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肠系膜静脉形成(MVT)是比较少见的一种外科疾病,临床上常因认识不够而误诊.病人确诊时常已有广泛肠坏死,若不及时施行手术治疗,则其死亡率可高达100%[1].因此,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尽早确诊是挽救病人的关键.现将我院1994年9月~2003年12月间收治的8例肠系膜静脉形成的诊治状况作一分析.

  • 标签: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梗死 病人 确诊 MVT 外科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急性肠系膜静脉形成(Mesentericveinsthrombosis,MVT)的疗效。方法1995年10月至2004年12月,我院采用介入方法治疗急性肠系膜静脉形成16例。其中采用经肠系膜动脉插管介入溶栓8例,采用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途径肠系膜静脉内行机械性血栓清除术6例,采用经颈静脉穿刺门静脉经肝途径在肠系膜静脉内行机械性血栓清除术2例。结果16例治疗均成功,无明显并发症。介入治疗后大部分血栓被清除,肠系膜静脉内血流通畅,患者症状消失。随访10~22个月。均未复发。结论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对于无坏死型急性MVT患者,介入治疗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 标签: 静脉血栓 肠系膜 介入治疗
  • 简介:肠系膜静脉形成(MvT)是肠系膜血管阻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起势.MVT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临床过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其腹部症状的非特异性和发病的罕见性致本病误诊率和死亡率较高。作者报告;例急性原发性MvT的救治经验,结合文献加以讨论,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 标签: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肠系膜血管阻断 小肠坏死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肠系膜静脉性肠梗阻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8例肠系膜静脉性肠梗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均有腹痛,全腹压痛,后期均出现腹膜刺激症,腹部x线片均见肠胀气和小气液平。周围血Hb>150g/L2例,血小板升高6例。6例行部分小肠切除吻合术,静脉切开取栓术和对症处理各l例。4例死亡。结果表明,病因为脾切除术后血液高凝状态;发病常不典型,应综合临床检查及早诊断,B超检查及血管造影具有重要诊断价值;治疗以手术为主,可获良好结果。结论:对各种原因的脾切除,尤其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脾切除后出现腹痛等症状,进一步检查术前可获确诊,及时手术可获良好预后。

  • 标签: 肠系膜血管闭塞性肠梗阻 脾切除术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急性肠系膜静脉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急性肠系膜静脉的患者一共有30例,对30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影响因素给予分析研究。结果其临床特点主要包括有腹部疼痛、发热以及血便等。5例病人在一个月以内死亡。结论急性肠系膜静脉的临床症状不典型,对其主要采取临床CT进行诊断,以及采取抗凝以及手术治疗,使病人死亡率明显下降,使病人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 标签: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 临床特点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静脉形成(cerebralvenousthrombosis,CVT)是一种相对少见的静脉性缺血性卒中综合征。据2005年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报道,成年人群CVT的年发病率为(3~4)/100万,儿童为7/100万。其中75%为女性,可能与妊娠、口服避孕药导致CVT发生有关。目前,我国的CVT发病率以及男女比例尚无相关流行病学资料报道。

  • 标签: 脑静脉血栓形成 流行病学资料 年发病率 缺血性卒中 CVT 成年人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及重组技术在肠系膜静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1例经临床及手术确诊的肠系膜静脉患者进行研究,对其多层螺旋CT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7例患者行增强扫描,并应用重组技术进行处理。结果21例患者行CT平扫,可见18例肠系膜静脉增粗,11例主肝腔内呈现高密度影,14例有腹腔积液,14例肠系膜周围脂肪密度增高,6例可见肠管扩张和积液积气,20例肠壁可见增厚及水肿;17例行增强扫描的患者中,14例肠系膜静脉内可见充盈缺损,11例肠管管壁强化,3例未强化,3例CT未能直接显示出血栓,但扫描可见有肠壁强化程度减小、肠壁增厚、肠管扩张等可反映肠缺血的征象。结论多层螺旋CT及重组技术应用于肠系膜静脉中的诊断中可直接显示血栓的位置及范围,有效性高且无创,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肠系膜静脉血栓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组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阶梯式治疔在急性肠系膜静脉(AMVT)中的治疗效果,并分析该方案对患者院内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AMVT患者86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抗凝、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阶梯式治疗,即将治疗分成3个阶段,首先行血管取栓术,其次为术后抗凝、溶栓治疗,最后行Ⅱ期手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采血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浆叶酸(FA)、血清D-二聚体(D-D)及白细胞计数(WBC),记录两组院内死亡率。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97.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40%(P〈0.05)。两组治疗前的血浆Hcy、F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浆Hcy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浆FA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前的静脉WBC、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WBC、D-D水平较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患者死亡,对照组死亡率为13.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梯式治疗能提高AMVT的临床疗效,降低院内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 阶梯式治疗 院内死亡
  • 作者: 钟志蓉 朱庆莉 李文波 张冠南 吴斌 刘炜 马莉 任新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1-08
  • 出处:《中华外科杂志》 2020年第11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 100730(现在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超声科 52840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 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静脉形成继发肠缺血的超声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经外科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或CT检查证实为急性肠系膜静脉形成继发肠缺血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52.8±11.9)岁(范围:34~81岁)。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超声声像图表现,并与CT影像学表现进行比较。结果11例患者症状均表现为腹痛,便血2例,呕血1例,呕吐2例,腹泻1例。6例有腹膜炎体征。9例合并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所有患者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D-二聚体均升高。11例患者均接受CT检查,1例为平扫,未提示肠系膜静脉形成,10例增强扫描均显示肠系膜静脉形成,诊断率为10/11;CT显示肠壁增厚11例,肠腔扩张5例。8例行肠系膜静脉超声检查,7例明确诊断肠系膜静脉形成,诊断率为7/8。10例行腹部超声检查,5例明确显示肠道病变,包括肠壁增厚4例,肠腔扩张1例;10例显示腹腔积液,与CT一致。10例行手术治疗,1例行保守治疗。结论超声可以准确诊断肠系膜静脉主干血栓形成,显示肠壁增厚、肠腔扩张及腹腔积液等肠道缺血表现。

  • 标签: 静脉血栓形成 肠系膜静脉 超声检查 肠缺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前我国匮乏大样本、正规的VT及PE的流行病学资料,VT是PE发生的标识,曾有研究否认了阿司匹林对VT的预防作用

  • 标签: 形成研究 研究动向 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形成非手术治疗期间的护理经验。方法对我科66例非手术患者,各个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院患者治愈率为32.5%,好转率为59.7%。为了使疾病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护理上应重视患肢的护理,加强用药观察,做好心理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非手术治疗 观察 护理