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和总结单侧穿刺成形的临床体会。方法用“随机分组法”,将8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观察组实施单侧穿刺成形,对照组采取双侧穿刺成形。对比两组患者的X线暴露次数、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骨水泥渗漏以及VA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X线暴露次数更少,手术时间更短,骨水泥用量更少,p值<0.05;两组骨水泥渗漏率差别不大,p值>0.05;两组术后五个月的VAS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差别不大,p值>0.05;术后六个月,观察组VAS评分更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值<0.05。结论单、双侧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均能达到满意的疗效,与双侧穿刺相比,单侧穿刺的优点更多,比如手术时间短,辐射损害小,并发症少,费用少等,适合在临床进行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单侧穿刺 经皮椎体成形术 临床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对进行经成形病人使用护理配的具体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7年6月进行经成形病人70例,根据入院先后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35例,1组为对照组,给予病人常规护理;2组为观察组,给予病人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治疗护理前后JOA下腰痛评分和总有效率结果治疗护理前,两组病人JOA下腰痛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护理后,观察组JOA下腰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依次为94.29%和74.2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进行经成形病人使用综合性护理能提升病人腰椎活动能力,整体治疗护理效果良好,可在各大医院中推广使用。

  • 标签: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微创手术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且总结多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病人采取经后凸成形成形治疗的具体方法与效果。方法对于我们医院在过去两年之内所收治的多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病人资料100例施行分析,根据病人所接受治疗方法的差异对其施行分组,给予A组病人后凸成形方式进行治疗,给予B组病人成形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病变前缘平均高度恢复率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中针对多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病人采取经后凸成形以及成形存在理想的治疗效果,临床中需要依照病人具体情况为其选取最佳的手术方式。

  • 标签: 多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应用后凸成形(PKP)与成形(PVP)治疗的效果及疼痛度。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2018年4月诊治的160例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予以PVP治疗,研究组进行PKP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骨水泥注入量(5.89±1.12)ml、渗漏量(0.76±0.14)ml、体高度恢复(18.36±1.95)mm,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VAS(3.57±1.04)分,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研究组术后ADL(48.75±5.08)分、SF-36(357.64±76.53)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VP与PKP对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止痛效果相当,但PKP可明显减少渗漏量,对体高度的恢复效果良好,且有效提升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疼痛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黏度骨水泥成形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2016年2月-2018年1月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患者据式分组。对照组开展后凸成形治疗,观察组行高黏度骨水泥成形治疗。比较两组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手术效果;手术消耗时间、手术出血总量;手术前后患者疼痛评分、体高度;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手术效果和对照组相近,P>0.05;观察组手术消耗时间、手术出血总量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疼痛评分、体高度相近,P>0.05;手术后观察组疼痛评分和对照组均显著降低,而对照组术后体高度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和对照组相近,P>0.05。结论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患者行高黏度骨水泥成形后凸成形疗效相当,均可有效缓解疼痛,骨水泥渗漏发生相当,而高黏度骨水泥成形出血和手术耗时更少,后凸成形则更好恢复了体高度。

  • 标签: 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压缩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疼痛科使用穿刺球囊扩张成形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一段时间内,在本院疼痛科进行疾病治疗的病人322位,并收集相关的临床资料实行回顾性分析。对病人实行手术之前,进行CT和核磁共振检查,确定手术方案。对这些病人进行经穿刺成形(PVP)或者穿刺球囊扩张成形(PKP),对病人手术前后的结构指标、翻身能力、疼痛程度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所有的病人未发现其它并发症,同时病人手术后的结构指标、疼痛程度、翻身能力明显优于手术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疼痛科中,使用穿刺球囊扩张成形为患有疾病的老年病人进行治疗,病人的翻身能力有了非常明显改善,疼痛有了显著缓解,并且无任何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 疼痛评分 应用研究
  • 简介:背景:成形(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已经成为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steoporotic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OVCF)的常用治疗方式,但其疗效及邻近节段骨折风险仍存在争议。目的:比较PVP与保守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效果及邻近节段骨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2例>60岁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资料,其中80例采用PVP治疗,42例行保守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伤体高度恢复情况及邻近节段骨折发生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与保守治疗组比较,PVP组术后1周VAS评分明显降低(6.5±1.2VS3.4±1.1,P0.05)。结论:与保守治疗比较,PV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能够更快的缓解疼痛,更好的恢复伤高度,值得临床推广,关于其是否增加邻近骨折风险需大量病例长期随访研究。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邻近椎体骨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成形(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或后凸成形(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治疗合并脊柱侧凸的脊柱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采用PVP或PKP治疗合并脊柱侧凸的脊柱压缩性骨折61例(PVP50例,PKP11例)。测量术前、术后3d、术后3个月、6个月和最后一次随访时脊柱侧凸Cobb角,以及伤最塌陷处的高度。结果骨水泥渗漏17例。61例随访8?12个月,平均9.4月,术前与术后4个时间点脊柱侧凸Cobb角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45.745,^=0.000)。术前脊柱侧凸Cobb角为16.4°±5.5°,显著大于末次随访13.3。±5.5。(P=0.000)、术后6个月13.4。±5.5。(P=0.000)、术后3个月13.9。±5.6。(P=0.000)和术后3d14.2。土5.5°(P=0.000)。术前与术后4个时间点最塌陷处高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07.928,P=0.000)。术前最塌陷处体高度(1.9±0.6)cm,显著低于末次随访(2.0±0.6)cm(P=0.000)、术后6个月(2.1±0.6)cm(P=0.000)、术后3个月(2.1±0.6)cm(P=0.000)和术后3d(2.1±0.6)cm(P=0.000)。结论PVP或PKP治疗合并脊柱侧凸的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可显著改善脊柱侧凸畸形以及伤最塌陷处高度。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后凸成形术 脊柱侧凸 骨折 脊柱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成形治疗脊柱肿瘤及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脊柱肿瘤及转移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开放手术治疗,试验组采用成形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并比较两组各项治疗指标。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试验组各项治疗指标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成形治疗脊柱肿瘤及转移瘤的效果较好,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脊柱肿瘤 椎体转移瘤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OVC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与观察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成形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预后。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1周、1月观察组60例患者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P>0.05)。结论临床中对OVCF患者实施成形治疗,与传统保守治疗比较,可快速缓解患者痛苦,缩短其住院时间,且具有显著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成形治疗脊柱肿瘤及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8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脊柱肿瘤及转移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开放治疗,观察组实施成形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术后疼痛评分及术后复发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显著提高,组间数据存在较大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与对照组相比也明显减轻,其评分结果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复发率也较少,其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脊柱肿瘤及转移瘤患者实施成形进行治疗,其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该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脊柱肿瘤 椎体转移瘤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穿刺成形治疗对患邻近退变和骨折的影响。方法此次实验32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所选对象均接受穿刺成形治疗,对治疗前后疼痛评分以及患邻近前缘、θ角和中柱压缩率进行比较。结果术前与术后疼痛评分分别是(7.15±2.48)和(1.72±0.82),组间差异明显,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在θ角、中柱压缩率和前缘压缩率方面,术后要比术前高出许多,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穿刺成形治疗,虽然取得了显著效果,改善了患者疼痛程度,但是加快了患邻近退变速度,所以需要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骨折 退变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价值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64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病患,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2例。研究组患者选成形进行医治,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穿刺损伤、骨水泥渗漏、肺栓塞),Cobb角和前缘高度改善值均大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疼痛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效果显著且安全性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骨质疏松性 脊柱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保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