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关于“方法”之讨论,乃当下中国法学界一大热门话题。但究竟何谓方法,其具体内容是什么,却并无定论。

  • 标签: 法学方法论 “方法论” 法学界
  • 简介:法学方法涉及到法学本身所具有的使命和法学学科本身的独立性问题,因此一直处于法学研究的核心领域,所以,学者认为:“法理学中最为主要者,厥为法学方法及法目的学二者。”[1]法学方法法学中重要性的另一个表现是伟大的法学家均是方法的践行者,如德国的萨维尼、耶林、拉伦茨等,法国的惹尼、日本的我妻荣等,

  • 标签: 法学方法论 中国法学 法学研究 性问题 法理学 法学家
  • 简介:法学方法的产生与创新不是源自法学方法本身的研究,而是源自法学所研究的问题本身。法学方法的运用是以法律问题的研究为前提和基础,主要起到技术辅助作用。一旦脱离了具体问题研究,法学方法必将陷入教条主义泥潭,不仅危及法学方法,而且危及运用法学方法加以论证的问题及相关学科。经济法学界隐含着偏重法学方法倾向,容易异化新型法学方法,不但不能有效解决经济法学困境,有时反而进一步加剧困扰。无论传统法学方法还是新型法学方法本身并没有错误,问题在于如何对待法学方法。经济法学困境实质上不是经济法学所要研究的内容本身,而是形式问题。过分拔高法学方法,只会助长形式问题。经济法学困境突围关键在于经济法学界学术态度的转型。

  • 标签: 法学方法 经济法学 困境 异化
  • 简介:<正>研究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没有正确的方法,就不可能获得科学的认识。方法问题对于社会科学研究尤其重要。我们在法学领域中的许多争论,有时并非因为内容的分歧,而是由于方法的不同引起的,如果在方法上一致起来,一些问题便会迎刃而解。因此,对于研究方法,应予以充分的注意。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研究方法,就整体说来,当然是作为世界观和方法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法学之所以能够成为科学,就是因为有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完整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只要我们运用辩证唯物主

  • 标签: 法学研究方法论 阶级性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马克思主义法学 社会公共事务
  • 简介:在行政法学研究中,曾分别出现了行政行为形式、行政过程、行政法律关系来构筑行政法学体系。各种学说均存在其局限性。以行政法律关系为基点,通过防御权和请求权来构筑行政法学体系无疑是一种新的尝试,它不仅弥补了以往各种学说的缺憾,而且可以为公法学的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研究框架。

  • 标签: 方法论 法律关系 防御权 请求权
  • 简介:法学方法业已成为我们时代的"显学",为进一步突显其学术研究对象的鲜明性、自主性与创新性,本文立足于既有论述,又进而试图在新的视野和高度上,对法学方法研究的对象进行多维阐释,提出了:法学方法是研究法律实践和法律适用的学科,是法律思维之学、法律逻辑之学和法律解释之学,也是法律类型思维之学与法律价值思考之学。

  • 标签: 法律实践 法律适用 法律思维 法律解释 类型化思维 价值思考导向
  • 简介:传统的法学方法范式,被学界概括和界定为归类(或包摄和涵摄)、推论、等置和评价——这四种范式。但归类或包摄和涵摄均可再归属于形式主义的推论范式,于是传统四范式最少可化归为推论、等置和评价——这三范式;其中的等置范式试图借助于具有实践理性的类推法、比较法和归纳法,实现法律事实与法律规范关系的等置或者对称性,但其重心依然倚重于逻辑理性;而评价范式不仅离开了“客观化”的逻辑框架,而且也因脱离价值评价的主体及其特定语境,而成为无法实施的一厢情愿。最后认定,唯有具有主体间性(交往理性)、综观性、动态性的语用范式,才可以克服和超越传统三范式的缺陷,经由交往理性而实现逻辑理性和实践理性的统一,从而最终实现法律事实与法律规范关系的对称性。

  • 标签: 归类 推论 等置 评价 语用
  • 简介:近年来,方法成了法学界的热点话题,不仅在法理学或法哲学圈子里,在这之外的法学圈也是如此,只是稍稍滞后一些。法学方法的问题通常是研究法理学或法哲学的学者所关注的问题,主要是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来对待,并未走出纯学术的范围,与部门法研究进行充分地对话。以前,即使法理学界也并未像现在这样集中关注于方法问题,

  • 标签: 法学方法论 “无” “有” 杂谈 法理学 热点话题
  • 简介:文章认为,方法在理论研究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经济法学和民法学由于研究对象的不同,其思维方式也决然不同,分别为综合思维和分析思维。文章指出我国经济法学理论研究中缺乏科学方法、较普遍采用分析还原的思维方法这一缺憾,极力倡导辩证系统观,并简要分析这一科学方法关于经济法学的新发现:纵横统一的经济关系是一种新的经济关系。

  • 标签: 经济法学 方法论 系统论 思维方式 辩证系统观
  • 简介:通过梳理作为刑法帝王原则的罪刑法定实现的方法变迁过程,由机械适用法律到法律解释再到法律论证后,结合理论界关于法律概念的类型化以及法律适用归类思维的研究视角,进一步探讨了罪刑法定的司法实现过程.在此基础之上,立足于我国后法型法治国家的现状,指出了我国罪刑法定实现的路径选择.

  • 标签: 罪刑法定 司法实现 法律方法
  • 简介:2008年12月18日晚,张卫平教授应邀在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320教室为法大学子送上了一堂以“法学研究的方法——以民事诉讼为中心”为题的精彩讲演。本文系在责任编辑占斌所整理之实录文稿的基础上,蒙张教授拨冗订正而成。张教授乐于参与师生学术交流并积极支持学生学术刊物的热忱与认真,令人感佩。《研究生法学》编辑部谨此致以衷心的谢意。

  • 标签: 法学研究 民事诉讼 方法论 中国政法大学 研究生院 责任编辑
  • 简介:本文试图将分析法学作为一种方法引入中国民法学的研究之中,为此区分了民俗民法学与分析民法学两种类型的民法知识,阐述了分析法学在民法学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在回顾分析法学的知识源流的基础上,本文总结了分析法学的基本精神及其所面临的批评和回应。最后,文章论述了分析法学的基本方法——语义分析和逻辑分析,及其在民法学研究中与社会实证方法的关系。

  • 标签: 分析法学 民法学 概念法学 法学方法论 罗马法 法律概念
  • 简介:法从前存在于所有民众的信念中,现在则存在于在这方面代表民众的法学家的信念当中。——[德]萨维尼一引言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部以进步为主基调的发展史,但不可否认的是矛盾与冲突同时也充斥于这部社会历史,所以社会学上针对社会的动态运行状态更多地是用"社会变迁"这个概念进行描述,当代德国社会学家沃尔冈夫·查普夫将"社会变迁"定义为"社会结构及其社会制度的一种变化"。社会学上认为,社会发展是社会变迁的一种主要表现形态,也是社会变迁的总体趋势,以"进步"为其根本的特征,具有一维性和单向性,是对社

  • 标签: 中行政法学 方法论探索 法学社会
  • 简介:行为法学作为一门新的独立的法学理论与方法模式,它与传统法学方法上的异同表现在五个方面行为法学具有特殊性、实证笥、动态性、兼容性、历史性、综合性等特征。还应遵循运动原则、行为原则、需要原则、效益原则。

  • 标签: 行为法学方法 特殊性 实证性 运动原则 行为原则
  • 简介:在线短租是一种创新的商业形式,由于产生发展的时间尚短,与欧美国家不同,在线短租在我国尚没有在经济和社会层面激发深化的矛盾,但是如何在法律上解释这种商业形式是对该行业规范指引并实现良性监管的必要前提。就在线短租契约的法律定性,民法精神从契约自由到契约正义的转向是合同类型界定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本文跳出民法部门法的思维,从法学方法的视角,认为传统的概念思维在推理过程和结果上都无法解决在线短租契约的界定问题,相比之下类型化思维更具价值。因此,本文结合类型化思维和方法,提出了在线短租契约类型界定的具体方法,即根据合同期限与缔约方性质的强弱结合判断,这不失为在线短租契约法律定性的一种动态的、利益均衡的解决之道。

  • 标签: 在线短租 法律定性 概念思维 类型思维
  • 简介:三十年来,中国绝大多数经济法学者是在法学研究方法层面上使用"经济法学方法"这一概念,在对经济法学研究方法的研究上取得了不少成果,促进了经济法学的发展。但总体上看,经济法学界对经济法学方法的研究明显不足,方法意识需加强。鉴于法理学界对法学方法的争议,为了规范学术研究,可对经济法学方法进行广义和狭义界分。狭义的经济法学方法即经济法解释学应当成为未来经济法学方法的主流,这是经济法学"回归"法学的必然要求。

  • 标签: 经济法学方法论 法解释学 语义分析法 经济分析法
  • 简介:在人类法律思想的发展史上,萨维尼[1]始终是一个具有特殊地位的人物,他代表了一个时代,代表了一个世纪的伟大转向,与此同时,在他的身上,也汇聚了足以让人窒息的讼争纷扰.因此,在现今重提萨维尼的潮流中,再添些解读乃至误读萨维尼的文字并非全然没有意义.本文因而试图就萨维尼的历史法学方法作一梳理.

  • 标签: 萨维尼 《论立法与法学的当代使命》 历史法学 法学研究 法律思想
  • 简介:德意志民法学,较之列国法律,尤胜于系统的解释学方法和精密逻辑体系的有机结合完整有机体——恰得益于此,正义方可贯彻。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教义学在大量个案中的实践。然而不无疑问的是,如此体系之于中国这样拥有独立法律传统的国家,具有多大的借鉴价值?换言之,中国借鉴德国民法学方法的界限究竟何在?本文介绍了德国民法学及其将个案体系化归纳从而抽象出基本规则的方法,民法教义学及其基本原则,以及德国民法所面临的诸多影响因素与相应的改变、发展。然而,基础学科的过度专业化和随之而来的对个别基础学科的过分关注是尤为值得警惕的,譬如经济学之于基本民法的讨论和制定的意义。教义学对其基本原则回应的同时,法律体系内的政治社会文化根源应当被重点强调。就德国及其法学方法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成为中国所借鉴这个问题,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法学方法的接受与否,而在于中国能够从德国法的积极因素以及近年来发展中呈现的消极因素中总结出哪些适合自身法治发展的经验。

  • 标签: 德国民法学 法学方法 借鉴
  • 简介:<正>一、导言在某种意义上,一门学科的发达程度往往取决于这门学科中概念的精细程度。民法以及其他许多部门法学,经过漫长的发展,已经形成林林总总的既有概念,如物权与债权、所有权与他物权等,法学家正是运用这些概念分析现实中的法律关系。尽管

  • 标签: 法律关系 法律主体 分析法学 所有权人 法学方法论 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