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随着对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不断认识,发现其最重要的并发症是急性肾损伤,临床以肌红蛋白血症、肌红蛋白尿、急性肾小管坏死为主要特征,预后凶险,死亡率高。本文就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并发急性肾损伤的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防治方法作一综述。

  • 标签: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肌红蛋白 肌酸磷酸激酶 急性肾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重度中毒性横纹肌溶解症患者应用血液滤过治疗,分析其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对21例重度中毒性横纹肌溶解症病例的血液滤过治疗及其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病例接受血液滤过治疗后肌酶、肾功能均恢复正常,血滤过程未有出现致命性并发症。结论中毒性横纹肌溶解症患者尽早使用血液滤过治疗结合精心护理,能显著改善病情,预后良好。

  • 标签: 中毒 横纹肌溶解症 血液滤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立体定向血肿抽吸和尿激酶溶解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接收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15例,观察组患者应用立体定向血肿抽吸和尿激酶溶解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综合治理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1周、2周后的血肿周边水肿和血肿消失时间情况均比对照组小,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4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血肿抽吸和尿激酶溶解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较理想,可促使患者预后得到改善。

  • 标签: 立体定向血肿抽吸 尿激酶溶解 高血压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钻孔引流加尿激酶溶解外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8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采用钻孔引流加尿激酶溶解外引流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是94.32%;ADL评分为(75.8±11.5)分,并发症发生率为13.64%。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钻孔引流加尿激酶溶解外引流治疗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钻孔引流 尿激酶 高血压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治疗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2012年2月~2014年2月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IOL)植入术治疗晶体溶解性青光眼实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无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爆发性脉络膜出血等并发症。术后10例患者眼压恢复至正常,为8~20mmHg,平均14.3mmHg。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晶体溶解性青光眼安全、有效,是基层医院治疗晶体溶解性青光眼较好的选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前房穿刺及白内障摘除治疗晶体溶解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收住我院的38例晶体溶解性青光眼患者均先进行连续3-5天的前房穿刺及药物降眼压治疗,眼压降至30mmHg以下后,根据白内障核的不同硬度,分别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或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观察视力、角膜内皮情况及眼压情况。结果38例患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的提高,眼压正常,角膜完全恢复透明。结论前房穿刺及白内障摘除治疗晶体溶解性青光眼是安全有效的。但要根据不同的晶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 标签: 前房穿刺 白内障 晶体溶解性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3年1月-2007年1月对60例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体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心理护理,康复治疗,使疼痛症状消失。结果本组60例患者经胶原酶溶解术治疗,术前心理护理,术后饮食疗法,康复治疗,使疼痛症状消失,恢复原工作。无一例出现暂时性皮疹,无椎间盘炎,灼性神经痛等并发症发生。病人自理能力较术前明显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结论通过全方位系统的治疗和护理,按计划认真落实各项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经康复治疗,疼痛症状消失。

  • 标签: 胶原酶溶解术 腰间盘突出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注射臭氧(O3)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248例LDH患者在C臂X光机下定位,在穿刺病变椎间盘内注射浓度50ug/ml的O310-20ml,在椎间盘神经根附近注射30ug/ml的O310-15ml。结果所有患者都随访3个月,显效41.1%(100例);有效52.4%(130例);无效6.5%(18例),总有效率93.5%。结论臭氧髓核溶解术是治疗LDH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价多价细菌溶解物对健康儿童预防呼吸道感染的效果和成本效益。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滴服多价细菌溶解物的6月龄至6岁儿童为滴服组,同期未滴服6月龄至6岁社区儿童为未滴服组,通过问卷调查和查阅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诊和住院日志记录资料、国家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信息系统数据,收集2组儿童基本情况和滴服多价细菌溶解物后6个月的呼吸道疾病发病和医疗花费、滴服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统计学和卫生经济学方法进行保护效果和成本效益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6月龄至6岁儿童364人,滴服组和未滴服组各182人。未滴服组和滴服组儿童平均年龄分别为(1.47±0.92)、(1.37±1.08)岁。未滴服组共计发生呼吸道感染138人次,发病密度为1.52,滴服组共计发生呼吸道感染142人次,发病密度为1.56。2组儿童6个月内的呼吸道感染发病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4,95%CI:0.56~1.57)。滴服总成本为69105.4元,滴服组和未滴服组观察期间因呼吸道感染的医药总费用分别是21713.49和20762.47元,2组儿童的发病后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价细菌溶解物的保护率为-0.026,效益成本(BCR)比为-0.014。结论滴服多价细菌溶解物对减少呼吸道感染次数无明显保护效果。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治疗效果 成本及成本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开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溶解术后疗效。方法总结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溶解术后症状复发或加重患者,采用后路椎板开窗手术的疗效,随访6个月至2年。结果优8例,良3例,可1例。总体较胶原酶溶解术后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胶原酶溶解术前采用多种方法判断椎间盘纤维环退变和破裂程度、级别,严格胶原酶溶解术的适应症。一旦胶原酶溶解术后临床疗效不理想,后路椎板开窗术为理想的补救方式,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胶原酶溶解术后 症状复发 后路椎板开窗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细胞溶解性血红蛋白检测方法,达到还原真实肾性蛋白检测目的。方法采用血红蛋白可被80%饱和硫酸铵沉淀的特征,分离尿液中溶解性血红蛋白,用双缩脲试剂显色测定。结果血红蛋白分离后,符合尿蛋白与双缩脲反应特征。结论经分离干扰因素,更能接近真实反映肾性蛋白。

  • 标签: 24小时尿蛋白 血红蛋白尿 肾性蛋白 双缩脲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干燥箱直接烘干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溶解性总固体的应用。方法用水浴蒸干法和干燥箱干燥法两种方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溶解性总固体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干燥箱直接烘干法测定的数据大多数低于水浴蒸干法,两种方法作配对t检验,所得结果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干燥箱直接烘干法操作简便,干扰因素少,可用于大批样品的测定,值得推广。

  • 标签: 干燥箱直接烘干 溶解性总固体 饮用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简易定向锥颅碎吸术及尿激酶溶解引流治疗中重度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72例中重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6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尿激酶溶解引流治疗,观察组采取简易定向锥颅碎吸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简易定向锥颅碎吸术及尿激酶溶解引流治疗中重度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功能缺损评分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锥颅碎吸术 尿激酶溶解引流 高血压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菌溶解产物联合布地奈德在儿童反复呼吸系统感染支气管炎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患儿3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15)使用布地奈德进行治疗,观察组(n=15)在对照组患儿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细菌溶解产物胶囊,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水平和治疗后12个月内呼吸道感染次数。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12个月内上呼吸道感染次数为3.05±1.11次,对照组为4.96±1.57次,P<0.05;观察组患儿下呼吸道感染次数为1.19±0.96次,对照组为2.49±1.26次,P<0.05。结论细菌溶解产物联合布地奈德可有效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对于改善患儿体内免疫球蛋白水平、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细菌溶解产物 布地奈德 反复呼吸道感染 支气管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导引下突出物臭氧“爆破”联合胶原酶“靶点”注射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患者俯卧CT检查床上,CT导引下精确定位,确定责任间盘,选择合适的穿刺路径,穿刺针穿刺至突出物周围后,通过针内针刺入突出物内推注40%臭氧5-10ml,CT扫描显示突出物被臭氧“爆破”。确保无不良反应后间隔15min抽取1ml胶原酶混悬液进行突出物靶位注射。拔出针内针,然后再次推注胶原酶3ml进行盘外注射,无不良反应后住院留观5-7天。结果根据改善的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分别为39.4%和32.2%,总有效率为88.2%,疗效显著。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CT 导引 &ldquo 双针&rdquo 穿刺 臭氧&ldquo 爆破&rdquo 胶原酶&ldquo 靶点&rdquo 化学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