洞的调查情况进行阐述。并就相关问题作一研究

  • 标签: 鹅池洞 调查 研究
  • 简介:“海内皆臣”砖为西汉时期的宫殿用砖,其铭文集中体现了西汉时中央集权、归农著本、保障民生等治国思想,是两汉时期最为重要的文字砖之一。其文字应为“海内皆臣,岁登成孰,道毋饥人”,“海内皆臣,岁登成孰,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十二字砖、十六字砖分别出土于山西夏县和洪洞县。前者应为安邑宫的遗物,后者也可能属于史籍失载的一处位于杨县的西汉宫殿。《附录》收集了36种“海内皆臣”砖,其中部分为初次公布,为目前最全面的版别资料。

  • 标签: 海内皆臣 文字砖 汉文帝 行宫 安邑宫
  • 简介:新疆官铸的最后一枚铜元,是1933年喀什铸造的“癸酉”铜元,也称新疆“关门铜元”。一、“癸酉”铜元发行的历史背景1928年,北洋军口政府倒台,时任新疆省主席杨增新遇刺,南京政府任命金树仁为新疆省主席,1931年又任命新疆主席、边防督办。金树仁上台后任命盛世才为“东路剿匪总指挥”。

  • 标签: 新疆 铜元 喀什 元研究 南京政府 1931年
  • 简介:敦煌本《文选音》包括P.2833号与S.8521号两个写卷,本文对抄写时代及其注音特点、文献价值与版本价值作了探索。

  • 标签: 敦煌 《文选音》 价值
  • 简介:本文重新校录了上博48册《后唐清泰四年(935)八月十九日曹元深等祭神文》,并以此为核心史料,结合大量考古材料和传统文献,对唐宋时代敦煌的墓葬神煞进行了考辨.试图不仅恢复敦煌万神殿中这些重要神祗的"席位",而且揭示民生宗教的神灵信仰体系中这一组成部分的基本特征:墓葬神煞的"历史延续性"远远超出松散型宗教中其他类别的神祗,佛教的"入侵",道教的确立,改变的只是和地狱、天堂有关的信仰,墓葬领域则几乎没有触动.

  • 标签: 唐宋 敦煌 墓葬神煞 民生宗教
  • 简介:东魏嵩阳寺造像碑上雕刻的八十八佛和六方佛造像题材在石窟造像中不多见,是当时石窟造像题材的充实和丰富。尤其是造像铭中记载的有关嵩阳寺的创建和发展,可补史书之阙,为研究嵩山寺院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 标签: 嵩阳寺 生禅师 八十八佛 六方佛 神王 沙门统
  • 简介:本文以藏文发愿文研究的特点、藏文发愿文分篇研究述评两个方面,就敦煌藏文发愿文研究进行了综合评述。

  • 标签: 敦煌 藏文发愿文 研究
  • 简介:河北地处华北平原北部,东临渤海,西倚太行、南近鲁豫、北接燕山、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发源地之一。在我国古代文明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半环形的渤海湾直从东鄙深入腹地,连京、津、唐三角地带,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相对如钳形,中间的长山、庙岛列岛形成了古代齐鲁与辽东的重要陆桥。这里也是从渤海东去黄海、朝鲜半岛、日本和远及东北亚、东南亚的重要通道。是东亚地区古代人类面向太平洋的重要活动空间地带。

  • 标签: 考古工作 石棺墓 古代人类 兴隆洼文化 夏家店上层文化 文化类型
  • 简介:清代新疆乌什局在33年中铸造了大量红钱,这些红钱虽然只有小平钱一种,但版式异常丰富,还出现了大量异版钱。

  • 标签: 红钱 版式 小平钱 清代
  • 简介:博物馆的藏品档案,是对藏品原始材料进行全面系统的鉴定研究后经过整理而立卷的资料.它记录了藏品的全部情况,是藏品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随着博物馆事业的迅速发展,藏品档案的作用也越来越显得重要.

  • 标签: 文物藏品 档案研究 博物馆事业 馆藏 立卷 档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