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MSCT容积扫描在评估先天性外中耳畸形面神经管各段影像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4年10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患者(病变组)和无颞骨病变患者(对照组)MSCT资料各18例(26耳),两组均常规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和面神经管曲面重建(CPR)。在MPR图像斜矢状面、斜横断面测量面神经管各段长度、宽度、前后膝角度进行测量,并比较两组差异。在MPR和CPR图像上观察面神经管是否遮盖前庭窗。结果病变组面神经管迷路段、鼓室段、乳突段长度分别为(3.38±0.44)mm、(10.07±1.23)mm、(9.25±2.44)mm,第1膝及第Ⅱ膝角度分别为65.10。±9.14°、103.52°±8.79°。对照组面神经管迷路段、鼓室段、乳突段长度分别为(3.72±0.30)mm、(11.4±0.55)mm、(9.92±1.67)mm,第1膝及第Ⅱ膝角度分别为65.62°±6.30°、112.10°±5.84°。病变组面神经管迷路段长度、鼓室段长度、第Ⅱ膝角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面神经管乳突段长度、第1膝角度测量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MPR与CPR显示面神经管遮窗的发生率均为46.15%(12/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0,P〉0.05)。结论MSCT及后处理技术能够准确测量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患者面神经管各段长度及角度,并对面神经管病变进行准确评估,对临床诊疗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先天畸形 耳畸形 面神经管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 简介:目的探讨MRCP联合容积内插体部检查(VIBE)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梗阻性黄疸病因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25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MRCP和VIBE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资料,计算和比较MRCP、VIBE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及二者联合诊断梗阻性黄疸病因的准确率。结果MRCP、VIBE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及二者联合诊断梗阻性黄疸病因的总准确率分别为76.80%(96/125)、80.80%(101/125)和84.80%(106/125),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5);良性梗阻74例,三者诊断其病因总准确率分别为91.89%(68/74)、86.49%(64/74)和90.54%(67/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2);恶性梗阻51例,三者诊断其病因总准确率分别为54.90%(28/51)、72.55%(37/51)和76.47%(39/51),其中VIBE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联合MRCP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纯MRCP(P=0.022)。结论MRCP联合VIBE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梗阻性黄疸、尤其是恶性梗阻性黄疸病因准确率高。

  • 标签: 黄疸 阻塞性 磁共振成像 容积内插体部检查 胰胆管造影术 磁共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容积-粘度试验(V-VST)及床旁摄食训练在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早期评估中的影响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020年1月—2020年12月的10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营养、肺部感染情况及吞咽功能情况和胃管置管率。结果:(1)观察和对照组生活质量进行对比,观察组的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结果有差异。(2)观察组和对照组胃管置管率对比中,观察组为22%,对照组为52%,结果有差异。P

  • 标签: 床旁摄食训练 脑卒中 吞咽障碍 胃管置管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扫描后应用表面重建(SSD)、多平面重建(MPR)对眼眶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抽选本院接收的48例眼眶骨折患者,时间选自2018年1月-2019年12月,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确诊为眼眶骨折,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20例)采取普通轴位CT扫描检查,观察组(28例)实施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扫描检查,对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准确率进行对比。结果 诊断准确率方面,对照组是75.00%,观察组是96.43%,观察组更高,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

  • 标签: 眼眶骨折 多层螺旋CT 表面重建 多平面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诊PCI术前血小板平均容积水平与术后心肌灌注情况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急诊PCI治疗的94例AMI患者,并根据其术后MBG分级分为良好组(MBG等级为3级)及不良组(MBG等级0-2级),比较其治疗前血常规情况,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良好组患者治疗前MPV及白细胞计数显著低于不良组(P<0.05),而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水平与不良组基本一致(P<0.05),且MPV及白细胞计数是急诊PCI心肌灌注效果较差的预测因素。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治疗时,患者MPV及白细胞计数越高的患者心肌灌注效果越不理想。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血小板 心肌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容积旋转放疗治疗宫颈癌中,磁共振(MRI)对摆位误差和累积剂量学的影响。方法:选取58例宫颈癌患者,其中对照组28例行CT定位,观察组30例行MRI定位,对比两组摆位误差和累积剂量学情况。结果:观察组摆位误差、累积剂量学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MRI 容积旋转放疗 宫颈癌 摆位误差 累积剂量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超声心动图左心室舒张容积变化系列参数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至2015年来我院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100例,按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将患者分别划分为心肌肥厚组38例,无心肌肥厚组35例和左心室正常对照组2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测,测算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各项指标,并对心脏舒张期不同时刻的左室容积进行监测,计算出左心室舒张容积变化的系列参数。结果三组患者间的左心室舒张容积变化系列参数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VER/VAR和VE/VA的数据变化,能够看出其与左心室的舒张功能分级有直接关联。结论左心室舒张容积变化系列参数能够反映出左心室的充盈性和顺应性以及舒张功能的变化,能够有效诊断出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左心室舒张容积变化系列参数 原发性高血压 心室舒张功能
  • 简介:肛瘘又称肛门直肠瘘,是肛肠外科中的常见病[1],手术后复发率较高,术前明确内口位置、瘘管走向及其与括约肌之间的关系是肛瘘手术的关键,特别是要确定支管走向、数量及其与括约肌之间的关系,术中发生支管遗漏通常是导致肛瘘手术后复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故术前详细的影像学资料是肛瘘手术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超声检查因其操作简单、无痛苦、可重复性、准确率高等独特优点已成为临床首选的肛瘘检查方法。

  • 标签: 肛瘘手术 三维超声 成像技术 超声显像 价值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增强MRIT1梯度回波容积插值屏息扫描序列(VIBE)与TSET1W序列检出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瘤的价值。方法对31例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瘤患者行MR增强检查,增强后先后使用轴位TSET1W序列和轴位VIBE序列。比较2个序列显示转移瘤病灶的数目,SNR,CNR和病灶边缘清晰度,运动伪影评分。结果TSE序列和VIBE序列扫描时间分别为3min23s和16秒。增强后VIBE序列显示病灶的数量与TSET1W序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16,P=0.414)。增强后VIBE序列的SNR(432.54±271.60),CNR(233.27±197.65)均低于TSET1W序列的SNR(674.32±375.79),CNR(312.38±207.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66,-2.660,P<0.001,0.012).TSET1W序列显示病灶边缘较VIBE序列清晰(Z=-4.082,P<0.001),但运动伪影较VIBE序列明现(Z=2.291.P=0.022)。结论增强扫描VIBE序列扫描时间段,运动伪影少,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瘤的检出数目与TSET1W序列相当,在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瘤的检查中取代TSET1W序列具有可行性。

  • 标签: 盆腔淋巴结转移 Vibe TSE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加强药房药品数量和有效期的有效管理。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4年8月药房药品数量、有效期管理,分别通过常规管理、加强管理进行管理。比较药房药品数量、有效期管理前、后90d的管理情况。并将药品管理前、后,药品报废和积压量、账物相符率、采购费用等进行统计。结果实行加强管理后,加强管理组调查问卷优良率,明显优于常规管理组和管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药房药品数量、有效期管理情况,经加强管理后,均得以改善,并能够实现节省资源,提高药物使用率的效果。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产后出血是产妇在分娩期容易发生的并发症,严重威胁着产妇的生命安全,这种并发症一般在分娩后 2个小时内发生,其产生原因与多种因素有关,因此,要加强生产过程的观察,做好预防。本研究对我院 41例发生产后出血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产后出血的发生机制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

  • 标签: 妇产科 产后出血 应对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气至而有效”是指导针灸实践的总则,通过学习《黄帝内经》有关针刺部分的经文,对“气至”有了新认识。“气至”并不是简单等于“得气”,“得气”也并非简单等于有效,更不能简单等同于针下胀感。“气至”是一个调整人体气血运行的一个完整过程,同时针刺的补泻手法对“气至有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黄帝内经 气至 得气 针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