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中国人口已偏老龄化,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头号杀手。有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在近年来有明显上升趋势,而心脏冠状动脉狭窄又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病种。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是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首选之路。为降低冠状动脉的再狭窄率,PTCA常需要为患者放置一枚或多枚血管支架,并长期应用抗血小板药物。随着心血管介入技术的发展,血管支架的研制十分引人瞩目。本文阐述了常见的血管支架材料的种类,名称及用途。

  • 标签: 冠状动脉狭窄 血管支架材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应用真皮支架材料覆盖创面可加快创面的修复愈合,而快速血管化是真皮支架材料发挥功能的基础,也是植入物在体内存活的必要条件。该文对近年来真皮支架材料血管化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分类综述,从血管生成过程、调控血管生成的细胞因子、各类型材料血管化及三维打印材料血管化几个方面作出阐述,探寻解决真皮支架材料血管化不足的思路和方法。

  • 标签: 脱细胞真皮 创面愈合 新生血管 组织工程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生活了水平的提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这三高严重困扰着我国六十岁以上的老人。通过调查可以发现一些老人在患有高血压的同时还有心脑血管疾病,病人的冠状动脉血管通常比较狭窄,严重影响血液流通。通过血管支架的方式可以支撑血管,让患者原本狭窄的血管能够顺利流通。以往医用血管支架使用的材料为金属,这种材料带有血栓源性,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出现很好的改变了这一现状,它具有较好的可吸收性、相容性,首先它能像金属支架一样在短期内起到支撑血管的目的,同时当患者血管恢复通畅以后,这种金属支架能够随着身体代谢排出体外,有效克服了支架本身的异物性,避免血管再次出现狭窄的现象。

  • 标签: 生物可降解 血管再狭窄 血管支架 生物可降解膜 聚合物
  • 简介:颈动脉狭窄的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夹层分离、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大动脉炎和放射性损伤等,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病理学基础。业已证实,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endarterectomy,CEA)治疗能够显著降低中到重度有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缺血性卒中风险,对于无症状重度狭窄患者,CEA也有一定益处。近年来,随着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carotidangioplastyandstenting,CAS)在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CEA的一种替代治疗手段。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支架 成形 介入治疗 治疗手段 CEA
  • 简介:目的观察小血管支架术手术成功率、术后即刻效果、术后主要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远期再狭窄率.方法观察我院1997年4月至2002年3月所纳入的290例小血管支架患者的299支血管304处病变共316个小血管支架(支架直径<3.0mm)术后的手术成功率,术后即刻效果,主要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远期再狭窄率.随访1个月至4年,其中12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复查.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支架全部顺利置入.血管狭窄率由89%±12%改善至术后的5%±5%(直径法),术后1个月随访202例(69.7%),存活197例,5例于术后3h~7d死亡.2例死于术后持续低血压,1例死于急性左心衰,2例猝死.180例随访5个月至4年,无事件存活率(NES)73.3%(132/180).其中12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39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30.3%),37例二次行PCI,2例行CABG,再狭窄患者中2例二次PCI后再次发作心绞痛,经冠脉造影证实再次再狭窄1例行第3次PTCA,1例行CABG.1例患者术后2年死于心衰,1例术后3年再发急性心肌梗死(为支架术相关动脉).结论小血管支架术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即刻效果好,术后主要不良事件率(死亡、AMI及TLR)未增高,术后远期无事件存活率较高,再狭窄率较大血管支架术稍高.

  • 标签: 小血管支架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临床疗效 再狭窄 心血管病 手术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血管支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行脑血管支架治疗的45例缺血性脑血管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经治疗,45例患者中有42例手术成功,总有效率为93.33%,术后有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结论脑血管支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且并发症较少,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脑血管支架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颈动脉狭窄的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夹层分离、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大动脉炎和放射性损伤等,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病理学基础。业已证实,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endarterectomy,CEA)能够显著降低中到重度有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缺血性卒中风险,对于无症状重度狭窄患者,CEA也有一定益处。近年来,随着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carotidangioplastyandstenting,CAS)在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CEA的一种替代治疗手段。

  • 标签: 有症状颈动脉狭窄 支架置入术 血管成形 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 纤维肌性发育不良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脑血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颅外脑血管狭窄患者185例,包括颈内动脉狭窄118例(63.78%)、椎动脉狭窄55例(29.73%)、锁骨下动脉狭窄31例(16.76%);症状性狭窄117例(63.24%),包括脑梗死患者120例,约占64.86%,脑卒中患者66例(35.68%),无症状狭窄68例(36.76%);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统计分析其手术效果、并发症以及远期预后等。结果本次研究中185例患者手术治疗均获得成功,术后30d内发生脑组织缺血事件3例(1.62%),脑组织血液灌注过度4例(2.16%),无其他心肌梗死、脑出血以及死亡病例发生;随访时间6个月~5年,平均随访时间(40.86±10.49)个月,支架血管段复发狭窄7例(3.78%),包括颈内动脉3例(42.86%)、椎动脉3例(42.86%)、锁骨下动脉1例(14.29%);远期脑组织缺血事件8例(4.32%),其中颈动脉血管缺血6例(75.00%),在随访时间无任何患者发生脑出血。结论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脑血管狭窄的临床效果良好,安全性较高。

  • 标签: 支架成形术 颅外脑血管狭窄 缺血性脑卒中
  • 简介:目的总结胆总管金属内支架置入术和食管带膜支架置入术与动脉化疗相结合治疗恶性胆道狭窄,食管恶性狭窄,食管气管瘘,及纵隔瘘的临床经验和疗效分析。材料与方法恶性梗阻性黄疸4例,恶性食管狭窄7例,恶性食管肿瘤并食管气管瘘或食管纵隔瘘4例,全部操作均在电视透视监视下进行。4例采用经皮肝穿胆道置入内支架均获成功,其中3例为一次性置入支架,1例先行胆汁引流术(PTCD)后再置入金属内支架支架植入后总胆红素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例支架置入后行动脉化疗。7例恶性食管狭窄,4例并食管气管瘘或食管纵隔瘘均一次性顺利完成内支架置放。8例内支架置入术后加动脉化疗,平均生存期为8个月,支架植入后加动脉化疗组平均生存期为11个月。结论胆道内支架置入术与动脉化疗相结合是治疗手术无能的胆道、食管恶性梗阻性狭窄的有效方法.且安全,简单。

  • 标签: 动脉化疗 临床应用 内支架置入术 食管气管瘘 纵隔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颅内支架CT血管造影(CTA)成像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16年7月—2019年10月颅内动脉置入支架、均行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7例,年龄37~83(60.6±7.9)岁,共留置支架35枚。以DSA为金标准,将CTA对支架情况的评估(成像质量)进行分级,并将分级结果与支架部位相关解剖特征(置入部位颅内动脉的直径及其是否紧贴颅骨走行、邻近弹簧圈存在与否)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以DSA为金标准,CTA的成像质量分级结果的Cohen's Kappa系数为0.826 (95%可信区间为0.638~1.014),一致性好。CTA的成像质量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管直径Youden指数为2.505 mm,曲线下面积为0.933;支架所在动脉的解剖部位是否紧贴颅骨走行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2, P>0.05);邻近支架部位是否存在弹簧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820, P<0.01)。结论对于颅内留置支架的患者,当支架所在动脉直径>2.5 mm时,CTA的成像质量较好;颅骨骨质存在对CTA成像无明显影响;弹簧圈的存在会导致CTA成像质量的下降。

  • 标签: 血管成形 血管支架 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 CT血管造影 弹簧圈 伪影 成像质量 直径
  • 简介:摘要脑血管支架置入术是采用经股动脉穿刺的方法将合适的支架通过导管置入脑动脉狭窄部位以改善脑动脉血液供应,从而改善临床症状。随着神经介入技术的发展,脑血管支架置入术具有微创、安全、并发症少的特点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推崇,为缺血性脑血管的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手术成功后,为预防术后并发症,术后的维护非常重要。有些患者认为脑内已放入支架,不会再发生脑梗塞,出院后不按遗嘱服药,血压、血糖、饮食不控制,影响手术的效果。所以出院后的健康指导非常重要。

  • 标签: 脑血管内支架置入出院后健康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血管支架成形治疗颈内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52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血管支架成形治疗;围手术期行头颈部CT或MRI、超声检查进并进行抗凝治疗、全脑血管造影;152例患者均使用脑保护装置及预扩张;观察治疗前后脑组织灌注及临床症状的改变并进行随访。结果152例患者均一次性成功置入血管支架,技术成功率100%;术中即刻造影,血管残余狭窄≤20%;术中一过性血压降低、心率下降115例,占75.65%;随访期3个月-24个月,平均9个月,症状消失或减轻136例,89.47%,再狭窄6例,占3.95%;3例术后肌力由Ⅳ级减为Ⅱ级,经治疗肌力恢复至术前水平;无卒中死亡事件发生。结论对围手术期进行有效治疗,选择合适血管支架及手术方式,能够快速解除狭窄,恢复生理性脑血流动力学,缓解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血管支架成形术可作为颈内动脉狭窄的首选治疗方法。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支架 介入放射学
  • 简介:背景:植入体内后,血管支架处于复杂的应力及腐蚀环境,可引发支架应力腐蚀开裂及腐蚀疲劳断裂,导致支架早期失效。目的:综述不同生理应力环境下可降解金属支架的降解情况及其降解机制。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2000至2018年发表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biodegradable,degradation,stress”,中文检索词为“镁合金,应力腐蚀”。结果与结论:镁、铁和锌是目前最具代表性的3种可降解金属材料,在血管支架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可降解支架植入体内后,支撑血管直至其完成血管重建,在此过程中支架受到复杂的应力作用,包括拉应力、压应力、剪切应力及循环荷载等。应力对支架降解的影响不可忽视,其可加快支架力学性能的衰减,甚至导致支架断裂。探明应力对可降解金属降解行为的影响及其降解机制,对血管支架材料的改性、支架构型设计与优化至关重要。

  • 标签: 血管支架 可降解金属 应力腐蚀 腐蚀疲劳 生物材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施颈部动脉血管狭窄支架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分析颈部动脉血管狭窄患者实施支架介入治疗与常规治疗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量表(NIHSS)进行评分,并且比较治疗后脑卒中、心肌梗塞、死亡等意外事件的发生概率。结果两组患者NIHSS评分>20及治疗后意外事件的发生概率,介入组明显减轻,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动脉血管狭窄支架介入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