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8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腿伤凯斯特菌的生物学特点,并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的方法进行自建库,为腿伤凯斯特菌在质谱仪上快速、准确地鉴定提供支持。方法收集2020年11月至2022年2月从南部战区总医院临床患者标本中分离的38株腿伤凯斯特菌,利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Vitek-MS)以及16S核糖体RNA(16S rRNA)测序的方法鉴定菌种;选取13株菌,使用Vitek-MS获取质谱图谱,应用SARAMIS软件构建腿伤凯斯特菌图谱库,并用剩余25株菌验证构建的自建库。结果Vitek-2 Compact、Vitek-MS均未能鉴定出腿伤凯斯特菌;选取13株菌成功通过SARAMIS软件构建腿伤凯斯特菌的自建库,25株验证菌株均被鉴定为腿伤凯斯特菌,可信度>99.0%,准确率100%(25/25)。结论腿伤凯斯特菌有独特的质谱图谱,可通过图谱自建库的建立快速、准确鉴定到种。

  • 标签: 质谱分析法 腿伤凯斯特菌 自建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Lnc01137对胰腺癌细胞生物特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1年9月贵州医科大学肝胆外科34例人胰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样本。通过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Lnc01137在胰腺癌细胞系中和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在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提取胰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Lnc01137的表达量,提取胰腺癌患者总生存月数和无病生存月数并进行分析。RT-qPCR检测Lnc01137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相对表达,并进行RNA荧光原位杂交(FISH)定位。通过慢病毒转染在胰腺癌细胞中敲低Lnc01137的表达,检测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蛋白的表达。采用通路富集分析(GSEA)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中进行基因富集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Lnc01137在胰腺癌细胞系MIA PaCa-2和PANC-1中表达较高,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胰腺癌癌旁组织,并在细胞质中呈现高表达状态,另外Lnc01137高表达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功能试验显示敲低Lnc01137显著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功能。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显示在吸光度为450 mm,第96小时,siLnc01137-1组与siLnc01137-2组吸光度低于NC组(0.586±0.049、t=11.890,0.281±0.029、t=9.602,P<0.01;0.850±0.125、t=6.811,0.442±0.0.70、t=6.304,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显示敲低Lnc01137显著抑制胰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功能。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实验显示敲低Lnc01137能明显降低胰腺癌细胞EMT相关蛋白的表达。划痕实验显示在48 h时,siLnc01137-1组与siLnc01137-2组的愈合率相比NC组降低(0.696±0.057、t=12.190,0.383±0.064、t=5.987,0.390±0.035、t=11.230,0.207±0.038、t=5.42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ranswell实验中迁移实验结果显示siLnc01137-1组与siLnc01137-2组单位视野穿过细胞数低于NC组[(645.300±21.330)个、t=30.260,(409.700±26.920)个、t=15.220,(580.000±24.790)个、t=23.400,(269.700±14.240)个、t=18.94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侵袭实验显示siLnc01137-1组与siLnc01137-2组单位视野穿过细胞数低于NC组[(193.700±24.890)个、t=7.781,(394.700±18.210)个、t=21.670,(330.000±9.775)个、t=33.760,(151.700±26.060)个、t=5.82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SEA分析结果显示Lnc01137在JAK-STAT、MAPK、MTOR、P53通路显著富集。错误发现率(FDR)为<0.25和标准化P<0.05的基因集被认为是显著的。结论Lnc01137对胰腺癌细胞生物学性状有显著影响,敲低Lnc01137的表达显著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侵袭、转移的功能和EMT相关蛋白的表达。

  • 标签: 胰腺癌 长链非编码RNA 上皮-间充质转化 增殖 侵袭 迁移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多弹簧组变阻尼结构模拟真实的人体胸腔生物力学特性,结合原有的电子反馈系统设计出一款基于仿真胸腔生物力学特性的新型心肺复苏训练模拟人,并测试其在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海军军医大学2019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60名本科学员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对照组使用传统模拟人进行CPR培训,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新型模拟人进行CPR培训。培训结束后对两组人员分别进行单项技能考核。单项技能主要是徒手进行心肺复苏操作,包括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比较两组的CPR理论和技能操作考核情况及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采用SPSS 2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学员单项技能操作考核成绩为(54.33±3.09)分,优于对照组学员(52.33±3.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调查问卷显示,试验组学员对于新型模拟人的教学训练效果评价较好。结论新型心肺复苏模拟人相比传统模拟人,更能够模拟真实人体的心肺复苏急救场景,可以有效提高医学学员规范化培训CPR教学效果,助力我国心肺急救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普及化工作。

  • 标签: 心肺复苏 仿真模拟人 多弹簧组 人体胸腔生物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编码RNA FAM225A对卵巢癌Hela细胞增殖和转移特性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7月到2021年7月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收集的宫颈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FAM225A表达水平。采用对照慢病毒和FAM225A短发卡RNA(shRNA)慢病毒感染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命名为对照组和FAM225A KD组,采用荧光定量PCR分析两组FAM225A表达水平;采用噻唑蓝(MTT)、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分析两组细胞的增殖、周期、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FAM225A的靶基因及其下游调控基因。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癌旁组织FAM225A表达水平(0.99±0.14)明显低于宫颈癌组织(2.05±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20,P<0.05)。对照组细胞吸光度值(2.02±0.14)明显高于FAM225A KD组(1.46±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91,P<0.05)。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胞克隆形成率[(63.70±4.62)%]明显高于FAM225A KD组[(40.14±6.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77,P<0.05)。对照组细胞G0/G1期比例[(30.27±2.33)%]明显低于FAM225A KD组[(39.98±3.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77,P<0.05)。对照组细胞S期比例[(33.13±2.20)%]明显高于FAM225A KD组[(28.25±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66,P<0.05)。对照组细胞划痕愈合率[(81.17±5.71)%]明显高于FAM225A KD组[(63.17±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42,P<0.05)。对照组细胞侵袭数量[(105.17±14.82)个]明显高于FAM225A KD组[(70.18±10.3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46,P<0.05)。miR-197-5p是FAM225A的海绵。癌旁组织miR-197-5p表达水平(1.07±0.15)明显高于宫颈癌组织(0.65±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350,P<0.05)。对照组细胞miR-197-5p表达水平(1.04±0.17)明显低于FAM225A KD组(1.81±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22,P<0.05)。结论FAM225A在宫颈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作为miR-197-5p海绵,调控着宫颈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 标签: FAM225A 微小RNA 宫颈癌 增殖 迁移 侵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例Bweak亚型个体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12月5日于浙江省血液中心献血的1例受试者为研究对象。利用血清学方法鉴定受试者的ABO表型,用体外酶活性试验测定其血清中B糖基转移酶(GTB)的活性。用PCR扩增ABO基因第5 ~ 7外显子及侧翼序列并确定其基因型,采用T-A克隆技术分离单倍体并进行测序验证。用ProtParam和PSIPRED软件分析蛋白的一级理化性质和二级结构。用PolyPhen-2、SIFT、PROVEAN三种软件分析错义变异对蛋白的作用效应。结果受试者血清学检测为Bweak亚型,血清中存在抗B抗体。体外酶活性试验显示其GTB活性显著降低。单倍体克隆测序分析发现B等位基因上存在c.398T>C错义变异,为一个新的B等位基因,可导致GTB第133位的苯丙氨酸替换为丝氨酸(p.Phe133Ser)。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上述替换对蛋白的一级和二级结构影响不明显,但变异蛋白的热力学能量增加6.07 kcal/mol,严重降低了热稳定性,生物信息学预测该变异对蛋白功能有害。结论新等位基因ABO*B.01-398C是引起Bweak亚型抗原弱表达的机制,生物信息学分析有助于评估其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 标签: Bweak变异型 B糖基转移酶 氨基酸置换 生物信息学
  • 作者: 叶小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1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4期
  • 机构:重庆市忠县人民医院,重庆 400000
  • 简介:什么是抗微生物药物?抗微生物药物是一类有效的抗菌、抗病毒、抗滴虫原虫、抗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等多种抗生素,它们可以有效地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但不能用于治疗寄生虫病。

  • 标签: 抗微生物类药物;药物使用
  • 简介:摘要足够的母乳喂养有利于母婴健康,但部分母亲会因乳房损伤、乳汁不足等问题,提前停止母乳喂养。生物喂养能有效预防产妇乳房损伤,增加泌乳量并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因此,本文将对生物喂养的应用效果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改善我国母乳喂养现状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生物喂养 新生儿原始反射 母乳喂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椎间盘退变是导致慢性腰痛最常见的原因,也是成年人致残的主要原因。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椎间盘退变一般表现为迁延不愈,造成严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椎间盘退变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年增加。机械创伤、遗传因素、生活方式以及代谢障碍等与椎间盘退变的发生密切相关。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均以缓解症状、改善功能为目的,不能从根本上逆转椎间盘退变的进程,远期疗效并不理想。生物学疗法理论上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逆转或延缓椎间盘退变的进程,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和恢复椎间盘正常的生理功能,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抑制炎症反应、促进残存细胞增殖分裂、干细胞移植、细胞支架及新型生物材料的研发都为椎间盘退变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本文就椎间盘退变的干细胞疗法、细胞因子疗法、基因疗法以及组织工程和细胞支架治疗进行综述。

  • 标签: 椎间盘退变 生物疗法 炎症 细胞骨架 生物相容性材料
  • 简介:摘要生物节律受生物钟调控,是机体通过内源性生物钟对外界循环刺激产生反应而形成。生物节律紊乱与多种疾病的发生风险密切相关,对口腔健康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探究生物节律与牙体硬组织发育的关系及其分子机制,有助于深刻理解牙体硬组织发育缺陷性疾病的病因,为牙体硬组织发育异常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在总结当前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重点阐述生物节律参与牙体硬组织发育和形成的过程,节律紊乱可影响牙釉质、牙本质形成,并分析生物节律通过生物钟基因调控牙体硬组织发育的相关机制,以期为牙发育异常疾病防治提供指导。

  • 标签: 生物钟 生物节律 生物钟基因 牙釉质发育 牙本质发育
  • 简介:摘要城镇化建设导致人口聚集、环境危险因素暴露风险增加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人群间健康差异等问题也更加凸显。为了深入研究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的发病特点及变化趋势,分析环境、生活方式和遗传等因素与主要慢性病的关系,为慢性病的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依托上海市“高峰学科建设项目”,自2016年4月起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上海市松江、嘉定、闵行和徐汇区启动了“上海郊区自然人群队列和生物样本库”(SSACB)建设工作,招募69 116名20~74岁常住居民作为队列成员。队列采用流行病学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等方法收集成员基本资料,采集血、尿等标本建立生物标本库,建立包括队列成员电子医疗病历系统、慢性病管理系统、肿瘤登记系统、传染病报告系统和死亡登记系统在内的区域健康信息共享平台。本文围绕SSACB队列设计理念、建设进程以及今后发展目标进行阐述。

  • 标签: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自然人群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约占慢性鼻窦炎(CRS)的1/3,是临床常见的鼻窦黏膜慢性炎性疾病。部分CRSwNP患者临床症状严重,经药物和手术治疗后,症状仍持续存在或复发,是临床难以控制的难治性患者。近年来问世的生物制剂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本文在分析近期发表的网状Meta分析研究和系统性综述的临床研究数据基础上,重点介绍生物制剂治疗CRSwNP的适应证、用法、疗效评价、安全性和治疗花费情况。建议在把握好临床应用关键环节的前提下稳妥应用生物制剂,积极探索治疗难治性CRSwNP的新途径。

  • 标签:
  • 简介:摘要砷的蓄积效应及低砷暴露均可对砷中毒病区人群造成持续健康损伤,砷中毒的早期诊断与预防成为当前防控的重点,而生物标志物在疾病的早期诊断与预防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因此,敏感特异的砷中毒生物标志物筛选及应用对于砷中毒的持续消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地方性砷中毒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地方性砷中毒的持续防控、早期监测与预警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砷中毒 生物标志物 暴露生物标志物 效应生物标志物 易感性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生物类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的出现有效阻止了风湿性疾病患者疾病的进展,改善了预后,推动了风湿性疾病治疗格局的革新。但该类药物也具有诱发感染、恶性肿瘤和药物免疫原性等潜在风险,应引起重视。目前我国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介绍了近年来生物类DMARD上述潜在风险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一些建议,希望有助于国内相关研究和临床安全用药。

  • 标签: 风湿性疾病 抗风湿药 生物制剂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 作者: 李毅 王津津 何奕德 徐敏 李芯彦 徐博雅 张玉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3年第02期
  • 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修复科 军事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陕西省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32,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牙周病科 军事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陕西省口腔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安 71003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菌肽生物功能化TiO2纳米管的抗菌性能及其对人角质形成细胞黏附、迁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阳极氧化法在光滑钛片(光滑钛组)表面构建TiO2纳米管阵列(纳米管组),通过物理吸附方式将抗菌肽(LL-37)加载至TiO2纳米管表面(抗菌肽组)。每组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3个试样,借助场发射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接触角测量仪、荧光标记和荧光酶标仪观察各组试样表面形貌、粗糙度、亲水性以及抗菌肽释放特点。将人角质形成细胞分别培养于3组钛试样表面,每组设置3个重复,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细胞黏附形态,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观察黏附数量;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分析细胞迁移特点,评价各组钛试样对HaCaT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将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接种至3组钛试样表面,每组设置3个重复,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细菌形态,活死细菌染色法测定细菌活力,评价各组钛试样对Pg的抑制作用。结果抗菌肽组试样表面可见均匀排列的纳米管阵列,管口处有颗粒状抗菌肽覆盖。纳米管组和抗菌肽组钛试样表面粗糙度[分别为(20.40±3.10)和(19.10±4.11)nm]和亲水性(接触角分别为22.4°±3.1°和25.3°±2.2°)均比光滑钛组[粗糙度为(2.30±0.18)nm,接触角为71.8°±1.7°]显著增加(P<0.05)。抗菌肽的释放表现为早期的突释(1~4 h)和长期(1~7 d)的缓释过程。免疫荧光显示,HaCaT细胞接种至钛试样表面0.5和2.0 h后,纳米管和抗菌肽组钛试样表面细胞黏附数量均比光滑钛组显著增加(P<0.05);细胞计数结果显示,接种1、3及5 d后各组细胞增殖活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划痕实验显示,与光滑钛和纳米管组相比,划痕后24 h时抗菌肽组钛试样表面愈合率最高[(96.4±4.9)%](F=35.55,P<0.001),抗菌肽组钛试样24 h即可形成单层细胞并填充划痕。体外细菌共培养实验显示,相比于光滑钛组,纳米管和抗菌肽组钛试样表面细菌皱缩明显,抗菌肽组钛试样表面可见明显的菌体破裂;活死细菌染色显示,抗菌肽组钛试样表面绿色荧光强度为各组最低(F=66.54,P<0.001)。结论抗菌肽生物功能化TiO2纳米管材料具备良好的抗菌性能,有利于人角质形成细胞的黏附及迁移。

  • 标签: 牙种植体 纳米管 抗菌肽 角质形成细胞 抗菌性
  • 简介:摘要中药可抑制肺癌干细胞(LCSCs)增殖、侵袭、迁移及耐药蛋白表达,并诱导细胞凋亡,延缓自我更新,还能通过干预其生态位、免疫微环境及有氧糖酵解等多途径发挥抗肿瘤效应,其中涉及的生物标志物主要包括CD133、CD44、ALDH及ABCG2等,而相关的信号通路有Wnt/β-catenin、Hedgehog、Notch等。中医药干预LCSCs的研究总体偏少,多集中在基础研究,且选取的实验指标重复率高,涉及的细胞类型与信号通路较少;临床试验相对缺乏,欠缺与基础实验有机衔接。今后还需提高研究质量,并深入研究具有抗肺癌干细胞效应的中药,以推动肺癌的精准化治疗。

  • 标签: 肺癌干细胞 中药 生物标志物 信号通路 综述
  • 简介:摘要N-乙酰基-丝氨酰-天冬氨酰-赖氨酰-脯氨酸(Ac-SDKP)是由胸腺素β4通过内肽酶-α和脯氨酰寡肽酶连续水解后产生的内源性短肽,具有免疫调节、促进血管生成、肿瘤发生和拮抗器官纤维化的作用。本文根据我们部分研究结果和近年来相关的文献,就Ac-SDKP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纤维化 Ac-SDKP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新型凝血标志物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对儿童脓毒症诊断和出院预后的预警效能。方法前瞻性观察性研究。以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诊断为脓毒症(包括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的59例患儿为研究对象,于诊断脓毒症当日检测sTM、t-PAI·C和传统凝血指标。另选择20例行包皮环切患儿为对照组,于纳入当日检测上述指标。脓毒症组患儿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指标,预测儿童脓毒症及出院时死亡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不同指标对预测儿童脓毒症诊断和预后的效能。结果59例脓毒症患儿中男39例、女20例,年龄61(22,136)月龄。存活组44例,死亡组15例。20例对照组均为男性,年龄107(94,122)月龄。脓毒症组患儿sTM和t-PAI·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2(9,17)×103 比9(8,10)×103 TU/L,10(6,22)比2(1,3)μg/L,Z=-2.15、-6.05,均P<0.05]。t-PAI·C诊断脓毒症优于sTM,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5、0.66,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 μg/L、12×103 TU/L。存活组患儿sTM水平低于死亡组[10(8,14)×103 比17(11,36)×103 TU/L,Z=-2.73,P=0.00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TM是脓毒症出院时死亡的危险因素(OR=1.14,95%CI 1.04~1.27,P=0.006)。sTM和t-PAI·C对预测脓毒症死亡预后的AUC分别为0.74、0.62,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3×103 TU/L 、6 μg/L。sTM联合血小板计数预测脓毒症死亡预后AUC为0.89,优于sTM和t-PAI·C。结论sTM和t-PAI·C对诊断儿童脓毒症和预测预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脓毒症 血栓调节蛋白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儿童
  • 简介:摘要糖尿病肾病(DKD)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晚期可出现终末期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因此,对DKD进行早期预测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组学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组学生物标志物在DKD早期预测中的潜在应用价值逐渐显现。本文对近年来DKD组学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预测 组学生物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