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患者血清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联。方法收集济南市2014—2017年47例SFTS患者血清,其中11例死亡患者血清为死亡组,36例幸存患者血清为幸存组,同时选取10例健康组血清作为对照组。利用Luminex液相芯片检测分析外周血清40种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表达水平。结果SFTS死亡组患者血清中27种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死亡组患者33种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表达水平较幸存组明显升高(P<0.05);幸存组患者血清中12种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与急性期相比,恢复期患者10种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的表达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5种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在恢复期的表达水平低于急性期(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curve)分析发现,22种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有统计学意义,可做为预测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生物标志物。结论SFTS患者血清中多种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表达水平在病情发展过程中发生显著变化。

  • 标签: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布尼亚病毒 细胞因子 趋化因子
  • 简介:人胚胎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在体外成功地得到增殖,并在一定的条件下被诱导分化为神经元.脑损伤早期,脑局部产生影响神经再生的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在体外能影响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

  • 标签: 细胞因子 脑外伤 早期 人胚神经干细胞 神经再生
  • 简介:目的分析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血清各类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方法连续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解放军第201医院骨科住院的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37例,对照组选择同期参加我院体检的同龄健康人34例,入选对象入选后分别接受了血清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和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TGF-β1)浓度检测。结果老年骨质疏松骨折组血清IL-1β,IL-6,TNF-α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TGF-β1浓度则显著低于后者(P〈0.05,P〈0.01)。结论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存在明确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异常。

  • 标签: 骨质疏松骨折 老年 炎性细胞因子 血清
  • 简介:应激在人类健康与疾病领域的研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有研究发现,约75%-90%的疾病与应激机制的激活有关。大量流行病学资料和试验表明,应激容易引起病毒感染、应激性溃疡、心血管病、精神病和肿瘤等疾病。动物试验也证实,寒冷环境能引起高血压的发生。目前,低温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已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其影响机制十分复杂。应激对机体免疫的影响已有报道,

  • 标签: 冷应激 高血压 细胞因子 机体免疫功能 血清 家兔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血清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60例CAP患儿为观察组。以同期6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内皮素-1(ET-1)、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分析其与CAP患儿病情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ET-1、CRP水平高于对照组,IgG水平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社区获得性肺炎 患儿 细胞因子 水平
  • 简介:细胞因子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和糖蛋白。它们是局部或系统内的细胞间调节因子,在体内受到内外环境的刺激即可作为机体免疫应答的效应分子。又可作为与其它细胞间进行信息传递的网络因子而发挥多种生物效应。80年代后人们开始了解到这些细胞因子的理化性质,分子结

  • 标签: 肿瘤 治疗 白细胞介素 TNF 干扰素 集落刺激因子
  • 简介:脂肪细胞因子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大量生物活性分子,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密切相关。银屑病与Ms在流行病学、炎症机制甚至易感基因上有着紧密联系。脂肪细胞因子在银屑病发病及治疗过程中含量的变化,提示了银屑病与MS之间存在关联。从脂肪细胞因子人手研究银屑病发病机制、病情发展及其与伴发疾病的关系等,是为治疗银屑病寻找新方法的途径。

  • 标签: 脂肪细胞因子 代谢综合征 银屑病
  • 简介:骨折愈合是一个复杂而高度有序的生理过程,和其它以瘢痕形成方式愈合的组织不同,原有组织(骨)再生并且保存了先前存在的组织特性。这土复杂过程包括骨折瞬间开始的一系列链式阶梯反应的再生活动。

  • 标签: 骨折愈合过程 相关细胞因子 组织特性 生理过程
  • 简介:摘要传染病是一类可在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呼吸道传染病因通过飞沫传播更容易造成爆发流行,其中冠状病毒已多次导致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感染患者初始症状较轻,且起病隐匿,但部分患者短时间内病情突然加重,终因多器官衰竭而死亡。患者免疫应答过度所引发的细胞因子风暴是感染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 标签: 冠状病毒 细胞因子类 细胞因子风暴综合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喷雾剂对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口腔溃疡的影响.方法34例进入血液层流室的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观察口腔溃疡发生情况、愈合时间、溃疡分布、平均愈合天数及溃疡VAS疼痛评分.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口腔溃疡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口腔溃疡伪膜发生率、平均愈合天数及患者口腔溃疡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b-FGF可减少患者口腔溃疡伪膜的发生,使口腔溃疡面提前愈合,提高患者痛阈,降低患者疼痛感,有助于以较好状态;度过造血干细胞移植期.

  • 标签: 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 异基因 外周血 造血干细胞移植 口腔溃疡 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b-FGF喷雾剂对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口腔溃疡的影响.方法:将34例进入血液层流室的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观察口腔溃疡发生情况,愈合时间分布,平均愈合天数及病人口腔溃疡VAS疼痛评分.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口腔溃疡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口腔溃疡伪膜发生率,平均愈合天数及病人口腔溃疡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b-FGF可减少病人口腔溃疡伪膜的发生,使口腔溃疡面提前愈合,提高病人痛阈,降低病人疼痛感,以较好状态度过造血干细胞移植期.

  • 标签: 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
  • 简介: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瘦素(1eptin)水平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关系。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0例、非血液透析患者20例终末期肾衰竭(ESRD)患者和正常人15例,检测其血浆瘦素和TNF—α、IL-6水平及其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P〈0.01,P〈0.05,P〈0.05),但血液透析组和非透析组比较虽有增加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组和非透析组血浆瘦素水平均与TNF—α、IL-6水平呈正相关(r=0.492,P〈0,05;r=0.481,P〈0.01:r=0.503,P〈0,02;r=0,404,P〈0,05)。结论:血液透析组和非透析组血浆瘦素、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升高,且血浆瘦素水平与TNF—α和IL-6水平明显相关,提示瘦素水平与促炎症因子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两者相互作用可能参与ESRD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血液透析 瘦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 简介:摘要:目的: 慢性贫血患者采用成分输血治疗,观察该种治疗方法的效果。 方法 :将我院在 2016 年 9 月到 2019 年 9 月收治的慢性贫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分成成分输血组和全输血组,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 ( 1 ) 成分输血组治疗效果为 96.90% ,全输血组为 80.41% ,( P<0.05 ),结果有显著差异。( 2 )成分输血组不良反应率为 4.12% ,全输血组不良反应为 21.64% ,( P<0.05 ),结果有显著差异。( 3 )成分输血组治疗后 Hb 、 HCT 为 124.14±7.54g/L 、 0.52±0.10 ,全输血组为 99.16±8.35g/L 、 0.41±0.07 ,( P<0.05 ),结果有显著差异。 结论 : 成分输血治疗慢性贫血病症效果良好,该种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荐使用。

  • 标签: 慢性贫血 成分输血 血清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老年癫痫患者脑电图检查同血清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与白细胞介素)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收集我院2013年8月~2014年12月收治治疗的52例老年癫痫患者发作后24小时的脑电图以及血清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作为研究组,再选择同期的52例门诊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以及脑电图异常等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进行比较(P<0.05);其中癫痫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之间呈现着明显的正相关(P<0.05)。结论肿瘤坏死因子与白细胞介素等血清细胞因子是对老年癫痫患者病情产生很大影响的关键介质因子,其中脑电图改变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与白细胞介素表达水平直接呈现着正相关性。

  • 标签: 老年 癫痫 脑电图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搜集于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7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纳入研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化疗,观察组在化疗基础上予以信迪利单抗治疗。治疗完成后,对比两组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本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bFGF)、癌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4项比对(t值=23.239;6.850;14.583;3.030;P<0.05)。结论: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取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降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信迪利单抗 化疗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血清细胞因子
  • 作者: 曾湛 程澄 李明慧 谢尧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20年第03期
  • 机构:北京大学地坛医院教学医院肝病二科 10001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一科 10001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一科 10001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二科 100015,北京大学地坛医院教学医院肝病二科 10001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二科 100015
  • 简介:摘要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的发生,一方面与病毒的复制和多种病毒蛋白的表达有关,同时另一方面更在于宿主体内固有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作用。慢性HBV感染的自然过程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各种免疫细胞细胞因子与HBV的相互作用,对HBV感染后的转归及CHB的发病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免疫活跃的时期,也是抗病毒治疗的时机。本文就HBV及其相关蛋白产物与免疫系统(包括固有免疫细胞、特异性免疫细胞)、细胞因子的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识别治疗时机提供依据。

  • 标签: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免疫细胞 细胞因子 乙型肝炎病毒
  • 简介:随着现代人群户外运动的增加,肌腱、韧带损伤患者随之增多,给患者的身心以及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组织工程学的发展为韧带修复带来新的希望,利用不同谱系的细胞因子结合特定的周期性机械力作用,诱导种子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向韧带纤维分化形成工程韧带。虽然肌腱与韧带虽生物学功能有差别,但均为束状结缔组织,主要成分均为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只是二者比例有所差别,且单独研究其中之一文献较少,故而笔者将合并论述。本文将抛开机械力而专述细胞因子对韧带形成的影响。

  • 标签: 细胞因子 肌腱韧带 组织工程 胶原纤维 间充质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