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药知母、黄柏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知母、黄柏为原料,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及出膏率加权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与L9(34)正交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化选出对药知母、黄柏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80%的乙醇水溶液是对药知母、黄柏的最佳提取溶媒,最佳的提取工艺是10倍量80%的乙醇水溶液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3小时。结论10倍量80%的乙醇水溶液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3小时所得样品中盐酸小檗碱含量出膏率最佳。

  • 标签: 黄柏 知母 盐酸小檗碱 提取工艺 正交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罗红霉素片,筛选出最佳处方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以溶出度作为考察指标,进行处方筛选、优化。结果最佳处方中预胶化淀粉(A),低取代羟丙纤维素(B),泊洛沙姆(C)分别为80mg,40mg,3mg,3批优化处方的样品,以及市售样品在标准介质中15分钟溶出度均大于85%。结论罗红霉素片优化处方合理,工艺简单,溶出行为与被仿样品具有一致性。

  • 标签: 罗红霉素片 正交设计 处方工艺
  • 简介:摘要目的优选七味清肠胶囊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加水倍量、煎煮时间和煎煮次数为影响因素,以芍药苷的含量和浸膏收率作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最佳提取工艺。结果除大黄外的其余6味药材加入15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小时。结论该提取工艺稳定、合理、可行,适用于七味清肠胶囊的制备。

  • 标签: 七味清肠胶囊 芍药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摘要目的优选芪茵疏肝颗粒水提取工艺。方法以绿原酸含量、黄芪甲苷含量和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以加水倍数,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设计法确定芪茵疏肝颗粒的最优水提取工艺。结果最优提取工艺为用10倍量的水提取2次,每次1.0h。结论最优提取工艺可行,适合工业化大生产。

  • 标签: 芪茵疏肝颗粒 提取工艺 单因素试验 正交试验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利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疑难症的优势及中药制剂活胃胶囊的工艺及治疗标准。

  • 标签: 活胃胶囊 制剂工艺 质量标准
  • 简介:摘要三七总皂苷中含有很多单体皂苷,对凝血时间的延长、血管的扩张、心肌耗氧量的降低、自由基的清除、血小板凝集的抑制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据我国有关文献的报道,可以运用大孔吸附树脂法对富集的三七总皂苷进行纯化,但是由于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缺乏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使得三七总皂苷的纯化的工艺参数和条件尚不明确,大孔吸附树脂法仅能够去除提取液中的淀粉、糖类等,对三七总皂苷的色素去除效果并不理想,对具体的工艺参数和纯化条件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 标签: 纯化工艺 提取液 三七中皂苷
  • 简介:摘要目的优选头孢克肟脂质体最佳制备工艺,丰富头孢克肟剂型,扩大临床应用。方法采用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头孢克肟脂质体;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头孢脂质体药物含量;通过L9(34)正交试验,以包封率和载药量计算综合评分为指标评价制备工艺,筛选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含量测定线性方程Y=2580.6X+202.14(R2=0.9999),头孢克肟在浓度为5~200mg/L之间线性关系良好;最佳制备工艺为A3B1C1D3,即药物卵磷脂比为145、胆固醇卵磷脂为14、胆酸钠卵磷脂为11、水和介质pH值为7.5。结论该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可行,建立的含量分析方法稳定、可靠。经优选得到的头孢克肟脂质体处方合理,性能可靠。

  • 标签: 头孢克肟 脂质体 正交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10mg规格的普伐他汀钠肠溶片的制备工艺。方法通过正交试验,以休止角和崩解时限为主要参考指标,优化普伐他汀钠肠溶片的处方和制备工艺。结果确定10mg规格的普伐他汀钠的处方为普伐他汀钠10g,乳糖35g,预胶化淀粉30g,交联羧甲基纤维素纳6g,羟丙纤维素20g,硬脂酸镁1g,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法制备普伐他汀钠肠溶片。结论此制备工艺简单,所得片剂稳定性好。

  • 标签: 普伐他汀钠 粉末直接压片 正交试验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1mg和2mg规格的适合产业化的匹伐他汀钙片剂制备工艺。方法通过正交试验,以休止角和崩解时限为主要参考指标,优化匹伐他汀钙片剂的处方和制备工艺。结果确定1mg规格的匹伐他汀钙的处方为匹伐他汀钙1g,乳糖45g、微晶纤维素35g、羟丙纤维素20g,硬脂酸镁1g。休止角为38.3°,崩解时间为6分钟。确定2mg规格的匹伐他汀钙的处方为匹伐他汀钙2g,乳糖45g、微晶纤维素35g、羟丙纤维素20g,硬脂酸镁1g。休止角为39.7°,崩解时间为7分钟。结论此制备工艺适合工业化生产。

  • 标签: 匹伐他汀钙 粉末压片 正交试验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金杞生精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经过对各味药材主要成分的药理、药效、理化性质的分析,将工艺分为水提和醇沉两部分,并分别通过正交实验,对各部分工艺参数进行优选。结果①水提工艺9味中药加水进行提取,以干膏率和金丝桃苷含量为评价指标,得到最佳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水浸泡2小时后,煎煮3次,每次1.5小时;②醇沉工艺将水提液浓缩至相对密度约1.10(温度55+5℃),加乙醇至含醇量为65%,沉降6小时。结论在工艺优选的基础上,分别对提取和精制工艺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工艺稳定可行。

  • 标签: 金杞生精 工艺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银杏达莫分散片的制备工艺。方法比较不同辅料、制剂工艺对分散片性状及崩解的影响,确定制剂工艺。结果崩解剂最佳比例MCCL-HPC=113,湿润剂与药物重量(ml/mg)80%。所制备分散片在3min的内崩解完全,符合分散片剂质量要求。结论优化处方的银杏达莫片体外溶出度优于普通片。

  • 标签: 分散片 制备工艺 崩解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枸杞多糖与不同防潮辅料混合后的吸湿性,筛查最优防潮辅料。方法采用超声提取法提取枸杞多糖,并采用水提醇沉法纯化多糖,将枸杞多糖与不同辅料混合,测定其吸湿性并绘制吸湿曲线。结果由吸湿曲线可知,与其他辅料相比,淀粉与枸杞多糖混合后的吸湿性最大,乳糖与枸杞多糖混合后的吸湿性最小。结论与枸杞多糖的配伍中,乳糖为防潮性较好的辅料,可为枸杞多糖的制剂工艺提供一定的依据。

  • 标签: 枸杞多糖 吸湿性 辅料
  • 简介:摘要无菌原料药的生产需要进行无菌工艺验证,为了保证无菌工艺验证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需要注意一些相关问题,本文针对无菌工艺验证过程中的工艺流程以及环境模拟情况等进行分析,希望给相关工作单位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 标签: 无菌原料药 无菌工艺 验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药用丁基胶塞处理过程中参数控制与水分的关系,从而确定最佳参数的处理工艺。方法通过处理不同数量的药用丁基胶塞和改变处理的参数〔干燥时间,F0值(标准灭菌时间)〕,用干燥失重法检测经处理后的药用丁基橡胶塞水分残留量,统计分析各参数条件下的用丁基胶塞水分残留量。结果当F0值为15,干燥时间为60分钟时,胶塞的处理数量越大处理后的水分残留值越大;当胶塞的处理数量一定,F0值为15,干燥时间越长水分残留值越小;当胶塞的处理数量一定,干燥时间在60分钟时,F0值越大水分残留值越大。结论经综合分析选用F0值为15,干燥时间为60分钟的处理工艺既符合生产工艺要求又节约能源。

  • 标签: 药用丁基橡胶塞 F0值 水分 干燥
  • 简介:摘要本文比较研究了荷叶总黄酮和总生物碱的乙醇提取工艺、酸水提取工艺和酸性乙醇提取工艺。根据三种工艺提取物的得率和提取物中总黄酮、总生物碱的含量,结合生产需要,确定以乙醇提取工艺为荷叶提取物制备工艺。然后对乙醇提取工艺的醇浓度进行优化,确定70%乙醇作提取溶剂时,提取物得率为6.87%,总生物碱和黄酮的含量分别可达4.32%和5.93%。该研究可以对荷叶提取物制备及产品开发生产提取较为行的技术支持。

  • 标签: 荷叶 提取工艺 优化
  • 简介:摘要现代科技及制药工艺的不断发展,阿莫西林这一常见抗菌药物,市场需求量不断扩大,目前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制作生产工艺,主要采用的工艺包括化学法及酶法,酶法应用范围目前虽低于化学法,但是其工艺优势较高,因此酶法制备阿莫西林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在阿莫西林的工艺设计过程中不断提升其生产效率可促进其生产,本研究结合阿莫西林酶法工艺,在酶法制作工艺优化过程中,充分发挥该工艺生产的特点,对阿莫西林的酶法生产工艺进行了探索。

  • 标签: 阿莫西林 酶法 工艺优化 药物制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正交实验法优化提取黄芪中黄芪甲苷。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建立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L9(34)正交表,考察醇浓度,提取时间,次数对黄芪甲苷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正交实验结果表明用8倍量80%乙醇提取2次,每次2h为最佳工艺。结论本试验优化了黄芪甲苷的提取工艺,可为含黄芪药材的制剂工艺优化提取提供参考。

  • 标签: 黄芪甲苷 正交实验 优化 提取工艺
  • 简介:摘要为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促进中药与中医事业协同发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一组织开展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项目,作为传承班的学员,2016~2018年三年期间本人已参加全国十四培训基地的学习,重点考察当地的GAP基地、中药生产企业(含饮片厂)、中药材交易市场和中医医疗机构中药房等部门,内容涵盖了中药栽培、资源保护及利用、鉴定、炮制、传统制药工艺、医院制剂开发研究、调剂等方向的中药特色技术理论与实践技术内容。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北京广安门医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基地,分别听取刘力主任药师《医院中药制剂研发思路》、孙路路主任药师《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研究经验分享》、姜林教授《中药制剂研发思路与设计》内容的培训,本人从他们对于临床前配制工艺、质量指标的研究阐述中有所启发,对我院制剂止咳祛痰灵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进行了改进和控制。该制剂是根据我院临床中医师的协定处方申报的中药制剂,通过临床二十多年使用,上万例患者的验证,具有非常明显的化痰、止咳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咳嗽、急性及慢性支气管炎症,尤其适用于咳嗽痰多的病人。原先采用加水直接煎煮的方法,制剂存在澄明度差、无定性指标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对其工艺进行了改进,并通过薄层色谱法加以质量控制。

  • 标签: 止咳祛痰灵 制备工艺 薄层鉴别
  • 简介:摘要当归Angelicasinensis(Oliv1)Diels是伞形科当归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干燥的贮藏根是我国一味常用的中药材,药用历史悠久,历代本草均有记载,始记于《神农本草经》,谓之“当归味温,主呃逆上气”被列为中品1。有补血、和血、调经止血、润肠滑肠之功效2,为医家常用,素有“十方九归”之称。在日本《普通汉方》中有56种,当归的药用价值吸引了国内外许多学者,通过多学科相结合来研究当归,获得不少当归有效成分及其功能主治的新认识3。

  • 标签: 当归 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