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狭窄血管支架治疗的并发症.方法对478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及颈部超声检查.对195例患者使用脑保护装置,在未使用保护装置的283例患者中,对202例患者采用预扩张,占71.4%;66例采取后扩张,占23.3%;12例采用球囊扩张式支架,占4.2%;3例未扩张,占1.1%.结果478例患者技术成功率为100%,患者症状消失或好转率为78.7%.心率<50次/min者占26.4%;术中栓子脱落5例,其中2例治疗后恢复,2例遗留一侧肢体运动障碍,1例死亡;术后颅内出血死亡1例,术后30d内卒中或死亡6例,占1.26%.随访率为77.8%.再狭窄17例,占4.6%.结论颈内动脉狭窄的血管支架治疗是安全的,若操作规范,可以减少并发症.

  • 标签: 并发症 治疗 患者 血管内支架 颈内动脉狭窄 死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置入脑动脉血管支架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的研究讨论。方法对我科40例脑血管支架置入术的患者进行分析,在围手术期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全部病人经过手术之后,其中有并发症的病人有两个,在医院的细心照顾后都健康出院。结论当病人在进行脑动脉血管支架置入手术时,要做好术前的护理,这样可以显著改善治疗效果,降低病发症的发病率。

  • 标签: 脑动脉支架植入术 围术期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所至下腔静脉梗阻植入金属支架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18例患者中,原发性肝癌6例,肝转移癌3例,胃癌2例,腹膜后肿物2例,肾癌3例,淋巴瘤1例,胰腺癌1例。均造成下腔静脉的完全或部分梗阻,梗阻段长度30~90mm直径0~5mm,采用经皮股静脉穿刺植入金属支架治疗。结果18例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患者梗阻症状积分由4~5分降至术后0~2分两者差异显著。结论金属膨式支架可迅速缓解下腔静脉恶性梗阻患者的临床症状是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手段,值得推广。

  • 标签: 下腔静脉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 放射学 介入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血管支架置入术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的50例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血管支架置入术的临床资料,对其整体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0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术后出现并发症血管痉挛1例,血压降低和心动过缓2例,高灌注综合征1例,穿刺部位皮下血肿2例,所有并发症经积极治疗得到改善,未留下严重后果。结论症状性脑动脉狭窄血管支架置入术患者术前充分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以及高效安全的优质护理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及安全性的有效保障。

  • 标签: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症状性脑动脉狭窄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喉罩通气和气管插管复合异丙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设计,将40例经DSA行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分成喉罩组(A组)和气管插管对照组(B组)各20例。术前30min给予长托宁1mg、苯巴比妥0.1g肌注,术中采用恒速微量注射泵泵入异丙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插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前、插入后、股动脉穿刺置管、支架置入后及清醒时、拔除喉罩或者气管导管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情况,观察术毕患者是否有躁动、术后咽痛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A组的患者在麻醉诱导、术中维持、以及术后苏醒血流动力学稳定,相关麻醉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喉罩通气操作简单,置入成功率高,通气可靠,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并发症发生率低,只要掌握好其使用适应症,较气管插管通气具有明显的优势,从而增加了手术的可控性和安全性。

  • 标签: 喉罩 气管插管 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 全凭静脉麻醉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CDFI)在移植肝血管狭窄支架植入术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13例肝动脉狭窄,1例门静脉狭窄,2例肝静脉狭窄。于支架植入术前、后行CDFI检查并每隔3~4个月随访复查,取多普勒参数肝内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和加速度、门静脉吻合口管径及其两端血流速度比值、肝静脉狭窄处管径及肝静脉和下腔静脉肝下段血流频谱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动脉狭窄者支架植入术后RI升高,SAT缩短,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门静脉和肝静脉狭窄者支架植入术后狭窄段管径增宽,植入的支架呈并行相间的线样强回声,门静脉吻合口两端血流速度梯度下降,肝静脉和下腔静脉肝下段血流频谱由术前的平坦波恢复为两相或三相波。结论CDFI检查是评价移植肝血管狭窄支架植入术疗效的可靠方法。

  • 标签: 肝移植 血管狭窄 支架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管支架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于我院介入科诊治的5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患者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28例)与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前者治疗护理基础上采取血管支架介入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术后并发症及踝肱指数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脑出血3.57%、静息痛3.57%、心血管并发症7.14%、脑梗死3.57%、跛行7.14%、截肢3.57%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排除死亡率),P<0.05;观察组踝肱指数术后3个月0.92±0.13、6个月0.85±0.20、24个月0.84±0.18相较于对照组改善效果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支架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低,相较于药物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能够达到根治的目的。

  • 标签: 血管支架介入 下肢动脉硬化 闭塞症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研究缺血性卒中血管狭窄患者支架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血管狭窄患者64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选择颅内外狭窄血管进行支架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狭窄情况、症状及体征变化情况、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管狭窄情况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血管狭窄率(9.38%)显著低于对照组(4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头痛、头晕、肢体乏力、视物模糊、肌力等均得到改善,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有所降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100%,无患者死亡,术中无脑卒中发生、支架移位与脱载,术后2dCT血管造影(CAT)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显示血流动力学参数改善,术后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增多,达峰时间缩短,所有患者放置支架手术成功。结论对缺血性卒中颅内外血管狭窄患者采取支架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管狭窄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临床症状。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治疗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血管狭窄情况 NIHS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支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60例,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有患者30例,分别对其实施介入支架治疗及常规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在病变血管血流情况及神经功能评分的比较结果上观察组患者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介入支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且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法加以推广。

  • 标签: 介入支架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治疗方法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丝素蛋白多孔支架(PorousSilkFibroinScaffolds,PSFSs)在大鼠脊髓损伤部位的血管化,为丝素蛋白材料用于组织工程修复中枢神经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制备具有一定孔径和孔隙率的PSFSs;选取28只清洁级雌性S-D大鼠(体重250~300g),随机分为A、B两组(A为实验组,n=16;B为对照组,n=12)。建立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实验组植入PSFSs,对照组植入聚乙烯醇(PolyvinylAlcohol,PVA)海绵。术后4、7、10、14、21、28d,每组各取两只大鼠灌注取材行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CD34)检测,并采用透射电镜观察A组微血管超微结构。结果HE染色示A组炎症反应较B组轻、消退速度快;PSFSs降解速度比PVA快;通过CD34染色计数材料内微血管密度(MVD),A组在术后7、10、14、21、28d分别为1.4、3.6、10.6、8.6、8.8,对照组分别为0、2.2、4.8、4.6、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术后7d即可观察到材料内有微血管形成,14d时达到峰值,随后有所下降并稳定于一定水平;B组7d时尚无微血管形成,14d时微血管数量较多,也呈现有所下降并趋于稳定的变化规律。结论PSFSs能在大鼠脊髓内血管化,可用于神经组织工程支架修复中枢神经损伤。

  • 标签: 组织工程 血管化 丝素蛋白 支架 脊髓 大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腔球囊扩张血管成形结合血管支架成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2000年2月—2004年2月应用经皮腔球囊扩张血管成形结合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20例(24条患肢)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结果PTA即时成功率91.7%(22/24),成功的22条患肢踝/肱指数有2条无明显改善,其余20条由术前0.44±0.11恢复至0.78±0.14。经随访2—46个月,1条胭动脉在术后13个月再次闭塞,1条胫后动脉在术后8个月再次闭塞,通畅率为90.0%(18/20)。结论PTA结合血管支架成形术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有效方法,可有效提高通畅率。多平面、多节段病变联合手术可简化手术,缩小创伤。

  • 标签: 动脉硬化闭塞 下肢 介入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solitaire支架取栓血管再通治疗对重症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1月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重症脑梗死99例,其中采用solitair取栓患者(64例),分为桥接组34例,直接取栓组30例,均采用急诊solitaire支架取栓血管再通治疗的患者。对照组为重症脑梗死标准剂量静脉溶栓组35例。比较三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桥接组和直接取栓组治疗后24h、7dNHISS评分和30dMRS评分均显著优于静溶组。三组24h、48h颅内出血发生率,30d病死率评估安全性,直接取栓组出血率、病死率低于另外两组,显示安全。结论Solitaire支架取栓血管再通治疗大血管闭塞性重症脑梗死短期疗效及预后均好于静脉溶栓,但桥接还是直接取栓尚有争议,直接取栓安全性可能更高。

  • 标签: 静脉溶栓 支架取栓 重症脑梗死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脑血管支架植入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把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接收的脑血管支架植入的患者100例平均分为两组,包括对照组50例,对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实施延续护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接受脑血管支架植入的患者进行护理时,对患者实施延续护理能够获得更好的护理效果,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能够得到显著提升,生活质量能够得到较大改善,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脑血管支架植入护理方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延续护理 脑血管支架植入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