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在治疗畸形列缺损中若将正畸和修复联合后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0年9月~2011年11月来我院口腔科就诊的60例畸形列缺损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被纳入研究的畸形列缺损的60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将修复和正畸联合的方法用于治疗实验组畸形列缺损的30例患者,正畸的治疗方法应用于对照组畸形列缺失的30例患者,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30例患者较实验组的总有效率要低,分别为73.3%和96.7%,P<0.0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将修复和正畸联合应用于治疗畸形列缺失的患者,能达到患者对美观的要求,能恢复牙齿的颌关系以及患者的咀嚼功能和发音功能。

  • 标签: 牙颌畸形 牙缺损 联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缺损伴畸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于我院2015年2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缺损伴畸形患者入选此研究中,依据入院治疗单双号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为修复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方法为正畸与修复联合,对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为75%,数据之间经对比统计学意义产生。结论正畸和修复联合治疗方法效果显著,为临床可靠治疗方法。

  • 标签: 正畸 修复 牙缺损 牙颌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损伴畸形的联合治疗效果。方法将2014年11月到2015年6月到我院牙科收治的68例缺损伴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单纯进行修复治疗,研究组实施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治疗,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8.2%,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3.7%,存在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缺损伴畸形治疗中,实施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可解决单一方法治疗的局限性,临床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探讨 缺损合并畸形运用正畸与修复治疗的效果。 方法:研究 2016 年 9 月至 2018 年 2 月期间收治的 80 例缺损合并 畸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组运用修复治疗,观察组运用 正畸与修复治疗, 分析不同治疗后的治疗疗效、恢复速度与治疗满意度情况。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 97.5% ,显著高于对照组 77.5%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恢复速度上,观察组( 11.9±1.4 )个月,显著多于对照组( 8.1±1.7 )个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满意率上,观察组 95% ,显著高于对照组 72.5%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缺损合并畸形运用正畸与修复治疗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疗效,但是恢复速度相对较慢,总体效果满意度更为明显。

  • 标签: [ ] 牙缺损 牙颌畸形 正畸 修复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列缺损伴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列缺损伴畸形患者10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修复疗法,观察组50例给予正畸联合修复疗法。回顾性统计两组治疗后优良率,比较两组治疗后牙齿咬合功能、美观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优良率为94.00%(4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40/50)。治疗后,观察组前牙覆盖覆颌良好、牙齿排列整齐、牙齿咬合状况良好率高于对照组(χ2=8.274、9.890、7.162,P=0.004、0.002、0.007),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4.00%(2/50),低于对照组的18.00%(9/50)。结论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列缺损伴畸形效果好,不良反应较少。

  • 标签: 牙齿 修复疗法 牙列缺损 牙颌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畸治疗成人牙周病合并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40例牙周病合并畸形的患者,于入院后给予牙周组织的全面检查,明确牙周炎症和牙齿移位等损伤情况,并在常规治疗牙周病的基础上辅助采取正畸治疗10~24个月,对比治疗前后的恢复情况并对正畸治疗的效果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患者正畸治疗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患者正畸治疗前后牙周炎症和牙周袋深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显著。结论正畸治疗成人牙周病合并畸形的临床疗效显著,治疗后可明显改善患者牙周病及畸形的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正畸治疗 成人牙周病 错颌畸形 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正畸治疗畸形伴牙周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抽取我院 2018 年 5 月 -2019 年 7 月收治的畸形伴牙周病患者 38 例作为观察样本,依照单双号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中的患者有 19 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周治疗的方式,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正畸治疗的方式,进行比较的是两组相关指标改善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的 BOP 、 GI 、 PLI 、 PD 行比较,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正畸治疗畸形伴牙周病治疗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恢复颌正常关系和牙齿美观度,提升咀嚼功能。

  • 标签: 牙周病 错颌畸形 正畸治疗
  • 简介:摘要:本文对儿童畸形与口腔不良习惯的关系展开研究,探讨了影响儿童形成口腔不良习惯的因素,包括家庭环境、教育方式、心理因素和习惯养成的时期以及社交因素和同伴影响。最后,提出了针对儿童口腔不良习惯的干预与预防策略,包括口腔习惯训练、家长的引导和监督、心理干预和行为塑造、以及个体化预防策略,以维护儿童口腔健康。

  • 标签: 儿童 口腔不良习惯 错颌畸形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乳牙期前牙反不仅影响美观及口腔的咀嚼功能,还影响颌面部骨骼、肌肉的正常发育,甚至可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早期矫治的目的是恢复正常的咬合和口腔功能,引导颌面部骨骼和肌肉的正常发育。多数病例可以通过简单的早期矫治避免在恒牙列替换后再进行复杂的矫正治疗。即使是复杂的病例也可通过早期治疗减小错程度,简化后期治疗或避免进行拔牙减数治疗及外科正颌手术治疗。

  • 标签: 乳牙 反牙合 早期矫治
  • 简介:病史:患者,男,孪生兄弟,14岁。主诉,“地包天”要求矫治。身体健康。在9岁半时兄弟俩曾经因为“地包天”采用了活动矫治半年。其母及外祖父有前牙反[]。

  • 标签: 前牙反[牙合] 活动矫治 孪生兄弟 身体健康
  • 简介:目的研究FrankelⅢ矫治器对前牙反[]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反[]提供帮助。方法选择前牙反[]儿童25例,男性11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8.2岁,用FrankelⅢ矫治平均时间9个月,将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使用FRⅢ治疗后,上颌前牙唇倾度,SNA角,ANB角及下颌平面角的改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FRⅢ矫治器对于功能性及轻度骨性反[]疗效显著,宜在替早期开始治疗。

  • 标签: FR Ⅲ |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改良垫式活动矫治器治疗儿童乳前牙反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乳前牙反患儿中选取7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垫舌簧矫治器进行矫治,观察组患儿采用改良垫式活动矫治器进行矫治,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o-Gn(下颌有效长度)、Co-A(上颌有效长度)、APDI(上下颌骨矢状方向不调指数)、Ptm-A(上颌骨长度)、T4-Po(下颌长度)、NP-PA(颌突角)、ANB(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等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t=12.6257、9.6257、11.0257、6.3544、15.6253、11.9626、9.5258,P<0.05。结论改良垫式活动矫治器治疗儿童乳前牙反的临床疗效理想,可推广。

  • 标签: 改良牙合垫式 活动矫治器 儿童乳前牙反牙合 传统牙合垫舌簧矫治器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种植支抗技术对畸形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28例畸形患者病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支抗组,平均每组1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矫治;支抗组采用种植支抗技术进行矫治。结果支抗组患者治疗时间明显短于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观察组;患者对矫治效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观察组。结论应用种植支抗技术对畸形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种植支抗 牙颌畸形 矫治
  • 简介:笔者观察的22例中上额第2双尖牙4例(占18.2%).下颌第1双尖牙3例(占13.6%),下颌第2取尖牙15例(占68.2%);依据不同症状与诊断,分别采用预防性调磨、牙髓复盖、活髓切断、根管治疗的方法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

  • 标签: 畸形中央尖 治疗 预防性调磨 牙髓复盖 活髓切断 根管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预防畸形的早期措施。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妊娠时期注意母体键康和营养,如患有全身性疾病或营养极度缺乏,胎儿就会产生小颌、腭裂、唇裂或其他先天畸形,所以必须防止孕妇患病。从婴儿期开始,应特别注意婴儿的睡眠姿势,必须经常调换位置,不可偏向一侧或腹卧,以免一侧颌面长期受压而形成局部不对称畸形

  • 标签: 预防牙颌畸形 早期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儿童畸形早期治疗的效果以及早期预防方法。方法随机选取于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进行的牙科检查的儿童40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儿童畸形的发生率以及牙齿畸形的种类,观察早期治疗的效果,总结预防方法。结果此次随机选择的400例研究对象中有45例(11.25%)的儿童出现畸形,其中有12例(26.67%)前牙反,有10例(22.22%)为前牙拥挤,有6例(13.33%)为开,有4例(8.89%)为牙间隙宽,有5例(11.11%)为深覆,有8例(17.78%)为下颌后缩;治疗后患者的磨牙移位、切牙凸距离减小量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此次研究显示有10%左右的儿童会出现畸形,因此应加大预防的力度,对儿童畸形应该早发现早治疗。

  • 标签: 儿童牙颌畸形 预防 早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