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Toric晶状后房人工晶状(TICL)是一种以亲水性胶原共聚物为材料的人工晶状,可用来矫正近视<-20.00DS、远视<+10.00DS合并散光1.00~6.00DC的屈光不正.现今临床上TICL植入不仅用于矫正屈光不正合并高度散光,而且开始应用于因圆锥角膜、角膜移植等引起的继发性高度角膜散光的矫正.本文就TICL目前在临床上的应用及其设计选择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着重探讨TICL植入在特殊应用中的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

  • 标签: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临床应用 有晶状体眼 矫正屈光不正 高度散光 角膜移植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人工晶状植入治疗对闭角青光进行治疗和护理,研究治疗以及护理效果。方法对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14例闭角青光患者的手术和护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4例患者的手术均获得成功,同时视力情况较术前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总结在采用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人工晶状植入治疗闭角青光的过程中,护理方法以及治疗是重要的环节。

  • 标签: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闭角型青光眼 超声乳化吸除
  • 简介:摘要在临床上,原发性闭角青光经常会出现一定的程度的晶体混浊,因此导致瞳孔阻滞的发生。对于混浊的晶体在原发性闭角青光眼疾病中的致病机理,相关医学界都非常重视,认为混浊的晶体是导致闭角青光发病的重要原因。不过在原发性闭角青光的手术治疗上存在不少方法。由于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乳化晶体状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在原发性闭角青光的临床治疗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并且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此,本文将进行有关超声乳化晶状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原发性闭角青光疗效的综述。

  • 标签: 超声乳化晶状体吸除 人工晶体植入术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 简介: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白内障手术目标已经从复明逐渐发展为获得良好视功能的屈光手术.而人工晶状作为白内障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材料、设计、造型、固定方法等方面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出现了不同种类的人工晶状,使白内障患者的术后视力更清晰、更舒适.多焦点人工晶状的临床应用为白内障患者术后获得了较为理想的远、中、近程视力创造了条件.

  • 标签: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屈光度 视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玻璃切除联合超声乳化治疗晶状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晶状脱位患者92例92,采用标准三通道经睫状体扁平部玻璃切除清除玻璃基底部及睫状体平部,再行晶状超声乳化,观察患者术后视力恢复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的视力与术前相比均有所提高,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玻璃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玻璃体切除术 超声乳化术 晶状体脱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植入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例40高度近视并且伴有白内障的患者进行超声乳化吸除以及低度人工晶状植入的手术,手术完成以后观察患者的裸视力,分析其最佳视力,以及屈光度,分析其是否发生过屈光或者其他的手术并发症。对于20例随访6到12个月,记录治疗效果。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3为30。术后没有发现一例后囊膜破裂,20例患者中有17例术后第一天角膜出现中度水肿,3例出现高眼压,经过处理以后在2—7天之内消退,没有出现视网膜脱离的患者。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植入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比较好。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 人工品状植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晶状脱位合并青光手术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患有晶状脱位继发青光患者32例32,32例患均接受经平坦部闭合式三通道玻璃切除联合晶状切除手术,对患者术后情况进行回访统计。结果患者术后眼压大部分正常,视力提高者24例,3例患者前房血细胞沉着,经治疗后,病情好转。结论采用晶状玻璃切除及选择性的联合抗青光手术,能更为彻底地处理晶状脱位所致继发性青光,降低眼内压,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外伤性 晶状体拖尾 青光眼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植入联合翼状胬肉切除羊膜移植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月至2013年3月所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植入联合翼状胬肉切除羊膜移植.结果34例(36只)老年性白内障并发不同程度的翼状胬肉,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植入联合翼状胬肉切除及羊膜移植,手术后角膜创面4~5d愈合,无1例胬肉复发,无新生血管生长及瘢痕组织增生现象.术后视力33只视力>0.3,脱残率91.7%.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植入联合翼状胬肉切除羊膜移植是安全有效的,可操作性强.

  • 标签: 翼状胬肉 白内障 超声乳化 羊膜移植 联合手术
  • 简介:目的报告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治疗青光合并白内障的患术后效果.方法收集青光合并白内障19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植入联合小梁切除,观察术后眼压、视力、滤过泡和并发症.结果术后眼压在14~18mmHg之间,平均为(15.26±1.20)mmHg,与术前眼压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视力<0.05者6,0.05~0.3者8,>0.3者5;术后滤过泡Ⅰ、Ⅱ17(89.47%),为功能滤过泡,2(10.53%)滤过泡不明显;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治疗青光合并白内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白内障 小梁切除术 人工晶体植入术 三联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闭角青光并白内障行晶状超声乳化的适应证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7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85例闭角青光并白内障患者,用控制眼压药物可在1-2d内迅速控制眼压正常后,单用缩瞳剂维持眼压平稳者;房角镜检查房角粘连<1800者;晶状混浊者行晶状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者。比较治疗前后眼压、前房深度、房角宽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患者治疗后眼压、前房深度、房角宽度与治疗前比较显著提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出现角膜轻度水肿10,瞳孔散大3;未出现视网膜脱落。结论选择适当的适应证治疗闭角青光并白内障疾病可采用晶状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疗效显著。

  • 标签: 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晶状体超声乳化术
  • 简介:目的对马凡综合症伴晶状半脱位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合并张力环植入或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悬吊两种手术方法的探讨和分析.方法对3例(3)合并晶状半脱位(脱位范围<1/2象限)的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合并张力环植入;对10例(11)合并晶状半脱位(脱位范围>1/2象限)的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悬吊,分析手术前后视力及并发症.结果随访3-24个月,13例患者视力不同程度的提高,未发生视网膜脱离及葡萄膜炎等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合并张力环植入或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悬吊是进行马凡综合症晶状半脱位治疗的有效手术方式,临床应根据晶状脱位情况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 标签: 马凡综合症 晶状体半脱位 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 张力环植入 人工晶体悬吊
  • 简介:晶状蛋白是晶状内重要的结构蛋白,多种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posttranslationalmodification,PTM)可引起晶状蛋白结构、溶解度的改变并最终导致白内障形成,而另一些翻译后修饰则可能与晶状蛋白的保护作用相关。特别是琢晶状蛋白分子伴侣活性的下降可导致其他晶状蛋白的凝聚和酶的失活,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ge-relatedcataract,ARC)的发生密切相关。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为多因素疾病,目前确切病因不明,手术仍是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主要手段,尚无有效可以延缓或预防该疾病的药物。本文就目前主要的晶状蛋白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关系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晶状体蛋白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层医院白内障超声乳化中后囊膜破裂原因及预防。方法对568例568白内障超声乳化中出现后囊膜破裂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568只眼中有26只后囊膜破裂,4只是撕囊不慎引起,中5只由于水分离时注入水过多、过猛致后囊膜破裂,7只由于雕刻太深,致后囊膜破裂,5只由于超声能量太大致后囊膜破裂,3只超声乳化碎核时致后囊膜破裂,2只在注吸皮质时,负压过高致后囊膜破裂。结论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中后囊膜破裂原因,为减少后囊膜破裂提出了有效预防措施。

  • 标签: 白内障手术后囊膜破裂原因预防
  • 简介:目的:研究在高糖诱导人晶状上皮细胞向间充质转化的过程中JAK-STAT通路的作用及AG490对此过程的影响。方法:低糖(5.5mmol/L)DMEM培养液体外培养人晶状上皮细胞系SRA01/04。高糖(30.5mmol/L)处理细胞,按照是否加入AG490及其浓度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CCK-8试剂盒检测晶状上皮细胞的活性,选择实验组AG490浓度为10μmol/L和50μmol/L,处理时间分别为6,12,24和48h;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RT-PCR方法半定量检测TGF-β1,FN和α-SMA的mRNA表达量变化。结果:在不同的处理时间(6,12,24,48h),高糖组(HG组)与低糖组相比,细胞的迁移能力增加(P〈0.05),TGF-β1,FN和α-SMA表达量增高(P〈0.05);AG490组与HG组相比,细胞的迁移能力降低(P〈0.05),TGF-β1,FN和α-SMA的mRNA表达量下降。结论:JAK-STAT通路通过影响TGF-β1和细胞外基质转录表达参与了高糖诱导的人晶状上皮细胞向间充质转化的过程。JAK抑制剂AG490对此过程抑制作用,且随着AG490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增强。

  • 标签: 晶状体上皮细胞 高糖 JAK-STAT通路 AG490 上皮向间充质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胆脂瘤中耳炎患者钛质人工听小骨植入后的护理经验。方法对35例接受钛质人工听小骨(PORP/TORP)植入的患者的术后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所有患者严格按照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效果满意。结论钛制人工听小骨植入术后护理具有其独特性,积极落实各项术后护理措施,对提高手术成功率、预防及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钛制人工听骨 中耳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闭角青光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诊治的闭角青光合并白内障患者67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视力和眼压等方面的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本组患者经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后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所有患者患房角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宽(P<0.05),前房加深,眼压得到明显的恢复(P<0.05),患者矫正视力均得到显著提高(P<0.05),对患者实施为期一年的随访发现患者的视野均无异常。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治疗闭角青光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 标签: 小切口白内障手术 闭角型青光眼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前后护理方法,促进患者的术后语言康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耳聋患者66例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降低患者不适度,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积极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 标签: 人工耳蜗 植入 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异体巩膜覆盖羟基磷灰石义植入的疗效.方法研究15例因各种原因致眼球功能丧失且影响外观患者,行眼球摘除后异体巩膜覆盖羟基膦灰石义台.随访至少3个月.结果13例义台术后外观及义台活动良好.无感染,暴露,运动障碍,2例患者术后早期结膜裂开,台轻度暴露,药物保守治疗台未脱出,上皮最终均覆盖台,顺利植入片.结论异体巩膜覆盖羟基磷灰石义植入简便、有效、并发症少,适于临床推广.

  • 标签: 羟基磷灰石义眼台 异体巩膜 巩膜覆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前、术后系统的护理措施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通过对387例白内障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来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视力恢复情况。结果387例患者(387)仅35出现不同的轻度的术后反应,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第一天视力≤0.1以下者5例(占1.3%),0.1-0.3者45例(占11.63),0.4-1.0者337例(占87.0%)。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前的充分准备、中的配合、术后的病情观察及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对于巩固手术疗效,促进患者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白内障超声乳化 人工晶体植入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人工晶体植人手术方法在临床使用的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4年3月本人共施行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后房人工晶体植入651例,男300例,女351例,年龄36~93岁,平均64岁。术前检查视力光感~0.3,651例光定位红绿色觉均正常。手术均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人工晶体植人手术。术后门诊随访2~4个月,平均3个月。结果术后视力4.0~4.5131例,占20%,4.5以上520例,占80%。中血压升高1例,占0.15%;后囊膜破裂,玻璃脱出11例,占1.7%。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人工晶体植人手术,这种方法效果可靠,并发症低,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小切口 白内障囊外摘除 人工晶体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