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沉默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表达对结肠癌细胞生物特性的影响。方法利用HCT116结肠癌细胞,通过RNA干扰技术建立c-Met瞬时转染的细胞模型,同时设阴性对照(siRNA-NC)和空白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c-Met的表达,通过细胞增殖实验、细胞周期和凋亡测定、细胞侵袭实验、细胞迁移实验等观察沉默c-Met对HCT116结肠癌细胞生物特性的影响。结果siRNA-Met组、siRNA-NC组和空白对照组细胞c-Met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32±0.26、1.05±0.23和1.01±0.03,c-Met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24±0.03、1.18±0.11和1.23±0.06,siRNA-Met组均显著降低(均P<0.05)。转染后72 h,siRNA-Met组的吸光度值为1.13±0.05,低于siRNA-NC组(1.53±0.07,P<0.01)和空白对照组(1.48±0.08,P<0.01)。siRNA-Met组G2/M期细胞比例为(14.65±1.41)%,高于siRNA-NC组[(5.63±0.71)%,P<0.05]和空白对照组[(5.07±0.70)%,P<0.05],并且siRNA-Met转染后,细胞周期调节蛋白Cdc25c和cyclin B1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siRNA-Met组细胞凋亡率为(5.85±0.35)%,显著高于siRNA-NC组[(0.91±1.14)%,P<0.05]和空白对照组[(1.00±0.17)%,P<0.05],并且siRNA-Met转染后,凋亡相关蛋白Bcl-2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Bcl-2关联X蛋白(BAX)表达水平显著升高。siRNA-Met组的细胞迁移率为(51.33±8.62)% ,显著低于siRNA-NC组[(102.33±6.43)%, P<0.05]和空白对照组[(100.00±3.72)%,P<0.05]。siRNA-Met组穿透至基底膜下室面的细胞数为(47.50±10.60)个,少于siRNA-NC组[(102.50±10.61)个,P<0.05]和空白对照组[(100.00±5.33)个,P<0.05],并且siRNA-Met转染后,侵袭相关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结论c-Met在维持结肠癌细胞生物特性中发挥重要作用,c-Met抑制剂可能在结肠癌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信号通路 生物学特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膜透析滤出液(PDE)外泌体微RNA(microRNA,miR)-503在不同腹膜转运特性患者中的表达差异,并预测miR-503的靶基因及其可能的生物学作用,为其在腹膜转运特性方面的研究提供生物信息学数据。方法选取24例稳定维持性腹膜透析(PD)患者,根据腹膜平衡试验(PET)结果分为高转运(高/高平均转运组,n=12)和低转运(低/低平均转运组,n=12)两组。收集患者留腹过夜的PDE 500 ml,利用超滤杯进行浓缩后,超速离心法提取外泌体,重悬于磷酸盐缓冲液(PBS),通过透射电镜(TEM)、纳米粒子跟踪分析(NTA)、Western印迹和荧光染色鉴定外泌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提取PDE外泌体miR,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两组PDE外泌体miR-503的表达水平,并分析miR-503的相对表达量与PET值和24 h超滤量的相关性。使用Targetscan和miRDB数据库预测miR-503的靶基因,运用富集分析工具DAVID(https://david.ncifcrf.gov/)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信号通路分析。结果PDE中提取到的外泌体透射电镜下呈杯状,直径100 nm左右,表达特异性表面标志CD63、CD81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可被间皮细胞内化吞噬。与低转运组相比,高转运组PDE外泌体miR-503的相对表达量较高(P=0.002),且PDE外泌体miR-503的相对表达量与PET值呈正相关(r=0.547,P=0.006),但与24 h超滤量无相关性(r=-0.297,P=0.159)。miR-503共有156个靶基因可通过2个不同数据库同时预测出,156个靶基因的GO分析显示主要富集在与蛋白激酶结合、调节蛋白修饰和代谢过程以及调控上皮细胞增殖方面。KEGG通路则富集了许多肿瘤相关和经典的信号传导通路,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通路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同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也是miR-503的直接靶基因,与许多纤维化机制中的蛋白相关。结论PDE外泌体miR-503在高转运组中明显升高,并与PET值呈正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其可能通过靶向VEGFA调控腹膜血管新生。

  • 标签: 腹膜透析 外泌体 微RNAs 滤出液 腹膜转运状态 miR-503
  • 简介:摘要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对机体内环境稳定至关重要。然而,肿瘤浸润Treg细胞(TITR)在肿瘤微环境(TME)中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削弱抗肿瘤特异性免疫应答,从而促进肿瘤逃避免疫监视。近来,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趋化因子及其受体阻断剂、Treg细胞选择性靶点敲除和新药的问世,基于Treg细胞的肿瘤免疫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抗肿瘤效果。文章介绍TITR生物特性,并探讨Treg细胞肿瘤免疫治疗的前景与应用。

  • 标签: 调节性T细胞 肿瘤微环境 免疫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动力髋螺钉(DHS)、传统空心加压螺钉(CCS)构型、传统CCS构型+内侧锁定钢板和加压支撑螺钉(CBS)固定治疗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应用有限元法建立内侧皮质粉碎的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仿真模型,比较DHS(A组)、传统CCS构型(B组)、传统CCS构型+内侧锁定钢板(C组)和CBS(D组)固定的最大位移、最大主应力、范式等效应力、髋关节内翻角度及骨折断端应力等。结果A组、B组、C组和D组内固定模型股骨的最大位移分别为0.41、2.04、0.94和0.30 mm,内固定物的最大位移分别为0.34、1.18、0.84、0.22 mm;内固定物的范式等效应力峰值依次为83.6、231.4、259.8、194.8 MPa,最大主应力依次为52.3、216.3、151.7、74.6 MPa;股骨的最大范式等效应力依次为101.1、282.3、100.5、181.2 MPa,最大主应力依次为99.7、201.0、60.9、56.1 MPa;载荷后股骨颈轴线角度分别为179.55°、176.97°、179.66°、179.64°;骨折端的范式等效应力范围分别为42.0~50.0、258.7~282.3、50.8~58.1及45.3~60.4 MPa。结论从稳定性、应力分布和预防髋关节内翻畸形及股骨颈短缩等角度分析,CBS的力学稳定性与DHS相当,可能成为一种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更好选择。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骨钉 有限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调lncRNA TTTY15靶向miR-4500对胶质瘤细胞A172增殖、凋亡、迁移、侵袭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用qRT-PCR法检测胶质瘤细胞和组织中TTTY15表达的差异。用Starbase软件预测TTTY15的靶基因,发现其与miR-4500存在互补结合位点,用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鉴定二者的靶向关系。将胶质瘤细胞A172分为对照组、si-NC(转染siRNA对照组)、si-TTTY15(转染TTTY15 siRNA)、si-TTTY15+Anti-miR-NC(共转染TTTY15 siRNA、inhibitor对照组)和si-TTTY15+Anti-miR-4500组(共转染TTTY15 siRNA、miR-4500 inhibitor),分别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用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Bax、Bcl-2、MMP-2、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胶质瘤细胞和组织的TTTY15表达均升高。TTTY15与miR-4500的表达呈负相关。TTTY15与miR-4500互为靶向关系。与对照组、si-NC组相比,si-TTTY15组胶质瘤细胞miR-4500表达升高,A172细胞存活率降低,凋亡率升高,细胞迁移数目和侵袭数目增多,Bax蛋白表达升高,Bcl-2、MMP-2、MMP-9蛋白表达降低(P < 0.05)。与si-TTTY15+Anti-miR-NC组相比,si-TTTY15+Anti-miR-4500组胶质瘤细胞中miR-4500表达降低,细胞存活率升高,凋亡率降低,细胞迁移和侵袭数目增加,细胞中Bax蛋白表达降低,Bcl-2、MMP-2、MMP-9蛋白表达升高(P < 0.05)。结论下调TTTY15靶向miR-4500可抑制胶质瘤细胞A172增殖、迁移、侵袭并诱导其凋亡。

  • 标签: 胶质瘤 TTTY15 凋亡 迁移
  • 作者: 陈宇 周平辉 管晶晶 梁梦想 张莉 毛颖基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 233004;蚌埠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233030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 233004;蚌埠医学院安徽省组织移植重点实验室 233030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学检验中心 233004 ,蚌埠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233030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 233004 ,蚌埠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233030;蚌埠医学院安徽省组织移植重点实验室 23303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寡脱氧核苷酸 (ODN) MT01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s) 形态、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4周龄清洁级SD雄性大鼠5只,以全骨髓贴壁法培养SD大鼠BMSCs,通过观察不同代次的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相关标志物和成骨分化潜能,对所提取的干细胞进行鉴定。设立PBS组(对照组)和不同浓度 (0.5、1.0、2.0、4.0 μg/ml) ODN MT01组进行对照研究,每组实验重复3次。通过DAPI和鬼笔环肽荧光染色观察各组BMSCs细胞核及骨架的形态变化;通过CCK-8法检测不同时间各组BMSCs的增殖活性;成骨诱导培养基培养7 d和21 d, 分别行碱性磷酸酶染色及其活性检测和茜素红染色鉴定各组BMSCs的成骨分化程度。组间两两比较采用 t 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随着代次增加,BMSCs纯度越来越高,第3代细胞整体呈鱼群样分布。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细胞高表达CD29 (99.8%)、CD44 (96.1%),低表达CD11b (1.03%)、CD45 (1.74%)。成骨诱导7 d后碱性磷酸酶染色及21 d后茜素红染色均为阳性。细胞核及骨架染色显示,ODN MT01浓度为4.0 μg/ml时会导致BMSCs皱缩并降低伸展性。CCK-8结果显示,培养4 d时对照组吸光度值为0.446±0.018,1.0、2.0 μg/ml ODN MT01组分别为0.505±0.019、0.528±0.01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954、4.083,P=0.033、0.008),培养7 d时对照组吸光度值为0.514±0.027,1.0、2.0 μg/ml ODN MT01组分别为0.607±0.007、0.636±0.02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664、6.091,P=0.009、0.008),BMSCs增殖能力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4.0 μg/ml ODN MT01 (0.427±0.013) 对BMSCs增殖能力具有抑制作用 (t=4.332,P=0.015);诱导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随着ODN MT01浓度的升高,蓝色团块和矿化结节均显著增加,培养7 d后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趋势与ALP染色结果相类似,对照组碱性磷酸酶活性为1.207±0.023,0.5、1.0、2.0、4.0 μg/ml ODN MT01组分别为1.747±0.095、2.200±0.136、3.560±0.088、3.490±0.14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313、7.934、18.800、18.240,P=0.005、0.001、<0.001、<0.001),而2.0、4.0 μg/ml组的诱导效果相比基本无差异 (t=0.562,P=0.590)。结论在不影响BMSCs形态的情况下,浓度为2.0 μg/ml的ODN MT01可显著促进BMSCs的增殖和成骨分化。

  • 标签: 寡脱氧核苷酸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形态学 细胞增殖 成骨分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人膀胱尿路上皮癌T24细胞中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基因的表达,通过ILK-小干扰RNA(siRNA)转染模型验证人膀胱尿路上皮癌细胞中ILK基因沉默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细胞生物特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人尿路上皮癌T24细胞(中国科学院细胞库)进行体外实验,通过构建一套ILK-siRNA转染模型,转染T24细胞并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出最有效的干扰序列,将T24细胞分为3组,即膀胱尿路上皮癌T24细胞组(阴性对照组)、膀胱尿路上皮癌T24细胞阴性转染组(阴性转染组)和膀胱尿路上皮癌T24细胞+ILK-siRNA组(目的转染组),分别采用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的方法定量检测3组细胞中ILK mRNA和ILK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噻唑蓝(MTT)法分别检测3组细胞的细胞增殖能力和凋亡率,进行细胞侵袭、迁移实验。实验数据以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3组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亚G0/G1期、G0/G1期)为(3.16%、45.55%)、(3.23%、46.65%)、(7.86%、55.43%)。MTT法细胞存活率目的转染组(0.687±0.008)%、阴性对照组(0.998±0.006)%、阴性转染组(0.992±0.00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阴性对照组t=55.408,P<0.05,阴性转染组t=48.160,P<0.05)。肿瘤细胞侵袭实验倒置显微镜400倍镜视野下细胞计数目的转染组(29.500±2.121)个、阴性对照组(55.501±4.950)个、阴性转染组(54.000±1.41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阴性对照组t=6.828,P<0.05,阴性转染组t=13.590,P<0.05)。肿瘤细胞迁移实验倒置显微镜400倍镜视野下细胞计数目的转染组(44.500±2.828)个、阴性对照组(89.001±4.243)个、阴性转染组(87.000±2.828)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阴性对照组t=11.395,P<0.05,阴性转染组t=13.275,P<0.05)。结论沉默ILK基因的表达具有抑制T24增殖、侵袭、迁移的功能,同时能够提高T24细胞的凋亡率。

  • 标签: 膀胱癌 尿路上皮 整合素连接激酶 小干扰RN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鞘磷脂酶2对缺氧预处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生物特性的影响。方法分离并体外扩增6周龄C57BL/6小鼠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收集细胞上清,分离来自缺氧处理的外泌体(ExoH)和常氧下培养来源的外泌体(ExoN),并鉴定其生物特性。比较ExoH和ExoN在体内实验中对心肌细胞保护作用的差异,同时收集在缺氧预处理状态下加入中性鞘磷脂酶2抑制剂GW4869来源的外泌体(ExoH+GW),并在体外实验中比较ExoN、ExoH和ExoH+GW对心肌细胞抗凋亡及血管新生能力的作用。结果ExoH组小鼠心肌梗死后28 d的射血分数显著高于ExoN组(44.12%±8.12%比20.73%±7.32%,n=20,t=11.95,P<0.05)。同时发现,缺氧增加中性鞘磷脂酶2的表达,而ExoH+GW组在体外管腔形成及心肌细胞保护方面明显弱于ExoH组,并且其微小RNA-210含量显著减低。结论缺氧预处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拥有更好的心脏保护能力,中性鞘磷脂酶2可能是主要的作用机制,可能通过影响外泌体内有益微小RNA的含量来发挥生物学作用。

  • 标签: 中性鞘磷脂酶2 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心肌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LOC730101对骨肉瘤U2OS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2019年2月至2019年10月,将体外培养的U2OS细胞分为对照组(正常培养)、阴性组(转染阴性对照)和干扰组(转染靶向LOC730101的干扰序列),采用RT-PCR检测细胞中LOC730101表达,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情况, 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与迁移,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波形蛋白(Vi- mentin)、N-钙黏附素(N-cadherin)、E-钙黏附蛋白(E-cadherin)和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β-catenin、c-Myc、细胞周期蛋白D1 (Cyclin D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 (MMP-7)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扰组细胞中LOC730101表达水平(干扰组、对照组分别为0.25±0.03、1.00±0.06,下同)、细胞成活率[(57.65±3.26)%、(100.00±7.39)%]、克隆形成率[(13.03 ± 2.12)%、(25.35±3.58)%]、侵袭细胞数(51.36±3.48、92.85±6.62)、迁移细胞数(77.15 ± 5.05、136.92 ± 15.35)和细胞在S期[(20.54±2.15)%、(28.15±2.38)%]、G2/M期所占百分比[(16.87±2.12)%、(23.36±3.12)%]以及细胞中Vimentin (0.52 ± 0.04、1.17 ± 0.13)、N-cadherin (0.31 ± 0.03、0.65 ± 0.04)、β-catenin (0.42 ± 0.03、0.73 ± 0.04)、c-Myc (0.29±0.03、0.65±0.03)、Cyclin D1 (0.26±0.02、0.58±0.04)、MMP-7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55± 0.03、0.86±0.06)均明显降低,而细胞在G0/G1期所占百分比[分别为(62.62±5.15)%、(48.46±3.65)%]以及细胞中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82±0.06、0.38±0.03)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阴性组的各指标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调LOC730101可抑制骨肉瘤U2OS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 标签: 骨肉瘤 LOC730101 细胞增殖 侵袭 迁移 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 U2OS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吞咽时脑区激活情况及吞咽中枢环路的时空特性。方法选择10名健康受试者,在磁屏蔽室内应用148通道全头型脑磁图系统采集受试者执行吞咽动作时的脑磁信号,利用CURRY8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定位算法采用基于最小模分析的低分辨率电磁成像方法(LORETA),每300 ms作为一个独立分析阶段,以大脑皮层F-分布值(F-distributed)最高的位置为刺激反应区域,通过时间和空间定位,对执行吞咽动作时激活区域进行分析。结果在执行吞咽动作时,中央旁小叶、中央前回、延髓、中央后回、额下回、顶上小叶、角回、胼胝体、额中回、扣带回、眶回、丘脑、三脑室底部、放射冠、楔前叶、额岛叶、桥小脑角区、额上回、基底节等区域被激活,其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前八位脑区为中央旁小叶、中央前回、胼胝体、中央后回、顶上小叶、额中回、扣带回、基底节。10名受试者在执行吞咽动作时,有8名受试者在0~300 ms时脑磁信号以左侧大脑半球激活为主,301~600 ms时以双侧大脑半球激活或中间区域激活为主,601~900 ms以右侧大脑半球激活为主。1名受试者在0~300 ms时脑磁信号以右侧大脑半球激活为主,301~600 ms和601~900 ms以左侧大脑半球激活为主。1名受试者在0~300 ms和601~900 ms时脑磁信号以右侧大脑半球激活为主,301~600 ms时以中间区域激活为主。结论在执行吞咽动作时,早期呈现左侧偏侧性,后期呈现右侧偏侧性,存在高度的时间依赖关系,可能存在以中央区为核心的中央区-胼胝体-顶上小叶-额中回-扣带回-基底节相关的吞咽中枢环路。

  • 标签: 脑磁图 吞咽 中枢环路 时空特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处理高侵润性胶质瘤细胞U251,观察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变化,并检测受体型酪氨酸激酶(RTK)通路分子受体型酪氨酸激酶A2(erythropoietin-producing hepatocellular A2,EphA2)、PI3K、MMP-2表达,探讨胶质瘤信号通路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LY294002处理U251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力及侵袭力,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PCR)检测细胞EphA2、PI3K、MMP-2 mRNA表达。结果LY294002呈剂量依赖性降低U251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力,下调U251细胞PI3K、MMP-2表达,但对U251细胞EphA2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LY294002剂量依赖性抑制人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MMP-2通路有重要关系。

  • 标签: 胶质瘤 磷脂酰肌醇3激酶 受体型酪氨酸激酶A2 基质金属蛋白酶-2
  • 简介:摘要近年来,人们对纳米金的研究已获得了长足进步,不同形貌的金纳米颗粒在药物递送及肿瘤治疗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部分金纳米颗粒目前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金纳米棒因其特殊的光学特性及光热治疗潜力更是成为重要的研究对象。从金纳米棒的光学特性与主要应用两方面进行综述:金纳米棒具有较好的表面可修饰性,可通过表面配体交换进行表面修饰以改善其生物相容性;其光热特性可通过调节长径比来进行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峰的调节,实现近红外光激发。这些特性使金纳米棒在生物大分子检测、生物体内实时成像、肿瘤早期诊断与治疗等方面均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以金纳米棒为载体,加以不同靶向分子修饰,可提高其药物传递系统的靶向性,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将化学疗法与光热疗法联合应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将金纳米棒与干细胞或某些特异生物分子结合,形成杂交金纳米棒体系,为进一步提高肿瘤治疗效率提供了新思路。

  • 标签: 金纳米棒 光学性质 成像 光热治疗 肿瘤治疗
  • 简介:摘要发电环节作为电力系统的中心环节,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传统发电方式,例如火力发电,水力发电等依旧作为发电量的主要来源,随着技术和科技的发展,新能源发电方式日益崛起并逐步取代传统发电方式,如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潮汐能发电,核能发电等。随着社会发展和环保的重视程度的提高,新能源发电势必将成为研究重点和发电技术发展的新方向。

  • 标签: 电力系统,发电方式,新能源发电,环保,新未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踝关节智能牵伸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踝关节生物力学特性、平衡、步行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9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临床药物和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每日增加20 min的踝关节智能牵伸训练,对照组则将常规康复治疗时间延长20 min。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踝关节生物力学特性评估[包括踝关节僵硬度、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和肌力]和临床量表评分[包括改良Ashworth分级(MAS)、Fugl-Meyer下肢运动评分(FMA-LE)、Berg平衡量表评定(BBS)、6分钟步行试验(6MWT)、改良巴氏指数(MBI)]。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背屈和跖屈肌力、背屈和跖屈AROM、BBS、FMA-LE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的跖屈PROM、K背屈、MBI较组内治疗前亦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跖屈和背屈肌力分别为(158.44±14.61)N、(130.22±22.12)N,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智能牵伸训练可有效地降低偏瘫患者踝关节僵硬度,改善其踝关节肌力、关节活动度和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偏瘫 智能牵伸 僵硬度 肌力 关节活动度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探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PHILOS)固定治疗Vancouver B1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力学稳定性。方法在1名志愿者(男性,34岁,身高173 cm,体重65 kg)股骨CT数据基础上,通过Mimics 21.0、3-matic12.0、Geomagic12.0、Hypermesh 2017.0等数字医学软件建立股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在股骨模型上切割股骨转子,植入股骨柄,分别行PHILOS(PHILOS组)和Cable-Ready GTR钛缆钩板系统(Cable组)固定。对两组模型分别施加700、1 400和2 100 N的压缩载荷和约束,研究不同内固定模型的Von Mises应力及变形分布,比较两组模型的力学稳定性。结果两组模型的最大变形量均发生在假体的股骨球头上。在2 100 N载荷时,PHILOS组模型的最大变形量为3.77 mm,高于Cable组模型的3.58 mm;最大应力峰值为491.54 MPa,较Cable组模型(733.61 MPa)低约49.2%。PHILOS组模型的最大应力峰值主要分布于接骨板的第4、5枚固定螺钉尾端,而Cable组模型的应力峰值主要分布于骨折线下第2根钛缆上。结论在各种载荷作用下,PHILOS和Cable-Ready GTR钛缆钩板系统均能提供足够的力学稳定性。PHILOS固定的应力峰值远低于Cable-Ready GTR钛缆钩板系统,可作为Vancouver B1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有效固定方式。

  • 标签: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骨板 假体周围骨折 有限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有限元方法比较3枚空心螺钉与3枚空心螺钉加前内侧支撑钢板固定垂直不稳定型(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的力学稳定性。方法选取1名男性志愿者,34岁,身高为173 cm,体重为75 kg。应用螺旋CT对髋关节至胫骨中段行薄层连续扫描,在股骨CT数据基础上,通过数字医学软件建立股骨三维模型。对股骨颈进行必要的切割,模拟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分别行3枚空心螺钉倒"品"字形固定(单独空心钉组),3枚空心螺钉倒"品"字形+前内侧钢板固定(空心钉联合钢板组)。对两组模型施加同样的约束和3种载荷(缓步行走、扭转、单腿站立),比较两组模型在同种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及形变分布。结果两组模型在各种载荷作用下的最大形变量都发生在股骨头,缓步行走时空心钉联合钢板组模型位移为1.97 mm,低于单独空心钉组模型的2.26 mm;扭转和单腿站立时两组模型形变近似。各种载荷作用下,模型的最大应力都发生在最下面一枚空心螺钉的中段、骨折线处。单独空心钉组模型缓步行走、扭转、单腿站立时的应力峰值分别为318.09、92.11、147.21 MPa,高于空心钉联合钢板组模型(229.86、86.94、124.48 MPa)。结论空心螺钉加前内侧支撑钢板固定可有效分担空心螺钉上的应力,对骨折端的力学稳定性优于单独3枚空心螺钉固定,能有效预防股骨颈缩短,是青壮年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值得推荐的内固定方式。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骨钉 骨板 有限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干扰RNA(siRNA)干扰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人喉鳞状细胞癌Hep-2/v耐药细胞株生物特性的影响。方法将siRNA-HMGB1转染至Hep-2/v细胞并设为阳性对照组,同时设转染随机序列的阴性对照组和无转染的空白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HMGB1和MDR1蛋白量的表达变化,采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检测HMGB1和MDR1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阳性对照组细胞增殖能力有所下降,瞬时转染后24 h时下降20.18%(P<0.01),48 h下降21.92%(P<0.05);G1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HMGB1蛋白表达量下降41.38%(P<0.01),MDR1蛋白表达下降26.77%(P<0.05)。结论抑制HMGB1在Hep-2/v细胞内的表达,可以抑制其细胞增殖,降低其细胞的耐药性。

  • 标签: RNA,小分子干扰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细胞增殖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稳定期慢性气道疾病吸入装置规范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中列表1,对吸入给药与口服、静脉给药的特性进行了比较,其中介绍吸入给药的起效速度快、生物利用度高、药物剂量低。对此,本文提出了不同看法:并非所有可供吸入的药物都是起效速度快;吸入给药的生物利用度并不一定比口服给药高;也并非所有药物的用药剂量都是吸入给药低。吸入给药的不同药物、不同剂型各有其不同的特点,对于吸入给药的某些特性应做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SCHWIND Amaris1050平台和Wavelight EX500平台的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单纯近视矫正术后的实际光学区大小、非球面性和高阶像差。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在广州爱尔眼科医院行近视手术矫正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和平台分为SMILE组、Amaris1050组和EX500组;收集患者术后1、3个月光学区直径、Q值、高阶像差等数据,利用Topolyzer术后切线曲率图(切线法)和Pentacam术前、术后切线曲率差异图(切线差异法)测量光学区直径。3组间光学区大小、Q值、高阶像差比较采用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2种方法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共纳入91例(113眼),其中SMILE组42眼,Amaris1050组25眼,EX500组46眼。术后3个月,切线法和切线差异法所测光学区直径SMILE组大于Amaris1050组和EX500组(均P<0.001),分别为(6.90±0.12)mm和(5.17±0.15)mm,(6.58±0.19)mm和(5.00±0.10)mm,(6.56±0.16)mm和(4.86±0.15)mm;Amaris1050组切线差异法所测光学区大于EX500组(P=0.003)。3组切线法光学区测量值大于切线差异法(t=64.836、34.146、63.927,均P<0.001);角膜中央5、6 mm范围Q值,SMILE组小于Amaris1050组和EX500组(5 mm:P=0.017、0.013;6 mm:P=0.004、0.005),Amaris1050组和EX500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6 mm瞳孔直径下,SMILE组球差小于Amaris1050组和EX500组(P=0.004、0.017),Amaris1050组和EX500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3)。结论:SMILE术后实际光学区大于FS-LASIK,非球面形态优于FS-LASIK,引入球差更少;再者,SMILE和Amaris1050平台切削深度接近,大于EX500,消耗更多角膜组织。

  • 标签: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 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Amaris1050 EX500 光学区 非球面性 像差
  • 简介:摘要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新闻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得任何他们想要的新闻信息。与此同时,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开始进入一个“瓶颈”期,新的媒体开始雨后春笋俊般出现,以一种更加迅捷化、新颖化的方式渗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展现出一种“独特性”的价值。本文将以“豫章书院”事件为例,对信息时代新闻的“独特性”价值进行解读。

  • 标签: 信息时代 新闻 独特性 豫章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