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肿瘤引流区淋巴(TDLN)是肿瘤细胞通过淋巴管道所到达的淋巴,免疫检测点抑制剂可以同时对肿瘤微环境和TDLN进行免疫调节,将TDLN作为靶点来恢复抗肿瘤T细胞的增殖效果更好。探索TDLN的免疫功能及临床价值,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重要方向。

  • 标签: 肿瘤 引流术 淋巴结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肿瘤引流区淋巴(TDLN)是肿瘤细胞通过淋巴管道所到达的淋巴,免疫检测点抑制剂可以同时对肿瘤微环境和TDLN进行免疫调节,将TDLN作为靶点来恢复抗肿瘤T细胞的增殖效果更好。探索TDLN的免疫功能及临床价值,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重要方向。

  • 标签: 肿瘤 引流术 淋巴结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患者男,52岁,因“劳累后呼吸困难2个月,发现皮肤结节1个月”于2016年5月就诊我院,皮肤结节病理及超声内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EBUS-TBNA)淋巴病理符合结节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皮肤结节缩小消失,但纵隔淋巴进行性增大,经验性抗结核治疗后病变吸收,最终诊断结节病合并结核感染可能性大,抗结核疗程18个月,随访5年病情稳定。

  • 标签: 皮下结节 淋巴结肿大 结节病 结核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转移乳腺癌患者淋巴转移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乳腺科收治的94例浸润性乳腺癌女性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拟接受4~8个周期的新辅助化疗,化疗结束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HER-2)阳性患者接受内分泌或靶向治疗,其余患者根据情况接受2~4个周期的辅助化疗或放疗。分析患者新辅助化疗后淋巴转移情况以及临床病理特征与新辅助化疗后淋巴转移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新辅助化疗后淋巴转移危险因素。结果腋窝淋巴阳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阳性率为74.47%(70/94);术前腋窝淋巴阳性数目、ER状态、HER-2状态、细胞增殖抗原标记物(cell proliferation-associated human nuclear antigen,Ki67)表达、完成化疗周期情况、化疗后腋窝淋巴病理缓解情况和新辅助化疗后肿瘤T分期与腋窝淋巴阳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淋巴转移有关(χ2值分别为30.053、10.233、6.303、7.666、18.162、10.148、12.418,P均<0.05);术前腋窝淋巴阳性数目>3(OR=2.788,95%CI1.253~5.318)、ER阳性(OR=3.298,95%CI1.744~7.837)、Ki67表达≤20%(OR=2.469,95%CI1.184~4.301)和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pPR(OR=4.197,95%CI2.168~13.788)为新辅助化疗后淋巴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腋窝淋巴阳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阳性率较高,术前腋窝淋巴阳性数目>3枚、ER阳性、Ki67阳性和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pPR为新辅助化疗后淋巴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浸润性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转移 新辅助化疗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炎在儿童各年龄段的分布比例,评估糖皮质激素及羟氯喹治疗效果,评价淋巴活检的意义。方法对天津市儿童医院2010年12月至2019年8月经淋巴活检确诊的70例病历完整的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治疗经验及预后。结果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炎好发于7~12岁儿童,男女发病比例为1.12∶1.00,但13岁以上男女比例为0.6∶1.0;18.6%(13例)患儿淋巴活检术后病情缓解;35例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其中仅10例(14.2%)单予非甾体类抗炎药后好转,其余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好转;激素治疗效果欠佳的4例患儿,联合羟氯喹后改善。结论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炎好发于学龄期儿童,男童比例略高,但13岁以上发病中以女童居多。淋巴活检仍是诊断的金标准,且有利于病情缓解。病程可呈自限性,对于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效果欠佳者,建议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羟氯喹可联合用于激素减量困难的难治性病例。

  • 标签: 淋巴结炎 活检 儿童 羟氯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哨淋巴活检术对乳腺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2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进行乳腺癌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进行前哨淋巴活检手术联合乳腺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乳房美容效果、上肢功能等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拔管时间为(16.3±1.1)h、手术时间为(61.6±11.3)min,对照组拔管时间(28.2±6.4)h、手术时间(124.2±28.5)min,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922、16.479,均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为(68.7±17.9)mL、术后引流量为(105.9±19.5)mL,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122.4±23.1)mL、术后引流量为(257.2±36.4)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28、18.797,均P<0.05);研究组乳房美容效果优良率为93.6%,高于对照组的83.8%(χ2=5.584,P<0.05);研究组治疗后上臂臂围差为(0.5±0.1)cm,肩关节外展度为(123.7±6.6)°,肩关节功能评分为(75.9±4.9)分,对照组治疗后上臂臂围差为(0.7±0.1)cm,肩关节外展度为(120.1±6.1)°,肩关节功能评分为(73.5±4.4)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432、12.450、12.647,均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9%,低于对照组的38.8%(χ2=6.309,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前哨淋巴活检手术,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拔管时间,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出血 手术时间 拔管时间 乳房美容效果 上肢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哨淋巴(SLN)活检技术在早期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单臂、单中心的临床研究,入组时间为2015年7月,截止时间为2018年12月,共入组了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诊治的78例初治的早期子宫颈癌患者,其年龄为(50.2±9.3)岁。所有患者均于麻醉后在无瘤块的子宫颈组织处采用浅注射(2~3 mm)、深注射(1~2 cm)法注射示踪剂(亚甲蓝或纳米炭),随后在腹腔镜下先行蓝染或黑染的SLN切除,再行子宫广泛性切除+系统性盆腔淋巴切除±腹主动脉旁淋巴切除术,术后对常规病理检查(HE染色)阴性的SLN行连续切片联合免疫组化法细胞角蛋白检测进行病理超分期检查。分析SLN的检出率、SLN的分布、SLN与非SLN的病理检查结果,评价SLN活检诊断淋巴转移的效能。结果(1)SLN的检出率:78例子宫颈癌患者中,77例检出SLN,SLN总检出率为99%(77/78),其中SLN双侧检出率为87%(68/78)、单侧检出率为12%(9/78)。(2)SLN的分布:78例子宫颈癌患者共切除盆腔淋巴1 930枚,平均每例患者每侧切除盆腔淋巴12.4枚;其中77例检出SLN的患者共切除SLN 558枚,平均每例患者每侧切除SLN 3.6枚。子宫颈癌SLN主要分布于闭孔区(61.5%,343/558),其后依次为髂外(23.5%,131/558)、髂总(7.3%,41/558)、宫旁(3.8%,21/558)、髂内(2.2%,12/558)、腹主动脉旁(1.1%,6/558)和骶前区(0.7%,4/558)。(3)SLN与非SLN的病理检查结果:78例子宫颈癌患者中,术后淋巴转移患者14例(18%,14/78),共38枚转移淋巴,其中SLN转移26枚、非SLN转移12枚。26枚转移SLN中,6枚为SLN低体积转移,包括1枚孤立肿瘤细胞转移(ITC)、5枚微小转移(MIC),占转移SLN的23%(6/26);其余20枚为宏转移。14例术后淋巴转移患者中,12例术后通过HE染色检测到淋巴转移,2例通过病理超分期检测到淋巴MIC,病理超分期检查后淋巴转移检出率提高了2/14。转移SLN主要分布在闭孔(65%,17/26)、髂总(15%,4/26)、宫旁(12%,3/26)、髂外区(8%,2/26)。(4)SLN活检技术诊断淋巴转移与术后腹膜后淋巴转移状态的一致性Kappa检验显示,Kappa值为1.000(P<0.001),表示SLN活检结果与腹膜后淋巴的转移状态完全一致。SLN活检技术诊断淋巴转移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100%,准确率为100%,假阴性率为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100%。结论早期子宫颈癌SLN主要分布在闭孔及髂外区域,SLN的病理超分期检查可提高淋巴低体积转移的检出率。早期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中行SLN活检是安全、可行的,SLN活检可代替系统性淋巴切除术。

  • 标签: 宫颈肿瘤 前哨淋巴结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试验预期值 腹腔镜 着色剂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SPECT/CT淋巴显像检测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前哨淋巴(SLN)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11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的16例淋巴阴性(cN0)期PTC患者,其中男性2例、女性14例,年龄(47.0±8.4)岁,于手术前行99Tcm-硫体胶(99Tcm-SC)平面显像和SPECT/CT显像检测SLN。手术中使用γ探测仪探测放射性"热点"。将手术切除的SLN及颈部清扫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16例患者术前99Tcm-SC平面显像检出SLN 14例,检出率为87.50% (14/16)。术前99Tcm-SC平面显像、SPECT/CT显像分别检出31枚和35枚SLN。术中γ探测仪探测到SLN 13例,共计37枚,检出率为81.25% (13/16)。γ探测仪探测SLN数目与SPECT/CT淋巴显像数目有4例不一致,12例一致,两种方法的一致率为75% (12/16)。病理结果显示,15例患者有淋巴转移,占93.75% (15/16)。SPECT/CT检测SLN的灵敏度为86.67% (13/15 )、准确率为81.25% (13/16)、假阴性率为13.33% (2/15)。结论术前SPECT/CT淋巴显像能有效探测cN0期PTC患者的SLN,准确预测颈部淋巴的转移情况。

  • 标签: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前哨淋巴结 甲状腺乳头状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淋巴转移率(rN)和病理学淋巴分期(pN)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于烟台市烟台山医院491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利用X-tile软件对淋巴转移率进行rN分组;根据淋巴转移数目进行pN分期。评估淋巴转移率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对比淋巴转移率和病理学淋巴分期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X-tile分析显示本研究淋巴转移率的最佳截断值为0.14(14%)和0.63(63%)。根据截断值将纳入研究的491例患者分为rN1(256例)、rN2(160例)和rN3(75例)3个亚组,组间差异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肿瘤部位、手术切除范围、分期、lauren分型、分化程度、pT、pN、脉管癌栓、神经侵犯、病理学TNM分期组间差异显著。rN与pN分期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评估对比:①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rN表现优于pN。②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cox分析中均显示rN为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中rN分组HR=3.18(95%CI 2.63~3.84,P<0.001),pN分期HR=1.88(95%CI 1.66~2.15,P<0.001);多因素分析中rN分组HR=2.21(95%CI 1.73~2.82,P<0.001),pN分期HR=1.31(95%CI 0.95~1.79,P=0.095)。③依时性ROC分析显示在术后随访52个月前rN的预后能力优于pN分期,52个月后pN分期更具优势。④将Lauren分型作为分层因子进行分层分析,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提示肠型、混合型和弥漫型胃癌中rN均优于pN分期,AUC曲线显示混合型和弥漫型胃癌患者中rN预测能力优于pN分期,而肠型胃癌患者中pN分期表现略优。结论rN是影响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在判断胃癌根治术后52个月内患者的预后时,rN的预后价值优于pN。在Lauren分型中混合型和弥漫型的胃癌患者,rN体现更好的预后价值。

  • 标签: 胃肿瘤 根治术 淋巴结转移率 淋巴结分期 Lauren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切除联合淋巴清扫对临床淋巴阴性的肝内胆管癌(ICC)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142例临床淋巴阴性ICC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77例,女65例;年龄23~78岁,中位年龄57岁。根据术中是否行淋巴清扫分为淋巴清扫组(LND组,86例)和非淋巴清扫组(NLND组,56例),LND组根据术后病理提示进一步分为有淋巴转移组(N1组,38例)和无淋巴转移(N0组,48例),分析淋巴清扫对ICC患者预后的影响。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结果NLND、LND组行半肝切除和(或)尾状叶及肝外胆管切除分别为20、71例,LND组切除范围更大(χ2=29.233,P<0.05)。LND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9±10)d,明显长于NLND组的(16±5)d(t=3.961,P<0.05)。LND组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2%、42%、20%,NLND组相应为89%、47%、34%,两组总体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46,P>0.05)。N1组1、3、5年累积生存率为63%、14%、0,N0组相应为93%、57%、28%。NLND组与N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25,P<0.05),而NLND组与N0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0,P>0.05)。结论淋巴清扫对临床淋巴阴性ICC患者预后无明显改善,且增加了住院时间,应慎重考虑常规施行淋巴清扫。

  • 标签: 胆管肿瘤 肝切除术 淋巴结切除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内静脉肩胛舌骨肌淋巴(jugulo-omohyoid lymph nodes,JOHLN)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颈内静脉后群淋巴转移的预警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20例于本中心行侧颈清扫的患者资料,分析JOHLN与颈内静脉后群淋巴转移的相关性。结果JOHLN预测颈内静脉后群淋巴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83.5%、46.4%、82.0%、49.1%、74.1%,上部肿瘤JOHLN预测的准确率为84.3%;本研究有11例出现侧颈跳跃式转移,均有JOHLN转移,其中9例为上部肿瘤,2例位于中部。跳跃式转移中有6例出现颈内静脉后群淋巴转移,且均为上部肿瘤。结论JOHLN能有效预测侧颈转移的风险。尤其是上部PTC,术前评估JOHLN,可帮助决策侧颈淋巴清扫,减少再次手术或避免侧颈部过度治疗;对于上部肿瘤,JOHLN可能是癌细胞向侧颈转移的优先通道;JOHLN可能是上部肿瘤发生跳跃式转移的媒介。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癌,乳头状 颈内静脉肩胛舌骨肌淋巴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功能性区域颈淋巴清扫术(FRND)治疗多发性颈淋巴结核(CLN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5月至2020年4月濮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多发性CLNT患者15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FRND组(76例)与颈淋巴结核病灶清除术(CLND)组(76例),FRND组采用FRND治疗,CLND组采用CLND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淋巴清除效果、复发率、颈功能和切口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CLND组比较,FRND组术后引流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较短(P<0.05);与CLND组比较,FRND组淋巴清除数量较少,复发率较低(P<0.05);术后随访1年,FRND组术后颈功能正常率(97.37%,74/76)、切口愈合良好率(98.68%,75/76)较CLND组(80.26%、78.95%)高,P<0.05;FRND组并发症发生率(2.63%,2/76)较CLND组(13.16%,10/76)低,P<0.05。结论采用FRND治疗多发性CLNT,无需过多清扫淋巴,并发症少,可减轻对术后颈功能和机体恢复的影响,且不会增加复发风险,可提高预后效果。

  • 标签: 淋巴结 结核 功能性区域颈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央区淋巴转移(CLNM)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侧颈淋巴复发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复发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2009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PTC CLNM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CLNM数目临界值,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侧颈淋巴复发的高危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侧颈淋巴的复发风险。结果245例患者中,侧颈淋巴复发32例,因甲状腺癌死亡4例。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肿瘤长径、腺外侵犯和CLNM数目>3枚均是影响患者侧颈淋巴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侧颈淋巴复发是无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建立预测侧颈淋巴复发的列线图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90。结论基于侧颈淋巴复发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有助于早期发现侧颈淋巴复发的高危患者,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癌,乳头状 预后 列线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央区淋巴转移(CLNM)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侧颈淋巴复发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复发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2009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PTC CLNM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CLNM数目临界值,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侧颈淋巴复发的高危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侧颈淋巴的复发风险。结果245例患者中,侧颈淋巴复发32例,因甲状腺癌死亡4例。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肿瘤长径、腺外侵犯和CLNM数目>3枚均是影响患者侧颈淋巴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侧颈淋巴复发是无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建立预测侧颈淋巴复发的列线图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90。结论基于侧颈淋巴复发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有助于早期发现侧颈淋巴复发的高危患者,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癌,乳头状 预后 列线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癌(ICC)根治术不同淋巴清扫方式对淋巴检出数目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57例行ICC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5例,女32例;平均年龄为59岁,年龄范围为45~72岁。57例患者中,36例术中采用整块融合淋巴清扫方式,设为观察组;21例术中采用常规淋巴清扫方式,设为对照组。观察指标:(1)术中情况。(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3)术后并发症情况。(4)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所有患者出院后每6个月随访1次,了解患者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术中情况: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肝段切除数(<3段、≥3段)分别为(218±53)min,(266±24)mL,(21±9)min,5、31例;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07±45)min,(270±23)mL,(19±8)min,2、19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30,0.774,0.590, χ2=0.004,P>0.05)。(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观察组患者术后淋巴检出数目、阳性淋巴百分比分别为(11±3)枚、16.58%(66/398),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5±2)枚、6.80%(7/103),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454,2.148,P<0.05)。(3)术后并发症情况:观察组患者Clavien-Dindo分级Ⅰ~Ⅱ级、Ⅲ~Ⅴ级并发症,胆汁漏,术后出血,切口感染,胃瘫分别为35、1例,6例,1例,8例,0;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9、2例,3例,1例,1例,2例,两组患者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情况,胆汁漏,切口感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36,0.000,1.870,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血、胃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随访情况:57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5~4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6个月。观察组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术后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36个月(8~42个月)、66.7%;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3个月(5~39个月)、38.1%,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253, χ2=5.317,P<0.05)。结论ICC根治术采取整块融合淋巴清扫有利于增加术后淋巴检出数目,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

  • 标签: 肝肿瘤 肝内胆管癌 淋巴结清扫 淋巴结检出数目 术后 生存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位点二级前哨淋巴(SSLN)示踪技术在进展期胃癌(AGC)根治术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进展期胃窦部癌患者88例,术前确定有第5组和第6组淋巴转移,术中使用纳米碳示踪剂定位SSLN,观察定位后的显影范围和特点,同时对病灶进行活检。分析SSLN转移检出情况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的关系,并与单个位点SSLN检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88例AGC患者中79例术中检出SSLN,检出率为90%,SSLN阳性者占SSLN检出者的84% (66/79)。术中共检出SSLN 164枚,其中有癌转移139枚,SSLN阳性数比例为85%。肿瘤最大径≥5 cm、分化程度较差者及浸润程度深患者的SSLN阳性率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位点SSLN检测数据相比,SSLN检出率(90%比78%)、SSLN阳性率(85℅比76%)较后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0、4.078,均P<0.05;SSLN阳性例数比例(84%比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5,P>0.05。结论在实施AGC根治手术时,应用双位点SSLN示踪技术能够检出更多二级前哨淋巴

  • 标签: 胃肿瘤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淋巴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肢端恶性黑色素瘤前哨淋巴活组织检查(SLNB)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0例肢端恶性黑色素瘤患者资料,根据前哨淋巴(SLN)检测方法分为观察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观察组使用超声造影联合亚甲蓝在腕关节或踝关节周围皮下注射法检测SLN;对照组采用亚甲蓝瘤周注射法检测SLN。采用定期复查随访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术后效果评价。比较两组的SLN检出数、检出率、灵敏度、假阴性率和SLN的大小。结果观察组SLN检出率为100.0%(30/30),灵敏度为87.5%(7/8),假阴性率为3.3%(1/30);对照组SLN检出率为83.3%(25/30),灵敏度为62.5%(5/8),假阴性率为12.0%(3/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SLN检出数为(3.5±1.2)枚,多于对照组的(2.0±1.1)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21,P<0.05)。观察组检出的SLN最小长径为(5.4±2.2)mm,范围1.5~12.3 mm;对照组为(11.8±5.4)mm,范围10.0~16.8 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53,P<0.05)。结论改良肢端恶性黑色素瘤SLNB相比于瘤周注射法在肢端SLN检测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获得较高的准确率。

  • 标签: 黑色素瘤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肢端恶性黑色素瘤 超声造影 亚甲蓝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顺磁性氧化铁示踪剂在乳腺癌前哨淋巴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收集超顺磁性氧化铁、核素(+/-蓝染料)应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活检中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0年6月。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研究,总计1 472例患者。超顺磁性氧化铁示踪剂的患者检出率(OR=0.93,95%CI:0.60~1.44,P=0.74)、阳性前哨淋巴检出率(OR=1.52,95%CI:0.86~2.71,P=0.15)与核素(+/-蓝染料)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顺磁性氧化铁示踪剂的前哨淋巴检出率优于核素(+/-蓝染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1.55,95%CI:1.27~1.90,P<0.000 1)。结论超顺磁性氧化铁示踪剂在乳腺癌前哨淋巴活检中应用价值并不逊色于核素(+/-蓝染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超顺磁性氧化铁 示踪剂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淋巴漏和淋巴囊肿是泌尿外科盆腔淋巴清扫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临床定义不明确,治疗方案多样而效果不确切,相关研究较少,无相关诊疗指南。本文主要对泌尿外科盆腔淋巴清扫术后淋巴漏和淋巴囊肿的发生机制、高危因素、临床诊断、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淋巴漏和淋巴囊肿发生机制包括淋巴液漏出和渗出;高危因素有高龄、开放手术和围手术期使用抗凝药物等;大部分患者通过营养管理、经皮导管硬化治疗等保守治疗可治愈;预防措施以封闭淋巴管及残端为主。

  • 标签: 淋巴结切除术 盆腔 淋巴漏 淋巴囊肿 经皮导管硬化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检查淋巴短径评估胸段食管鳞癌左侧喉返神经旁淋巴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10月至2016年12月2家医疗中心收治的628例(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36例、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392例)胸段食管鳞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462例,女166例;中位年龄为62岁,年龄范围为38~85岁。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和左侧喉返神经旁淋巴清扫及转移情况。(2)CT检查左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短径评估术后左侧喉返神经旁淋巴转移效能。(3)最佳截断值确定。(4)不同诊断标准的检测情况。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检测方法的效能。约登指数最大值对应最佳截断点。结果(1)手术情况和左侧喉返神经旁淋巴清扫及转移情况:628例病人中,572例行二野淋巴清扫,56例行三野淋巴清扫;408例行微创手术,220例行开放手术。628例病人中,60例发生左侧喉返神经旁淋巴转移。628例病人共清扫左侧喉返神经旁淋巴1 666枚,其中左侧喉返神经旁淋巴转移75枚,转移率为4.502%(75/1 666)。(2)CT检查左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短径评估术后左侧喉返神经旁淋巴转移效能:CT检查左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短径预测左侧喉返神经旁淋巴转移的AUC为0.854(95%可信区间为0.792~0.916,P<0.05)。(3)最佳截断值的确定:分别以CT检查左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短径为5、6、7、8、9、10 mm作为最佳截断值,其对应的约登指数分别为0.556、0.384、0.258、0.063、0.003。确定CT检查左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短径5 mm为最佳截断值。(4)不同诊断标准的检测情况:分别以CT检查左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短径≥5 mm和≥10 mm作为胸段食管鳞癌左侧喉返神经旁淋巴转移的诊断标准,两者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漏诊情况分别为66.3%和5.0%、92.3%和99.8%、89.5%和90.7%、46.3%和75.0%、96.0%和90.9%、20和57例。结论CT检查淋巴短径可用于评估胸段食管鳞癌左侧喉返神经旁淋巴转移。以淋巴短径≥5 mm作为胸段食管鳞癌左侧喉返神经旁淋巴转移标准时,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较好。

  • 标签: 食管肿瘤 喉返神经 淋巴结 转移 短径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灵敏度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