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子宫下段环状缝合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对产后出血的防治作用。 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接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的患者66例,使用随机法进行平均分组,各33例。参照组接受传统手术缝合,实验组则接受子宫下段环状缝合,对比两组术中、术后出血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术中、术后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参照组(P

  • 标签: 前置胎盘 剖宫产术 子宫下段 环状缝合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环状RNA由于5'帽状结构的缺失一直被认为是非编码RNA,不具有编码蛋白或多肽的功能。随着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核糖体测序等技术的进展,研究发现环状RNA的序列中存在短开放阅读框和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具有编码多肽或蛋白质的能力,并在胶质瘤、肝细胞癌、胃癌、乳腺癌、结肠癌等恶性肿瘤增殖中发挥重要作用。现通过综述环状RNA编码功能,分析其编码产物-多肽或蛋白质在人类恶性肿瘤增殖机制中的作用。

  • 标签: 环状RNA 蛋白质组学 肽类 肿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位十字切扎手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术后疼痛、恢复情况进行探究。方法:以2021年2月~2022年2月在我院进行环状混合痔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80人,根据其采用的手术方法进行小组划分,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加皮桥整形术,实验组采用高位十字切扎术。对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各项情况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高位十字切扎术在治疗环状混合痔患者方面有着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高位十字切扎术 环状混合痔患者 术后疼痛 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环状RNA circ0004771对肺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培养肺腺癌A549细胞,分为阴性对照(si-NC)组及circ0004771小干扰RNA(siRNA)组(si-circ0004771组),将si-NC和circ0004771 siRNA分别转染入相应组A549细胞中。si-NC组和si-circ0004771组细胞转染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2组细胞circ0004771、miR-339-5p的表达水平,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法检测细胞活力,通过EdU实验检测2组细胞增殖能力,通过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2组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si-NC组和si-circ0004771组A549细胞circ0004771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3.07±0.07和0.68±0.04,miR-339-5p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14±0.13和2.33±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34、13.96,P值均<0.001)。si-NC组和si-circ0004771组A549细胞在培养前(0 h)和培养后24、48 h的吸光度值分别为0.21±0.02、0.35±0.05、0.65±0.04和0.21±0.01、0.33±0.04、0.59±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在培养后72 h si-circ0004771组吸光度为0.92±0.15,小于si-NC组的1.32±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6,P=0.011)。EdU实验中,si-circ0004771组细胞阳性率为47.97%±4.68%,低于si-NC组的58.61%±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8,P=0.023)。转染后si-circ0004771组的细胞迁移率、侵袭率分别为52.27%±2.92%、55.33%±6.29%,均低于si-NC组的99.79%±4.23%、98.67%±5.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26、8.83,P值均<0.001)。结论下调肺腺癌A549细胞circ0004771的表达水平,可以降低A549细胞的活力和增殖能力,可抑制A549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miR-339-5p的表达有关。

  • 标签: 肺肿瘤 肺腺癌 A549细胞株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环状RNA(circRNA)hsa_circ_0001445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和调控机制。方法从临床收集的血液样品中提取RNA,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hsa_circ_0001445的表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RNA下拉实验研究了RN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PMOP患者血浆hsa_circ_0001445表达下调(P<0.001)。血浆中hsa_circ_0001445以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将PMOP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区分开来,曲线下面积(AUC)为0.9654(95%CI0.9361~0.9947,P<0.001),灵敏度为94.0%,特异度为88.0%。Hsa_circ_0001445促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的成骨分化、抑制成脂分化(P<0.001)。Hsa_circ_0001445可以直接与miR-127-5p结合。结论血浆hsa_circ_0001445是PMOP的潜在诊断生物标志物,通过海绵化miR-127-5p,调节hBMSCs中成骨和成脂之间的平衡。

  • 标签: 骨质疏松,绝经后 氨基酸类,环状 间质干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环状RNA circ_100367在甲状腺癌(thyroid carcinoma,THCA)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与免疫相关因子的关系。方法根据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网站提供的数据芯片分析THCA中差异表达的circRNAs,将circ_100367纳入本次研究。收集175例甲状腺癌患者血清与健康人血清,使用qRT-PCR检测血清样本中circ_100367及其线性转录本DCAF8 mRNA的表达水平,计算circ_100367与DCAF8的相关性。分析circ_100367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免疫浸润水平及免疫抑制因子PD-1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人血清相比(1.00±0.37),甲状腺癌患者血清中circ_100367的表达水平(1.37±0.41)显著升高(t=8.80,P<0.001),DCAF8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7,P=0.095),但circ_100367与DCAF8 mRNA表达呈现正相关的关系(r=0.17,P=0.028)。分析circ_100367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发现,较M0组患者(1.26±0.40),circ_100367在M1和Mx中(1.43±0.40)过表达(t=2.63,P=0.009);较N0期患者(1.24±0.36),circ_100367在N1和Nx期患者血清(1.45±0.42)中过表达(t=3.48,P=0.001);较淋巴结检测阴性患者的血清(1.28±0.36),circ_100367在阳性患者血清中过表达(1.42±0.43)(t=2.14,P=0.034);较T1+T2分期患者(1.30±0.37),T3+T4患者血清中circ_100367过表达(1.40±0.43)(t=2.22,P=0.028)。分析circ_100367表达与免疫浸润水平发现,高表达的circ_100367与CD8+ T细胞(r=0.25,P=0.024)、巨噬细胞(r=0.22,P=0.038)、CD4+T细胞(r=0.25,P=0.020)和B细胞(r=0.23,P=0.033)水平具有显著正相关性。circ_100367表达与免疫抑制因子PD-1也呈正相关(r=0.19,P=0.011)。结论circ_100367可作为甲状腺癌诊断的标志物且其表达与免疫相关因子具有较强关联。

  • 标签: circ_100367 DCAF8 免疫浸润 PD-1 甲状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环状RNA-7(circularRNA, ciRS)-7在食管鳞癌细胞放疗抵抗中的作用及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慢病毒转染食管鳞癌细胞系KYSE410和KYSE510构建ciRS-7敲降细胞系(分为正常对照组和sh#1组、sh#2组)。不同剂量射线(2 Gy组、4 Gy组、8 Gy组)照射上述细胞,收集各组细胞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活细胞比例。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ciRS-7与微小RNA(microRNA,miR)-7的调控关系;KYSE410细胞分正常组、ciRS-7敲降组,RT-qPCR检测miR-7表达。shRNA转染KYSE410细胞,分为干扰组(正常对照组、敲降ciRS-7组);过表达组(ciRS-7和miR-7同时过表达组、阴性对照组、miR-7过表达组),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中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蛋白(bcl-2)的表达。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KYSE410细胞sh#1组(0.36±0.03)、sh#2组(0.37±0.12)ciRS-7表达量低于正常对照组(1.00±0.01, t=24.460、8.910, P<0.05); KYSE510细胞sh#1组(0.40±0.08)、sh#2组(0.34±0.08)ciRS-7表达量低于正常对照组(1.00±0.08, t=8.514、9.550,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 Gy射线照射后,KYSE410细胞sh#1组[(37.00±3.07)%]、sh#2组[(39.50±0.70)%]活细胞比例低于正常对照组[(63.50±6.36)%, t=7.400、5.301, P<0.05]; KYSE510细胞sh#1组[(39.00±8.48)%]、sh#2组[(39.50±0.70)%]活细胞比例低于正常对照组[(73.50±6.36)%, t=4.600、7.509, P<0.05]。8 Gy射线照射后,KYSE410细胞sh#1组[(22.50±3.53)%]、sh#2组[(39.50±0.70)%]活细胞比例低于正常对照组[(50.50±2.12)%, t=9.604、11.800, P<0.05]; KYSE510细胞sh#1组[(33.00±2.82)%]、sh#2组[(31.00±2.82)%]活细胞比例低于正常对照组[(60.50±2.12)%, t=11.000、11.800,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KYSE410细胞过表达ciRS-7组(1.00±0.23)的miR-7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0.54±0.08, t=3.191, 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证实ciRS-7吸附结合miR-7。同时过表达miR-7及ciRS-7组的bcl-2表达高于过表达miR-7组(0.59±0.11, t=6.013, P<0.05)、敲降ciRS-7组(0.83±0.08, t=3.717,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iRS-7通过靶向miR-7促进食管鳞癌细胞的放疗抵抗。

  • 标签: 食管鳞癌 凋亡 环状RNA 放疗抵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环状RNA(circRNA)circOMA1在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及其对AML细胞系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收集AML患儿初诊时和完全缓解后骨髓样本各14例作为初诊组及缓解组,并纳入同一时期同医院1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儿骨髓样本作为对照组。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AML临床样本中和THP-1细胞系中circOMA1、miR-145和骨髓细胞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MYC)mRNA的表达。转染THP-1细胞构建分组,单独转染circOMA1的细胞(circOMA1高表达组)采用转染pcDNA3.1空载体的细胞作为对照(pcDNA3.1对照组);circOMA1和miR-145共转染的细胞(circOMA1+miR-145组)采用pcDNA3.1和miR-NC共转染的细胞作为对照(pcDNA3.1+miR-NC组、circOMA1+miR-NC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circOMA1及miR-145对THP-1细胞增殖的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ircOMA1及miR-145对THP-1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ircOMA1及miR-145对MYC蛋白表达的影响。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初诊组的circOMA1表达水平(4.408±3.607)高于对照组(0.998±0.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6,P<0.01);缓解组circOMA1表达水平(1.582±0.950)低于初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8,P<0.01)。THP-1细胞实验显示,与pcDNA3.1对照组相比,circOMA1高表达组miR-145的表达降低(t=4.21,P<0.05),72 h和96 h细胞增殖增强(t=5.46、7.40,均P<0.05),细胞凋亡被抑制(t=6.44,P<0.01)。circOMA1+miR-NC组MYC蛋白的表达高于pcDNA3.1+miR-NC组(t=5.72,P<0.01),circOMA1+miR-145组的MYC蛋白表达低于circOMA1+miR-NC组(t=4.56,P<0.05);在72 h和96 h时,circOMA1+miR-NC组的细胞增殖水平均高于pcDNA3.1+miR-NC组(t=5.77、7.30,均P<0.05),circOMA1+miR-145组的细胞增殖水平均低于circOMA1+miR-NC组(t=4.66、6.17,均P<0.05);circOMA1+miR-145组细胞凋亡率高于circOMA1+miR-NC组(t=4.25,P<0.05)。临床样本检测发现,circOMA1的表达与miR-145的表达呈负相关(r=-0.62,P=0.016),与MYC基因的表达呈正相关(r=0.64,P=0.013)。结论circOMA1在儿童AML中表达升高,并可通过miR-145/MYC途径促进AML细胞增殖,抑制凋亡,有望为AML的治疗和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急性髓系白血病 circOMA1 细胞增殖 凋亡 miR-145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在慢性宫颈炎行环状电切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130例慢性宫颈炎行环状电切术的患者展开分析,所有患者均是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这一时间段内入院,将其分为观察组(n=65,实施优质护理)和对照组(n=65,实施常规护理),分组方式为随机抽签法。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在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都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慢性宫颈炎行环状电切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中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慢性宫颈炎 环状电切术 围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行外痔剥离联合痔上黏膜环切术的环状混合痔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环状混合痔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环状混合痔患者采用西医护理干预方法,观察组环状混合痔患者采用中西医护理干预方法,对比两组环状混合痔患者在不同护理干预方法下的不良心理情绪评分、护理干预效果、临床指标、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环状混合痔患者不良心理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干预效果高于对照组、临床指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行外痔剥离联合痔上黏膜环切术的环状混合痔患者的效果显著,环状混合痔患者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下不良心理情绪显著减少、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提高、临床指标显著好转、并发症情况显著减少,因此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方法在环状混合痔患者中更具推广价值。

  • 标签: 外痔剥离 痔上黏膜环切术 环状混合痔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环状RNA_0005414的表达水平与胰岛细胞功能的关系。方法共纳入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维吾尔族糖耐量正常者(对照组)106名以及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64例、汉族糖耐量正常者(对照组)63名。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并检测生化指标,以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作为胰岛细胞功能评价指标。分别在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患者、糖耐量正常者各选取匹配的5例研究对象的外周血单核细胞通过RNA测序筛选差异表达的环状RNA,检测上调显著的一条环状RNA_0005414表达水平,分析环状RNA_0005414的表达水平与胰岛细胞功能的关系。结果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患者中存在环状RNA差异表达谱;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组环状RNA_0005414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汉族2型糖尿病组环状RNA_0005414表达水平亦高于对照组(P<0.01),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组环状RNA_0005414表达水平较汉族2型糖尿病组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维吾尔族和汉族各组中,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环状RNA_0005414与空腹血糖、糖负荷后2 h血糖、HbA1C、总胆固醇、空腹胰岛素、HOMA-IR呈正相关(P<0.05),与HOMA-β呈负相关(P<0.01),偏相关分析显示,环状RNA_0005414与空腹血糖、HbA1C、HOMA-IR呈正相关(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仅在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患者中,环状RNA_0005414是HOMA-β的影响因素。结论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患者环状RNA_0005414表达水平与胰岛细胞功能密切相关,环状RNA_0005414表达水平上调可能参与了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 标签: 维吾尔族 汉族 糖尿病,2型 环状RNA 胰岛细胞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西妥昔单克隆抗体(以下简称单抗)耐药结直肠癌细胞中环状RNA circ_0008274的表达水平,探索其参与西妥昔单抗耐药发生的机制。方法采用人结直肠癌细胞DiFi和Caco-2,设立10、50、100、150、200 nmol/L 5个西妥昔单抗浓度点,通过浓度递增法筛选并建立西妥昔单抗耐药结直肠癌细胞DiFi-R、Caco-2-R,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DiFi-R、Caco-2-R细胞与DiFi、Caco-2细胞中circ_0008274的表达水平。运用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circ_0008274与miR-140-3p的偶联调控关系。采用免疫印迹法验证与西妥昔单抗耐药相关的高表达基因SMARCC1的蛋白质表达水平。采用si-circ_0008274转染方法敲除DiFi-R、Caco-2-R细胞中的circ_0008274,比较敲除前后的DiFi-R、Caco-2-R细胞的增殖活性和克隆形成数。将miR-140-3p模拟物和空白对照微RNA分别转染至DiFi-R、Caco-2-R细胞,比较转染miR-140-3p模拟物与转染空白对照微RNA的DiFi-R、Caco-2-R细胞增殖活性。分析敲除circ_0008274后的Caco-2-R细胞在pcDNA3.1 SMARCC1营救前后SMARCC1蛋白质水平和细胞增殖活性。纳入2019年3月至2020年8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住院接受西妥昔单抗治疗的15例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标本,根据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敏感组(11例)和耐药组(4例);通过RT-PCR分析两组患者结直肠癌组织中circ_0008274、下游SMARCC1和miR-140-3p的相对表达水平。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circ_0008274在DiFi-R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为DiFi细胞的(2.33±0.12)倍,在Caco-2-R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为Caco-2细胞的(2.92±0.42)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97、7.80,均P<0.05)。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显示miR-140-3p模拟物与野生型circ_0008274结合后的相对荧光强度低于结合前(0.28±0.04比1.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1,P=0.001)。DiFi-R、CaCo-2-R细胞中SMARCC1表达增强,其蛋白质水平分别高于DiFi、Caco-2细胞(2.22±0.36比0.61±0.17、0.85±0.11比0.35±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23、6.32,均P<0.01)。DiFi-R、Caco-2-R细胞敲除circ_0008274后的细胞克隆形成数均低于敲除前(36.67±4.04比66.00±9.54、17.35±4.04比52.33±8.02),10、50、100、150、200 nmol/L西妥昔单抗干预下,相对活性细胞比均低于敲除前[DiFi-R细胞:(73.75±2.75)%比(88.10±2.48)%、(56.50±6.66)%比(75.15±6.03)%、(35.75±5.32)%比(59.63±6.67)%、(24.25±3.30)%比(52.40±6.71)%、(6.25±2.75)%比(48.60±5.38)%;Caco-2-R细胞:(63.74±5.25)%比(85.76±4.79)%、(56.50±4.20)%比(83.50±3.90)%、(46.00±2.94)%比(80.00±6.05)%、(35.30±5.56)%比(68.30±4.57)%、(12.25±7.37)%比(62.40±7.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0、6.71,-7.75、-4.16、-5.60、-7.53、-14.02,-6.19、-8.33、-10.10、-9.17、-9.56;均P<0.01)。10、50、100、150、200 nmol/L西妥昔单抗干预下,DiFi-R和Caco-2-R细胞转染miR-140-3p模拟物后的相对活性细胞比均低于转染空白对照微RNA后[DiFi-R细胞:(71.55±4.97)%比(85.90±2.66)%、(51.58±3.91)%比(74.95±6.35)%、(41.23±8.84)%比(58.43±7.05)%、(28.60±5.26)%比(53.75±5.65)%、(18.90±5.13)%比(51.30±3.30)%;Caco-2-R细胞:(61.75±2.22)%比(90.10±1.41)%、(53.25±4.17)%比(86.18±2.69)%、(46.38±4.55)%比(77.75±6.70)%、(36.10±8.76)%比(70.15±4.18)%、(24.25±2.63)%比(65.10±7.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9、-6.47、-3.05、-6.28、-10.30,-21.48、-12.83、-8.01、-6.79、-10.12;均P<0.01)。敲除circ_0008274后,Caco-2-R细胞通过pcDNA3.1 SMARCC1营救的SMARCC1蛋白质水平高于营救前(0.63±0.19比0.09±0.03),10、50、100、150、200 nmol/L西妥昔单抗干预下的相对活性细胞比均高于营救前[(93.10±3.56)%比(83.83±3.97)%、(83.28±4.26)%比(60.90±7.02)%、(61.83±2.12)%比(50.10±5.59)%、(53.20±3.74)%比(40.50±3.42)%、(46.20±4.08)%比(30.80±4.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5、3.52、5.44、3.87、4.64、4.88,均P<0.01)。耐药组患者结直肠癌组织中circ_0008274和下游SMARCC1的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敏感组(6.45±1.32比2.26±1.39、12.53±1.60比3.82±1.56),miR-140-3p相对表达水平低于敏感组(3.91±1.25比7.43±2.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2、9.51、-2.93,均P<0.01)。结论环状RNA circ_0008274在结直肠癌组织、西妥昔单抗耐药结直肠癌细胞中呈高表达,偶联并抑制miR-140-3p表达,上调SMARCC1,参与西妥昔单抗耐药的发生。pcDNA3.1 SMARCC1营救能够阻断si-circ_0008274的西妥昔单抗增敏作用,显著增加结直肠癌细胞的西妥昔单抗耐药性。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西妥昔单抗 生物信息学 环状RNA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临床上环状混合痔患者的治疗措施,分别施用肛肠治疗仪与外剥内扎加皮桥离断缝合术治疗措施,并探讨其施用后的效果。方法:于本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随机抽取接受诊治,4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随机数字表法)20例实验组、20例对照组。其中对于对照组研究对象,施用外剥内扎加皮桥离断缝合术治疗措施,实验组研究对象,则施用肛肠治疗仪治疗措施。结果:在进行治疗之后,研究对象的治疗总有效率方面,比对对照组,实验组所得数值更高,有十分明显的差异(p<0.05);研究对象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方面,比对对照组,实验组所得数值更低,有十分明显的差异(p<0.05);研究对象的生活质量评分方面,比对对照组,实验组所得数值更高,有十分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环状混合痔患者的治疗方法,施用肛肠治疗仪治疗措施,其治疗效果更好,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其临床症状得到了较好的缓解,同时进一步有效降低了患者发生肛门狭窄等并发症的几率,且将自身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其预后效果相对更好,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更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肛肠治疗仪 外剥内扎加皮桥离断缝合术 临床 环状混合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环状混合痔使用皮桥离断缝合术+外剥内扎和肛肠治疗仪的效果。方法:试验时间自2019年7月至2022年8月,受试对象60人,选自我院肛肠科,随机分组,单组病例数30,对照组(皮桥离断缝合术+外剥内扎),研究组(肛肠治疗仪),比对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各项围术期指标更优异,手术用时短、出血量少、创口愈合快,数值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肛肠治疗仪应用价值更高,手术创伤小、术后切口愈合快,可推广应用。

  • 标签: 外剥内扎 皮桥离断缝合术 肛肠治疗仪 环状混合痔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经高位颈前咽后联合后入路一期全椎体切除并环状重建技术治疗枢椎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到2018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共20例枢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经高位颈前咽后联合后入路实施枢椎肿瘤全椎体切除,并采用异形钛网或3D打印(3DP)植入物重建。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评估疼痛和神经功能情况,随访时予以影像学检查评估内固定及复发情况。结果20例患者中男12例,女8例,年龄(59.1±11.0)岁(31~72岁),手术时间(605.0±60.1)min(430~700 min),术中出血量(1 250±347)ml(800~2 400 ml),术后住院时间(13.2±2.8)d(8~20 d),随访时间(37.2±14.2)个月(14~66个月)。20例患者中,14例采用异形钛网前路重建,6例采用3DP植入物,5例采用枕颈固定,15例单纯颈椎固定;疼痛VAS评分由术前的(7.1±1.1)分降至末次随访时的(1.6±0.6)分(P<0.001);9例术前神经功能损伤患者随访时均改善,其中2例Frankel B级分别改善为C及D级,3例C级改善为D级,4例D级改善为E级。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椎动脉损伤2例,吞咽困难2例,声嘶呛咳3例,脑脊液漏2例,枕大神经痛1例。末次随访时5例患者死亡,3例患者复发;仅1例患者因肿瘤复发导致内固定失败。结论经高位颈前咽后联合后入路一期全椎体切除并环状重建技术对枢椎肿瘤安全有效,临床效果满意,并发症少;异形钛网或3DP植入物前路重建联合后路钉棒固定可有效重建脊柱力学稳定性。

  • 标签: 寰枢关节 枢椎肿瘤 高位颈前咽后入路 全椎体切除 异形钛网 3D打印植入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环状RNA锌指蛋白652(circZNF652)/微小RNA(miR)-1278/叉头盒P1蛋白(FOXP1)轴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细胞活性、增殖、凋亡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circZNF652、miR-1278以及FOXP1 mRNA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检测细胞活性;EdU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实验检测FOXP1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RNA免疫共沉淀(RIP)实验验证circZNF652与miR-1278之间的靶向关系,以及miR-1278与FOXP1之间的靶向关系。以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ESCC细胞系KYSE-510和TE-10中circZNF652、FOXP1 mRNA和蛋白表达高于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EC(3.37±0.24比1.97±0.06、4.38±0.29比2.88±0.12、2.95±0.25比1.48±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9.4、267.3、75.5,P<0.05),而KYSE-510和TE-10中miR-1278表达低于HEEC(0.47±0.06比0.71±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2.5,P<0.05)。circZNF652小干扰RNA(si-circZNF652)组的细胞活性、增殖和侵袭能力低于阴性对照小干扰RNA(si-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44±0.04比0.71±0.03、0.50±0.04比1.05±0.05、0.46±0.05比1.01±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1.3、2.1,P<0.05);而si-circZNF652组的细胞凋亡率高于si-NC组[(30.2±0.28)%比(5.20±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P<0.05)。miR-1278拮抗剂(抗miR-1278)组的细胞活性、增殖和侵袭能力高于阴性对照拮抗剂(抗NC)组(1.02±0.03比0.71±0.03、1.38±0.04比1.04±0.05、1.51±0.06比0.99±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4.1、306.1、190.6,P<0.05),而si-circZNF652+抗miR-1278组的细胞活性、增殖和侵袭能力高于si-circZNF652+抗NC组(0.57±0.02比0.35±0.02、0.89±0.04比0.49±0.02、0.88±0.04比0.52±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4.1、306.1、190.6,P<0.05)。miR-1278 mimic+FOXP1过表达(OE-FOXP1)组的细胞活性、增殖和侵袭能力高于miR-1278 mimic+FOXP1过表达阴性对照(OE-NC)组(0.52±0.07比0.23±0.04、0.92±0.03比0.46±0.05、0.91±0.05比0.53±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9、242.7、237.5,P<0.05),但miR-1278 mimic+OE-FOXP1组的细胞凋亡率低于miR-1278 mimic+OE-NC组(17.35±1.77比33.95±4.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6.1,P<0.05)。结论circZNF652通过抑制miR-1278提高FOXP1的表达,进而促进ESCC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并降低细胞凋亡率。

  • 标签: 食管癌 环状ZNF652 微小RNA 细胞存活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B超测量环状软骨水平气道横径(minimal transverse diameter of the subglottic airway, MTDSA)法、年龄公式法和身高公式法对加强型带套囊气管导管型号选择的预判价值。方法选取睢宁县人民医院外科2021年1月—2021年12月择期手术行全麻气管插管患儿120例(排除失访及资料不全样本7例,删失率5.83%),按照分层随机区组的方式将研究样本分为年龄公式组(36例)、身高公式组(39例)和MTDSA组(38例)。气管导管选择加强型带套囊气管导管,3组分别以年龄公式法、身高公式法和B超测量MTDSA法行气管导管型号预评估,以插管成功最适气管导管型号为标准,判定3种方法的预评估准确率;比较组间换管率,插管后即刻MAP、心率,并发症情况。结果B超测量MTDSA法对首次气管导管型号评估的准确率为86.84%,高于年龄公式法的55.56%、身高公式法的46.15%(P<0.05)。MTDSA组换管率为5.26%、换管例次率为10.53%,均低于年龄公式组的33.33%、44.44%和身高公式组的43.59%、58.97%(P<0.05)。MTDSA组并发症中声音嘶哑(2.63%)、喉头水肿(0)发生率低于身高公式组(28.21%,20.51%)(P<0.05);年龄公式组与MTDSA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测量MTDSA法指导加强型带套囊气管导管型号的选择具有较高的导管型号预测准确率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B型超声 环状软骨 气管 横径 气管插管 加强型带套囊气管导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