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20 个结果
  • 简介:砷、锡是罐头食品中必测的卫生指标。现行GB/T5009.11、16.2003中砷、锡的原子荧光法、分光光度法均为单一元素分别进行样品前处理和分别测定,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另国际法样品前处理均为湿法和干灰化法,不仅费时、费电、费试剂,且易引入沾污,使空白值偏高,而且影响测定结果的重现性;样品消解时待测元素易损失等缺点。本文探索出一次性微波消解样品,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HG-AFS)法同时测定罐头食品中砷、锡的含量,克服了上述不足,简化了操作,提高了工作时效,减少了试剂用量及试剂引入的沾污,降低了空白值,提高了灵敏度,测定结果同样准确可靠,且简便快速,值得推广。

  • 标签: 氢化物 原子荧光 食品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在眼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我院眼科采取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的病人一共有1065例,对1065例病人相关临床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1065例病人采取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当中,可以看见荧光渗漏、荧光遮蔽、弱荧光以及视网膜毛细血管没有灌注等相关现象。结论  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廉以及不良反应较少等优势,同时采取相对应的护理措施,可以使病人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眼科护理 眼底血管荧光造影 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 总结在眼科特殊检查中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300例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的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结果 检查后6例出现全身荨麻疹;34例出现恶心、呕吐;1例出现呼吸困难;2例发生注射部位药物渗出。结论 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能成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提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安全管理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后眼底荧光造影(FFA)联合虹膜荧光造影(IFA)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9月间于该院治疗的PRP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共80例(148眼),所有患者均行基础视力、裂隙灯显微镜及FFA联合IFA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行基础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及FFA联合IFA检查对视网膜及眼底周围血管的影响情况。结果IFA检查结果显示148眼中出现24例非增生性虹膜改变,19例增生性虹膜病变,4例青光眼,101例未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FFA检查结果显示,148眼中出现30例视网膜无灌注区,53例视网膜内出现了新生血管,40例出现了黄斑水肿,21例玻璃体积血;裂隙灯未能发现非增生性视网膜病变。IFA检查较裂隙灯更为灵敏(χ2=7.364,P<0.05)。结论FFA联合IFA在PRP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检查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IFA FFA PRP
  • 简介:目的前瞻性观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常规药物治疗前后,甲氧异腈心肌显像及核素心室显像的结果和差异,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狭窄程度,将121例冠心病患者按狭窄70%~85%分为轻度组(36例),狭窄〉85%为重度组(33例),患者不愿行PCI或狭窄〈70%为对照组(52例),均按照冠心病指南的标准治疗1年后,分别复查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对比治疗前后的心肌缺血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缺血节段数﹑运动低下节段数﹑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有明显改善(P〈0.01),与轻度组、对照组和自身治疗后指标对比,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但轻度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重度组缺血加重比例均比对照组少。结论急性严重心绞痛或不稳定性心绞痛﹑或疑为急性心肌梗死且在时间窗内的冠心病患者,PCI对改善缺血心肌﹑心功能和缓解症状,提高生存率和预后有明显效果,但对狭窄程度轻﹑病变广泛﹑危险因素多或错过时间窗,或合并糖尿病,尤其是高龄冠心病患者,综合治疗也许是较好的选择。不论何种冠心病,心肌灌注显像检查对于疗效﹑再狭窄﹑侧支循环和生存率判定非常必要且重复易行。

  • 标签: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 冠心病 PCI 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在膀胱肿瘤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膀胱肿瘤患者应用经腹部和直肠超声探头进行彩色多普勒成像检查,对比两种方法对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肿瘤内部血流分布情况。肿瘤内血管检出率,比较两种方法对肿瘤分期的诊断符合率。结果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诊断膀胱肿瘤成像清晰,显示肿瘤内部及基底部的血流及分布形态不规则,可引出动脉血流频普,与术后检验符合率为100%;经腹部多普勒较难显示小瘤体和基底部血流信号,多普勒频普参数也难以测量,肿瘤检出率仅65.0%;二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和血流分布方面明显优于经腹部彩超检查,可为临床诊断提供较为准确的信息和依据,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

  • 标签: 膀胱肿瘤 直肠彩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骨转移癌放、化疗前后疗效判断的价值。方法对115例骨转移患者行放、化疗前后进行全身骨显像检查及判断骨痛缓解率。结果癌骨转移患者治疗后将骨显像表现可分为3种类型骨转移灶的数目减少或消失;保持稳定状态;增多;每一类型伴有相应骨痛缓解率变化规律。

  • 标签: 放射性核素 骨显像 骨转移 放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1年3月期间被病理证实的60例颈部淋巴结的超声影像特征。结果49例为颈部淋巴结结核,6例为颈部急性淋巴结炎,2例为淋巴瘤,3例为淋巴结转移。超声检查肿大淋巴结数目大于两个,多位于胸锁乳突肌周围,其中出现寒性脓肿15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对于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具有显著的优势及临床价值。通过图像特点可将颈部淋巴结的表现分为四型1增殖结节型,2团块型,3寒性脓肿型,4钙化型,5混合型。

  • 标签: 超声颈部淋巴结结核声像图特点分型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SPECF肝血流-血池显像技术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以及治疗后疗效评价的具体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8例患者,其中男56例,女22例,年龄在21到71岁之间,具有上腹不适、腹胀的临床表现。78例患者均已经做了B超及CT的检查,最后进行SPECF肝血流-血池显像检查,病灶较大者,也可直接做平面显像检查,病变在平面显像显示不清或者是病灶较小的患者,追加进行肝断层显像,断层厚度为6.25mm,横断、矢状、冠状的断层图像。结果应用SPECT检查肝血管瘤,阳性率可达100%;CT检查的阳性率为74.4%、假阳性率为25.6%;B超检查的阳性率为56.4%,假阳性率为43.6%。结论SPECF肝血流-血池显像在对于肝血管瘤患者的检查、诊断以及对介入治疗疗效的评价具有明显的实用价值。

  • 标签: 肝血池显像 肝血管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血管定位和血流曲线形态对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24例卵巢恶性肿瘤和42例良性肿瘤,测定肿瘤的血管定位、舒张期切迹、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将PI和RI与术后病理组织学结果对照,以此预测卵巢恶性肿瘤的灵敏性、特异性。结果卵巢恶性肿瘤PI是0.54±0.15,良性为1.48±0.65;恶性肿瘤RI0.40±0.094,良性为0.85±0.099(P<0.001),卵巢恶性100%可见血管,并定位于肿瘤中心(91.7%),92.9%无舒张期切迹;良性肿瘤46.3%可见血管,并定位于肿瘤周边(95%),85%可见舒张期切迹。以0.76为PI界值,其预测卵巢恶性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和阴性预测率分别为92.9%、95%、96.3%和90.0%;以0.56为RI界值,其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和阴性预测率分别为89.3%、95%96.2%和85%。结论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血管定位、博动指数、阴力指数和舒张期切迹是鉴别卵巢良恶性肿瘤有参考价值的方法之一。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血流图 卵巢肿瘤 病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显像对胎盘早剥的诊断。方法对31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为胎盘早剥的声像图表现进行分类,用彩色多普勒显像诊断。结果诊断符合率达93.55%,误诊1例,漏诊1例。结论彩色多普勒显像是诊断胎盘早剥的重要手段。

  • 标签: 彩色多普勒显像 超声 胎盘早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显像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98例患者作为研究观察组,均在2019年01月至2020年01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同时选取同期2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将两组人员均进行超声观察后,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在比较中,观察组中I期、II期、III期、IV期患者的血流速度均有着不同程度的降低,血流阻力指数呈现出增高的趋势(P

  • 标签: 超声显像 股骨头坏死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建立梅毒螺旋体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依据梅毒螺旋体(Treponemapallidum,TV)DNA多聚酶I(polA)基因序列,设计MGB—Taqman探针和PCR引物,对TPPA法检测到的不同国家和人种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患者和阴性人员血液样本进行检测,验证该PCR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以及2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结果PCR产物测序证实新建的荧光PCR方法可以扩增到梅毒螺旋体polA基因区200bp长DNA片段。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检出每微升血液中10拷贝梅毒DNA。在31例TPPA法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样本中,有21例为PCR阳性。证明其中10例TPPA法阳性为非现行感染,可能不具有传染性。统计分析表明该荧光PCR方法与TPPA方法对不同国家和种族人群检测结果未出现显著差异。结论新建的荧光定量PCR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可排除TPPA法阳性梅毒患者中非现行感染的旅行者,是适用于不同地区和种族的旅行者进行梅毒检测的新方法。

  • 标签: 梅毒螺旋体 DNA多聚酶I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MGB—Taqman探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在流感病毒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对617例流感样病例患者的咽拭子标本进行流感病毒核酸的测定,对检测出的阳性标本采用MDCK进行培养并分离,对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特异性及灵敏度。结果本组617例标本中实时荧光PCR共检测出阳性标本152例,阳性率24.6%;细胞培养法在此152例阳性标本中共分离出流感病毒79例,阳性率12.8%,实时荧光PCR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细胞培养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荧光PCR能够快速有效的检测出流感病毒核酸,是实验室快速诊断的有效手段。

  • 标签: 实时荧光PCR 细胞培养法 流感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荧光染色法在诊断结核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91例可疑肺结核患者的痰涂片同时用荧光染色法和抗酸染色法检查分支杆菌,对两种检测方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荧光染色法检出134例,阳性率34.3%,萋尼氏染色法检出100例,阳性率25.6%。结论荧光染色法是快速、简便的分支杆菌检查方法,其明显高于萋尼氏染色法,在肺结核检查时两种方法同时进行,为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分支杆菌 结核 荧光染色法 抗酸染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