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畸形儿童中鼾症的患病情况和相关因素.样本和方法样本来自2008年7月至2009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18岁以下的正畸初诊患者,对其家长进行儿童睡眠,呼吸和一般健康方面的问卷调查,运用SPSS14.0进行数据分析,对身高、体重、BMI(BodyMassIndex体块指数)、打鼾情况和口呼吸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对频繁打鼾与身高、体重、BMI指数、口呼吸情况、夜间睡眠情况、睡眠时间、睡眠姿势、扁桃体状况、腺样体病史以及父母亲是否打鼾进行相关性分析.并以频繁打鼾为因变量,以相关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3000份,收回有效问卷2658份,问卷回收率为88.6%.问卷青少年儿童平均年龄为12.39岁±2.70岁;男性1604例,女性1421例.平均身高为155.81cm±14.51cm,平均体重45.66kg±13.52kg,平均BMI指数为18.49kg/m2±3.91kg/m2.样本筛出青少年儿童夜间频繁打鼾者48例,占样本总人数的1.8%.Logistics回归的结果认为青少年儿童是否频繁睡眠打鼾与性别、睡眠状况、其他睡眠异常、腺样体、口呼吸和BMI指数相关.结论鼾症在)青少年儿童中的患病率大约为1.8%.在各相关因素中,男性性别、口呼吸、夜间经常醒、其他睡眠异常、腺样体增生、肥胖与青少年儿童发生鼾症显著相关.

  • 标签: 儿童鼾症 患病率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口腔正畸结合修复疗法对于畸形列缺损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0例我院所收治的畸形列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作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2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口腔正畸治疗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了口腔正畸结合修复疗法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以及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相应的并发症。结果(1)两组患者均为出现明显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明显(P<0.05)。(3)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明显(P<0.05)。结论口腔正畸结合修复疗法在畸形列缺损治疗中的效果良好,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且没有明显的并发症,值得在临床应用中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口腔正畸结合修复疗法 错牙合畸形伴牙列缺损治疗 应用效果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治疗安氏Ⅱ类畸形合并列拥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6年1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50例安氏Ⅱ类畸形合并列拥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分成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拔牙牵引正畸技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技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拔牙间隙关闭时间及列排齐时间,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个时段的角化龈宽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拔牙间隙关闭时间及列排齐时间均短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角化龈宽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的角化龈宽度均有所升高,对照组治疗3、6周后持续上升,观察组治疗3周后出现下降趋势,且低于对照组,但治疗6周后与观察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3、6周后角化龈宽度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对安氏Ⅱ类畸形合并列拥挤患者实行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治疗,牙间隙关闭时间及列排齐时间均有所缩短,且不损伤牙龈。

  • 标签: 牙周辅助加速成骨 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 牙列拥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16例成人前反畸形正畸矫治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此类病例正畸矫正适应症、矫治设计、矫治方法。结果16例成人正畸患者经5个月至1年半的治疗、列排齐,反颌解除,覆颌覆盖正常,面型改善,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成人前牙反的正畸矫治,只要掌握其适应症,设计合理,通过固定正畸技术矫治,即可达到治疗目的,获得满意效果。

  • 标签: 前牙反牙合 正畸矫治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固定正畸结合种植义齿矫治中老年患者列缺损伴畸形的疗效。方法 将2019年4月-2021年7月就诊于我院的28例中老年列缺损伴畸形患者按抽签法分两组,各14例。参照组采用固定正畸法治疗,研究组采用固定正畸结合种植义齿矫治法治疗,对比两组修复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修复满意度各项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抽样调查研究,了解凉山州宁南县汉族彝族小学生畸形的患病率和分布规律。方法随机抽取凉山州宁南县1030名10-12岁汉族彝族小学生,其中汉族802人,彝族228人,以安氏分类和个别正常合为诊断标准进行畸形口腔检查,填写调查表,整理数据,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凉山州宁南县小学生畸形患病率为67.6%。以安氏分类法为诊断标准,安氏I类302例,占43.4%,安氏II类224例,占32.2%,安氏III类170人,占24.4%。汉族患者为553人,患病率为69.0%,彝族患者为143人,患病率为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凉山州宁南县小学生畸形患病率较高,汉族彝族患病率存在差异性,需进一步调查发病原因和机制,加强口腔正畸知识宣传,进行有效的预防和矫治。

  • 标签: 错牙合 畸形 患病率 安氏分类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将J钩治疗用于安氏Ⅱ1畸形拔牙矫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09-2010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安氏Ⅱ1患者20例,对患者采取矫正治疗,在治疗的同时配合使用J钩帽口向外牵引,同时关闭拔牙间隙,并且拉尖牙到远中的适当位置。结果所有20例患者通过治疗后面型均取得显著改善,前牙覆覆盖正常,且后牙建立了良好的磨合关系。结论将J钩治疗用于安氏Ⅱ1畸形拔牙矫治中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面型,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J钩 安氏Ⅱ1 拔牙矫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凉山州宁南县汉族彝族小学生畸形的患病情况和正畸治疗意识。方法随机抽取1030名凉山州宁南县小学生进行调查,采用临床检查和问卷调查,整理相关数据,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凉山州宁南县小学生畸形患病率为67.6%,其中安氏I类43.4%,安氏Ⅱ类32.2%,安氏Ⅲ类24.4%。畸形常见的表现有列拥挤,深覆,深覆盖,发病率较高,分别为51.6%,32.3%,14.1%。有正畸意愿的患者仅71名,占人数的10.2%。结论凉山州宁南县小学生畸形患病率较高,正畸意识不强,需进一步加强口腔正畸知识宣传,进行有效的预防和矫治。

  • 标签: 错牙合畸形 患病率 正畸意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双颌前突()畸形成人患者拔牙矫治后软硬组织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本院55例双颌前突()畸形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0年02月-2021年02月,55例患者均给予拔牙矫治治疗,分析治疗后55例患者的软硬组织变化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L1-NB、UI-NA、LI-MP和Ns'-Sn-Pg'相比,治疗后均明显偏低(P<0.05);与治疗前U1-L1、Cm-Sn-Ls、UL-UI、LL- LI、Pos-Po和A'UL-B'LL相比,观察组均明显偏高(P<0.05)。 结论 给予双颌前突()畸形患者拔牙矫治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唇闭合功能和双颌前突侧貌,但对于患者骨骼无明显作用,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双颌前突 错(牙合)畸形 拔牙矫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畸形患者正中(centric occlusion,CO)位及正中关系 (centric relation,CR)位咬合。方法:收集安氏Ⅱ类畸形患者30例,咬CO位及CR位蜡,上架,记录CR位早接触位、CO位及CR位尖牙、磨牙位置和髁突位置,并测量前牙覆覆盖。结果:CR位早接触多出现在磨牙区;尖牙、磨牙关系从CO位到CR位均发生了远中移动,前牙覆变浅,覆盖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CR位髁突位置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前分析患者CR位咬合,有助于做出正确的诊断设计。

  • 标签: Ⅱ类错合畸形 正中合位 正中关系位 咬合 髁突位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通过对骨性Ⅲ类)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上下颌前牙牙槽骨厚度变化的分析,探讨)去代偿治疗对于槽骨厚度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术前正畸中对上下前牙进行去代偿治疗、完成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34例成人骨性Ⅲ类)患者.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测量上下颌前牙牙槽骨厚度.利用单样本t检验分析样本患者治疗后牙槽骨厚度与正常(槽骨厚度的差异;配对t检验分析治疗前后前牙区槽骨厚度的变化.结果骨性Ⅲ类)患者治疗后牙槽骨厚度与正常()相比,根尖点水平槽骨厚度各项目值均比正常()小,并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完成后,上颌前牙区槽骨总厚度在根尖点水平、根中点水平分别平均减小(0.67±1.57)mm、(1.07±1.09)mm;唇侧槽骨厚度在根尖点水平减小(0.56±1.03)mm、腭侧槽骨厚度在根中点水平减小(1.15±1.29)mm,均有统计学意义.下颌前牙区槽骨总厚度在根尖点水平、根中点水平分别平均减小(0.57±0.92)mm、(0.55±0.72)mm,舌侧槽骨槽骨厚度在根尖点水平、根中点水平分别减小(0.86±0.89)mm、(0.55±0.72)mm,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性Ⅲ类)患者术前正畸对前牙进行去代偿移动,上下前牙牙槽骨总厚度、上前牙根尖点水平唇侧槽骨厚度、上前牙根中点水平腭侧槽骨厚度、下前牙舌侧槽骨厚度均减小,提示上下前牙去代偿过程中需控制牙齿在一定限度内移动.

  • 标签: 骨性Ⅲ类错(牙合)去代偿治疗 牙槽骨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乳、恒牙早失的防治。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乳牙早失应作缺隙保持器,保持缺隙间距以利继承的恒牙有足够的间隙萌出,同时也可防止对伸长。

  • 标签: 恒牙 早失 错牙合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拔除单侧上颌第二磨牙配合改良摆型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第一磨牙,解除前牙拥挤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选择面型较好的安氏Ⅱ类亚类畸形,同时伴前牙3~5mm拥挤的患者20例。单侧拔除上颌第二磨牙后,利用摆型矫治器推上颌第一磨牙远移获得间隙排齐前牙。治疗中拔牙侧的上颌第三磨牙近中迁移代替被拔除的第二磨牙。结果所有病例前牙拥挤解除,磨牙建立中性关系。结论拔除第二磨牙后,摆型矫治器推第一磨牙远移效果快,前牙未发生唇倾。治疗结束时16例年龄较大患者第三磨牙已萌出建。4例未萌出,但第三磨牙已近中移动于第一磨牙颈部位置。

  • 标签: 拥挤 磨牙远移 改良摆型矫治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前方牵引器、Franke1Ⅲ治疗安氏Ⅲ类()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月到2014年3月收治的替期安氏Ⅲ类()畸形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年龄分组,8~10岁和10~12岁的患儿各有50例,分别设为A组和B组,再按照使用的矫治器不同,将其进行组内再分组,每小组均为25例,A1、B1组患儿采用前方牵引器治疗,A2和B2组则采用Franke1Ⅲ治疗,比较其治疗后的骨骼、牙齿、软组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可见A组8~10岁的患儿矫治效果显著优于B组,同时,A1组和B1组在SNA角、is-OLPminusii-OLP、1-NA、1-SN的变化明显高于A2组和B2组,A’Ls-FH、SNB则显著低于A2组和B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8~10岁的安氏Ⅲ类()畸形儿童做矫治的效果更好,且通过FrankelⅢ型矫治器对周影响更小、唇倾更小,侧颜改善更佳,但前方牵引器的骨骼效应好,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矫治方法。

  • 标签: 前方牵引器 Franke1 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
  • 简介:摘 要:目的 分析固定式下颌前移矫治器治疗Ⅱ类畸形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56例Ⅱ类畸形患者(收治时间: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均行固定式下颌前移矫治器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SNA矫正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SNB、ANB、U1-SN、L1-MP、PFH、AFH矫正前后比较,SNB、PFH、L1-MP、AFH增加,ANB、U1-SN减少,矫正前后数据差异显著(P

  • 标签: Ⅱ类错牙合畸形 固定式下颌前移矫治器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深入研究单期与双期正畸治疗对安氏Ⅱ类[]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此研究选取56例患者为对象,依据患者的治疗措施的不同划分患者为单期组(n=28)和双期组(n=28)。单期组实施单期治疗,双期组实施双期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PAR值和面部美学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牙齿拥挤度和中线PAR值对比后没有意义(P>0.05);双期组左侧磨牙关系和右侧磨牙关系的PAR值比单期组低;双期组中患者面部美学评分比单期组高,数据对比后有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对安氏Ⅱ类[]畸形患者实施单期正畸治疗,对患者运用双期正畸治疗方式效果更好。

  • 标签:  单期与双期正畸治疗 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