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7 个结果
  • 简介:为了给社会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英国在2005年正式引入“社区利益公司”法律形式。社区利益公司是有限公司的一种类型,是社会目的和商业形式的有机结合。社区利益公司可以采取担保有限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种形式,应确保“资产锁定”,官方规定了分红上限。英国政府授权“社区公益公司监管人”来管理社区利益公司和负责登记。

  • 标签: 社区利益公司 社会企业法律形式
  • 简介:主观解释论与客观解释论都是极端的解释立场,应采用以主观解释为主、客观解释为辅的折衷说。客观解释论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不过其蕴含了突破刑法规范的内在冲动,从解释主体、解释对象及解释效果等层面探讨客观解释论的适用界域很有必要。既然客观解释论蕴含了突破刑法规范的风险,就需要为客观解释设计规制措施,具体可从刑法文本疑难、判决书说理及公众认同等角度展开。

  • 标签: 主观解释 客观解释 法律意识形态 法律价值
  • 简介:《刑法》第114条对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罪过形式未加规定,学术界对该罪的罪过形式主要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罪过形式只能是过失,这是大多数学者的观点,也是各类教科书的通说(以下简称为通说);另一种观点认为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罪过形式可能是间接故意,也可能是过失;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罪过形式只能是间接故

  • 标签: 重大责任事故罪 罪过形式 再思考 果心 心理态度 违反规章
  • 简介:<正>一、法律的价值合理性与工具合理性在法律实践和法制建设过程中,要不要引入价值因素和价值判断?这是一个长期以来在法学界存在争论的复杂问题。自然法学派与分析实证主义的一个主要对立和分歧就在于:在法的创制和法的实现中,是否存在"价值中立"?法价值观能否成为法的要素?自然法学派认为,人定法必须要有自己的价值倾向,必须要以既定的价值为归宿,自然法——"整个人类

  • 标签: 价值理想 教育法律 工具合理性 教育立法 法制现代化 形式合理性
  • 简介:<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一个历史性的转折关头,产权革命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试图从法律的角度,探索产权同商品经济的根本关系。一、明确的财产关系现代股份制,以其法人所有权和股东所有权的结合与分离为前提,创造和发明了二重所有权运动形式。一方面,原始资金所有者把自己的资金投资给企业以后,从企业领取了资金所有权的凭证——股票,而丧失了对原有资金的所有权。另一方面,企业接受

  • 标签: 企业家阶层 股东所有权 股份制企业 股票市场 财产关系 产权革命
  • 简介: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的主要分歧在于,对语义范围的不同厘定,形式解释结论多接近词语的核心意思,而实质解释结论多在语义最大范围的边界徘徊。罪刑法定以保障人权为宗旨,保证人们的预测可能性是其根本所在。分析预测性可能性的工具是常识、常情、常理,由人们凭借日常生活经验获知。形式解释论立足于常识,人们凭借生活经验较易直观感知,而实质解释论的权威性源自抽象的逻辑推理,建基于个人的价值判断之上,较难达成一致共识,不利于保证一般人的预测可能性。

  • 标签: 罪刑法定 形式解释 实质解释 预测可能性
  • 简介:<正>基于"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正在成为我国刑法学派之争的一个方面"或者"我国刑法学界围绕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展开了争论"的学术背景,《中国法学》(2010年第4期)"本期聚焦"栏目推出两篇力作,即陈兴良教授的《形式解释论的再宣示》(以下简称"陈文")和张明楷教授的《实质解释论的再提倡》(以下简称"张文")。读

  • 标签: 解释论 违法性 陈兴良教授 犯罪论体系 罪刑法定原则 张明楷教授
  • 简介:仲裁协议是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外在表现,是整个仲裁制度的基石。一般认为,仲裁协议应当通过书面形式来体现。如果仲裁协议未能满足此形式要件,以仲裁协议为基础的仲裁裁决就不可能得到法院的承认和执行。实际上,在仲裁程序的实务中,书面形式的认定出现了诸多难题。这方面较常见的问题是,双方当事人或一方当事人未签字的往来电传或传真是否构成“书面协议”,

  • 标签: 国际商事仲裁协议 书面形式 《纽约公约》 示范法 联合国 当事人
  • 简介:隐性超期羁押在司法实践中客观存在,其表现为"形式合法而实质非法",出现该现象与司法人员执法观念偏差、现行法律制度不完善、机制不健全、司法资源匮乏、分配不合理有一定联系。只有建立科学执法理念、完善法律制度、健全机制、合理配置司法资源,才能从防范机制上遏制隐性超期羁押。

  • 标签: 隐性超期 人权 取保候审 宽严相济 司法审查
  • 简介:预算法定的内涵可以从形式与实质两个层面加以认知。形式意义的预算法定强调支出必须且只能在预算规定范围内进行;实质意义的预算法定强调拓宽预算事前授权的范围,同时将规制重心从预算执行者具体支配资金的行为转移至预算资金使用的重大变动、预算执行过程以及影响预算执行的外部因素上。在预算法的制度框架之下,形式意义的预算法定面临失灵的困境,预算对支出失去约束效力。实质意义的预算法定,有助于使预算效力重新得以实现。我国《预算法》的修订应当以实质意义的预算法定为方向,扩大预算授权范围,确立预算变更的多元可控机制,规定绩效预算的基本框架,制定宏观总额控制规则。

  • 标签: 预算法定 形式意义 实质意义 预算约束 预算支出 《预算法》修订
  • 简介:目前,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正在推行的人力资本出资形式,是贯彻党和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方针的重要措施之一。据笔者调查,推行工作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遇到不少法律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促使人力资本出资形式顺利推行,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拟就人力资本的概念和特征,推行人力资本出资形式意义及其制度构建,推行人力资本出资形式需要研究的几个法律问题等作一探讨。

  • 标签: 人力资本 出资形式 法律问题 推行 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人才强国”战略
  • 简介:<正>腾讯与奇虎360的恶性竞争事件已经告一段落,这是继微软黑屏事件之后引起最为广泛影响的互联网事件。该事件的教训是,在生死攸关的利益面前,互联网公司完全可以以牺牲用户的利益为代价大打出手,尽管是打着"保护用户不被劫持"的旗号。

  • 标签: 网络效应 腾讯 微软黑屏 权力形式 应用软件设计 垄断法
  • 简介:<正>一、导言在某种意义上,一门学科的发达程度往往取决于这门学科中概念的精细程度。民法以及其他许多部门法学,经过漫长的发展,已经形成林林总总的既有概念,如物权与债权、所有权与他物权等,法学家正是运用这些概念分析现实中的法律关系。尽管

  • 标签: 法律关系 法律主体 分析法学 所有权人 法学方法论 无权利
  • 简介:由于血液的特殊性,所以法律对于血液的采与供都进行了严格的规制.但是基于成文法本身可能具有的局限性,所以血液规制的法律尽管可能体现了形式理性,但是在实质理性上可能与现实发生冲突,而对于个案的适用显得生硬与僵化.所以在具体的案件中,非灵活的执行法律,可能损害个案的实质正义.

  • 标签: 血液 合理性 形式理性 实质理性
  • 简介:案情:1992年3月,A市纺织实业开发公司(需方)与B市棉纺织厂(供方)电话联系,要求供方提供一批棉纱,保证货到后一月内付清货款。供方当时提出双方最好签订一份书面合同,以便进一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需方言及“因急需货物,加之路途往返费时间,没那个必要”。供方接口头协议给需方发运了货物,总货款150余万元。可需方收货后,只付了40余万元的货款,余款供方多次派人催收未果,供方于1993年8月向A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依法判令被告A市纺织实业开发公司立即偿付货款及因拖欠所承担的利息。法院在审理本案过程中,被告委托代理律师以供需双方未签订书面合同为由,提出口头合同无效。对此,本律师接受

  • 标签: 购销合同 口头形式 《经济合同法》 书面形式 口头合同 当事人
  • 简介:<正>引言形式理性是合同法中的重要理论问题。为了避免过于抽象与空洞的论述,本文主要以缔约过失制度为个案,展开对合同法形式理性的研究。当然,解决合同法,特别是我国合同法面临的相关问题也是本文的目标之一。推崇形式理性的法哲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批判,把形式理性推向极端

  • 标签: 缔约过失 形式理性 内田贵 信赖利益 制度构造 合同成立
  • 简介:判例作为法律适用经验的原初形态,既是法律实践的直接经验来源,也是法学研究的重要对象。通过对德国成熟的判例文本之形式构成和实质内容进行定位分析,能为我们厘清判例这种"混合物"的不同成分,进而明确这些"成分"在法律实践中不同的功能与作用。依据德国法的特点,这些成分可以以"法教义学"为标准划分为"法教义学成分"与"非法教义学成分"。一方面弄清判例中的"法教义学成分"是我们应该着力的重点,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忽视"非法教义学成分"。因为这些"非法教义学成分"有可能通过"教义学化"而被转化为法教义学因素。比如"法政策"因素,它在公法判例中的积极作用随处可见。所以对判例的成分分析需要根据不同的法律适用情景来具体讨论,从而规整出经验性的有效的分析范式。

  • 标签: 判例 法教义学 法政策学 成分分析
  • 简介:<正>晚近以来,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之争正在成为刑法解释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而陈兴良教授与张明楷教授分别发表的《形式解释论的再宣示》与《实质解释论的再提倡》更是使两种解释论之间的对峙进一步加剧。然而,本文却试图说明,这一对峙是虚构的,这两种解释论,无论是从解释结论看,还是从定罪思路看,都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差别。人们在一些具体案件上的争议来源于他们在信念体系与价值观念上的实质性分歧,而与解释立场并无关系。从而,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之争不过是一种学术姿态上的分歧,或者说,是一种口号之争。此外,本文还将揭示,这种口号

  • 标签: 刑法解释学 解释论 陈兴良教授 违法性 张明楷教授 刑法条文
  • 简介:<正>一、"类型"作为独立的讨论客体在今日的科学研究中,类型方法得到了相当的重视。从最初的生物学与医学(特别是精神病学),到当今之心理学(特别是人格心理学)与模型论,"类型"几乎在所有自然科学的领域,都获得了渗透式的发展。不仅如此,在人文社会科学的领域,如历史学、语言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也不约而同地表现出对类型思维的极度倚重。这其中,最可注意者,乃是MaxWeber首倡的"理想类型"之方法。

  • 标签: 吴从周 法学方法 模型论 行为论 人格心理学 生活事实
  • 简介:<正>众所周知,审查判断证据,是指司法人员对调查、收集的证据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查证核实,找出它们与案件事实之间的联系性,确定其证明力,并进行综合判断,从而对整个案件事实的客观真相作出正确结论的一种活动。换句话说,就是对所收集的证据,根据其固有的本质属性(客观性、关联性),结合具体的案情,通过大脑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

  • 标签: 审查判断 形式逻辑 证据材料 案件事实 司法人员 思维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