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区域折射多焦点人工晶体(MIOL)植入后中长期视觉质量,并与单焦点人工晶状(SIOL)植入进行比较。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白内障患者108例141,根据植入的IOL分为MIOL组55例76和SIOL组53例65。术后2年对2个组患者远、中、近视力,矫正远视力,等效球镜进行检查;绘制眼离焦曲线;采用i-Trace视觉质量分析仪测定高阶像差、Strehl比值、调制传递函数(MTF);采用CSV-1000对比敏感度仪评估对比敏感度;采用美国《MIOL植入后生活质量调查表》汉化版对2个组患者视觉质量进行比较。结果术后2年MIOL组裸眼中、近视力优于SIO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年平均离焦曲线结果显示MIOL组于0.0 D和-3.0 D处出现2个峰值,且在0.0~-3.0 D之间形成宽平台,下降趋势平缓。5 mm瞳孔直径下,MIOL组全总高阶像差、慧差、三叶草、二阶散光值高于SIO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IOL组Strehl比值小于SIOL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5 mm瞳孔直径下,MIOL组在5、10、15、20、25和30 c/d空间频率的MTF值稍小于SIOL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组3、6、12和18 c/d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在明视、暗视及、无眩光状态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IOL组55例患者中54例脱镜,占98.18%,SIOL组53例患者中28例脱镜,占52.83%,差异统计学意义(χ2=30.37,P<0.01)。MIOL组55例患者中4例出现眩光、光晕等视觉干扰症状,占7.27%,SIOL组53例患者中1例出现视觉干扰症状,占1.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6,P=0.382)。MIOL组在近距离、中等距离视物及总体视力方面的满意度评分高于SIO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SIOL植入比较,区域折射MIOL植入可提供良好且稳定的全程视力和较好的对比敏感度,且光学干扰现象发生率低,术后满意度较高。

  • 标签: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晶状体植入,眼内 波前像差 调制传递函数 对比敏感度
  • 简介:目的:观察高度近视患者施行后房人工晶状植入后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对23例45高度近视患者进行相关眼科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后施行后房人工晶状植入。术后对其视力恢复情况及并发症进行描述性研究。结果:45术后裸视力均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3发生一过性高眼压,45IOL表面均有不同程度的细小色素颗粒附着,对视力无影响。结论:IOL矫正高度近视近期临床效果有效、可靠,临床观察未发现手术并发症,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 标签: 高度近视眼 人工晶状体 有晶状体眼 后房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晶状植入后早期高眼压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对94例(94)白内障人工晶状植入患者进行术前术后观察。结果发生术后早期高眼压共9例。所有病人给予药物降眼压治疗,其中2例给予前房穿刺放出房水,次日所有病人眼压正常结论白内障人工晶状植入后由于不同原因可导致高眼压,应于术后注意观察眼压,及时处理,对高危病例术后予预防性降眼压治疗,提高手术疗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晶状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植入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80例高度近视白内障病患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植入治疗,联合组行晶状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植入治疗,对比两组病患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治疗有效率(90.0%)显著高于对照组(72.5%),并发症发生率(12.5%)显著低于对照组(42.5%),治疗后散光度数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晶状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植入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效果显著,具有推广意义。

  • 标签: 晶状体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高度近视 白内障
  • 简介:目的探讨后房人工晶状缝线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白2010年3月至2012年4月期间14例患者16,均采用后房入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后随访3-23月。结果术后3个月复查时最佳矫正视力1.0,最低0.15,视力在0.5以上者9只(占56.2%),视力偏低者中术前继发青光2只,玻璃混浊2只,所有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晶状睫状沟缝线固定是治疗晶状前囊膜口不完整,后囊膜破广较大或无囊膜,不能支撑后房人工晶体患者的理想手术方法。

  • 标签: 人工晶状体 缝线固定术 睫状沟
  • 简介:摘要在无晶状囊膜支撑下植入人工晶状是临床手术的难点之一,手术操作技巧要求高,尽管有多种手术方法可供选择,但手术并发症仍不少见。本文介绍临床传统的以及近年发展的几种无晶状囊膜支撑人工晶状固定,重点阐述手术指征、手术特点和要点,为临床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中华眼科杂志,2020,56:393-397)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总结晶状后房人工晶状植入(ICL)治疗高度近视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 分析86例(172晶状后房人工晶状植入治疗高度近视的围期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宣教、心理护理、中护理、术后并发症护理等。结果 术后6个月患者裸视力明显提高,个别患者术后出现眼压高,所有患者无眼内炎、继发性青光等并发症。结论 加强ICL围手术期专科护理,可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 近视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散光矫正人工晶状(toric intraocular lenses, Toric IOL)可稳定有效地矫正白内障患者的角膜散光,但部分患者仍会出现非预期的术后残余散光,降低视觉质量。术后残余散光常见的原因包括仪器测量误差、计算误差、手术操作相关因素及人工晶状旋转等,需根据术后残余散光的程度和成因采用相应治疗手段,矫正残余散光可使用方法包括: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及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等,必要时行人工晶状调位。(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16-21)

  • 标签: 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 散光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NGENUITY® 3D导航与常规显微镜下有晶状人工晶状(ICL)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0年10—11月在西安爱尔眼科医院屈光与老视晶状中心行ICL或散光ICL(TICL)植入的近视患者60例(60)。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GENUITY® 3D导航组(3D组)30例和常规显微镜组(常规组)30例。对最小光照明度、ICL植入时间、TICL调位时间、手术总时间等中操作参数以及手术前后眼压变化、术后随访6个月的视力变化、等效球镜度(SE)变化、TICL离轴偏差度、结膜下出血率等临床参数进行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组术前年龄、SE及TICL占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常规组和3D组最小光照明度分别为(10 800±1 300)lx和(5 000±1 500)lx,ICL植入时间分别为(12.6±3.7)s和(8.7±2.4)s,TICL调位时间分别为(32.4±5.4)s和(16.3±2.4)s,手术总时间分别为(415.4±43.3)s和(331.0±33.7)s,2组间这些中操作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31,P=0.003;t=6.32,P=0.001;t=8.34,P=0.001;t=5.83,P=0.002)。常规组、3D组术后3 h眼压值均较术前升高,术后3 h与术前眼压差值分别为(5.24±3.42)mmHg和(3.12±2.15)mmHg(1 mmHg=0.133 kPa),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t=2.82,P=0.002)。术后6个月,常规组、3D组离轴旋转度轴位偏差分别为(5.68±0.18)°和(3.23±0.13)°,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t=3.22,P=0.002)。组间术后结膜下出血率、裸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显微镜下ICL手术相比,NGENUITY® 3D导航引导下ICL中可降低光照亮度、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散光晶状平均离轴旋转度轴位偏差更小。

  • 标签: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3D显微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前护理方法,手术方法以及术后护理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09年2月期间,对600例白内障患者实施人工晶体植入。结果术后为患者进行视力测试,视力<0.5者22(3.21%),大于等于0.5者663(96.78%)。患者手术后没有严重并发症产生,治疗效果令人满意。结论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能够使患者屈光状态保持稳定,有效恢复患者视力,手术效果令人满意。

  • 标签: 白内障摘出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 简介:摘要巩膜内无缝线后房人工晶状(intraocular lens, IOL)固定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矫正无囊膜支持无晶状的新方法,可有效避免缝合IOL与缝线相关的并发症。巩膜内无缝线后房IOL固定有多种方法,包括制备巩膜隧道类的采用针或玻璃体视网膜刀进行的无缝线巩膜内固定IOL植入、Yamane法带凸缘巩膜内IOL双针固定技术、经结膜入路法、自闭式巩膜切口固定法;以及制备巩膜瓣类的纤维蛋白胶辅助的巩膜内无缝线IOL固定、无纤维蛋白胶辅助需缝合的IOL固定。结果显示巩膜内无缝线后房IOL固定是一种有效、安全、实用的手术方法,术后短期随访效果令人满意。但迄今为止,文献报道的病例数有限且随访时间较短,尚需对更多病例进行长期随访以明确其远期效果及安全性、稳定性。(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91-99)

  • 标签: 无缝合巩膜固定 人工晶状体 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改良巩膜瓣下睫状沟缝线固定人工晶状植入治疗外伤性晶状脱位的效果。方法随机对照研究。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外伤性晶状脱位60例(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传统组30例,行传统睫状沟缝线固定植入;改良组30例,行改良睫状沟缝线固定人工晶状植入中行UBM检查。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的有效率、视力、人工晶状偏心量、倾斜度及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改良组手术总有效率为93.33%(28/30),高于传统组的70.00%(21/30)(χ2=5.455,P=0.020)。手术后改良组的视力(BCVA,logMAR)为-0.12±0.01,优于传统组的0.01±0.003(t=68.201,P<0.001)。重复测量结果显示,术后1周、1、6及12个月改良组患者的平均偏心量及平均倾斜度均低于传统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并发症发生、偏心量≥1 mm及倾斜度>5°为晶状脱位患者影响疗效的因素。结论改良睫状沟缝线人工晶状植入治疗晶状脱位效果较好且并发症较少。平均偏心量≥1 mm及平均倾斜度>5°为外伤性晶状脱位疗效的影响因素。

  • 标签: 晶状体半脱位 晶状体,人工 晶状体植入,眼内 固定,缝线,睫状沟,改良 并发症 因素,影响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人工晶状植入治疗对闭角青光进行治疗和护理,研究治疗以及护理效果。方法对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14例闭角青光患者的手术和护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4例患者的手术均获得成功,同时视力情况较术前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总结在采用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人工晶状植入治疗闭角青光的过程中,护理方法以及治疗是重要的环节。

  • 标签: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闭角型青光眼 超声乳化吸除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三焦点人工晶状(IOL) (Zeiss 839)及双焦点IOL(Zeiss 809)植入后视力及视觉质量。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1月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行白内障手术患者54例(83)。其中植入三焦点Zeiss 839 IOL(839组)28例(42),植入双焦点Zeiss 809 IOL(809组)26例(41)。对比2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裸视力,客观视觉质量分析仪分析客观散射指数(OSI)、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off)、斯特列尔比值(SR)、模拟对比度视力(PVA100%、PVA20%、PVA9%),术后3个月离焦曲线及进行问卷调查。数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及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术后1、3个月839组裸远视力优于809组,术后各观察时间中距离视力优于809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裸近视力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组OSI、MTF cutoff、SR、PVA100%、PVA20%、PVA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离焦曲线示839组波形较平稳且在-3~-1 D范围内居于高位。术后3个月839组与809组眩光发生率、明暗视觉适应力、脱镜率、满意度分别为2%和7%、93%和88%、98%和78%、90%和85%。结论:Zeiss 839 IOL和Zeiss 809 IOL均具有较好的远、近视力及视觉质量,Zeiss 839具出色的中距离视力、高脱镜率及更佳的满意度。

  • 标签: 人工晶状体 视力 视觉质量 脱镜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三焦点人工晶状植入的视觉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眼科进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植入的白内障49例(50)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24例(25)植入三焦点人工晶状者为三焦点组;25例(25)植入单焦点人工晶状者为单焦点组。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的视觉质量。结果三焦点组患者的远、中、近距离视力(UCVA,logMAR)均在0.2及以上,中、近视力优于单焦点组( t=- 8.574,-10.975;P<0.001)。矫正远视力后的中、近视力三焦点组优于单焦点组(t=-5.504,-6.674;P<0.001),三焦点组术后3个月离焦曲线在-1.0~-2.5D过渡平缓,而且优于0.12(LogMAR)。三焦点组对眼镜依赖程度低于单焦点组(t=5.774,P<0.001),而中、近视力的视功能满意度高于单焦点组(t=3.834,5.558;P=0.001,0.020)。结论三焦点人工晶状可以为患者提供舒适自然的连续全程视力,尤其是中距离视力,而且能提升患者的术后视觉质量满意度和脱镜率。

  • 标签: 视力,中距离 晶状体,人工,三焦点 超声乳化,白内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超声乳化人工晶状植入治疗穿透性角膜移植(PKP)后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行晶状超声乳化人工晶状植入的PKP术后白内障共15例(15),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BCVA,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大角形细胞比例、中尖角膜厚度及并发症。结果术后BCVA较术前提高(P<0.05),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较术前减少(P<0.05),六角形细胞比例较术前降低(P<0.05),中央角膜厚度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虹膜出血3例(20%),角膜移植片水肿2例(13.33%),后发障3例(20%)。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植入治疗PKP术后白内障安全有效,但中需注意保护角膜内皮细胞。

  • 标签: 角膜移植,穿透性 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植入术,晶状体,人工 细胞,内皮,角膜
  • 简介:我科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植入(phacoemulsificationandintraocutarlensimplantation,PHACO+IOL)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84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资料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科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合并治疗闭角青光患者84例(106),其中男性33例,女性51例;年龄50~78岁,平均(65.8±5.6)岁。急性发作就诊者52例(均为单眼),

  • 标签: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白内障超声乳化 闭角型青光眼 合并治疗 超声乳化白内障 白内障吸除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