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在脑梗死患者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60例为行脑血管造影诊疗的脑梗死患者,并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n=30)、B(n=30)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针对性护理干预,并进行护理效果的组间对照分析,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结果 干预后HAMA及NIHSS评分B组均低于A组,护理满意度B组高于A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的应用有助于稳定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并提升脑血管造影诊疗质量显著改善神经系统缺失情况,有助于疾病预后水平的提升。

  • 标签: 脑梗死 脑血管造影术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神经内科脑血管造影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措施。方法  筛选2021年5月1日——2022年4月30日,在我院神经内科实施脑血管造影患者112例作为参与者纳入研究。并以护理方式的差异性作为分组标准,将其分成两组,即参照组(56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与研究组(56例,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比对两种方式的最终疗效。结果  相比于参照组,研究组SAS与SDS评分更低;且研究组未出现并发症,参照组发生3例,占比5.36%。结论  手术前后为神经内科脑血管造影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能在尽快为其缓解症状的同时,有效减少并发疾病的发生。

  • 标签: 神经内科 脑血管造影术 手术前后 整体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神经内科脑血管造影患者期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将我院神经内科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首次接受脑血管造影的80例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观察不同护理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影响。结果 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经不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神经内科 脑血管 血管造影术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介入护理模式在脑血管病介入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出本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之间收治的脑血管患者150例进行研究,患者均符合介入适应症,随机分组后,观察组行介入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两组各纳入75例开展研究,对比两组护理的有效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介入护理的效率优于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介入介入护理 脑血管病 介入术
  • 简介:本组有2例患者中不配合,2.3.2基础护理术后患者平卧,总结术前、中、术后的护理要点及并发症的观察、处理、护理措施

  • 标签: 全脑血管 护理体会 脑血管造影术
  • 作者: 樊娜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18-01-11
  • 出处:《医师在线》 2018年第1期
  • 机构:重要价值.脑血管造影检查是有创的检查手段,患者心理因素的变化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手术的效果甚至导致失败,因此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某些并发症的发生。
  • 简介:摘要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是神经介入放射最基本的要求,它是颅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的基础。结合铜陵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65例患者的护理经验,总结术前、中、术后的护理要点及并发症的观察、处理、护理措施,强调配合医师认真做好术前的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血管源性神经系统改变,以及并发症观察的必要性等,可收到良好的护理效果。

  • 标签: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仪 脑血管疾病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是神经介入放射最基本的要求,是颅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的基础。结合本院神经内科204例患者的护理经验,总结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及并发症的观察、处理、护理措施,认真做好术前的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血管源性神经系统改变,以及并发症观察的必要性等,可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

  • 标签: 全脑血管造影术 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新理念、新技术的出现及发展,脑血管搭桥的适应证、技术及治疗策略也随之出现了重大变化。为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本文结合近年来脑血管搭桥技术的新进展,对其主要技术和策略进行多中心总结,其中着重叙述脑血管搭桥的分类、术前准备、中处理、常见搭桥方法、术后处理,并对常用的颞浅动脉搭桥、颌内动脉搭桥的方法做简要概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重症脑血管患者进行鼻饲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心得。方法随机平均的将我科室收治的60例重症脑血管患者分为两组进行研究讨论,对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设为对照组,对另一组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基础上早起给予鼻饲设为观察组。通过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14天内的氮平衡、血清白蛋白及血红蛋白的值。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氮平衡、血清白蛋白及血红蛋白的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值,经过比较两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临床意义。结论对重症脑血管患者早期实施鼻饲肠内营养治疗和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加快患者的康复时间,为患者康复提供营养支持,增加患者免疫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治愈率,增加患者满意度。

  • 标签: 重症脑血管 鼻饲 护理
  • 简介:摘要神经内科脑血管患者的护理比一般患者的护理更有其特殊性。在遵循一般护理学的方法与规律的基础上,掌握其生理、心理状态及伤病的特殊性,对其进行有效的生理护理和心理辅导,不仅可使脑血管患者康复,改善健康状况,提高生命质量,而且可以减少医疗开支,减轻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本研究就神经内科脑血管患者的病因、特点及护理要点加以综述。

  • 标签: 神经内科 脑血管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血管疾病康复患者的临床心理特点,并展开有效的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从而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方法对入住我科接受治疗的50例脑血管疾病康复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展开分析,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展开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用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对早期介入康复护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良好的心理康复护理有利于患者心理应激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结论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对脑血管疾病康复患者至关重要,尤其要采取有针对性心理护理以提高康复的效果,增强患者信心和康复主动性。

  • 标签: 脑血管疾病康复期 心理分析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心脑血管疾病是当前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对中老年人来讲具有较大的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与病死率,并且并发症较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极大的危害。并且由相关调查显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逐渐呈现低龄化的特点,年轻人也正在成为心脑血管的高发病人群。因此研究心脑血管的临床治疗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医学意义。本文中主要研究了心脑血管疾病中较为严重的同时梗死这一现象的临床治疗问题。

  • 标签: 心脑血管梗死诊断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脑血管意外又称脑卒中,俗称中风,是目前世界上危害人类生命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生脑血管意外的人数约为130—150万。因受国内现有医疗条件、经济条件等因素的限制,绝大多数脑血管意外存活者在医院度过急性期后,只能在院外接受单纯的药物治疗,等待功能的自然恢复,许多患者疑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对患者身心健康和家庭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对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具有较大临床意义,接受早期肢体康复训练比自然恢复率相比有很大提高,足部畸形减少、关节畸形减少、日常生活独立者明显增多,早期康复训练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瘫痪肢体的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颅脑血管畸形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94例颅脑血管畸形患者作为观察样本,根据摸球法分为对照组(n=46)和试验组(n=46),在护理方法上分别使用的为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对比项则为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者,其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者,两组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颅脑血管畸形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极高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颅脑血管畸形 护理方法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社区医院脑血管患者康复护理干预措施与效果展开探究。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脑血管患者共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20例和实验组20例。参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模式;实验组:实施社区医院康复护理指导。对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估。结果:经过本次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高于参照组患者,肢体功能改善效果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社区医院脑血管患者护理干预中,应当为患者提供预防保健服务,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脑血管 康复护理 肢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辛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时对其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将住院部收治的4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辛伐他汀治疗,根据剂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行小剂量治疗,观察组行大剂量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变化。结果两组患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χ2=15.6078,脑血管储备能力比较t=6.2610,屏气指数比较t=5.670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辛伐他汀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疗效理想,值得在临床开展使用。

  • 标签: 辛伐他汀 缺血性脑血管 脑血管储备能力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