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后路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4例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中16例采用双侧椎弓根穿刺注射,8例采用单侧椎弓根穿刺注射。单个注射骨水泥量为4-6mL,通过患者术前、术后X片所示体高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穿刺注射成功,24例患者术后平均13个月随访。患者体高度得到改善,后凸畸形改善不明显,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明显改善。结论后路成形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有效、安全的方法,患者疼痛明显减轻。

  • 标签: 椎体骨折 骨质疏松 经皮椎体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弯角成形(PCVP)与单侧后凸成形(PK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天津医院收治的104例单发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83例;年龄50~91岁[(70.3±7.7)岁]。骨折AO分型:A1型65例,A2型39例。患者接受PCVP或单侧PKP手术治疗,其中51例行PCVP(PCVP组),53例行单侧PKP(单侧PKP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有效弥散倍数、骨水泥分布优秀率。术前,术后24 h、3个月、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和Beck指数(测量至术后3个月)评价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骨水泥渗漏率、邻近再骨折率等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8个月[(6.4±0.7)个月]。PCVP组手术时间为(12.15±1.63)min,骨水泥注射量为(2.13±0.28)ml,中透视次数为(24.74±1.71)次,均短于或少于单侧PKP组的(22.09±1.62)min、(5.30±0.52)ml、(30.09±1.86)次(P均<0.01)。PCVP组骨水泥有效弥散倍数为(1.42±0.04)倍,大于单侧PKP组的(1.18±0.02)倍(P<0.01);骨水泥分布优秀率为94%,高于单侧PKP组的70%(P<0.01)。术前和术后24 h、3个月两组VAS、ODI、Beck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个月PCVP组VAS为(1.20±0.49)分,ODI为16.52±5.22,较单侧PKP组的(1.49±0.58)分、20.16±5.16更低(P均<0.01)。两组术后24 h、3个月、6个月的VAS、ODI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均<0.05);两组术后24 h、3个月Beck指数较术前改善(P均<0.05),单侧PKP组术后3个月Beck指数为0.75±0.07,较术后24 h的0.79±0.07明显下降(P<0.05),而PCVP组无明显变化(P>0.05)。PCVP组骨水泥渗漏率为16%(8/51),低于单侧PKP组的47%(25/53)(P<0.01)。两组随访期间邻近再骨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OVCF,相较单侧PKP,PCVP具有手术时间短、骨水泥注射量小、中透视次数少、体内骨水泥弥散效果更好、疼痛减轻、功能改善并更好地维持伤高度及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等优势。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脊柱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体成形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成形(PVP)和后凸成形(PKP)对骨质疏松性骨折(OVCF)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86例老年骨质疏松症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按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A组行经成形治疗,B组行经后凸成形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不同方法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但组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患者术后平均伤高度显著高于B组(P<0.05);B组患者术后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显著优于A组(P<0.05)。结论成形后凸成形对于老年骨质疏松症骨折的治疗各有优势,两种式均能缓解患者疼痛,成形更有利于患者体高度的恢复,后凸成形可有效降低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老年骨质疏松症 椎体后凸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治疗中应用成形(PVP)或者后凸成形(PKP)的治疗价值。方法:对照组患者行PVP治疗,观察组应用PKP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14%,对照组88.57%,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为5.71%,对照组为14.29%,P<0.05。结论:对于OVCF患者采用PKP的治疗效果优于PVP,且PKP的术后并发症率更低。

  • 标签: OVCF PVP PKP 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成形(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治疗脊椎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共8例患者,男2例,女6例;年龄31.59岁。平均38.4岁;病共10个:胸椎5个,腰椎5个;在”C”臂监视下行pvp。术后行CT检查。随访3.24月(平均13.4)。结果7例患者(共9个)手术顺利完成,平均每个注射灌注剂4.5ml。术后未出现并发症。後CT检查示均无椎管内或间孔渗漏。後腰背痛消失或明显减轻。随访时与後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pvp是脊椎血管瘤一种较好的微创治疗方法。

  • 标签: 血管瘤 脊椎穿刺 脊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对进行经成形病人使用护理配的具体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7年6月进行经成形病人70例,根据入院先后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35例,1组为对照组,给予病人常规护理;2组为观察组,给予病人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治疗护理前后JOA下腰痛评分和总有效率结果治疗护理前,两组病人JOA下腰痛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护理后,观察组JOA下腰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依次为94.29%和74.2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进行经成形病人使用综合性护理能提升病人腰椎活动能力,整体治疗护理效果良好,可在各大医院中推广使用。

  • 标签: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微创手术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计算机模拟及体外标本实验,研究负压引导下骨水泥在骨质疏松中的分布规律。方法以CT平扫为基础建立模型,模拟骨水泥注入模型的过程及分布情况。选择老年女性的尸骨共20个标本,形态结构相似的相邻节段分别分入实验组(负压引导下成形,VPVP组)与对照组(成形,PVP组),均行双侧椎弓根穿刺,实验组一侧低压注入骨水泥3 ml,对侧负压引导,对照组无负压引导。以SPSS 13.0分析比较两种方法骨内压并阐述骨水泥分布的规律,组间数据采用配对样本的t检验。结果模拟结果发现穿刺中前二分之一,骨水泥团块在体内分布满意。吸引负压在40、60、100 kPa(1 kPa=7.5 mmHg)时分布形态及相对填充度一致。体外实验中负压吸引组中测得穿刺点骨内压为(42.52±5.09) kPa,显著低于对照组(t=-36.44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负压吸引组相对分布体积[(47.91±8.70)%]大于对照组[(28.86±5.78)%,t=15.11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计算机模拟和体外实验结果证明,负压引导下成形可以改善骨水泥在模型和尸体标本内的空间分布并降低骨水泥注射时体内压力。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负压吸引 计算机模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形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效果。方法选取20例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其中15例23采取经成形,5例4采取经后凸成形,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术前活动能力评分与VAS评分分别为(2.42±0.54)分、(7.43±0.74)分,术后分别为(1.35±0.46)分、(2.58±0.69)分,术后活动能力评分、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随访时间平均为(13.32±2.34)个月,并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疗效理想。结论严格把握手术有关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成形后凸成形均能在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治疗中达到理想疗效,但需要重视并发症预防。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脊柱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成形(PVP)和后凸成形(PK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VCFs)的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5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80例OVCFs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随访期间(随访时间>5年)死亡患者,最终纳入39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PVP组(210例)和PKP组(18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和手术并发症;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伤的影像学变化。结果PVP组手术时间[(33.1±10.0)min]短于PKP组[(39.1±12.8)min],骨水泥注入量[(3.5±1.1)ml]少于PKP组[(4.8±1.2)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592、-12.779,P均<0.01)。两组骨水泥渗漏率和相邻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P均<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和PKP组术后体高度分别较术前增加(3.9±2.3)、(5.6±2.6) mm,伤Cobb角分别较术前减小(4.2±2.3)°、(6.4±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069、-7.930,P均<0.01);两组末次随访时体高度及Cobb角丢失度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PVP和PKP均可以明显减轻OVCFs患者的疼痛症状,但PKP对于体高度的恢复和Cobb角的改善优于PVP;PVP与PKP治疗OVCFs均具有长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后凸成形术 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且总结多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病人采取经后凸成形成形治疗的具体方法与效果。方法对于我们医院在过去两年之内所收治的多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病人资料100例施行分析,根据病人所接受治疗方法的差异对其施行分组,给予A组病人后凸成形方式进行治疗,给予B组病人成形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病变前缘平均高度恢复率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中针对多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病人采取经后凸成形以及成形存在理想的治疗效果,临床中需要依照病人具体情况为其选取最佳的手术方式。

  • 标签: 多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并且总结多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病人采取经后凸成形成形治疗的具体方法与效果。方法 对于我们医院在过去一年之内所收治的多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病人资料 100例施行分析,根据病人所接受治疗方法的差异对其施行分组,给予 A组病人后凸成形方式进行治疗,给予 B组病人成形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病变前缘平均高度恢复率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中针对多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病人采取经后凸成形以及成形存在理想的治疗效果,临床中需要依照病人具体情况为其选取最佳的手术方式。

  • 标签: 多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手术治疗疗效。方法2015.3-2017.3成形手术治疗37例,后突成形治疗8例,40例采用“C”臂下穿刺椎弓根影入路,5例旁入路。结果本组43例均获满意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5个月,切口无感染,椎管无渗漏,无神经激惹及损伤症状。结论成形及后突成形治疗骨质疏松压缩骨折具有明显效果。

  • 标签: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 椎体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形治疗压缩性骨折的护理经验和方法,为其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数据参考,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我院2011年1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810例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中360余例行经穿刺成形治疗及护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护理工作分为术前、中和术后,配合相关医疗仪器检查,严密观察,并做详细记录,体会护理对于成形治疗压缩性骨折患者的影响,对整个护理工作进行梳理和总结。结果所有手术患者均获得成功,经过术前、中和术后的相关护理,患者的疼痛程度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止痛效果明显,且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患者的满意度达到了100%。结论成形治疗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治疗中,严格做好术前、中和术后的相关护理,可以保证手术的顺利实施及很好地预防并发症的出现,并达到减轻疼痛、强化以及术后功能恢复的理想效果,有效地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压缩性骨折 护理经验和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单侧穿刺成形(PVP)和双侧PVP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选取96例行PV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时间在2018年10月至2021年3月,采用均等单盲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48例,其中A组实施单侧PVP治疗,B组实施双侧PVP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A组和B组手术时长和骨水泥注入量对比存在明显区别(P<0.05)。A组和B组术前疼痛评分对比无明显区别(P>0.05),术后区别明显(P<0.05)。B组术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25%与A组27.08%相比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单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穿刺成形对邻近椎间盘的影响。方法:2018年5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压缩性骨折40例,采用成形(PVP)或后凸成形(PKP)治疗,为手术组;另选20名非手术患者,采取传统治疗方法,为对比组;两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获取随访结果并比较。结果:术后6月,手术组与对照组Pfirrmann等级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

  • 标签: 椎体[1]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间盘退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DSA导向成形治疗转移瘤疗效展开分析。方法:研究期:2018年1月-2020年12月,纳入60名患者,患者表现为转移瘤,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一组接受DSA导向成形治疗(观察组,n=30),另一组接受常规外科手术治疗(对照组,n=30),对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骨痛程度评分(VAS评分),在治疗后,指标值观察组患者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体高度(16.45±2.38mm)高于对照组患者(15.53±2.22mm),(p<0.05)。结论:以DSA导向成形治疗,针对转移瘤患者,可有效抑制骨痛,改善体高度,促进患者康复,方案值得推荐。

  • 标签: DSA导向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转移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后凸成形(PKP)与成形(PVP)治疗老年人单节段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滨州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老年单节段OVCF患者11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0例)和对照组(n=57例),观察组采用PVP治疗,对照组采用PKP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骨水泥用量、手术时间、治疗费用、术后伤高度增加情况分别为(4.69±1.94)mL、(27.59±5.81)min、(6 537.24±898.36)元、(2.54±1.37)mm,对照组分别为(5.78±2.04)mL、(38.63±8.17)min、(24 371.85±2 365.54)元、(8.65±1.48)mm,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18、9.25、10.26、7.23,均P < 0.05)。治疗前,两组伤Cobb 角、压缩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治疗后,对照组伤Cobb 角[(9.25±2.36)°]小于观察组[(20.38±3.87)°]、压缩率[(20.06±3.53)%]低于观察组[(24.76±5.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25、6.23,均P <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67%(16/60),对照组为17.54%(10/5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2,P < 0.05)。结论治疗OVCF采用PVP操作更为简单,而且费用较低,但是采用PKP效果更好,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在经济条件和医疗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优先采用PKP。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折,压缩性 椎体成形术 骨密度 骨水泥 时间 手术后并发症 疗效比较研究 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