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喉罩通气和气管插管复合异丙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设计,将40例经DSA行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分成喉罩组(A组)和气管插管对照组(B组)各20例。术前30min给予长托宁1mg、苯巴比妥0.1g肌注,中采用恒速微量注射泵泵入异丙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插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前、插入后、股动脉穿刺置管、支架置入后及清醒时、拔除喉罩或者气管导管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情况,观察患者是否有躁动、术后咽痛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A组的患者在麻醉诱导、中维持、以及术后苏醒血流动力学稳定,相关麻醉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喉罩通气操作简单,置入成功率高,通气可靠,中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并发症发生率低,只要掌握好其使用适应症,较气管插管通气具有明显的优势,从而增加了手术的可控性和安全性。

  • 标签: 喉罩 气管插管 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 全凭静脉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血管支架成形脑血管病合并血管狭窄患者中的疗效,为治疗脑血管病合并血管狭窄患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在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4月收治的脑血管病合并血管狭窄患者临床资料41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41例脑血管病合并血管狭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术前术后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41例患者行45处支架置入,成功置入42枚支架,手术成功率为93.33%(42/45);血管支架成形术前41例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为(52.36±12.22)分,术后Barthel指数评分为(95.33±5.54)分,术前与术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41例脑血管病合并血管狭窄患者在接受血管支架成形术后有36例患者的脑缺血症状未出现,1例患者术后死亡,4例患者临床症状无显著改善。结论血管支架成形脑血管病合并血管狭窄患者中的安全性比较高,长期临床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脑血管病 合并血管狭窄 疗效
  • 简介:摘要脑卒中是导致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而此病主要由颈动脉疾病引起,本文采用颈动脉支架置入预防脑卒中的发生,而术后对病人的护理至关重要。

  • 标签: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患者脑血管支架置入(VAS)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关于缺血性脑血管患者VAS术后ISR发生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各数据库建库截至2021年5月31日。2名研究者筛选文献并提取相关数据,采用卡尔斯-渥太华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0篇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吸烟[OR=3.76,95%置信区间(CI):2.43~5.82,P<0.01]、糖尿病(OR=2.95,95%CI:2.15~4.06,P<0.01)、高血压病(OR=2.55,95%CI:1.50~4.34,P=0.006)、高脂血症(OR=7.12,95%CI:3.46~14.68,P<0.01)、冠心病(OR=3.06,95%CI:1.10~8.47,P=0.03)、同型半胱氨酸(OR=2.36,95%CI:1.30~4.27,P=0.05)、氯吡格雷药物相关基因(CYP2C19)突变(OR=3.04,95%CI:1.63~5.68,P=0.05)、病变血管直径(OR=3.43,95%CI:1.30~9.05,P=0.01)、残余狭窄(OR=6.08,95%CI:3.28~14.07,P<0.01)、支架类型(OR=2.26,95%CI:1.18~4.36,P=0.01)、支架长度(OR=3.52,95%CI:2.34~5.30,P<0.01)与缺血性脑血管患者VAS术后发生ISR有关。结论缺血性脑血管患者术后吸烟、有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史、冠心病史、高水平同型半胱氨酸、CYP2C19突变、病变血管直径较短、术后存在残余狭窄、使用金属裸支架支架长度较长是VAS术后发生ISR的危险因素。临床医护人员应根据危险因素调整术后患者的随访时间、制订个性化策略预防ISR的发生。

  • 标签: Meta分析 缺血性脑血管病 脑血管支架置入术 支架内再狭窄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ITHBC理论的健康教育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管狭窄支架置入治疗术后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住院做脑血管支架置入患者。对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护士按常规护理进行健康教育。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实施ITHBC理论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疾病危险因素认知情况、护理效果及依从性。 结果 实施 ITHBC 的健康教育干预前,两组患者疾病护理效果、相关危险因素认知、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实施 ITHBC健康教育干预3个月及6个月后,观察组疾病护理效果、相关危险因素认知情况、及治疗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标签: ITHBC理论 健康教育 缺血性脑卒中 脑动脉支架置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年龄因素与颈动脉支架置入(CAS)并发症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2年30例接受CAS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并发症。结果支架植入成功率100%,术后30天内的不良事件共3例,其中高灌注综合征1例,脑梗死1例,短暂视力丧失1例。结论高龄不是CAS的高危因素。

  • 标签: 高龄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患者的心理护理,总结临床护理经验,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7年6月期间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心脏重症监护室收治的210例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并手术成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精心心理护理本组210患者均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了患者住院费用,得到患者和家属的认可。结论综合心理护理对冠状动脉腔内支架置入术后的患者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患者康复,改善预后,提高治疗质量。

  • 标签: 冠状动脉 支架置入术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为提高脑血管意外昏迷患者一次性胃管置入的成功率,探讨留置胃管的新方法。方法将60例脑血管意外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1例采用改进鼻饲法,对照组29例用常规鼻饲法。结果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血管意外昏迷患者从置管到置管后鼻饲护理过程中,改良胃管置入法与常规方法相比,其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高。

  • 标签: 昏迷 胃管置入 护理
  • 简介:目的:比较长球囊血管成形联合长支架置入longballoonpercutaneoustransluminalangioplastypluslongstentimplantation,LBPTALS)与普通球囊血管成形联合普通支架置入(ordinaryballoonpercutaneoustransluminalangioplastyplusordinarystentimplantation,OBPTAOS)对血管内皮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经下肢血管造影证实为股浅动脉狭窄单支病变的糖尿病下肢缺血患者43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LBPTALS,OBPTAOS。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h、术后7d分别抽取患肢静脉血样,以硝酸还原酶法比色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0)浓度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非平衡法放射免疫测定血浆内皮素(ET-1)浓度。结果:两组患者靶病变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BPTALS组的手术时间、夹层数、置入支架数明显低于OBPTAOS组(P〈0.05)。LBPTALS组的球囊扩张次数明显少于OBPTAOS组(P〈0.01),LBPTALS组术后即刻、术后2h、术后7d的血清NO浓度、NOS活力高于OBPTAOS组(P〈0.05),血浆ET-1浓度低于OBPTAOS组(P〈0.05)。术后7d血清NO浓度、NOS活力开始恢复,但仍低于术前(P〈0.05)。术后7d血浆ET-1浓度开始恢复,但仍高于术前(P〈0.05)。结论:LBPTALS对糖尿病下肢缺血患者血清NO浓度、NOS活力、血浆ET-1浓度的影响,即对血管内皮功能减退的影响小于0BPTAOS,可能是前者减少内皮损伤所致。

  • 标签: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糖尿病 一氧化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管支架成形治疗颅外脑血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颅外脑血管狭窄患者185例,包括颈内动脉狭窄118例(63.78%)、椎动脉狭窄55例(29.73%)、锁骨下动脉狭窄31例(16.76%);症状性狭窄117例(63.24%),包括脑梗死患者120例,约占64.86%,脑卒中患者66例(35.68%),无症状狭窄68例(36.76%);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统计分析其手术效果、并发症以及远期预后等。结果本次研究中185例患者手术治疗均获得成功,术后30d内发生脑组织缺血事件3例(1.62%),脑组织血液灌注过度4例(2.16%),无其他心肌梗死、脑出血以及死亡病例发生;随访时间6个月~5年,平均随访时间(40.86±10.49)个月,支架血管段复发狭窄7例(3.78%),包括颈内动脉3例(42.86%)、椎动脉3例(42.86%)、锁骨下动脉1例(14.29%);远期脑组织缺血事件8例(4.32%),其中颈动脉血管缺血6例(75.00%),在随访时间无任何患者发生脑出血。结论血管支架成形治疗颅外脑血管狭窄的临床效果良好,安全性较高。

  • 标签: 支架成形术 颅外脑血管狭窄 缺血性脑卒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脑血管支架成形期应用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于我院接受脑血管支架成形的88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两组,常规组44例患者行常规护理,舒适组44例患者行舒适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护理后,舒适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常规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常规组;舒适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常规组,这些指标比较均提示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脑血管支架成形期应用舒适护理不仅可以缩短住院时间,还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价值显著。

  • 标签: 舒适护理 脑血管支架成形术 围术期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探讨DSA脑血管造影患者的护理,通过观察和分析122例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脑血管患者手术前、后的病情特点,总结出该技术应用过程中的护理要点和体会。

  • 标签: 脑血管病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血管支架患者手术期间的心理感受。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6月至2018年8月之间脑血管介入患者的1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非结构性的访谈方法进行访谈,采用Colaizzi现象学研究法分析资料。结果脑血管支架患者手术期间心理状态共涉及五大主题,即支持系统的需求、术后康复情况的非理性认识、担心家庭经济负担、抑郁焦虑情绪、自责等。结论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脑血管支架患者手术期间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心理状态,因而需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 标签: 脑血管支架 手术 心理感受 质性研究
  • 简介:患者女,33岁。体检发现血压高3年,头晕憋气1年入院。3年前体检时发现右上肢血压24/13kPa,胸部有血管杂音,诊断高血压病,给予卡托普利口服。1年前出现头晕、憋气,劳累后加重,长时间行走、站立可引起双下肢乏力,即来本院就诊,以“多发性大动脉炎”收入院。查体:右上肢血压23/9kPa,左上肢血压16/8kPa。心界左下扩大,心尖区闻及2/6级收缩期杂音;左锁骨上闻及4/6级收缩期喷射样血管杂音,向颈部、胸前及左肩部传导;右锁骨上闻及3/6级收缩期喷射

  • 标签: 颈内动脉支架 置入术 血管杂音 锁骨 迷走神经反射 双下肢乏力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