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高级别上皮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3-2020.8收治的宫颈高级别上皮病变患者63例进行研究,将其分为A、B、C三组,每组21例。A组采用宫颈环形电切除术进行治疗,B组采用传统宫颈冷刀锥切术进行治疗,C组采用改良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观察三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情况,包含有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手术费用等。结果: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手术费用均低于B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相比,两组在手术时间和手术费用上差异不大,P>0.05;C组在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上低于B组,P0.05;其手术时间和手术费用低于C组,P

  • 标签: 不同宫颈锥切术 宫颈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高级别宫颈上皮病变的临床治疗中,宫颈环形电切术日间手术方案的效果讨论。方法:80例高级别宫颈上皮病变患者为该研究样本,研究时间即2020.9-2021.9,随机抽签形式于样本中抽出40例为研究组,采取宫颈环形电切术日间手术方案,余40例样本为对比组,采取宫颈冷刀锥切术方案,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临床指标比较,研究组较对比组低,二组比较P<0.05;并发症比较,研究组发生率较对比组小,二组比较P<0.05。结论:通过日间手术对高级别宫颈上皮病变患者实施治疗时,采取宫颈环形电切术疗法,有显著疗效,且安全性高。

  • 标签: 疗效 宫颈环形电切术 日间手术 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并发症
  • 简介:摘要随着技术的进步,已经明确大部分下生殖道上皮病变的发生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相关,少部分病变具有特异性的分子遗传学改变,且不同的发病途径以及分级其病变的进展不同,因此,近年对于下生殖道上皮病变的病理诊断和分级不断进行修订,旨在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本文结合第5版WHO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重点介绍子宫颈、阴道及外阴发生的上皮病变的病理诊断和分级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于临床治疗与预后判断的影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道镜在隐匿性阴道顶角高级别上皮病变(HSIL)诊治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研究方法,对于2017年5月至2020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子宫全切除术后因高危型(HR)-HPV阳性和(或)细胞学异常的患者,先行阴道镜检查,对阴道镜下阴道顶角暴露不满意的患者纳入本研究,进一步行阴道镜检查,分析阴道镜在诊断和治疗隐匿性阴道顶角HSIL中的作用。结果共有153例子宫全切除术后HR-HPV阳性和(或)细胞学异常且阴道镜检查阴道顶角暴露不充分的患者纳入本研究。患者年龄为(49.8±8.1)岁,15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阴道镜检查,未发生阴道顶角穿孔,无膀胱、直肠损伤。153例患者中,11例(7.2%,11/153)阴道镜下HSIL边界不清,在阴道镜检查时可见清晰的HSIL边界;23例(15.0%,23/153)阴道镜检查结果为正常和(或)阴道低级别病变(LSIL)的患者,阴道镜下活检发现有HSIL(即病理升级)。阴道镜下活检(均因阴道顶角暴露不充分同时行阴道顶角盲刮活检)诊断为正常或炎症89例、阴道LSIL 45例、阴道HSIL 19例,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为正常或炎症56例、阴道LSIL 55例、阴道HSIL 40例(包括2例不除外病变更重者)、阴道癌2例,阴道镜与阴道镜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道镜下阴道顶角盲刮活检的漏诊率达54.8%。40例阴道镜下见阴道残端HSIL患者中,15例用阴道镜抓钳完全抓除,22例阴道镜下用双极电外科系统汽化阴道病灶,3例最终选择行部分阴道壁切除术。37例阴道镜下接受治疗的阴道HSIL患者中,34例随访满6个月,其中31例阴道HSIL消失,治愈率为91.2%(31/34),HR-HPV阳性率由治疗前的100.0%(34/34)降至治疗后的79.4%(27/34)。结论对于子宫全切除术后行阴道镜检查时阴道顶角暴露不充分的患者,阴道镜有助于暴露并发现隐匿性阴道顶角HSIL,且可同时在阴道镜下对阴道顶角HSIL进行治疗。

  • 标签: 鳞状上皮内病变 阴道肿瘤 癌前状态 阴道镜检查 阴道内镜检查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阴上皮增生的治疗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来本院就诊自愿接受随访的外阴上皮增生患者136例,采用局部外用给药的方法治疗本病。结果总有效率为97.06%。轻症外阴上皮增生治愈率明显高于重症外阴上皮增生(P<0.01);单纯型外阴上皮增生高于混合型外阴上皮增生(P<0.01)。结论妇科外阴上皮增生的患者,出用药治疗外生活习惯也很重要。

  • 标签: 外阴鳞状上皮增生 局部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理外阴上皮增生的探究。方法随机选取外阴病变患者40例,年龄在33~71岁之间,一般体重者25例,体重偏重者15例,将这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患者,一组为研究组,研究组使用心理护理与药物护理相结合;另一组为对照组,对照组使用传统的药物护理,通过两个月的治疗时间再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研究组的患者治疗效果更好,出院时间更短,对照组的患者治疗效果较差,出院时间较长。结论使用心理护理与药物护理相结合能够更好的达到治疗效果,有效的保证了患者的身心健康,为治疗外阴上皮增生提供了新的途径,理应推广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外阴 鳞状上皮增生 护理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7-0137-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阴上皮增生的治疗。方法通过对外阴上皮增生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的临床实践的总结,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论外阴上皮增生的治疗要通过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一般药物治疗就可以达到治愈效果。

  • 标签: 外阴鳞状上皮增生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宫颈环形电切术对高级别宫颈上皮病变患者治疗后,其病理阴性的可能相关因素。方法针对40例阴道镜下活检为高级别宫颈上皮病变的患者,进行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后针对病理显示阴性的患者情况进行分析,探究其可能因素,本次入选患者均为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间收治。结果术前镜下活检病理情况、术前HPV病毒载量、术前TCT级别均为病理检查阴性的相关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级别宫颈上皮病变患者宫颈环形电切术后病理阴性的相关因素分析发现,术前镜下活检病理情况、术前HPV病毒载量、术前TCT级别为病理阴性的相关因素,因此在手术前应该着重分析该方面情况,结合患者实际采用相关方法治疗。

  • 标签: 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宫颈环形电切术 病理阴性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反复子宫脱垂患者子宫颈上皮病变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江苏大学附属金坛医院收治的20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Ⅲ、Ⅳ度反复子宫脱垂患者,接受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术后病理结果,观察子宫颈上皮病变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子宫颈上皮病变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00例Ⅲ、Ⅳ度反复子宫脱垂患者中合并子宫颈上皮病变20例(10.0%),其中低级别上皮病变17例,高级别上皮病变3例。合并子宫颈上皮病变的子宫脱垂患者年龄、子宫脱垂病程、产次、肿瘤家族史、子宫颈炎、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子宫脱垂分级、丈夫性生活前进行冲洗比例与无子宫颈上皮病变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子宫脱垂病程(OR=2.381,95% CI 1.337~9.050,P=0.002)、子宫颈炎(OR=1.242,95% CI 1.113~3.015,P=0.032)、高危HPV感染(OR=1.425,95% CI 1.124~6.234,P=0.020)、子宫脱垂分级(OR=1.632,95% CI 1.204~7.624,P=0.015)是反复子宫脱垂患者发生子宫颈上皮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反复子宫脱垂患者子宫颈上皮病变的发生率较高,且子宫脱垂病程>10年或Ⅳ度子宫脱垂患者发生子宫颈上皮病变的风险增加。

  • 标签: 子宫脱垂 宫颈疾病 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发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阴道镜检异常的宫颈上皮病变病理结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到我院进行宫颈液基细胞涂片检查的患者,数量共126例,所有患者经过检查均确认患有宫颈癌,然后切除子宫并对其进行病理检验。结果 对阴道镜检阳性患者,通过细胞学检查结果可以看出,炎症或正常的数量共36例,低级别上皮病变(LSIL)数量共43例,高级别上皮瘤变(HSIL)数量共31例,不典型上皮细胞数量共26例;通过病理检查可以发现,宫颈上皮瘤变Ⅰ患者数量共47例,宫颈上皮瘤变Ⅱ患者数量共46例,宫颈上皮瘤变Ⅲ患者数量共33例,中原位癌症患者数量共22例。结论 在对宫颈上皮肿瘤患者诊断的时候经常出现误诊或者漏诊等问题,而且概率相当高,临床上可以通过细胞学检查以及病理检验检查等方式进行结合,全面提升诊断准确率,因此临床上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宫颈鳞状上皮肿瘤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 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宫颈上皮肿瘤的病理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6例宫颈上皮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56例患者进行宫颈组织活检,应用HE染色常规病理分析。对不同级别宫颈上皮肿瘤HE染色特点进行分析。同时对患者在病理组织活检前进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以LEEP手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判断活检HE染色及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结果HE染色分析未见上皮细胞病变及恶性病变的宫颈组织(NILM)15例,CINⅠ13例,CINⅡ24例,CINⅢ4例。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56例,诊断准确28例,HE染色诊断准确5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理学诊断对宫颈上皮肿瘤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宫颈鳞状上皮肿瘤 病理诊断 HE染色
  • 简介:患者,女,35岁。因"不规则阴道出血2月余"于2014年6月3日入院。患者既往月经规律。2月前于咳嗽、大便等腹压增加时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量少许,色鲜红,未诊治。后上述症状加重,外院妇科检查发现阴道左前壁一不规则包块。阴道镜下活检病理回报:阴道壁纤维肉芽组织见散在异型细胞,组织学特点提示恶性肿瘤可能,建议进一步确诊,遂入本院。

  • 标签: 不规则阴道出血 阴道镜下活检 鳞状上皮内病变 异型细胞 既往月经规律 恶性黑色素瘤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即刻行全子宫切除术,与先行快速冰冻病理,待常规病理结果回示病变未升级后行全子宫切除术对高级别宫颈上皮病变(HSIL)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诊断为HSIL且有切除子宫意愿的患者84例,根据患者手术方案意愿分为两组,每组42例。一步法手术组采用宫颈锥切术送术中快速冰冻病理,若提示病变未升级则直接行全子宫切除术;两步法手术组采用先行诊断性宫颈锥切术,术中送快速冰冻病理,待常规病理结果回示病变未升级后行全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焦虑程度以及不恰当子宫切除率等。结果相比两步法手术组,一步法手术组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患者焦虑程度低、肛门排气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步法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3%(6/42),一步法手术组术后未发生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步法手术组中度和重度焦虑发生率为71.4%(30/42),高于一步法手术组的31.0%(13/42),P<0.05。一步法手术组不恰当子宫切除1例,二步法手术组未见不恰当子宫切除患者,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IL患者行宫颈锥切术后直接行全子宫切除术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由于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验准确性的限制,需重视不恰当子宫切除的风险。需要进一步研究寻找HSIL患者宫颈病变升级的高危因素,以指导临床工作者制定对患者最为有利的手术方案。

  • 标签: 子宫切除术 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宫颈锥切术 快速冰冻病理 常规石蜡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高级别上皮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HSIL)在妊娠期的进展、转归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门诊建卡并分娩的合并HSIL的孕妇85例(病例组),并按1∶1配对选择无宫颈病变孕妇作为对照组。分析病例组HSIL的进展与转归情况及分娩方式对其的影响,比较2组妊娠结局和妊娠并发症的差异。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转归率为29%(25/85),转归为宫颈低级别上皮病变/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上皮细胞10例,转归为慢性炎15例;持续率为64%(54/85);进展率为7%(6/85),均活产分娩,产后进展为浸润癌1例,进展为HSIL伴微小浸润性癌5例。阴道分娩者与剖宫产者比较,进展率[7%(4/60)与8%(2/25)]、转归率[32%(19/60)与24%(6/25)]和持续率[62%(37/60)与68%(17/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509,P=0.775)。病例组早产率高于对照组[9%(8/85)与1%(1/85),Fisher精确概率法,P=0.017],其他并发症及妊娠结局如胎死宫内、未足月胎膜早破、低置胎盘、羊水Ⅱ~Ⅲ度胎粪污染、胎盘早剥、羊水过少和分娩期胎儿窘迫的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妊娠期HSIL进展率低,在除外浸润癌的情况下,孕期可密切随访,产后根据病理结果处理。妊娠合并HSIL可增加早产风险,但并非剖宫产指征。

  • 标签: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妊娠并发症,肿瘤 宫颈肿瘤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宫颈MRI图像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建立随机森林模型识别ⅠA期宫颈癌与高级别上皮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3例ⅠA期宫颈癌患者与51例HSIL患者,按照4∶1的比例设置训练集(ⅠA=34,HSIL=41)与测试集(ⅠA=9,HSIL=10)。收集其术前MRI图像,经预处理后上传至影像组学云平台,分别在OSag-T2WI、OAx-T1WI以及OAx-T2FS上逐层手动勾画宫颈,获得宫颈三维容积感兴趣区(volume of interest,VOI),提取组学特征。采用方差阈值分析法(Variance Threshold)、单变量特征选择法(SelectKBest)以及最小绝对值收缩和选择法(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进行数据降维、特征选择。采用随机森林模型进行机器学习,绘制ROC曲线,分析不同序列组学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基于OSag-T2WI、OAx-T1WI、OAx-T2FS以及OSag-T2WI联合OAx-T2FS分别得到8个、10个、6个以及9个有效特征。以OSag-T2WI联合OAx-T2FS的组学特征值建立的随机森林模型诊断效能最高,AUC为0.89 [95% CI (0.74~1.00)];基于OAx-T1WI的模型诊断效能最低,AUC为0.51 [95% CI (0.23~0.78)]。结论基于MRI的影像组学随机森林模型可以较好地在没有明确病灶的情况下区分ⅠA期宫颈癌与HSIL,对于术前减少侵入性检查与指导术式有着重大的意义。

  • 标签: 宫颈癌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机器学习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对高级别上皮病变(HSIL)的治疗效果及对妊娠结局的改善作用。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妇科2020年6月~2022年5月收治的110例HSIL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宫颈冷刀锥切术(CKC),观察组实施LEEP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及妊娠结局。结果 观察组切缘阳性率与病变残留率略高于对照组,剖宫产、胎膜早破、早产、出生低体重儿及流产率均低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EP治疗HSIL疗效确切,可改善妊娠结局,值得推广。

  • 标签: 宫颈环形电切术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临床效果 妊娠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