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全身麻醉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变化,分析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5月~2021年4月收治的行全身麻醉老年患者66例为病例样本,根据是否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分为病例组与正常组,各33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血清细胞因子检测。观察患者认知功能、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结果:术前1d,两组患者MMSE、IL-6、TNF-α、S100β、Aβ差距不明确(P>0.05);术后不同时点,病例组患者认知功能、炎症因子评分与正常组差距确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开展口腔正畸方法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后,对其整体效果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等进行详细分析。方法:试验整体实施时段为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借助双盲法对牙周病前牙移位患者56例均分,各28例。参照组实行普通治疗,研究组实行口腔正畸治疗。检验各指标水平、血清细胞因子数值以及效果。结果:研究组各指标水平比参照组低(p<0.05);研究组血清细胞因子数值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和参照组效果分别为96.43%(27/28)、71.43%(20/28),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采取口腔正畸治疗后,其各血清细胞因子指标改善明显,使牙齿的美观、功能和症状予以改善,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牙周病 前牙移位 口腔正畸
  • 简介:细胞因子又称细胞素是由免疫细胞(如单核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等)和某些非免疫细胞(如血管内皮细胞、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角质细胞等)合成和分泌的,具有介导、调节免疫和细胞生长、造血和炎症反应等密切相关的具有高活性多功能的小分子蛋白质,即为一类非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有多种名称:如吞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称为单核因子;由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称为淋巴因舌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称为趋化性细胞因子;可刺激骨髓干细胞或祖细胞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子称为集落刺激因子;主要由白细胞产生又作用于白细胞细胞因子称为白细胞介素。

  • 标签: 趋化性细胞因子 T淋巴细胞 白细胞介素 应用 猪病 防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瘢痕疙瘩是以纤维化改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皮肤良性肿瘤,发病机制复杂,尚未完全阐明,长期研究发现多种细胞因子在瘢痕疙瘩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细胞因子在瘢痕疙瘩发病中发挥的作用及相关机制进行综述,为瘢痕疙瘩的预防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瘢痕疙瘩 细胞因子 发病机制
  • 简介:长期以来,脂肪组织一直被认为是仅供能量储备的终末分化器官。然而自1994年瘦素的发现以及脂肪因子研究的深入,脂肪组织旺盛的内分泌功能亦逐渐为人们所认识。脂肪组织不仅是机体能量储存器官,而且也是一个内分泌器官,分泌的细胞因子和激素在肥胖、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D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 标签: 脂肪因子 内脂素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肿瘤间细胞因子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ELISA法定量测定90例肿瘤患者血清IL-2、IL-6TNF-α三项指标,同时以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IL-2、IL-6和TNF-α检测结果在各组恶性肿瘤病例个体之间差异较大,分组结果经统计学分析确无明显差异(P>0.05)。仅膀胱癌组IL-6结果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IL-2、IL-6、TNF-α在恶性肿瘤中组织和器官特异性不明显,测定IL-2、IL-6、TNF-α含量不足以区别癌变细胞的组织来源,但由于个体间IL-2、IL-6、TNF-α三项结果差异较大,主要是由于各研究组中只按照恶性肿瘤的起源进行分组,而未将治疗前后病例分开研究以及未对病程进展进行分期分组研究所致,推测IL-2、IL-6、TNF-α含量可能与恶性肿瘤的病情发展及分期相关,也可能与疗效有关,其相关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恶性肿瘤 细胞因子 白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细胞因子风暴是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导致患者病情迅速恶化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细胞因子风暴与近期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病情加重也密切相关。本文将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细胞因子风暴之间的关系及其在临床诊疗中的价值作一综述。

  • 标签: 诊断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细胞因子风暴 治疗
  • 简介:重症肌无力是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根据分泌细胞因子的不同,将辅助性T细胞分为Th1和Th2细胞两个亚类,Th1分泌IFN-γ、IL-2为主,参与细胞免疫;Th2分泌IL-4、IL-5、IL-6、IL-10等,参与体液免疫.研究表明细胞因子在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细胞因子 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的生物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对肿瘤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对护理方法进行集体的讨论和研究。结论近年来随着我国肿瘤患者人数的增加,掌握对肿瘤患者的护理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肿瘤 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中髓源抑制细胞(MDSCs)和细胞因子的表达。方法选取丽水市人民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AS患者50例(AS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外周血多核型髓源抑制性细胞(PMN-MDSC)、单核型髓源抑制性细胞(M-MDSC)数量及其细胞因子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γ-IFN)、白细胞介素17(IL-17)表达。分析MDSCs表达在两组中的差异及其与细胞因子表达的关系。结果AS组外周血中PMN-MDSC、M-MDSC、IL-6分别为(0.22±0.08)%、(1.48±0.32)%、(20.74±5.14)n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06±0.02%)%、(0.43±0.11%)%、(2.52±0.53)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933、6.310、10.553,均P<0.05)。结论IL-6可能是促进MDSCs募集与浸润的原因之一,MDSCs增高可能与AS感染后免疫应答及疾病发生、发展相关。

  • 标签: 脊柱炎,强直性 髓源抑制细胞 多核型髓源抑制性细胞 单核型髓源抑制性细胞 白细胞介素4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肿瘤坏死因子-α γ-干扰素
  • 简介:目的研究大鼠缺血性脑损伤后室旁区巢蛋白(nestin)和干细胞因子(SCF)基因表达的变化规律,探讨肌苷治疗中枢神经缺血性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68只,以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注射肌苷注射液100mg/kg)和对照组(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各32只,另外4只作假手术组(不插线)。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室旁区nestin和SCF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室旁区nestin和SCF表达很弱。对照组缺血侧nestin的表达除2h、6h、2d、14d以外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治疗组nestin表达较对照组于各时间点均显著升高(P〈0.01)。对照组缺血侧SCF的表达除2h、2d、14d以外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治疗组SCF表达较对照组于各时间点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肌苷可以促进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nestin、SCF的表达,推测具有促进神经干细胞生成的作用。

  • 标签: 脑缺血 巢蛋白 干细胞因子 肌苷
  • 简介:目的:研究健康者和成人牙周炎患者牙周组织中牙龈卟啉菌阳性个体T细胞系中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及γ-干扰素的比例。方法:Elisa法检测牙龈卟啉菌阳性个体T细胞系中CD4+、CD8+T细胞所占比例,流式细胞仪检测三种细胞因子数量。结果:两组间3种细胞因子表达无显著差异,但部分个体γ-干扰素表达高于其他两种细胞因子的表达。结论:牙龈卟啉菌阳性个体易患牙周疾病者,γ-干扰素表达增高。

  • 标签: 细胞因子 T细胞 牙龈卟啉菌 牙周疾病
  • 简介:背景:骨骼肌损伤后再生能力有限,细胞因子在骨骼肌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多种细胞和系列调控分子参与了骨骼肌损伤的修复。细胞打印技术是一种在体外构造具有生物活性的三维多细胞体系的先进技术,其在骨骼肌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目的:探讨骨骼肌修复过程中促炎细胞因子细胞生长因子的作用,并简述细胞打印技术在骨骼肌损伤中的优势和应用。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2002至2015年有关细胞因子修复骨骼肌损伤,细胞打印技术在骨骼骨损伤中应用的相关报道。通过计算机检索到文献146篇,初筛标题和摘要,排除重复研究及不相关的内容,最终45篇文献进入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1)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等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4等抗炎性细胞因子在骨骼肌损伤修复中起到重要作用;(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细胞生长因子能有效促进成肌细胞的增殖及分化形成肌管,对骨骼肌卫星细胞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细胞因子之间相互作用对可能取得骨骼肌修复有重要意义;(3)细胞打印技术能够快速、精确复制和重建缺损组织/器官的复杂结构,在包括毒理学研究、医疗测试和为基础科学研究提供试验平台等方面有着很重要的应用,细胞打印技术在骨骼肌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将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 标签: 细胞因子类 骨骼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细胞因子具有调节细胞生长、分化成熟、功能维持、调节免疫应答、参与炎症反应、创伤愈合和肿瘤消长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因此,细胞因子的研究成果为临床上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提供了科学基础,特别是利用细胞因子治疗肿瘤、感染、造血功能障碍、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1]。随着细胞表面标记及胞内细胞因子标记流式细胞技术的出现,使对胞内细胞因子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流式细胞术也成为了检测单细胞水平细胞因子表达能力的重要检测方法。本文针对流式细胞术在胞内细胞因子检测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流式细胞术 细胞内 细胞因子 检测技术
  • 简介:背景:细胞因子在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缺乏其在重型β地中海贫血中的研究报道。目的:探讨细胞因子与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液相芯片技术检测11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移植物抗宿主病出现前,出现时,出现第4天,第7天,完全消失时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2、肿瘤坏死因子α、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的动态变化。结果与结论:各时相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2、肿瘤坏死因子α、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移植物抗宿主病出现时各细胞因子水平最高,移植物抗宿主病出现第7天次之。各时相白细胞介素8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移植物抗宿主病出现第4天最高。以上结果提示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前后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2、肿瘤坏死因子α、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动态水平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移植后患者的免疫状态,可作为辅助诊断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监测指标。

  • 标签: 干细胞 移植 重型Β地中海贫血 移造血干细胞移植 植物抗宿主疾病 白细胞介素6
  • 简介:<正>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6,单位均ng/L。患者组44例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0例(P<0.01),且随心衰程度加重而升高,Ⅲ级>Ⅱ级>Ⅰ级。患者分常规治疗组和辛伐他汀组各22例,均用洋地黄、利尿剂、ACEI等治疗。辛伐他汀组每晚加

  • 标签: 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衰程度 血清细胞因子 双抗体夹心 前后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在不同冠状动脉CT影像特征的患者中的差异。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220例为研究对象,冠状动脉CTA检查后据斑块成分及CT值大小将受试者分为钙化斑块组、非钙化斑块组及混合斑块组,无粥样斑块形成者作为对照组。对各组患者血清IL-6、IL-8、IL-10、IFN-γ、TNF-α因子水平进行检测,比较各组之间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结果各组患者的IL-8、IL-10、TNF-α水平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四组患者IL-6、IFN-γ水平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钙化斑块组与混合斑块组患者IL-6与IFN-γ水平较对照组及钙化斑块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检查的患者中非钙化斑块与混合斑块的成分与血清细胞因子存在一定的关联,通过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检查以及冠脉CTA检查,可为临床中患者相关疾病的诊断及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更多机会。

  • 标签: 血清细胞因子 冠状动脉CT 动脉造影 影像特征 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